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银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没有留住的冯积歧大概是风把瞎子吹醒了,瞎子走在街道上,风从屁股后面吹来,把清晨的光亮卷起来给他贴在了背后,瞎子的身后是堆积如山的光明,光明就是长上五条腿也跑不到瞎子的前头来。瞎子的前面是塞得严严实实的黑暗,黑暗像丰收了的小麦一样多。瞎子手里的竹竿是瞎子眼前的亮点。竹竿在街道上一点,那光亮就像麦苗儿一样旺在了街道上,旺在了瞎子的所过之处。瞎子身后的亮光是瞎子自己播种的。瞎子手里的竹竿响动着,鸡啄食一样的声音顺着竹竿爬上去,爬上了瞎子的身体,瞎子的身体上长满了声音。瞎子的嘴里念叨着:“一五、一十、二十……”瞎子不是数他把多少光明丢在了身后,瞎子在数他留下的脚印有多少。街道上最多的是脚印。大人的、小孩的,男人的、女人的,脚印像大雪一样堆了一层又一层。脚印能留住的话,脚印就把街道憋破了,就把街道堵严了,人也休起过去。可是,脚印生不出根,长不出芽,风一吹,就没有了,就无影无踪了。人以为脚印会留住的。即使不刮风不下雨不晒太阳,人自己的脚印也留不住。人刚一走过去,又有人的脚印牛的脚印猪的脚印鸡的脚印踩上来了,人的脚印被踩乱了,踩塌了,踩死了,踩没了。瞎子却数得津津有味,他的兴趣很大。大概知道自己的脚印也是留不住的,他才聚精会神地去数。人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的脚印有多少,人就太糊涂了,而人能把自己的脚印弄清楚,人就太聪明了。瞎子不是为了把自己的脚印弄清楚才去数的,瞎子只是为了数一数,数,不停地数。瞎子的脚印是瞎子存在的对应物,面对着自己的对应物瞎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在”。既然自己在,自己就要活!眼前一片光明的人未必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瞎子每天都要数,他起码知道,自己的脚印哪些是歪歪扭扭的,有哪些像禾苗一样嫩,有哪些像镢头一样硬,有哪些是凹凸不平的,有哪些像狗舌头一样光滑。他起码知道,他在哪一天是踩着虫子、蚂蚁而过的,他在哪一天是绕着猪和狗而过的,或者说,他把那些禽兽挥走了事,照样行走在街道上,行走在人世间。街道上先是有了瞎子竹竿的响动声,而后才有了亮光。街道上的亮光是瞎子的竹竿带来的。瞎子无视在他身轻俏的风、骚动的风、肆虐的风。你吹吧,你刮吧,反正人的脚印是留不住的,哪怕你把脚印刮到爪哇国去也罢。瞎子知道,他的脚印被风刮在了头顶,像树叶一样绿,像星星一样亮。瞎子知道,他的脚印在人世间。所以,他每天还是要数,数一数。16.本文的标题是“没有留住的”,联系全文看,“没有留住的”是什么?其象征意义是什么?(6分)没有留住的是:
其象征意义是:
17.瞎子为什么要数脚印?(5分)答:
18.本文的“瞎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6分)(1)“瞎子”的形象:
(2)给我们的启示: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一段中“瞎子的前面是塞得严严实实的黑暗”一句是实写,最后一段中“街道上的亮光是瞎子的竹竿带来的”是虚写。B.第五段“既然自己在,自己就要活”一句中的“活”不是苟活,而是严肃地活,努力地奋斗,以傲岸的姿态行走于人世间。C.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如瞎子与正常人、瞎子的脚印与正常人的脚印、弄清楚自己脚印的人与弄不清自己的脚印的人。D.本文通过对瞎子的竹竿引导、自数脚步等的描述,刻画了一个极富象征性的生命意象,从而给读者心灵以强烈震撼。E.本文采用跳跃的诗性语言,看似扑朔迷离,实则避开了抽象玄奥的说教,使一种人生哲理照彻全篇。参考答案:16.(6分)(1)脚印(2分)
(2)人生的历程(或:人生的经历。意思对即可,4分)17.(5分)通过写瞎子对脚印的“观察”和思考,表明瞎子的生活态度(2分),突出瞎子对生命的珍爱(3分)。(共5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酌情给分)18.(6分)(1)一个虽然生活在逆境中,却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认真生活的形象(3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酌情给分)(2)人应该珍爱(惜)自己的生命,时刻反省自己(或思考生活),顽强生活(3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酌情给分)19.(4分)AC(A“瞎子的前面是塞得严严实实的黑暗”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实”指双目失明,“虚”指生活的艰难(逆境)C“瞎子的脚印与正常人的脚印”不是对比。错答一处扣2分)2.实用类文本抢险救灾,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内容。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我军表现了很快的反应速度。地震发生13分钟,军队应急机制启动。地震发生两小时零7分钟,成都军区两架直升机冒雨起飞,察看灾情。5小时30分钟,以某集团军工兵团为主组成的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27人乘专机赶赴灾区。地震发生不到10个小时,1.2万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进入灾区展开救援。5月13日,又有1万余名官兵及救灾装备空运至成都地区,中国航空史和我军历史上单日空运兵力最高纪录被改写。5月15日,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行动在川西北展开。速度就是生命,速度就是质量,速度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掌控。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主要任务、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协调关系、动用军队的权限和程序、军地联合指挥、平时救灾准备和经费物资保障等作了明确规定。其中特别指出:“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军队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下列任务:(一)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二)保护重要目标安全;(三)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四)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五)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必要时,军队可以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从以上任务之中就能明白,“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在其中的分量。战争中“兵贵神速”是用兵和制胜之道,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反应速度的意义更不同寻常。从客观因素看,首先因为灾难救援中挽救生命的时间实在有限。经过汶川大地震,“黄金72小时”几乎无人不知,“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生命救助成效已经成为判定行动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成为激发军人忘我拼搏的最高境界。其次,因为灾难中局面容易失控,如果前期不能控制局面,后期处理成本将十分高昂。这就是为什么中外专家普遍认为灾难发生最初几个小时的动作,决定整个灾难处理的成本。没有速度就没有主动,没有速度就会失去对局面的掌握。从主观因素看,因为军队具有力量集中、分布广泛、机动方式多样、指挥高度统一的特点,这些都是快速反应的基本要素。别人反应慢了,可以找各种理由求得原谅;军队反应慢了,1000条理由也难获得一次原谅。正因如此,军事力量历来是应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首要手段、关键手段和最后手段,其作用无法被其他力量所取代。人人皆知快速反应的珍贵,但实际做到十分不易。一是灾难救助中面对众多意外情况,要实现救援人员及时到达、救援设备准确到位、救援行动有效展开,不知要跨越多少艰难。二是灾难往往发生突然,部队接到命令就要立即行动,几乎无时间筹划和准备,只能边行动边了解情况、边行动边制定计划。不能适应危机状态下的行动方式,就会损失时间,造成被动。三是灾难救援任务多样、转换频繁,往往刚进入一个领域,刚了解一点情况,刚熟悉一些过程,又要转入另一个领域完成突击。不能适应短时间内多任务衔接交叉的局面,同样要丢失时间,损失速度。所以“一跃而起”谈谈容易,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20.灾难救援中“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意味着什么?(4分)答:
21.文中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的若干规定?(6分)答:
22.举例说明“一跃而起”的快速反应如何实现。(5分)答:
参考答案:20.灾难救援中“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意味着什么?(4分)答:意味着生命得以救助,局面得以掌握,效率得以提高21.文中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的若干规定?(6分)答:⑴说明抢险救灾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内容;(3分)⑵更明白“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在其中的分量。(3分)22.举例说明“一跃而起”的快速反应如何实现。(5分)答:开放题。(举例得当1分,军队自身特点分析2分,对灾情的了解2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钱学森传》序【美】张纯如1914年,钱家举家从杭州搬迁至北京。耳濡目染京城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不可避免地在他心中打下以北京为傲的烙印,这种骄傲与他的自信合二为一,成为影响他终生人格的一部分。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几年愉快的时光。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钱学森是个极为聪颖的小男孩,叠的纸飞机比谁飞得都快都高。“他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这样,当纸飞机掷出时,就可以很稳定地飞很远,”多年以后,钱学森的朋友张维这样回忆道,“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1929年秋天,钱学森直奔上海交通大学。“当时,钱学森以身为班级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而闻名。”一位校友回忆道,“我们都知道他的成绩,他总是第一。”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一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着自幼一贯的优异出众,但是,麻省理工学院所重视的除了考试和开创新理论,还有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钱学森就全然无助了。很明显,实验室操作令钱学森心生畏惧,而在车间工作则令他疲惫万分。与麻省理工学院一样拥有类似项目的学校只有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要的是,在加州理工学院主持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冯·卡门以秉承德国式的理论思辨传统而著称。这里强调的是纸和笔,而不是动手实践的经验。1934年,钱学森转投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门下,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这里,也成为钱学森通往一个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起点。第一学年,他收集了可能找到的全世界所有与航空学有关的研究资料,系统性地加以阅读。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冯·卡门曾在自传中写到:“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之时,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天时地利令钱学森得以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中。1944年,已经博士毕业的钱学森为空军和海军军官讲授特殊课程。钱学森会用细小而工工整整的板书将整块黑板逐渐填满,“没有擦写涂改,也不会更改哪怕是一个符号。”韦伯斯特·罗伯茨回忆道,“他总能正好在一堂课结束前给出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但又非常冷酷。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另一位学生问道:“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只是说道:“那是个事实陈述,不是一个问题。”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道,钱学森刚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汉斯·利普回忆道。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钱学森不耐烦的根源来自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学生。“在钱学森眼中,愚蠢就是最大的犯罪。”钱学森的朋友安德鲁指出。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中国,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只要看一眼中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幅度,就会明白钱学森的领军地位到底有多么重要。中国科技协会副会长庄逢甘说:“钱学森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的火箭事业。”1991年10月,中国政府将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颁与钱学森。(选自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有删改)相关链接:①纯如导师库里顿的一个朋友苏珊是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在1990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觉得他的生平颇有可写之处。纯如说,因为她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库里顿把她推荐给苏珊。在北京时,纯如有机会采访了钱学森的秘书以及一些政府高官和军方人士,开始他们以为纯如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撰写这本传记,然而,纯如清楚地向他们表示,她必须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从实描述。(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②关于钱学森留美那20年中发生的事,资料并不匮乏:在美国政府和大学的档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可以找到大量文献记录。美国国家档案馆也能找到大量有关他的文件。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都很愿意提供关于他的口头历史记录。钱学森回国后,也有大量关于他的新闻报道。(张纯如《钱学森传·序》)(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北京生活的15年,对钱学森影响巨大。无论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强,还是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都深深影响着钱学森,形成了他骄傲与自信的双重人格。B.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钱学森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的皇帝”。C.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当之无愧。中国火箭事业的从无到有,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都说明了他对中国科学的巨大贡献。D.美籍华人张纯如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深深地被他吸引,于是决定利用自己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书写传记来记录他的传奇。E.关于钱学森的资料,无论是留美期间的,还是回国以后的,都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找到;他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也都愿意提供口头历史记录。(2)钱学森在求学期间的治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有人说,《钱学森传》是迄今为止关于钱学森的最客观公允的一部传记。作者本人也说要“从实描述”。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客观公允的?请简要分析。(4)除了自身的治学精神外,你认为钱学森能通往“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原因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说明。参考答案:(1)CE①思索周密:叠纸飞机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②独立思考:很少与别人一起做功课,独自安静思考。③勤奋好学:阅读广泛,收集大量材料系统性阅读;阅读时间长,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④研究深入:跟着导师研究了很多数学难题,帮助导师理清了不少思路。①作者既写了钱学森自幼成绩出类拔萃的一面,也写了他不太合群的一面;②既写了他理论研究能力过人的一面,也写了他实验室操作能力较弱的一面;③既写了他对智力有潜质的学生倾心付出的一面,也写了他对“不合格”学生不耐烦的一面。①良好的性格:天资聪颖,自信心强,心静不躁。②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放弃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麻省理工学院,转投强调纸和笔的加州理工学院。③名校名师的栽培:钱学森选择名校,师从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起点。④爱国热情:冲破阻挠毅然回国,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无论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强,还是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都深深影响着钱学森,形成了他骄傲与自信的双重人格”表述不恰当,钱学森的“自信”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是受京城的影响;B项,“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在原文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D项,“张纯如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深深地被他吸引,于是决定利用自己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书写传记来记录他的传奇”说法错误,通过文本后的相关链接①可知,是苏珊想要写钱学森。(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描写钱学森求学的段落,也就是文章的第2—5自然段,再从中归纳出描写钱学森治学精神的内容,即可得到答案。如文中的“‘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一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等内容,根据这些概括即可,分点作答,要言之成理。(3)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文本内容作答,首先理解“客观公允”的意思,该词的意思是实事求是的对人物进行刻画,不会避讳人物身上存在的缺点。因此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国找出《钱学森传》的相关内容,其中不光写出了钱学森身上的优点也写了他的一些缺点。如文中的“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实验室操作令钱学森心生畏惧,而在车间工作则令他疲惫万分”“钱学森不耐烦的根源来自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学生”等内容,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此题,还是要认真解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作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钱学森主观的内因和外界的影响来分析。如文中的钱学森从小就天资聪颖、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热爱祖国、再加上名师的栽培使得他获得了成功等信息,根据这些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选自《贞观政要》)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
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
寻:不久
C.陷于建德
陷:拘捕
D.绩雪涕致辞
雪:擦拭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B.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附属籍于宗正
D.礼成,释服而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7.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B、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C、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D、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绩忠心事主。高祖为此任命他做黎州总管,并赐他姓李。
B.李绩极讲道义。李密因反叛被诛,李绩上表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
C.李绩深得太宗信赖。一次李绩喝醉睡着,太宗亲自把御服盖在他的身上。
D.李绩善于用兵。太宗说,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绩。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3分)
⑵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分)
⑶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4分)
参考答案:5.A
6.A
7.C
8.B
9.译: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他)安葬在黎阳山
(威仪1分,缟素1分,语句通顺1分)
译: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人教管,考虑下来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属”1分,“以孤幼”状语后置1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译: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俄”1分,“御服”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5.参考答案:5.A
6.C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遗
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3分)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4分)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3分)
参考答案:9.C
10.D
11.C
12.D13.(1)(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3分,“强”“凡”“更”各1分)(2)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4分,“王”“所以”“化”“乃”各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正如世界上的男人、女人、高贵者和低贱者一样,最终归于一副白骨。B.以致人们对道德前景深觉黯淡;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深感忧虑。C.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D.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来确定如何使用的。A项,“女人”后是分号。因为“男人、女人”和“高贵者和低贱者”是并列关系。B项,分号改为逗号。因为“以致人们对道德前景深觉黯淡”和“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深感忧虑”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完整的一个句子,所以之间用逗号。D项,错在“移植宣和殿。(《三山志》)”,句号移到小括号后面。点睛: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①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②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③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意兴阑珊,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②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③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了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④环境保护部部长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一些干部简直就是鼠目寸光,仍然认为环保和发展是对立的。⑤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珠圆玉润。⑥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从史前时代至今,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成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与以往四选一的考查方式不同,题中给出6个句子,要求选出3个使用正确的词语,容量有了变化,难度稍大。可以采用排除法。分析时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将尽的样子。句①望文生义。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句②使用正确。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常用于打击坏人方面。句③不合语境,这里可改为“畏首畏尾”。鼠目寸光:形容眼光短,见识浅。句④使用正确。珠圆玉润: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句⑤使用正确。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多指坏的事物。句⑥褒贬不当。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参考答案:①人具有双重属性②必须受礼仪的规范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试题分析:材料关键词“人”与“礼”。第一空,承后文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对象当是“人”,而不是前文的“礼”,礼的多样性是由人操纵的。第二空,要紧扣材料关键词“礼”,即社会人,必受到社会之礼的约束与规范,看后文“脱离了礼仪的规范”也可暗示作答。第三空,扣了前文“脱离了礼仪的规范”,只剩下自然属性,即说人是一个纯粹的动物,与猪狗无异,而不是人了。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5分)要求:(1)写出存在的问题并略作评价;(2)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你对写作的一点感悟。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晴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参考答案:答案(1)正月十五,怎么会有“一弯金月”?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看似辞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3分)(2)它启示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脱离生活而盲目追求空洞,辞藻华丽。(2分)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锂电池与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纯棉帆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偶氮胂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家电零售商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石油焦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2025年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
- 中国卡洛芬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供应农户自来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秘行业五年发展洞察及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 鞋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公路智慧养护信息化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 《书籍装帧设计》 课件 项目4 书籍装帧版式设计
- 作物栽培学课件
- 2024年辽宁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跳起舞》 单元作业设计
- 资产盘点方案策划
- 血浆置换的护理
- 加油站安全生产标准化档案清单
-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38张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 大单元教学和集体备课研究
- 《学术不端行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