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手法运用(2大陷阱:知识网络没有建构+答题思路不够清晰)-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1页
诗歌鉴赏之手法运用(2大陷阱:知识网络没有建构+答题思路不够清晰)-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2页
诗歌鉴赏之手法运用(2大陷阱:知识网络没有建构+答题思路不够清晰)-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3页
诗歌鉴赏之手法运用(2大陷阱:知识网络没有建构+答题思路不够清晰)-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4页
诗歌鉴赏之手法运用(2大陷阱:知识网络没有建构+答题思路不够清晰)-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3诗歌鉴赏之手法运用

目录

01易借陷阱(2大陷阱)

02举一反三

【易错点提能一】知识网络没有建构

【易错点提醒二】答题思路不够清晰

03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

易错陷阱1:知识网络没有建构

【分析】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这是中考的必考题,也是最易出错的题目。考生容易

犯用错术语、理解不当、分析有误等错误。

【避坑技巧】

1、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中考考查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考生要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并牢牢识记。在中考题

中,常考的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角度(俯视/仰视/远景/

近景)]、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等)]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象征、衬托(正衬、反衬)、渲染、联想、动

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情景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

景衬乐情)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

(4)篇章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总分结构、过渡照应、伏笔铺垫、首尾

照应等。

2.直接辨认和逐条对照相结合。考生在答题时,有的诗歌语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特征明显,

能够直接辨认,如“鸟鸣山更幽”显然是衬托(以动衬静)。有的诗歌语句运用的表达技巧表面

特征不明显或者在平时复习时很少涉及,这就需要考生回顾表达技巧知识网络图,逐条对照辨

认,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技巧。

易错陷阱2:答题思路不够清晰

【分析】

考试过程中,由于对知识点的把握不牢,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尤其是答题思路不够清晰,

感觉这题会,又拿不到分,感觉很是可惜,这是因为我们对其答题思路不够清晰造成的。

【避坑技巧】

1、明确提问模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2、熟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

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易错点提醒一】知识网络没有建构

【例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答案】示例: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

报国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

愿为君王血战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

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

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愿意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

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国(立志报国)的决心。

【易错点提醒二】答题思路不够清晰

【例2】(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

定风波•幕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拢。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

衬托手法在这首词中很突出,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答案】少日逢春的狂欢衬托老去逢春的孤寂,突出了词人带湖生活的悠闲和淡淡的落寞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上阙以“少日"衬托"老去"。"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

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

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

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

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

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突出了词人的落寞心情。

A组中考真题

(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

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

2.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答案】1.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

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2.示例: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

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情感。

【解析】L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雁门太守行》全诗

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所展现的画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结合主题和氛围,合理想象,运用细腻

的语言描绘,突出色彩性。首联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可抓住"黑、金”等颜色和景物"云、光"等描绘。

描绘时,可以加上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示例:敌军好像乌云一般压城袭来,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峰中挤出的金色光线,如金

色的鳞片,闪闪发光。

2.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

愿为君王血战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

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

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愿意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

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国(立志报国)的决心。

3.(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尾句

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答案】运用典故(引用典故、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作者在结尾句表现了自己要报效国家、

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内容理解。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

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是苏轼以孙权自比,表达豪放之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遣

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

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

唐代为辩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

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仕途坎坷,此时调任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

朝廷的信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杀敌报国的豪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

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拉开的雕弓比作满月;“天

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作者化用“射天狼”典故,表

现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美好的愿望。

(2022•宁夏•中考真题)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4.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

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5.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答案】4.C5.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

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

致,而非“夜晚";

故选C。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

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

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

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

充满诗情画意;

"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B组最新模拟题

(2023•云南玉溪•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

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L"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

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示例一: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感叹祖国处于危难之中。

示例二:"青衫湿”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落青衫的典故,感叹自己找不到

知音。2.写出了词人理想抱负不为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处境,表现了词人遭遇挫折和磨难

时的豪爽胸襟。

【解析】1.本题考查用典的作用。

《满江红》这首词中,多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更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比

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是指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

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以古喻今,痛斥清政

府腐败而招帝国主义列强对我中华的蚕食瓜分,中国前途危险。结尾一句"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

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结合前一句“何处觅知音"可知,词句表达了一种知音难觅的情怀;

再从词的下片的内容分析,下片主要是词人回想以前的生活和以前生活在家庭里的情形,表达

了词人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本题考查词人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了解这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前后内容来分析其中的情感。“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的意思是: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这两句抒发了词人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也表达出即使遭遇磨难仍要以

英雄自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2024•河北沧州•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问题。

【甲】仲春郊外【乙】钱塘湖春行

王勃白居易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下列对甲乙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描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

B.甲诗颈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

C.乙诗描绘了钱塘湖畔美好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乙诗颔联从仰视角度写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忙,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⑵甲诗"何处染器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⑶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从动词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1)B

⑵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3)"飞""戏"二字生动地写出了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争""啄"生动形象

地写出春日里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这几句诗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

快的心理感受。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和理解。

B.有误,甲诗颔联“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意思是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

周围所没有的。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而颈联“鸟飞村觉曙,鱼戏水

知春"生动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

故选Bo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甲诗“何处染器尘”这句诗字面上是在询问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但实际上,这是诗人通过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渴望回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器"指的是生活中的用具,而“尘"则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污染。诗人反问"何处染器尘”,

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境已经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纷扰,自己的心灵如同没有被

尘埃污染的器具一样清澈透明。

(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赏析。

【甲】诗中,,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思是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

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飞戏''二字生动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

形,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觉""知"非常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

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乙】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

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

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

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现

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两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2024•陕西•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小语读完此诗后,感受颇深。她认为“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你

结合诗句分析小语这么说的原因。

5.我们常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这两句诗与本

诗的最后两句都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分析它们各自的写作手法。

【答案】4.[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落尽的杨花"点

明了时令是"暮春",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子规'’的叫声悲哀凄惨,从而表现了王昌龄

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所以开头一句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5.[示例]

本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借助“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

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和不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

时间、空间的限制,突出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柳絮落尽了,杜鹃也开始鸣叫了。其中“杨花”指的是柳絮,是漂泊无

定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此句写景兼点时令,诗人描写漂泊无定的

杨花、啼声凄凉的子规,融情于景,饱含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诗的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

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诗最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

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

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

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

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

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天涯"的距离也像“邻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

分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是真挚的友谊不会因距离的遥远而变淡,心永远是在一起的;

意在表达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事件、空间的限制,满含诗人的宽慰之意,意境旷达,抒发作者

乐观豁达的情感。

(2023•山东德州•一模)【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沙丘城①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②。

思君若汶水③,浩荡寄南征久

【注】①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②空复情:徒有情意。③

汶水:鲁地河流名。④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6.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甲】诗中选取了、两种意象,点明时节,

营造全诗的基调氛围。【乙】诗中通过写、特定的景物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意

境。

7.这两首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思君若汶水,浩荡资南征"两句运用

了不同的修辞手法,请分别简要分析手法其及作用。

8.两首诗写作境况不同,但都抒发了深厚的感情。请分析这两首诗抒发情感的异同之处。

【答案】6.杨花子规古树日夕/秋声7.拟人,把明月当作使者,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运用了比喻,寄情于流水,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

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8.两首诗都是作者寄赠友人之作,

都抒发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甲诗更侧重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乙诗表达在思念之情的同

时,寄托了诗人闲居沙丘时乏味、苦闷的心情。

【解析】6.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甲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

"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烘托出

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第三、四空,乙诗中“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意思是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中

日夜发出瑟瑟之声。据此可知,诗中描绘了“古树、日夕、秋声”,选择其中两个作答即可。

据此填空即可。

7.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

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通过丰富的想象,作者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竟变成了一个了

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

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思君若汶水,浩荡资南征”的意思是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

你悠悠南行。通过丰富的想象,诗人寄情于流水,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思君之情犹比作这一川

浩荡的汶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

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据此回答即可。

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寄"可知,两首诗都是作者寄

赠友人之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

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

描写"杨花""子规"起笔,为全诗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

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关切。

《沙丘城下寄杜甫》将思君之情犹比作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

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诗中"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

秋声"通过写"古树、日夕、秋声''等景物景物寄托诗人在友人杜甫离开后闲居沙丘时乏味、苦

闷的心情。

据此回答即可。

(2023・湖北•一模)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榔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①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③。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⑤。

【注释】①宋之问:唐代诗人,其诗是其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

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②阳月:阴历十月。③至此回:传说中冬季大雁南飞,至秦岭而返,

故有雁飞不过岭南的传说。④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⑤陇头梅:岭上的梅花。

9.【甲】诗的颔联脍炙人口,是历来传诵的佳句,请你简要赏析这两句。

10.【甲】【乙】两诗在写景抒情上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具体分析这

种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

【答案】9.示例一:从视觉、听觉角度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鸡声噫亮,茅草店沐

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体现了诗人

浓浓的思乡之情。视听结合,使画面富有立体感。

示例二: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

腻而又精致地描绘了出来:鸡声噫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

春的寒霜。简洁而又全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10.甲乙两诗在写

景抒情上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甲诗实写早行之景,虚写梦回故乡所见,虚实结合,

拓展了诗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乙实写旅途见闻,虚写望乡所见,虚实结合。

拓展了诗的意境,使怀乡之情更缠绵婉转,感人肺腑。

【解析】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示例: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写的是鸡鸣之声从月色朦

胧下的茅屋小店里响起,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木板桥的白霜上。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

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形神兼备的

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烘托了思乡之情,既写出了早行所见的景,也表现了旅客征途

的苦,还有那莫可名状的愁,实在销人魂魄。

10.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商山早行》中“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棚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因思杜

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旭

日将升的动人景象。可知,全诗前面实写早行所见,最后虚写梦中所见,作者由实入虚,虚实

相生,相得益彰,"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题大庾岭北驿》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最后两句由

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意思是说:明晨踏上岭头的时

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诗人没有接

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

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2023•河北保定•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点绛唇

程文海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斜日明①高树。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②犹怒。直入山深处

【注】①明:动词,照亮。②断红:彩虹被如雾的山遮住了一部分,故称“断虹”。

1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波涛如怒"和"断虹犹怒"中的两个"怒”字都用得非常巧妙,请仿照下面示例,赏析“断虹犹

怒"中的"怒"。

示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波涛如怒"中一个"怒"字把河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

澎湃。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答案】11.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恨。12.运用拟人的手法。

“断虹犹怒"中的"怒"字将彩虹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彩虹直入如雾的山深处的景象,用字极妙,

给诗句增添了一些灵动感。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望西都,意踌躇"可知,作者西望长安发出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

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

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

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跣胭”的原因。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

恨之情可见一斑。

再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

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

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

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

的无比愤慨。

所以,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

级的怨恨。

12.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

可根据示例的句式进行鉴赏即可。示例从表现手法着眼,从“怒”的表达效果和表现情感两方面

的赏析的。

《点绛唇》一诗,词人以清新明丽之笔.从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天气的变化来展现夏日

黄昏时刻的特有景色,极尽大自然阴晴雨晦的变化之美。上片主要写所闻所感。表现黄昏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