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_第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_第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_第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_第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出示课件:过河)教师: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独立探索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2.小组交流算法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A.29+25=54(人)54÷9=6(只)B.29+25÷9C.(29+25)÷9D.29÷9+25÷9教师: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教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学生: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教师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教师: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号的作用大不大?想一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哪些能用到它?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算一算,比较:94-(25+19),94-25+19。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设计理念本节实践活动课,是在课堂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再到学校操场,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观察、自主探索与交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观察地图上标的方向位置与生活中方向位置的关系,使学生在已有的对东南西北认知基础上真正学会辨认实际生活中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同时,在实践活动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产生学习数学很有情趣的情感体验。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开展了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到学校操场看一看这一情景,与给定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所看到的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活动的密切联系。活动准备教具准备:已标出北的大方向板一个,地图一张,深圳地图一张。在上一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了:画一个只标出北的方向板图,让学生参照书上的20页画出。教师事先确定所观察的学校的操场的位置,为所能观察到的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名称和一些树木的名称,专门查了植物书籍,并咨询了园艺师傅(我们学校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有很多的植物。)活动过程一、激发探索情趣首先在教室将所学过的八个方向辨认、复习,在让学生辨认教室里的八个方向时,发现学生对:东、南、西、北辨认的比较准确,但对另外四个方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辨认就较慢了,这时,出示地图,让学生说说怎么看地图,学生一口同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说说广东省在北京的哪面?”学生很快就确定出了“广东省在北京的南面。”“深圳在广东的哪面?”“又在广东的南面!”接着出示深圳地图,“我们学校在深圳的什么位置?”学生这时把深圳地图围了一圈仔细寻找,找到学校位置的同学很兴奋,看到学校在地图上只是一个点。这时,教师就提出到学校操场去辨认八个方向,每个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一张以操场为中心观察到的学校八个方向位置的地图,学生此时很踊跃,纷纷跃跃欲试。提出要求:带上制好的只标了北的方向板、铅笔,到操场将看到的八个方向所在的位置,以及看到的在八个方向上的实物名称填在图中。(在实践活动的序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的探究欲望,通过观察、辨认教室里的八个方向,观察地图、深圳地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到学校操场这个实景实际观察辨认八个方向制作地图。)二、细心观察合作探究组织学生排成两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进入操场中央,并面对学校的教学楼,坐成两排,然后,学生自己观察、记录,填写方向板中的八个方向。这项活动一开始,要先确定一个方向,教师让学生面对着学校北面的教学楼坐下,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学生开始依次辩认其它三个方向,北的对面是南,这样先确定了北和南,再按顺时针方向确定东西方向,但在确定东西方向时,有些学生不知沿什么走向来确定东西方向,这时有的学生就说:上(前)北下(后)南,左西右东,这样就很快辩认了东南西北,并标在了自己画的方向板上,学生们还把在这四个方向上看到的实物写在了图上,学生们还不时的提出各种问题。“老师,我的身后是南面,靠近学校的围墙,有棵大树叫什么树?还有一座楼房是什么楼?“树的名叫小叶柳。”“楼房是学校附近的工厂工人的宿舍楼。”还有的学生问:“我看到的东南面哪里有开着很好看红色花的是什么树?”老师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深圳的市花—勒杜鹃!”“我看到操场的西南面有个小房子写什么名称?”看来,学生平时虽然经常在操场上体育课,但没有观察这个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老师的心理嘀咕着。“哪是学校的体育器材室啊!”“老师:我的身后,东南面也有很高的树,开着很大的红花跟南面的看到的不一样?”“哪是人们常说的英雄树!开得是木棉花。”老师解释着。有的同学还大声叫着“我的西北方向是学校的幼儿园。”“辨认得真不错!”老师不停的给学生解释着问题,对学生发出赞叹声。活动中,还有些学生爬在操场上,很投入的认真填写自己的方向板,学生们不停的提出各种问题,小组的同学不停地讨论着发现的问题,情绪热烈,但又认真。这节实践活动课顺利的完成了。(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探索中,积极思考,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在与人交流中,解决了正确辨认八个方向的问题,尝到了自制一张地图的成功的喜悦,获得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实践活动后的收获从学生交上来的制作方向板的作业可以看出,通过学生们实际去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方向的辨认印象深刻,真正体验出了方向性,自己能正确的辨认出方向,还有的学生回家后给家长辨认说己家的家具摆设方向,家长反映辨认方向学的不错!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教学过程:一、体会感受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二、感受旋转的方向。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三、动手做一做1、完成43页第三题。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全课总结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数平移距离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2、动手涂颜色。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二、画平移后的图形。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4、学生汇报方法。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三、判断练习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四、动手操作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四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学生交流想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小结。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完成第“做一做”。(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必做1、填一填(1)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2)12根小棒,每3根围一个三角形,能围几个三角形?选做2、想一想,写2个除法算式(1)三五十五【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教学准备: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二、复习旧知。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少的=多的相差的。三、自主练习1.第3题。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第4题。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3.第5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4.第6题。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七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9~60页例1及第60页“做一做”。内容简析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进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其异同,帮助学生理解有剩余的情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够准确求出余数。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运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故事描写法:周末小熊打算请2个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请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打开冰箱一看,发现只有7个草莓,3人怎么分7个草莓呢?他很苦恼。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苦恼吗?谁能来说一说?(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品析:把教材中的情景进行了改编,增加了课堂的趣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导入法:请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①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②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能分,有的说分不出来)这样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品析:活动导入,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思考没有刚好分完怎么办?于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新知的学习中。】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课件出示6个草莓摆放的结果图:(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品析: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①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②学生利用学具操作。③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①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②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余数③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写法:首先在等号的右面写商,然后点上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④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余数。(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①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呈现下表。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正好分完6÷2=3(盘)7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1个7÷2=3(盘)……1(个)【品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质疑一:什么是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归纳: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质疑二: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学生讨论后总结: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你能帮老师简单总结一下刚刚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本节课中,我们明白了平均分后有剩余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一样。”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我使用故事导入,通过小熊分草莓招待客人,草莓有剩余的情况,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余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余数的意义。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出示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分一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的`反思: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1)7÷2=3(盘)……1(个)余数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2及“做一做”。内容简析例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主要是运用计算和对比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操作实践法:如果摆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个)。学生动手实践,得到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8根8÷4=2(个)9根9÷4=2(个)……1(根)【品析:在实践操作中,学生情趣盎然,积极参与,并把操作结果一一记录,为下一步观察、比较、分析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故事描述法:孙悟空开了一家眼镜店,给人做镜框,他做一个正方形的镜框用4根铝合金条。8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9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1根;10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2根;11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3根……真有趣,孙悟空的眼镜店里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我们今天就跟孙悟空一起探究这些有余数的除法里有趣的数学问题——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品析:把用小棒摆正方形编写成孙悟空做镜框的童话故事,大大增加了课堂情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合作探究。(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2)学生思考:用8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3)小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5种情况)(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2、交流反馈。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①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②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③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④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八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如果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2、出示学习目标。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_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_人。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九【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学生交流想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小结。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完成第“做一做”。(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必做1填一填(1)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2)12根小棒,每3根围一个三角形,能围几个三角形?选做2想一想,写2个除法算式(1)三五十五【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十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播放课件,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