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第一节 思 路配套课件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第一节 思 路配套课件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第一节 思 路配套课件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第一节 思 路配套课件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第一节 思 路配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八议论文第一节思路学习目标:1.学会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逻辑思路。2.学会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逻辑思路。3.学会从段落行文中落实逻辑思路。【例文在线】(2023年新高考Ⅰ卷)(题目见

P325第1题)借好故事之力量,书大中华之新章河北一考生

故事无声,却掷地有声。好故事可以警醒人的头脑,可以涤荡人的心灵,可以赋予人格力量。它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还能展现一个国家的形象。

好故事会带给我们一些哲理和知识,从而帮助我们接触世界。我们处在幼儿时期时,便可以通过父母讲述的寓言故事获得初步的知识,并因此间接接触到世界;而随着慢慢长大,我们也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更多的故事,从中获得更广阔、更特别的知识,甚至可以凭此接触到我们的脚步未曾抵达的领域。

好故事会产生情感上的力量,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人性。例如《小王子》中,小王子对玫瑰花的感情,便会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爱的深度,感受到生命中情感的重要性,并因此更珍惜自己深爱的人。又如《老人与海》中,老人在与大鱼相持、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毅力和抗争意志,会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不屈力量,有助于我们养成更坚忍的意志,并成长为更好的人。

好的故事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从而为讲好中国故事出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承担起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与重担。我们要努力发掘身边榜样,发掘身边不平凡的普通人,并用自己的方式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传播出去,向大家分享他们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挖掘民族经典的故事和文化符号,做中国故事的传播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输出,让其他国家和民族也能欣赏我们的文化。在传播中国故事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哺自身。

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正在书写更多精彩的青春好故事,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大国风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榜样力量,并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交出青年的优异答卷。

这个充满故事的世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去创造好故事,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利用和分享好故事的力量。借好故事的力量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借好故事的力量去书写中华民族新的篇章!

点评:①思路清晰,着眼时代。文章开篇便提出好故事的力量之于个人与国家的意义,接着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好故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论述中从个人、国家层面进行了多角度解析,最后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有时代感。

②递进论证,凸显思想。文章的分论点大致呈递进式,由表及里,由个人到国家,说明了好故事对个人认识世界、理解人性、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表现力极强。【技法点拨】

议论文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中心论点、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分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运用。而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其实质都是没有解决议论文的思路问题。那么,如何学会理清文章思路,写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议论文呢?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一)从确定中心论点、分论点中理清逻辑思路1.列议论文提纲的方法

引论:①提出中心论点;②用判断句、陈述句表述中心论点。

本论:用三种方法(并列、对照、递进)之一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厘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分论点按一定顺序置于各段之首,为每一个分论点找出论据,论据要兼顾事实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结论:①作结论;②注意点题、扣题。2.议论文本论部分三种提纲模式(1)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是议论文基础结构技巧之一。在论证的过程中,将论点分成并列(平行)的几个方面,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中任选一个展开。要注意的是,并列式结构无论有几个分论点,都是从同一个议论向度出发。分论点尽量不低于三个(有时只有两个),分论点之间不能意义重复或概念交叉,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独立成段。以作文题《愿景》为例:

①愿景的内涵是什么:愿景是对人生未来状态的一种期待;愿景是对事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向往;愿景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憧憬。②愿景的外延是什么:愿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愿景是企业家的发展蓝图;愿景是政治家的社会理想。

③为什么要有愿景:愿景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愿景是鼓舞人们前进的风帆;愿景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纽带。 ④怎么样才能实现愿景:实现愿景需要矢志不渝的意志;实现愿景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实现愿景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2)对照式①分论点对照:如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对待外来文化(大宅子)的三种态度:全盘肯定、全盘否定、占有挑选。

②分论点内部对照:如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对外来文化怎样占有挑选——对鱼翅,像萝卜白菜一样地吃掉(取其精华);对烟土,送药铺(半益半害);对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毁掉(留益去害);对姨太太,全部遣散(去其糟粕)。(3)递进式

①按议论步骤递进:如统一的愿景——是什么(祖国统一);为什么(圆中华儿女的强国、统一梦);怎么办(反对“台独”,加强合作,增强互信等)。②按论点内涵由浅入深递进:如“中国制造”的愿景——对外加工;中外合资;自主创新。3.列提纲的好处(1)可以使逻辑严密,思路清晰。(2)可以使中心突出,不至于偏题。(3)可以使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二)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逻辑思路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本论部分)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1.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

并列式是议论文最常用的结构模式,是指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论点,容纳材料空间大,结构对称工整。要特别注意对材料进行挖掘分析,充分分析议论,弥补深度上的不足。

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用“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例文】(2023年全国乙卷)(题目见P331第4题)团结的力量,包容的世界河南一考生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里,如果只有一朵民族之花绽放,那必定是单调乏味的,百花齐放的世界才是多彩多姿的。吾辈青年应以团结的力量,构建包容的世界,打造相互交融的世界共同体。这是吾辈青年的责任,更是吾辈青年的努力方向。

打造世界共同体应顺应时代潮流,交流互鉴。在如今多元文明发展背景下,各国要增进交流,打破民族、国家的界限,与他国文明碰撞、交流,共同构建万紫千红的世界文明花园。郑和下西洋,激起了世界交流互通的浪花;“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擘画了一幅幅宏伟的蓝图;“双奥之城”的体育交流,让灿烂的友谊之花在北京绽放……这些无不昭示着拥有开阔的胸怀方能博采众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世界因交流而共赢。

打造世界共同体应顺应时代潮流,精诚合作。团结合作促进发展进步,造就彼此成功。而相互拆台则会导致两败俱伤,螃蟹效应带来的危害让人扼腕叹息。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据统计,在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集中体现,是数百个科研机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团结协作的结果,是伟大的航天精神的展现,是合作共赢的体现。一枝独秀不如满园芳菲,团结合作方能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推动世界的长远发展。

打造世界共同体应顺应时代潮流,和谐共生。我们深知,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休戚相关。赵国名将廉颇一开始对蔺相如不太友好,而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让退避,廉颇得知后负荆请罪。之后,廉颇与蔺相如相互配合,共同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秦于国门之外,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相互包容,取长补短,方能和谐共生,美美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互学互鉴,互促互进。所以,我们要以团结之心、包容之度,相互成就,百花齐放,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进步。

点评:首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采用并列式结构,分三段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每段的段首采用统一句式,使文章结构清晰,读起来一目了然,增强了文章的论证效果。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事例详略得当,表达生动有力,论证全面、深刻。2.本论部分采用对照式

和并列式一样,对照式也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用事例或事理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论点。对照式结构主要使用对比论证法,这种比较,既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还可以在不同层面多次使用。运用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选择好比较的角度,以增强说服力。【例文】(2023年全国甲卷)(题目见

P329第3题)辩证论技术,合理用时间广西一考生昼夜交替、四季更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人类对时间的追求是永恒的。

古人用智慧发明了计时仪器,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也掌握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从此,时间的规律被人类掌握。现代人沿袭前人的道路,想用技术发展来更好地掌控时间,让时间利用更为高效,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有的人匆匆向前、机械行事,没有片刻喘息却依然一事无成;有的人闲庭信步、观柳赏花,却总能高效完成任务。前者事倍功半,后者事半功倍。技术这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好的结局。

技术的发展能带动时间效率的提高。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时间。蒸汽机的问世、汽车的出现,使人们出行更便捷,缩短了通行时间;再后来,计算机、手机的诞生,使信息的交流更加迅速便利;进入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解放了人的双手,扫地机器人、自动快递员、无人驾驶汽车……人们不必再为生活琐事而烦恼,有了更多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正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时间。技术发展既能让我们成为时间的主人,也可以让我们成为时间的仆人。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技术,只知道过度依赖它,那么我们便会失去对时间的掌控力。技术让人们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或网络游戏,路上行人行色匆匆,低头看电子产品,鲜有人驻足观赏风景;用科技规划生活,习惯机械性地完成任务,无闲暇去想自己热爱向往的生活……看似忙碌不已,实则浅尝辄止;看似完美无缺,实则囫囵吞枣。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但是如果人们因此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和能力,并且因此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那么所谓的高效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辩证地认识到技术的两面性是掌握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基础。合理利用技术,掌握时间,不过度依赖技术,才能真正提高效率,提升自我,去探寻人生的意义。

点评:①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文章利用正反对比论证,从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利与不利展开论述,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有力。

②表达流畅,思考深入。文章语言流畅,多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气势,有说服力。最终得出要辩证地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并且合理利用技术,不过度依赖技术的结论,并升华到人生的意义,提高文章的层次。3.本论部分采用层进式

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各层之间应该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所反映的思维认知过程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肤浅到深入;其论证的过程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推进。这种结构是一种纵向的思维形式,便于对观点和话题做纵深开掘,使议论更深刻、严密、透彻。【例文】(2023年新高考Ⅰ卷)(题目见

P325第1题)好故事,有力量浙江一考生

这世界是由故事组成的,或悲或喜,或乐或忧,或壮怀激烈或温和柔婉。无数的故事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好的故事,总给人一种巨大而神奇的力量。

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这些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触动,激发我们对道德观和人生观的思考,促使我们自我反思。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懂得恭谦礼让;岳母刺字的故事,让我们懂得尽忠报国;悬梁刺股的故事,让我们懂得唯有刻苦勤奋,才能收获精彩人生;卧薪尝胆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一个人一时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只要心中有信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就会苦尽甘来。这些故事中所包含的道德力量和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些好的故事,不仅会启迪人们的思想,还能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给人们以精神的鼓舞,指引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的故事,就影响了许多中国读者,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从小患了脊髓血管瘤,成年累月躺在床上,整日在孤单寂寞中生活。在与疾病抗争的艰难过程中,她读了很多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本书让她明白,瘫痪并不可怕,只要精神不倒,就能战胜困难,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虽然高位截瘫,但她却凭着惊人的毅力,通过刻苦学习走上了文学创作和翻译道路,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好的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好的故事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描绘出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从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民族形象。回顾历史,“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光明、顽强不息、勇于献身的精神;“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揭示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知难而进的精神。放眼现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呕心沥血,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坚守初心,时代楷模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奉献自我……一个又一个“好故事”展现着时代风貌,更沉淀着民族的精神。

好的故事有自己的温度,它在寒冷的季节里给你温暖;好的故事有自己的内核,它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向上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

点评:考生紧紧抓住作文题目中的关键句“故事是有力量的”进行立意,审题精准。为了全面论述观点,文章在开头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在本论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结构,从好的故事对个人的影响到对民族的意义,由小到大,多方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并照应开头,体现出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三)从段落行文中落实逻辑思路1.掌握段内逻辑层次安排的方法段内结构:观点+阐述观点+材料+分析+结论

例: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的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材料句)凭什么?凭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二十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材料句)靠什么?靠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理论知识。(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有了知识,就有了一种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总结句)2.掌握几种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方法一:假设分析法

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论据,从事物或现象的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并推出假设条件下的结论,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或荒谬。逻辑思路: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标志性词语:假如……,那么……;如果……,怎能……;试想……;倘若……。

例: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大军驻扎在山坡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役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分析)方法二: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意义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分析意义时可由小见大,可从效果、价值、影响等方面进行高度评价或揭示危害。

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7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对纳粹分子当年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一段就是意义分析,高度评价这种行为。由此可见,只有经过意义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方法三: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抓住蕴含在论据中本质的东西。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具有一字千金之效。方法四: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诫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方法五: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如一篇议论文在论述艺术素养与科学成就的关系时,有以下两段论述: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很难培养出下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要有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他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获得成功,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必要条件之一的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一番分析,这一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就显得准确到位。方法六:补全分析法

从具体技巧来看,除了以上方法,写议论文时还要善于运用“固然”“诚然”“假如”“不过”“但是”“退一步讲”等词语。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有时很难全面地表述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考生要善于使用以这些词语开头的语句表达。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这样的文章就极容易失之片面。写作时,选其中的任一题目都要注意“补全”或“补漏洞”。比如,若选写“近墨者未必黑”,主体论述这一观点以后,在收尾的时候,就应该以这样的结尾段收束:“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就有‘近墨不黑’的条件。”方法七:辩证分析法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在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会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与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些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如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结尾处谈到“另一世界”时议论道:“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巴尔扎克的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都将消失,但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给巴尔扎克做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这恰恰以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不可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绝对化。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事物的内外因、利与弊、得与失等,这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①运用“二分法”分析问题,能够避免议论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增强说服力。

辩证思维常见的推理形式为:A是B,A未必是B。比如,玩物丧志→玩物未必丧志,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运用“二分法”有时还能翻出新意,提出独特的新见解。例如,“班门弄斧”本来的意思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一种不谦虚的表现。但从反面一想,“班门弄斧”也有好处,在行家面前“卖弄”一番,不仅可能得到行家的指点或赏识,而且是“小人物”虎虎有生气的表现,难道许多行家未成名时不是这样的吗?这样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使议论更具辩证性,而且富有新意。

②运用“二分法”要注意不能把正面与反面、得与失、利与弊、内因与外因同等看待,应该明确指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并对主要一面做重点论述,对另一面只捎带几笔。这样,才能避免观点模棱两可,使观点鲜明。

运用“二分法”最忌“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我们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但在写作过程中,就“一面”谈深谈透,文章同样具有思辨性,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行了。【例文】(2023年新高考Ⅱ卷)(题目见

P327第2题)闲中检点,静里操持吉林一考生

《菜根谭》有言:“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下,人人皆可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日常生活被娱乐八卦包围。科技看似丰富便利了生活,实则也会带来心灵净土的沦陷(精神世界的空虚)。在短暂的狂欢后,我们可能一无所获,内心剩下浮躁与孤独。这使我们更加渴望一片净土、一个空间,以达到身闲心静,并审视反省自身,进而筹划部署未来。

闲中检点,重整行囊,才能大步前行;静里操持,明确目标,方可行走长远。“吾日三省吾身”,在自我反省中可不断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唐太宗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上皇帝而沾沾自喜、骄傲大意,相反,他总是不忘隋朝灭亡的教训。即位之初,他忙于治理国家的同时总不忘停下来倾听大臣们的意见,以此来明断是非,甚至自我反省。正是因为他虚心纳谏,常自我反省,才得以会聚能臣干吏,开创了世人称赞的“贞观之治”。只顾前行并不一定是好事,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回顾来时路,反思反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出路。

近年“内卷”成为热词,陷入“内卷”的我们奔波于去各种补习班的路上,作业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剥夺了我们的快乐时光。长辈们回忆起的孩提时代的美景趣事,于我们而言却很陌生。在面对关键性抉择时,我们可能束手无策,因为我们都埋头前行,不辨方向,更不知自己究竟该去往何处。因此我们渴望获得一方安静的净土,让我们可以抽身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