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_第1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_第2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_第3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_第4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教学课题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播放《旅行到宇宙边缘》片段,引入新课。

2.展示宇宙及地球图片,提出关于地球的一系列问题。

观看视频及图片。

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解开地理之谜1.指导学生明确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因:(1)展示四季变换、沙漠海洋、等图片,提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问题。

2.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科学,指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主要学习内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1.展示不同地区的民族服饰、饮食习惯、传统民居等图片、交通方式等,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影响。

2.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对比滑雪与冲浪两种体育运动,分析其适合开展的地理环境。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展示不同地球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类型、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对生产建设的影响。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展示不同地区的节日庆典、传统体育运动,播放《人类星球》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对风土人情的影响。

观看图片,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形成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概念观察不同地区生产方式的图片,尝试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

观看图片及视频,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形成原理,知道地图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过程与方法能够判断地图上的八个基本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展示野外调查、地图等图片,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地图的作用1.展示简易地图,阐明地图的概念。

2.展示突通类型的地图,讲解地图的特点。

3.利用交通图、水系图、旅游图等讲解地图的作用。

(二)地图的绘制方法1.讲解平面地图的绘制方法(三)地图的构成要素1.方向1)教师展示并讲解一般地图、带指向标的地图、带经纬网的地图定向方法,引导学生练习地图上方位的辨识。

2)教师总结三种地图方向辨识的方法,强调室外观看地图时的要点。

3)教师介绍自然界中其他定向方法:根据太阳和钟表定向、北极星定向、树冠和年轮分辨方向等。

2.比例尺1)教师以北京市地图为例,讲解比例尺的概念。

2)教师根据不同地图介绍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3)引导学生填写比例尺表示方法表,加深映像。

4)教师以重庆市渝中区地图和渝中区解放碑商圈附近地图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讲解同样图幅下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地理事物详略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5)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地图,得出四幅地图中范围大小和比例尺大小排序3.图例和注记1)展示主要图例和注记表,介绍地图中图例与注记的表示方法。

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地图的不同作用、特点跟随教师讲解,尝试在不同地图上确定方向。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自主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完成课堂活动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形成原理,知道地图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时多种多样的过程与方法能够判断地图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初步将所学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展示野外调查、地图等图片,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地图的种类1.按区域范围划分,展示世界地图、半球图、大洲图等。

2.按专题学科,展示政治地图、人口地图、地形图等。

3.按表现形式,展示平面图、影像图。

4.展示电子地图与三维实景地图。

(二)收集地理信息1.讲解日常生活中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展示不同的电视节目、网络天气预报等图片。

2.播放西昌卫星发射视频,结合地图,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信息的获取。

(三)思考地理问题1.展示巴西拓荒者毁林开荒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毁林开荒的问题。

2.展示人民币20园图片,引导学生讨论20园人民币上风景所在地,为什么其能出现在纸币上?(四)开展地理调查展示野外调查的图片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不同的地图类型,思考各种地图有什么用途,其中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

观看视频,在老师的引导下填写相关信息。

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和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不同角度看地球的图片2.播放GoogleEarth的宣传片,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观看视频及图片。

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1)教师播放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视频。

2)教师讲述天圆地方与浑天说的基本观点3)展示月食与海岸观船的图片,讲述“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4)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5)讲述现代科技直接展示地球面貌6)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从天圆地方到地球卫星照片这一漫长过程,领悟科学的探索精神。

7)播放视频,介绍地球的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展示地球模型,介绍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观看视频,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参与课堂活动,领悟科学真谛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过程与方法1.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地球仪1.展示地球仪及图片,阐述地球仪的概念。

1)教师以地球仪为工具,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地轴。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轴是倾斜的?3)课堂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到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极、南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南极各相差多少度;在地球仪上找出0°和180°经线,计算这两条经线相差多少度?4)讲解纬线与纬度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5)课堂活动,探究纬度的特征6)引导学生阅读赤道纪念碑文献。

7)讲解经线与经度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8)引导学生阅读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文献9)课堂活动,探究经度特征10)总结:地轴、纬线、经线、经纬网、经纬度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划分易混点、11)讲解经纬网的应用:区分方向、划分半球(二)地球的自转教师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理意义(三)地球的公转教师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理意义观察地球仪、结合课件,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地轴倾斜的原因参与课堂活动,找出指定的经线和纬线参与课堂活动,填写纬度特征表阅读文献阅读文献参与课堂活动,填写经度特征表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经纬网的变化规律,主要作用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世界海陆分布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过程与方法1.区分大陆、岛屿、大洲三个概念,记住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及所在半球。

2.记忆并能在图上识别七大洲的界限3.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

4.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辩证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教学难点在地图上准确识别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地球仪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蓝色星球》宣传片,展示地球卫星影像,引入地球实际上是一颗“水球”的概念观看视频及图片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海洋与陆地1.教师讲解海洋与陆地的面积占比。

2.海陆分布1)教师以地球仪为工具,引导学生分别从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观察各个半球的海陆面积占比。总结出无论东西南北哪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

3.海陆基本概念展示图片,讲解大陆、岛屿、大洲、半岛、大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二)七大洲1.以世界地图挂图和多媒体课件为工具,讲解世界上七个大洲;总结记忆口诀。

2.分别讲解各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所属半球、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拉丁美洲”一词的来源4.课堂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出赤道穿越的大洲、各个大洲所属半球、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大的大洲。

5.利用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各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分界线是如何产生的(自然或人为)。

(三)四大洋1.展示四大洋的轮廓图,树立学生对大洋的初步概念2.分别讲述四大洋的面积、范围等特征3.课堂活动,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穿越的大洋、各个大洋主体所属的半球、纬度最高的大洋、经度范围最广的大洋4.活动,画出世界海陆轮廓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地球仪,总结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知识拓展,了解拉丁美洲的来源参与课堂活动参与课堂活动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过程与方法能判别五种基本地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世界地形复杂的变化,树立向自然学习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教学难点高原和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分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航拍中国》片段,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找出与地形有关的关键词观看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相关的信息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什么是地形1.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总结地形的概念。

(二)陆地地形1.地表高低的表示方法1)提出问题: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地表高度?怎么表示地表高低?引导学生从课本上找到答案。

2)展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3)课堂活动,学生计算图片上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4)分别讲解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概念、主要分布区域、世界上典型的代表,讲解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异同点。

5)展示图片,讲述陆地地形之最(三)海底地形1.展示海底地形图,使学生了解海底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

2.分别讲解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大洋中脊、海沟五种海底地形的位置、形态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熊课本上找出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参与课堂活动,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教师的讲解下了解海底主要地形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等高线的概念,会说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过程与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准确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能判断坡度的陡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查找需要的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难点不同地形部位的准确识别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地形图片,提出问题:复杂的地形是怎样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的?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1.教师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使学生树立初步的映像。

2.等高线1)教师结合课件讲解等高线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等高线的特点。

3.示坡线教师讲解示坡线的概念,指向的意义(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师结合课件,讲述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规律教师结合图片,讲解等高线的规律: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2.五大地形部位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五大地形部位3.五大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判读教师分别讲解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征,着重讲解山脊、山谷、陡崖的判读。

4.等高线判读地形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规律,即数值增大的方向、示坡线、等高线凸向。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讨论并总结等高线的特点。

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计算同等距离上的等高线密集和稀疏的地方相对高差,总结等高线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学,判读各个地形部位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缓慢的变化和激烈的变化,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2.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用相应观点解释相关的客观现象;3.清楚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火山地震利弊分析,培养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和火山带的分布,并解释相关现象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冰河世纪4》片段,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地表形态变化1.教师展示喜马拉雅山脉海洋生物化石以及海底人类活动遗迹图片,引导学生推断该处曾经可能是大陆还是海洋。总结出海陆变迁的概念。

2.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展示台湾海峡海底古河道、东非大裂谷等图片,讲解海陆变迁的缓慢过程。

3.激烈的地表形态变化展示地震、火山爆发等图片,讲解短期甚至是瞬间的地表形态变化(二)大陆漂移假说1.展示大陆轮廓图、非洲与南美洲轮廓拼接图,讲解大陆漂移假说的诞生过程2.讲解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3.讲解大陆漂移假说的现实证据4.播放大陆漂移的演示动画(三)板块构造学说1.讲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2.讲解全球板块划分3.讲解板块边界及内部的活动(四)火山与地震1.讲解火山喷发的过程2.播放太平洋上火山喷发形成新岛屿的视频3.讲解地震的产生原因、破坏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回答问题明确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准确认识各个板块,每个板块包括的陆地与海洋部分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所造成的问题教学难点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世界人口日视频,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1.播放世界人口视频2.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变化3.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变化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4.教师讲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计算方法5.课堂活动,学生计算中国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增长人口数量6.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二)世界人口分布1.教师讲解人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2.活动: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3.教师讲解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的规律及原因4.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人口稠密区及稀疏区的分布状况(三)世界人口问题1.展示世界不同区域人口增长图2.教师总结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引发的问题总结讨论世界人口变化趋势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增长数量小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学生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教师加以引导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以及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习提问:1.世界人口的总数?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哪些方面?创设情境:世界上那么多人可不可能全都是一副模样?以河北为例,由于河北的飞速发展,来河北旅游或投资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以此为例分析外貌上的不同。搜集有关人种的材料进行展示学生回答、过渡引入新课出示不同的图片二、探究过程一.世界三大人种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2.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3.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联系4.人种没有优劣之分二.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1.黄色人种的地理分布2.白色人种的地理分布1.黑色人种的地理分布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三大人种的特征以及分布,知道三大人种无贵贱之分。

举例让学生识记人种划分的指标强调体质特征的先天性以及总体性,排除染发、烫发、整容、外部修饰或者个体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环境对人种的影响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学生读图分析,从“世界人种分布图中”找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时纠正、归纳总结三、板书设计一、世界的人种划分: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二、三大人种的特征:肤色、毛发、脸型、眼色、体型(表格对比)三、世界人种的地理分布:黄色人种的地理分布;白色人种的地理分布;黑色人种的地理分布(列举法)四、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五、各人种应当平等相待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及其主要能使用地区。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六种语言主要使用地区。运用地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认识宗教自由,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英国记者采访福原爱视频,引入语言的重要作用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世界语言的种类1.播放用世界各国语言说“你好”和“再见”视频,学生从中听取自己知道的语言。

2.教师讲解世界语言的种类3.借助世界语言分布图,讲解各种语言的分布4.分别讲解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6种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5.课堂活动:完成主要语言的特点及分布表格(二)世界语言的迁移1.教师讲解世界语言迁移的原因及迁移规律,播放用各国语言说”香蕉”,加深学生映像2.分别讲解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迁移原因及迁移状况(三)世界的宗教1.宗教的起源教师讲解宗教的起源2.世界三大宗教1)教师介绍世界三大宗教2)分别讲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信仰及分布3)课堂活动,将宗教、分布区域及代表建筑连线学生从视频中听出自己知道的语言种类,并回答完成课堂活动,填写表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知识,提出其他类似的词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宗教的活动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航拍视频《从乡村到城市》,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的聚落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什么是聚落1.教师讲解聚落的概念。

(2)聚落的形态1.教师讲解聚落的两种主要形态2.城市聚落1)展示城市的照片,阐述城市聚落的概念2)阐述城市聚落的特点3)结合照片、视频讲解城市的一些问题3.乡村聚落1)展示乡村照片,阐述乡村聚落的概念2)结合视频,讲解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4.总结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特点5.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选择合适的聚居点6.教师讲解聚落的布局与演变,不同环境下的民居特点,讲解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教师展示长城、金字塔等图片,阐述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2.教师介绍世界上著名的文化遗产3.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生活中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4.课堂活动:保护文化遗产方法的选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主说出不同的聚落形态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提出城市聚落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额引导下总结城市和乡村聚落的特征学生结合生活,说出自己家乡的主要民居,并说明民居主要适应了什么样的环境学生补充老师的讲解内容,说出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参与课堂活动,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3、了解天气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辨识天气符号图、演练播报天气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天气和气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识别天气符号3、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播报简单的天气预报教学难点难点:辨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风向标的判读。

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引入新课学生回答问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天气1.教师展示图片,讲解天气的概念2.播放延时摄影视频,讲解天气的特点3.展示图片,讲解天气的要素(2)气候1.教师提出问题:你的家乡冬天冷不冷?引出气候的概念2.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气候的概念3.教师讲解气候的特点4.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区分天气与气候,将不同的词语归类(三)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讲解天气预报的概念2.展示卫星云图图片,讲解卫星云图的主要要素3.引导学生从天气预报中找出天气符号4.介绍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总结天气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气候的特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将不同的词语归类熟悉各种天气符号,画出不同的风力、风向符号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和变化;理解等温线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等温线图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气温1.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及测定方法2.教师讲解气温差异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教师讲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4.教师结合统计图,讲解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计算方法(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展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提出什么地区气温高、什么地区气温低的问题。

2.引导学生认识等温线,讲解等温线数值变化的含义3.以世界气温分布图为例,讲解等温线的判读规律4.及时巩固,分别展示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图,引导学生区分5.引导学生分析1月、7月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6.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补充教师内容,说明气温对生活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计算一组气温的日均、月均、年均温学生自主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观察等温线图,总结1~2条分布规律学生区分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类型及观测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等降水量线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等降水量线图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后天》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的降水形式,导入新课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主要降水类型1.教师讲解降水的概念及测定方法2.教师播放降水形成过程视频,讲解降水形成的条件3.教师讲解不同的降水类型4.教师利用动画、视频演示等讲解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降水过程及常见地区(二)世界降水的分布1.教师讲解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展示世界降水分布图,提出什么地区降水多、什么地区降水少的问题。

3.以世界降水分布图为例,讲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4.及时巩固,总结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展示气候资料表格,讲解表格的填写方法2.展示坐标统计图,讲解统计图的绘制过程3.展示等值线图,讲解等值线图的主要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有哪些环境可以让气流上升理解不同降水类型的主导因素学生根据降水量分布图,总结出赤道地区、极地、中纬度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主导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教学难点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播放角马迁徙视频,提问:角马迁徙的主要原因?2.展示不同的气候类型图片,提出问题气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入新课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并回答问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与气候1.教师展示冬季我国东北和海南的不同景象,提出气候差异巨大的原因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太阳高度角下沙土温度的变化情况。

3.教师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对地表温度的影响4.总结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二)地球运动与气候1.教师讲解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关系以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2.教师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两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3.教师结合动画,分别讲解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全球昼夜划分情况4.引导学学生总结太阳直射点的周期变化5.教师讲解地球五带划分及各个温度带中的气候特点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对气温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学生分析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并计算黄赤交角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自主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主导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教学难点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海陆分布与气候1.播放东北地区寒潮新闻视频,提出问题:寒潮是如何产生的?2.引导学生讨论西欧地区1月和7月不同城市的气温,总结规律。

3.播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视频,讲解夏季和冬季海陆温度的对比4.结合动画,讲解距海远近不同降水的区别5.展示同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的差异。

6.总结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7.解答东北地区出现寒潮的原因(二)地形地势与气候1.教师结合动画和视频,讲解阳坡和阴坡接收太阳辐射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2.教师结合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讲解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

3.教师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讲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4.引导学学生总结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展示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乱砍滥伐等的图片,阐述其对气候的影响2.动画演示城市热岛效应3.讲解温室效应4.引导学生总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留待后面解答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总结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观看视频,尝试分析阳坡和阴坡的差异观看图片,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以及其其后背景补充教师所讲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讲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例如人工降雨)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寒带气候的分布范围、分布地区。

2.学会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3.掌握三步法准确识别气温降水图,锁定气候类型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1.会识别、判别气候图;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3.掌握气候图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懂得,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人类时刻要注意保护气候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各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教学难点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图资料的判读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2.热带草原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4)播放非洲角马迁徙视频3.热带季风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4)展示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4.热带沙漠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热带沙漠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5.总结热带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气温降水图特点(二)亚热带气候类型1.教师讲解亚热带的划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3.地中海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4.总结亚热带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气温降水图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区别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热带沙漠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地中海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寒带气候的分布范围、分布地区。

2.学会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3.掌握三步法准确识别气温降水图,锁定气候类型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1.会识别、判别气候图;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3.掌握气候图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懂得,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人类时刻要注意保护气候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各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教学难点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图资料的判读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温带气候类型1.温带季风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结合气温降水图区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4)展示温带季风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2.温带海洋性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3.温带大陆性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4.总结温带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气温降水图特点(二)寒带气候类型1.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1)结合气候分布图讲解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4)播放驯鹿迁徙视频,加深映像(三)高山高原气候1讲解高山高原气候的分布区域2)讲解高山高原气候的特点及原因3)展示高山高原气候区的主要景观植被(四)总结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及北半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根据气候分布类型熟悉亚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的分布区域熟悉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熟悉高山高原气候的垂直变化特点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