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经济各经济部门的地位、发展特点及相互关系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②手工业、商业始终是农业的补充。③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促进手工业发展;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外贸也发展起来,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④商品经济繁荣,资~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情分析高考大纲考什么命题趋势:近些年的题目这里大多以选择题为主,有向材料题增多的趋势,复习中注意对古代商业的把握,注意将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比较。热点探究:1、注意商帮(晋商、徽商)的精神及经营理念。可以结合浙江省自编的纪实题材片子《风云浙商》来探讨浙商的发展以及经营之道。2、对三农的政策历来是政府的重点,需关注。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制度及经营方式等。
1、农具——石器木器和刀耕火种、铁农具和牛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器和牛耕,汉代得到普及,唐朝曲辕犁的发明使用——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技术——垄作法、代田法、绿肥种植技术、育秧移栽水稻增产技术、稻麦复种制。《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等著作总结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展。3、耕作制度——南方的一年两熟制或三熟制。4、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原始社会和商周时期是简单协作,集体劳动。春秋末期自耕农经济产生,个体农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它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氏族集体所有制
奴隶社会(商周)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自耕农所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甲骨文中的田字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也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新中国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最终被消灭。
②封建土地国有制:主要形式为屯田制和均田制。A、屯田制:古已有之,代表有曹操、魏蜀吴三国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基本特点是土地国有,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起来,稳定了社会社会秩序。B、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一种较为完备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北魏,沿用至唐朝中期。其基本特点是:以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的土地为前提,在不触动地主阶级的条件下,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均田制也是府兵制和租(庸)调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③农民土地私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重要补充。
2、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客观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井田制瓦解。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由于土地占有关系的不固定,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②危害: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由于封建地租较重,导致工商业者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四)农田水利工程——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1、大禹治水2、《河渠书》、《沟洫志》等水利学专著3、李冰——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郑国——郑国渠4、汉代关中地区的“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5、东汉治理黄河——王景6、唐代设立渠堰使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7、宋代对兴修水利工程有功的官员有明确的奖赏制度。8、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水利的兴修。9、主要的灌溉工具:隋唐五代的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宋代水转翻车;明清翻车;
(五)关于小农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产生时间:春秋战国4、特点:①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②经营方法:农民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③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④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少商品交换)5、小农经济的优势: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②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④政府的重农政策6、局限性①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7、评价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1)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重点难点问题:1、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2)不利因素: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2、总结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4、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5、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6、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7、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练习: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青铜耕作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下列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③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④往往导致阶级矛盾突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CC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③曲辕犁的出现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AB5.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周王室的衰弱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DA二、手工业的发展(一)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经济的特点之一2、田庄手工业:土地集中,汉代以后出现,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3、官营手工业:主要的经营形式,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着当时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4、私营手工业:明代以后,私营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有些规模大的手工业作坊逐渐扩展为工场手工业,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二)、丝织业的发展过程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陶纺轮、骨梭、骨锥
原料:麻、葛;
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出现茧壳和丝织品商代: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祭祀蚕神;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玉蚕;《周礼》--“妇功”---“国有六职汉代: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品种多,技术高。
《说文解字》:花色品种达20余种;素色禅衣;其绒棉---唐宋元明沿袭发展;
开通丝绸之路,丝织品大量外销(丝国)明清进入鼎盛时期①棉纺织业普及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丝织中心:苏州、杭州唐中期后: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分工细、品种繁多,定州富人何明远。宋代:有更大的发展: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材料: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着褴褛衣。
——唐孟郊《织妇词》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
唐韦应物《杂体》材料:
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三)、冶金技术1、青铜技术:夏商周(大多是生活用具,西周时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代表——商代司母戊大方鼎)2、冶铁:最早是春秋晚期;战国时期——锻铁和铸铁技术及炼钢和淬火技术;汉代——汉武帝盐铁官营制度,开始用煤做燃料(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力鼓风(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兵器更加坚韧锋利.北宋:以煤作燃料冶铁—冶铁炉的温度得以提高.(资料卡片:书16页)(四)、制瓷业的发展过程(世界最早):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陶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
出现青瓷唐朝: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制作精美,景德镇、四川大邑白瓷名列前茅
釉下彩绘:长沙官窑首创;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景德镇和五大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明清:“瓷都”景德镇;明中后期烧制五彩瓷、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康熙年间;雍正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欧、亚、非各国,明代烧制出带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清朝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元代:
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新石器时代:会烧制原始彩陶,唐三彩继续发展(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生产部门不断增多、生产分工日益细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进步。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3、生产产品长期领先世界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6、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手工业始终从属于农业。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7、手工业的布局与经济重心相适应1、先秦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2)、商周时期: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商代古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周时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骨贝和铜贝等货币。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出现大量私商,其中有富足的巨商;出现金属铸币;形成都会,各国的首都同时又是繁荣的商业中心。战国时期出现了称作“市井”的商业区。(一)古代商业发展概况三、古代商业的发展1)、远古时代:早期的商业交换2)、汉代:A、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B、对外贸易发展—丝绸之路;
C、以”市“为主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如长安和五都;城中贸易区“市”有时间和地点限制,而且政府设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王莽:“五均官”)1)、秦:商品买卖明码标价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成因:1)、秦统一全国。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2)、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原因)3)、两汉开通了丝绸之路4、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1)、商运发达—
水运: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2)、城市繁荣:A、长安—常设商业区、洛阳—规模超过长安
扬州“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成为都会B、城市中“市”“坊”分开,出现夜市。C、草市发展: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D、对外贸易: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广州;市舶使金融方面:柜坊和飞钱出现原因:国家统一;社会清明;农业、手工业发展;运河开通;中外交流频繁。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形成草市,政府实行行政管理---草市尉5、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1)、城市商业繁荣,草市发展:
A、“市”彻底打破“时间”“空间”界限;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C、出现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还有夜市、晓市等
D、草市有了比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2)、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益州)
3)、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4)、海外贸易发达
5)、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出现“功夫针商标”。
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明清商业的新特点:1)、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专业性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如松江棉纺、景德镇陶瓷、佛山冶铁、汉口码头)汉口镇、朱仙镇、盛泽镇也很繁华.
2)、商业资本活跃,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银两、银元);3)、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4)、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活动活跃;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波商人等大商帮,出现会馆(晋商、徽商势力最大材料:书19、20对他们的介绍,应关注);5)、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6)、商业区相当繁荣(二)、“市”的发展: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有9市;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由乡村集市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也比较繁荣(结合21页资料卡片),“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坊“市”分开的空间限制;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比较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督;“草市”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图阶段特点:A、严格限制阶段:从秦至唐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如实行坊市分开等。B、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必修二·农耕时代的商业探究:根据各朝“市”的发展情况概括出“市”发展的趋势。从城镇到乡镇逐渐打破空间限制政府和政策逐步放松从严格的时限制到夜市的出现。“日中而市”
从开始单纯的交换场所到配套设施齐备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大型服务场所。
布局
管理服务设施
时间
地域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市井)。
2.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出现了车水马龙繁荣景象;王莽曾在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代:出现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广陵(扬州)也是“雄富冠天下”,还有地区经济中心杭州和湖州4、宋代:汴京、临安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繁华的都市有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盛泽镇也很繁华.探究:中国古代商业都市发展规律?兴起原因:功能:地域分布:封建社会初期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兴起为商业都市;唐宋以来,商业都市多以工商业发展兴起。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商业都市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唐朝以后,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四)、商人的活动
(2)、过着远行贩运的生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古代商人常面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1)、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4)、明清时期,区域商人群体形成。(五)对外贸易由盛到衰
1、兴起:汉(丝绸之路)。
2、发展:唐(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
3、兴盛:宋元。
4、高峰:明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
5、衰落:明朝中后期(闭关政策,海禁)。(六)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并不断发展。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发达,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商人群体活跃4、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5、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发展艰难而曲折。7、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8、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9、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七)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①长期的国家统一②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③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④交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⑤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和货币的发展(八)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4、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1、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开始于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明清两代统治者仍顽固延续。根本目的:直接目的:3、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巩固封建统治2、原因:根本上讲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同时,由于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问题。
3、过程:商鞅变法明确了重农抑商的原则。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唐代实行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宋朝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受歧视的现象开始转变。明清: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压制资本主义萌芽总之,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4、评价:性质:积极:消极: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基础;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人为地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萌芽,违背了历史潮流。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学习思考:《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1)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商人社会地位低下,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致富是历史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存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者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地主阶级靠剥削农民来生存,农民虽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提高,但事实上处于社会最底层,极其贫困。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农信息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 多领域融合的智能科技项目开发协议
- 工程项目居间的合同
- 化工厂员工劳动协议
- 经营承包合同
- 劳务输出合作协议书
- 第2课 奖品数量好计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泰山版
- 新媒体主播合约协议书8篇
- Unit 8 Knowing the world Lesson 2 My home country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甘肃幼儿园塑胶施工方案
- 法律意见书(适用于股权投资)
-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活动手册答案
- 小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5年高考作文专练(25道真题+审题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 乡村研学规划方案
- 普洱市直属机关遴选笔试真题
- 2024-2030年中国电竞耳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Unit1Myfamily单词解读(课件)Joinin外研剑桥英语五年级上册
-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 员工聘用合同范本(2024版)
- DL∕T 5161.6-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6部分:接地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