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一、单选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2.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A.中原文明辐射四方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3.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物流()A.政府主导管理专业化B.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C.运粮和军需物资为主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4.《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溯江至成都朝贡。玄宗御制御书五言十韵诗”,其中有“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材料可用以说明()A.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B.中华文化对古代朝鲜的辐射C.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D.古代越南与唐朝关系友好5.“飞天”诞生于印度。后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飞天”结合了道教“羽人”的形象和汉族传统服饰褒衣博带的风格,到隋唐时期披着佛教大巾、穿上长裙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A.敦煌壁画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B.敦煌壁画具有浓厚的异域特色C.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D.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艺术发展6.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A.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B.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D.台谏制度克服了专制的弊端7.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这表明宋代()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B.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D.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8.中唐之前的绘画强调“量”的广延,“咫尺千里”。宋代绘画有所突破:在许多画家看来,无边的世界就在一草一木之中,‘大多数人都醉心于微小的世界中,他们期望在一枝枯木,一片树叶,一拳顽石,一竿青竹中,去创造一个大境界。这一观念()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了“偏安一隅”的时代特征C.体现了崇文抑武政策D.表明绘画艺术呈现世俗化的趋势9.《宋史·户婚律·婚田入务》记载:“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遭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开狱事由闻奏。”材料反映了宋代()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D.主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10.考诸《明实录》,在其所收录的皇帝谕旨及大臣奏疏中,“抑末”一词出现有6次,且皆在嘉靖九年(1530)十一月以前,以后则无。而“通商”一词出现的次数则要高得多,达15次,在《明实录》所载明代的前、中、后期都有出现,且嘉靖九年十一月以后占绝对多数,达11次。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商业发展成为富国之术B.重农抑商不符统治需要C.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11.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A.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C.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D.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1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13.《清史稿》中记载,内阁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批木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有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这些机构的职权都包括民族区分、拟定旨意、收发奏折文件、档案管理等,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相似性。这种机构设置()A.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B.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C.表明制衡原则贯穿决策始终D.强化了满洲贵族的政治特权1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以下关于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和基层组织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B.唐朝: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C.明朝:路、州、县三级制——里甲制度D.清朝:省、路、府、州、县多级制——里甲制度15.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近代化”和“革命”两种话语模式,并以前者为主导;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又成为近代史研究的焦点。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综合国力强弱的发展演变B.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同C.社会环境(广义)发展变化D.史学家们的认识差异。1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上认同于儒家的人文主义,是对过去一种徒劳的、乡愁式的祈向而已;他们在理智上认同西方的科学价值,只是了解到其为当今的必然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A.根植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B.开启了民族文化的彻底改造C.造成了近代知识分子内部的分裂D.反映出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缺位17.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日本侵略,后在台湾建省。清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反映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B.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C.清政府坚决打退列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径D.台湾人民的斗争体现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坚强意志18.鸦片战争后,面对外来侵略,魏源主张在必要时以守内河为主,放弃对外洋和海口的控制。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认为,在“近日财用极绌”的情况下,务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必要时主张弃新疆而保海疆。这反映了()①列强对华侵略重点转移②中国人海权意识的觉醒③晚清国防实力较为有限④太平天国牵制清朝精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9.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A.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B.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D.反映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20.1930年6月,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的中共()A.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C.中共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D.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21.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以上政策主要反映出()时期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质量上彻底平分土地A、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封建B.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C.土地改革的依靠力量发生了改变D.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不断变化22.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制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B.国民政府积极抗日C.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实施D.抵制日货行动出现新趋势23.建国初针对英国追随美国参加朝鲜战争,中国给予严厉谴责,并没收英国在华部分财产;同时又针对英国希望与新中国保持往来的意愿,中国同意与英国谈判建交,开展经济贸易往来。这就是“礼尚往来”方针的突出体现。这一方针()A.突破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B.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C.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灵活性D.有利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24.1951年下半年,院系调整从局部开始。同年8月,天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了新大学一—天津大学,专门用以培养燃料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及水利工程方面人才。据此可知,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B.扩大高校招生比例C、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25.1954年4月28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指出:美国在亚洲的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证,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得到尊重,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应该防止。这表明()A.中国积极维护地区和平B.朝鲜战争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C.中美间的地缘冲突激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认可26.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并提出在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中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思想。这表明毛泽东在()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27.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28.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广告,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发出了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信息,迅速使该厂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变产销脱节为双方满意。由此可以看出()A.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国外市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C.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有所增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29.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坚持利用外资不动摇,以吸收外资为纽带,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扩大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战略性构想。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就意味着中国()A.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D.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30.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该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邓小平把一张面值为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B.计划经济观念不复存在C.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D.多种经济模式同时存在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北宋时期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网)把东京、江淮、关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伴随这些条件的成熟和形势的变化,商贾们置流行数百年的“干里不贩籴”的原则于不顾,争先恐后地挤上长途贩粮的征途,这是北宋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摘编自王兴文《北宋漕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小农经济脆弱且顽强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人突破“千里不贩籴”原则原因和影响。(8分)(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遭受了多次战乱,境内人口锐减,大约只有50万人,达到了历史最低点,耕地大量荒废。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实施“移民垦荒”政策,规定四川荒地归移民所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甚至士绅纷纷加入移民队伍,全国掀起了移民入川的浪潮。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四川移民达632万人。这次移民中,湖北、湖南的最多,故称“湖广填四川”。——摘编自李禹阶《重庆移民史》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政府机关和党政军人士云集重庆;各类内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儿童床双层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物流承租合同范本
- 土地整治与规划设计
- 排水防涝设施功能提升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加盟外卖合同范本
- 心形盘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碳纤维热场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关于胆结石你了解多少
- 【高考化学的应试技巧】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 2025年全铜板芯平板集热器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 细胞生物学(全套1047张课件)
- 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如何管理
- 20级大学物理(下)A卷期终试卷及答案解析-南京理工大学
- 新北师大版(202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Unit 8 Literature Lesson 1 The Last Leaf 教案
- 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脚本
- 道教系统诸神仙位宝诰全谱
- 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有效途径
-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资料
- 回字格+米字格练字模版(A4最大利用率)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