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期中复习(二)课内现代文
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2、掌握课内知识点。
授课内容概要
X《春》
(一)课文与注释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
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
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③”,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
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⑤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
的喉咙,唱出宛转⑥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啜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⑦,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⑧的光,烘托出一片安
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
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
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⑨”,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⑩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注释:①朗润:明亮滋润。②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
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④酝酿[ytmnia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窠巢[k6]:鸟兽昆虫的窝。⑥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⑦花针:绣花用的细针。⑧黄晕[y£m]昏黄不明亮。
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⑩落地:这里指婴儿出生。⑪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二)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
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
《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课文理解
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
貌。
(五)课内语段阅读提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
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
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的特征。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的特征。像花针,
写出了雨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的特征。
5.“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参考答案】
1.……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H傍晚……第一层勾画了白天细密的雨景,是正面描写;第二层勾画了傍晚宁静
的雨景,是侧面描写。
2.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
3.春雨的轻柔、湿润,郊外夜雨的美丽
4.多细密
5.绿;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
色。
X《济南的冬天》
(-)课文与注释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①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
由伦敦②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③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
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
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
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
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
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
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④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
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
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
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
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
小水墨画⑤,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⑥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
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
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
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注释:①北平:北京的旧称。②伦敦:英国首都。20世纪初,空气质量较差,多雾,被称为“雾都”
③响晴:晴朗无云。④髻[ji]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⑤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色彩的国画
⑥绿萍: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
(二)内容分析
,山上一矮松一一髻儿白花一日本看护妇、
山尖一全白(镶银边)
薄雪覆盖下的山:,[由高到低
、山坡一白雪黄草(穿花衣)|
山腰一露粉色害羞
>移步换景
城里城外-----------------------------------------由里到外〃
(三)阅读下文,完成作业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尊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咽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篮天里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
军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
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
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字,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
小说、,话剧等。
2.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概括要注意全面简洁)
3.本段写景的顺序是,文中表明这个顺序的词语有
4.体会文中四个加点字的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语境)
①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顶:一
③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穿:_
5.“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一句中“更美的山的肌肤”指的是
6.“看吧”一词中,“看”到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从意思和语感两方面综合考虑)()
A.好像日本看护妇B.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微微露出点粉色D.那些小山太秀气
7.体会下列各句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2)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A.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形象描绘了雪后小山的“妙处”。
B.第六句是全段的中心句,突出小雪点染后的小山“太秀气”。
C.第一、六两句首尾呼应。用“太秀气”揭示“妙”的实质。
D.本段无中心句,综合起来看,“太秀气”“最妙”各有各的用处。
【答案】
L老舍舒庆春舍予北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2.写“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
3.以空间(方位)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4.①和小山、小雪相配合,写出了小山的秀美②和“看护妇”的比喻相照应,说明雪下得小。③写出了白色的山
尖与蓝天相连接的特别。④拟人,写出了雪和草覆盖了小山的景象。
5.指“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6.C
7.(1)“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人以动态的生活实感。(2)“忽然害了羞”用
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8.B
X《秋天的怀念》
(-)课文与注释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
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
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
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
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
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
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
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
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
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
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
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注释】泼泼洒洒:水散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得茂盛。
(二)内容分析与赏析
作者记叙了自己双腿瘫痪后,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而关怀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
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
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
课文前几段写母爱为了让瘫痪的儿子好好活,多角度地展现了母亲无私而伟大的爱。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写出母亲担心这样的话,会勾起儿
子更大的痛苦,说明母亲的爱是细心的。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母亲的爱是热烈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
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个“扑”字,写出母亲的爱是坚定的;一
个“抓”字,表现出母亲的爱是执著的;母亲努力“忍住哭声”,说明母亲的爱是深沉的。
最后一段,写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笔重彩地描绘那些菊花,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想“好好儿活”,活出
生命的多姿多彩,另一方面暗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把浓烈的情,感渗透在整个记叙中。具体表现为:
1.通过典型细致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母亲无私的爱,真实感人。
2.以“我”的暴躁任性来衬托母亲的慈爱,以“我”深深的愧疚来衬托对母亲的深切悼念,恰倒好处。
3.借用景物来展开记叙,寄寓情怀。“花”是母亲的心爱之物;母亲想用看花来减轻儿子的痛苦;母亲的心
碎了,花也死了;花是母亲纯洁崇高心灵的象征;花寄托了对母亲的永久怀念。
(三)阅读下文,完成作业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
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殖慎擅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
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他举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
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打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
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岩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去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
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
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俏俏脚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
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O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
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
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
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
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不能去掉,因为①“秋天”是背景和故事发生的季节,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
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X《散步》
(-)课文与注释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
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
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
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
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
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内容分析与赏析
L结构层
《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2.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些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
第一处是南方初春的田野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
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
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暗示了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总结中心
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请结合课文,加以叙述。
这是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的家庭,这是一个互相关爱、理解、谦让的家庭,这是一个人人都尽责的家庭。
这个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朗读“我的母亲老了总是听我的。”等语句。
一家人互相关爱、理解、谦让。母亲疼爱孙子,为了孙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我孝敬母亲,母亲的时日已短,
儿子的时日还长。母亲信任我,很听我的话。儿子尊敬我,听从我。妻子尊重我,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妻子爱儿子,
慢慢稳稳背起儿子。我背起母亲的行为,在儿子心目中会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家人的一种“爱”。那么
究竟听谁的呢?一一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这个家
庭之所以如此幸福、祥和,是因为他们都从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出发,尽量为他人着想,这正是他们对这个家尽
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说要爱家庭、爱国家、爱民族,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爱,就是
责任。
(三)课内文段分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
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
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
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
2.“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
义吗?
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
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5.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2.自然怡人;预示着前方是一片美好的前途3.因为他们是家庭责任的象征,需要认真地去担负起来
4.没有;表现了我的一种猜测,一种肯定5.整个世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它说明了我们身上具有的对于家庭和
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X《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文与注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②了,连那最末
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③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④,紫红的桑根⑤;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⑥,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⑦的叫天子(云雀)⑧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
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豉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螫⑩,倘若用手指按住
它的脊梁,便会拍⑪的一声,从后穿%出一阵烟雾。何首乌⑬藤和木莲⑭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⑥一般的果实,何首
乌有拥肿⑯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⑰,像小珊瑚珠攒⑱成的
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柩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
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
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
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
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㉑在
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娱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注释】①并:连同。②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1919年,周家将绍兴周家
新台门卖给东邻朱阖仙,故作者戏称为“朱文公的子孙”。
③确凿(zdo):确实。④皂荚树:绍兴俗称“肥皂树,即无患子。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性乔木。其果皮
可代肥皂,根果可入药。⑤桑甚:桑树的果实。⑥长吟:长声鸣叫。⑦轻捷(ji6):轻快。⑧叫天子(云
雀):一种形状像雀的鸟,飞得很高,叫得很响亮,喜欢捕食小虫。
⑨油蛉:就是“金钟儿”,也叫“铃虫”,形状像西瓜子,黑色,昼夜都叫。
⑩斑螫:一种昆虫,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这里说的斑萤是类似瘫螯的“行夜虫”,欲称“放屁虫”。
⑩白:拟声词。现在写作“啪”⑫后窍:肛门。⑬何首乌: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以做药。
包冰: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⑮莲房:莲蓬。酬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
覆盆子:一种落叶灌木,有刺,开淡红色花,果实可食,又可入药。
⑱攒(cuan):凑在一块儿。⑲长(chd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常给鲁迅讲故事。下文的“阿长”
也是指她。⑳机关:计谋;心机。这里是秘密的意思。㉑敛:收拢。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
娱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
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①,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
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秋谷②,棒上系®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
也有白颊的“张飞鸟④”,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上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
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士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⑤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
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⑥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
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⑦,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⑧知
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⑩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⑩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
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
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注释】①人迹罕(hin)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②枇[bi]谷:长得不饱满的谷粒。③系[ji]:打结,拴
④张飞鸟:即鹊鹑[jiUng]。头圆而黑,前额纯白,形似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故名。
⑤叉袋:一种装粮食的布袋或者麻袋,袋口有叉角,可以打结。
⑥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⑦罢,现在写作“吧”⑧无从:没有门径(做某事)。
⑨Ade: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可读作adei。
⑩我的先生:指三味书屋塾师寿怀鉴(1849〜1930),字镜吾,清末秀才。
⑪扁:上面题着作为标记或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横牌。现在写作“匾”
⑪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
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垃不知从那里①听来的,东方朔②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③”,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④
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⑥“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⑤,赶忙问。
⑭“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⑮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⑥,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
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⑭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⑦。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
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⑥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⑨。最
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⑩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
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注释】
①那里现在写作“哪里”
②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西汉文学家,性格诙谐幽默,善辞赋。③
怪哉:传说的一种奇怪的虫。据说汉武帝在路上遇见这种虫,不认识是什么,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种虫是秦
朝冤死在牢狱里的老百姓的化身,是忧愁结成的,放在酒里就会溶解。“怪哉”的意思是“希奇啊”。④消释:
溶解。
⑤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听先生)讲完新课,(我)将要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
生书”。上生书的时候,学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所以说“退下来”。
⑥宿儒(ru):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儒,指读书人。
⑦对课:即“对对子”,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种练习。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例如老师说“雨”,
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
⑧言:指一个字。⑨蝉蜕: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⑩同窗:旧时称同学为“同窗”,意思是同在窗下念书的。
够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①,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
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⑳“读书!”
㉑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②。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③”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
大开④”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上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⑥”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
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⑥“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嘴〜〜……⑦”
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㉔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
叫作“荆川纸⑩”的,蒙在小说的绣像⑪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回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
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⑥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
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⑭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⑥
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⑯。
【注释】
①戒尺:书塾里的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尺子。
②人声鼎沸:人声喧闹。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③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原文断句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④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语见《幼学琼林•身体》,窦,空穴、洞
⑤上九潜龙勿用:这是学生读《周易•乾》念错的句子,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是学生读《尚书•禹贡》念错的句子,原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厥包橘柚锡贡。”
⑦铁如意句:清末刘翰所作的一篇赋中的句子,语末三个语气词“呢”“噫”“嘀”是老师读时加的。
倜傥(titang):洒脱;不拘束。叵[p6]
⑧拗:弯曲,弯转。
⑨盔[kui]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⑩荆川纸:一种竹纸,薄而略透明。
⑪绣像:明清以来附在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的白描画像,描绘精细,像丝绣而成,故名。
⑫影写:把纸蒙在贴上照着描。
⑬荡寇志:清朝俞万春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将“荡平”梁山,将水浒人物一一诛灭的故事。
⑭锡箔:把锡碾得很薄,粘在纸片上,叫“锡箔”。旧时迷信的人祭奠死者烧锡箔,说是死者能当钱用。
•申士:指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⑯九月十八日:1926年9月18。
(二)内容分析与赏析
1.内容分析
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快乐、自由的生活;同时
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不满。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记叙了百草园
是我的乐园。围绕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写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了拍雪人和捕鸟
这两件有趣而令人难忘的事。这一部分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二部分(第
10自然段〜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这部分内容先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
再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这一部分处处和百草园的欢乐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2.文章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
三层(3—6段):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一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陈设和对先生的印象。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儿。
3.写作手法:
本文的第一部分中的景物描写值得借鉴学习。作者对景物进行描写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
先夏后冬的顺序,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具体来说,作者先写远远望
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
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运用对比方法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个“亮点”。百草园的清新、亮丽、神奇与三味
书屋的昏暗、枯燥、森严、无味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在对比中,既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
生活的心理,同时流露出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此外,作者在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上也值得我们玩味。如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
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同时也写
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与喜悦之情。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春、夏、秋的景物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准确、生动地
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橇;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的黄蜂()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趣味。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
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便会拍的一声,从()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
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还
可以摘到(),像小()珠()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柩要好得远。
1.写百草园中的景物,先用了两个“不必说”,然后有“单是”的内容。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
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简要分析一下。
2.这段景物描写,都采用了哪些种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这段文字描写“泥墙根一带”的动物有、、、等四种,描写的植物
有、、等三种。作者是从、、、等四个方面
进行描写的。
【答案】
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肥胖伏轻捷直窜短短无限低唱弹琴娱蚣斑螫脊梁后窍缠络
拥肿刺覆盆子珊瑚攒
L前两个“不必说”是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下面的“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经趣味无穷,也就
使人感到园中的乐趣到处皆是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映儿童对乐园优美而有趣的心理。
2.这段景物描写中采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式。比喻如写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拟人如“蟋蟀们
在这里弹琴”,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百草园在孩子眼里的乐园的乐趣。
3.油蛉、蟋蟀娱蚣斑螫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形态声音色味动作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⑴“似乎”与“确凿”连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呢?
⑵作者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乐园”的呢?
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总而言之:我将不能
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全文中,这段起的作用是,
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蟋蟀们”“覆盆子们”“木莲们”中的“们”是表示人的复数,这里用在动植物上,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不矛盾。“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印象较淡薄,用不肯定的语气“似乎”;
而追忆儿童时代生活,又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表示肯定的语气。
(2)从百草园的景物、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百草园捕鸟的乐趣三方面来写乐园。
2.过渡段童年时告别百草园的依恋。“们”用在动植物上表现了“我”对它们的喜爱,这些动植物是“我”童年
时的伙伴。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
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
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
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处工作计划
- 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大全
- 买卖合同范文七篇
- 幼儿教育工作计划集合七篇
- 中国卡座连接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棉花姑娘教案四篇
- 网络对战小游戏课程设计
- 产科护士一天的工作计划
- 全新大一军训心得笔记10篇
- 毕业生自我介绍(15篇)
- 避雷针、线保护范围计算表
- 10KV变配电室交接班管理制度
- 风机振动正常范围国标标准
- 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英语试卷
- 针对土石方运输重难点解决措施
- 多工步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 三年级下册英语说课稿-《Lesson 11 What Do They Eat》|冀教版(三起)
- 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开票指引)
- 智能婴儿床的设计与实现
-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 《胆囊结石的护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