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结合中运用历史地图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指导_第1页
史地结合中运用历史地图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指导_第2页
史地结合中运用历史地图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指导_第3页
史地结合中运用历史地图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指导_第4页
史地结合中运用历史地图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地结合”中运用历史地图03/Contents目录史地结合运用历史地图的三重要求要性史地结合的必要性的必要性0102实践史地结合图文结合的三个环节要性目前学生历史地图运用的三大问题地结合的必要性的必要性一、史地结合运用历史地图的三重要求要求一:历史地理学科关联性司马迁《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梁启超“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没有地理就没有历史,那就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从来没有分开过。”葛剑雄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整个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就是中国的这块土地,这么一个地理环境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不了解这个环境,很难理解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文化为什么是这样的。”从地理学科观念来说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要求二:新课标新教材的设计

(1)跨学科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既要注意与思想政治、语文、艺术(或音乐、美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关联,又要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其与相关课程发挥整体作用,共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中贯穿着跨学科教学的思想,这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和优点,教材的这一特点也体现了社会对能独立思考、视野开阔且知识储备广博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现今跨学科研究和学科融合的大趋势。

(2)时空观念

水平素养2.时空观念

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水平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能够根据需要并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2.新课标新教材的设计近年来全国卷和各省市高考历史试题中对于地图类题目均有大量涉及,我们浙江卷更是高频出现。

最常考察是特定事件的空间位置,如2023年1月浙江高考第20题”希腊化时代”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的亚历山大博学园在地图中的位置,2022年1月浙江高考第22题考察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地图中的位置,2021年6月浙江高考有素纱禅衣出土的长沙马王堆在地图中的位置,2021年1月浙江高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地点在地图中的位置。另外2023年1月浙江高考材料题考察了根据材料一写出地图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

其他考察形式有如2021年全国甲卷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2021年高考山东历史卷中关于“足迹”的考查,根据地图中给出的多个空间位置,定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之间的联系。要求三:近年来高考的高频率二、目前学生历史地图运用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不重视历史地图的主题问题二:不会用历史地图的语言地理学科认为地图有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释(2022年1月第22题)1940年5月,德军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某地。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该地位于下图(示意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方向: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教材图例:注释:如:明朝在西南设土司学生可以字面上背出这句话,但不一定能在地图上指出到底哪里设土司问题三:历史学习中图文不结合2021年1月第12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成立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三、实现史地结合图文结合的三个环节

阴山以南、河南地、河套地区“(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图例环节一:备课授课要结合400mm等降水量线农耕与游牧分界线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汉朝与秦朝相比疆域的变化?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路上丝绸之路的兴衰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河西走廊北疆南疆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用人地协调观认识民族交融东汉初,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辽、西夏、金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唯物史观因地制宜游牧民族内迁后都有汉化现象虽然相对人类历史时间来说,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不大的,但也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备课手边常用工具书教材配套的历史学习图册地理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