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命题学校:南召一中审题学校:南阳四全(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天,小明同学吃完晚饭出来散步,对着西南方天空拍下了如下所示天象图。据此完成1~2题。1.据图可知,该日A.应该是农历下半月 B.大约是农历初四前后C.月亮在下半夜可见 D.过后半月还是蛾眉月2.根据图中出现的天文现象推测,太阳、地球、月球、木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是A. B.C. D.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A.哈尔滨比上海多 B.北多南少C.重庆大于1200kw·h/m2 D.总体高原比平原地区丰富4.除太阳辐射能外,我国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A.生物能 B.波浪能 C.石油 D.地热能下图为自1975年以来实际观测的太阳黑子数每月均值及太阳活动第21到25的活动周期图,太阳物理研究科学家据此预言太阳活动将于近期达到峰值,适合天文爱好者进行太阳活动天象的观测。据此完成5~6题。5.下图是某天文爱好者趁此机会于2024年8月20日所拍摄的天文观测图片,此次太阳活动现象及其发生的太阳大气层是A.黑子光球层 B.耀斑光球层 C.耀斑色球层 D.日珥色球层6.此次太阳活动达到峰年的时间和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2020-2021年,南阳上空出现美丽极光的概率减小B.2020-2021年,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C.2024-2025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2024-2025年,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增强下图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据此完成7~8题。7.图中属于水圈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8.有关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圈层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B.丙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C.乙圈层是既连续又规则的圈层 D.丁圈层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约2.52亿年前,地球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数亿年的古珊瑚等生物灭绝。下图是古珊瑚的化石照片。据此完成9~10题。9.形成含古珊瑚化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太古宙 D.中生代10.古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A.寒冷的深海环境 B.温暖的陆地环境C.寒冷的陆地环境 D.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图为地球上大气中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11~12题。11.地质时期,地球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人类出现 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2.下列叙述中,反映中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A.蕨类植物繁盛 B.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C.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D.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物极必反,河流“弯”到极限就会“裁弯取直”,图中断续的积水河道和有植被覆盖的“隐形”河道,是“裁弯”时留下的痕迹。据此完成13~14题。13.该河流“裁弯取直”现象多发生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发生“裁弯取直”后的河流A.泥沙淤积增多 B.通航能力减弱 C.流速减慢 D.洪涝灾害减轻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水流速度减慢,其所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出山口处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由山谷口向外可分为扇顶、扇中和扇缘。根据冲积扇所在的环境不同,可以细分为“湿扇”和“早扇”(即洪积扇),分别对应着河流中的暂时性河和常流河。下图为“湿扇”和“旱扇”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与“湿扇”相比,“旱扇”A.砾石磨圆度低 B.径流年际变化小 C.河流落差小 D.扇体面积大16.“旱扇”的绿洲多出现在A.扇顶 B.扇中 C.扇缘 D.山腰二、综合题(52分。)17.某地理研究小组想要研究建设火星基地所需要改善的条件,通过查阅资料获悉以下信息,请你据此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38%,体积约为地球的15%,表面积略小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小很多。大气层很薄,无法保留很多热量。火星外核无法持续对流生成磁场,火星核心冷却得比地球的快,地质活动趋缓,磁场和板块运动消逝,太阳风带走大部分大气导致气压偏低,而造成液态水在低温就会沸腾、无法稳定存在于火星表面。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材料二下图为太阳系结构图。(1)材料二中字母__________代表火星。(2分)(2)凌日现象是指某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写出行星名称)。(2分)(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__轨道之间(写出行星名称)。(2分)(4)运用资料分析火星上是否具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8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6月23日11时57分在委内瑞拉沿岸近海(北纬10.75度,西经62.65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材料二图1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及不同圈层结构示意图,人们一般认为M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图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材料三震源车是一种用于地质探测的特殊车辆,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连续震动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地面传感器接收并分析地震波信息,从而推断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具体位置。图2震源车工作原理图(1)委内瑞拉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_________。(2分)A.上地幔 B.下地幔 C.地壳 D.地核(2)如果要评估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范围,需要运用_________。(2分)A.5G通讯技术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技术和5G通讯技术(3)图1中A代表_________波,B代表_________波;界面C为_________界面,D为_________界面。(4分)(4)近年来,我国使用震源车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数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利用震源车推断岩层有无石油的原理是_________。(4分)19.下图示意某条河流的手绘图,据此回答问题。(16分)(1)从图中地貌形态来看,A河流地貌为_________,多位于_________;C河流地貌为_________,多位于_________;形成这类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为_________。(5分)(2)B河流地貌中甲、乙两处适合建港口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3分)(3)河流上游M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其地貌典型特点是_________。(4分)(4)与河流上游相比,指出C地貌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特征,并说明原因。(4分)20.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如果把地球演化史换算成地球上的一天24小时,人类登场的时间是23:58、在最后2分钟才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二麋鹿天性喜水,善于游泳,常年生活在渺无人烟、环境清幽的疏林沼泽地带。1997年起,我国先后在黄河三角洲多地发现麋鹿角化石,其形成年代距今约7000年至10000年。麋鹿角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黄河三角洲气候变迁和生态变化都提供了重要依据。(1)指出麋鹿生活的地质时代,以及其在“地球的一天”中所处的时间段。(2分)(2)指出麋鹿生活的地质年代快速发展的动物类型和繁盛的植物类型。(4分)(3)推测距今约7000年至10000年的黄河三角洲一带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特点。(4分)2024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2.A【解析】1.出现在西方天空的蛾眉月,在新月与上弦月之间,因此出现在上半月、上半夜、西方天空、亮面凸向西边,因此可能是初四,只有B正确。2.此刻木星与月球同框出现,以地球视角来看,木星与月球相距应该不会太远,且木星应比月球靠东,可以排除C、D(C、D项中由于太阳阻挡,木星不可见);当天是上半月的蛾眉月,太阳与月球、地球非直角(直角时候弦月)、非平角(一条线上时满月或新月),应呈一定锐角,可以排除B。3.D4.D【解析】3.哈尔滨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200—1500kw·h/m2,上海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为1200—1500kw·h/m2,A错误;东北地区较少,并不是北多南少,B错误;重庆的太阳辐射总量为小于1200kw·h/m2,C错误;太阳能资源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D正确。故选D。4.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选D。5.C6.C【解析】5.耀斑是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符合图中现象。6.据折线图计算可知,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约在2024年到2025年之间,A、B错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耀斑有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而不是信号增强,D错误。故选C。7.B8.B【解析】7.读图可知,甲表示岩石圈;丙圈层分布最高,表示大气圈;乙圈层位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丁圈层广泛分布于其它几个圈层,联系了其它几个圈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的底部,乙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代表生物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圈层代表水圈。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甲为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因此岩石圈属于自然地理环境,A错误;乙为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丙为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丁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9.B10.D【解析】9.由材料可知“约2.52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数亿年的古珊瑚等生物灭绝。”,约2.52亿年前属于古生代,故选B。10.珊瑚化石是珊瑚虫的沉积物,珊瑚虫是生活在温暖浅海中的动物,故可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温暖的浅海,D正确,ABC错误。11.D12.D【解析】11.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人类出现,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A、B、C错误。故选D。12.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A、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D正确。故选D。13.B14.D【解析】13.夏季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B正确。故选B。14.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而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河流排水更为通畅,河流流速增加,泥沙淤积减少,洪涝灾害减少,通航能力增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A16.C【解析】15.“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流水侵蚀强烈,砾石更加圆润,而“旱扇”砾石磨圆度低,A对;“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径流年变化较小,而“旱扇”径流年变化较大,B错;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响,干旱地区不一定落差小,C错;干旱区河流流量小,长度较短,冲积扇的面积会较小一些,D错。故选A。16.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绿洲。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扇缘的颗粒最小。河流从山口流出,顺着地势流往地势最低的冲积扇扇缘位置,扇缘位置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都较好,最容易出现绿洲。扇顶、扇中、山腰都不具备形成绿洲的两个条件,A、B、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52分)17.【答案】(1)D(2分)(2)水星金星(每空1分,位置可以互换)(3)火星木星(每空1分,位置可以互换)(4)火星表面不具有人类生存的条件。(2分)距日距离较远,温度较低;质量、体积较小,大气稀薄,温度变化较大;没有充足的液态水;没有磁场,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沙漠广布,沙尘暴常发,环境恶劣,不适宜生存。(任答三点6分)【分析】本题以太阳系模式图和火星相关文字数据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控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解析】(1)读图可知,D为火星。(2)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凌日现象是指某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因此可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4)结合材料“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38%。大气层很薄,无法保留很多热量”可知火星质量体积较小,引力较小,无法吸引厚厚的大气层包裹火星,削弱和保温作用较差,温差变化较大。“火星外核无法持续对流生成磁场”可知,火星缺少磁场保护。“气压偏低,而造成液态水在低温就会沸腾、无法稳定存在于火星表面”可知火星表面没有充足的可供人类使用的液态水。“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可知火星生态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18.【答案】(1)A(2分)(2)B(2分)(3)横纵莫霍古登堡(每空1分,4分)(4)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消失(2分);纵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过含油层时,波速明显下降。(2分)【分析】本题以地震发生时某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及不同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震波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析】(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因此震源所在圈层是上地幔。故选A。(2)如果要评估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范围,需要运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震影响的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给分析处理所获取的数据,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于定位导航,5G通讯技术用于通信,ACD错误;故选B。(3)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是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明显增加的是莫霍界面。(4)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S波)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所以横波在通过含油层时波速会发生明显下降。19.【答案】(1)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流水堆积作用(每空1分,5分)(2)甲(1分)甲河岸为河流侵蚀一岸,河水较深(2分)(3)“V”型河谷(2分)谷底狭窄,两岸陡峭,深度大于宽度(2分)(4)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小。(2分)原因:C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河流挟带的物质颗粒较小。(2分)【分析】本题以河流地貌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的分布及其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A图两侧为出山口处形成的洪积扇,C为入海口处形成的三角洲,形成的地质作用都是流水沉积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