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及应用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7/3F/wKhkGWcINdeAHA-qAALB_DhvJxY903.jpg)
![能源管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及应用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7/3F/wKhkGWcINdeAHA-qAALB_DhvJxY9032.jpg)
![能源管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及应用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7/3F/wKhkGWcINdeAHA-qAALB_DhvJxY9033.jpg)
![能源管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及应用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7/3F/wKhkGWcINdeAHA-qAALB_DhvJxY9034.jpg)
![能源管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及应用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17/3F/wKhkGWcINdeAHA-qAALB_DhvJxY9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管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及应用方案TOC\o"1-2"\h\u26629第一章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2170811.1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背景 2156051.2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趋势 332679第二章能源审计与评估 3292052.1能源审计方法与流程 4161732.1.1能源审计方法 4120102.1.2能源审计流程 4199862.2能源消耗评估与分析 428662.2.1能源消耗评估 448592.2.2能源消耗分析 4208162.3能源审计结果应用 570922.3.1节能措施制定 5227992.3.2节能项目实施 513722.3.3能源管理改进 5259912.3.4政策支持与奖励 57996第三章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 518383.1能源监测技术概述 5258783.2能源控制系统设计 6192843.3能源监测与控制案例分析 65420第四章高效节能设备应用 732274.1高效电机应用 718804.2高效变压器应用 751714.3高效照明设备应用 721981第五章余热余能回收利用 8311945.1余热回收技术概述 8117495.1.1热交换技术 8248155.1.2热泵技术 832675.1.3余热锅炉技术 8253745.1.4吸收式制冷技术 862605.2余能回收技术概述 9157275.2.1余压回收技术 9299395.2.2余速回收技术 9150365.2.3余热余压联合回收技术 9177515.3余热余能回收案例分析 9283715.3.1某钢铁企业热交换技术应用案例 9160985.3.2某化工厂余压回收技术应用案例 9122545.3.3某食品厂余热余压联合回收技术应用案例 99564第六章节能建筑设计与改造 9265606.1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108806.1.1室内环境舒适性 10259806.1.2节能环保 10181616.1.3结构安全与耐久性 10222636.1.4经济合理性 10266616.2节能建筑材料应用 1055126.2.1保温隔热材料 10154996.2.2门窗材料 1010696.2.3遮阳材料 10227146.2.4可再生能源材料 10298016.3节能建筑改造案例分析 1016968第七章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1284397.1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11311957.2工业节能减排案例分析 11267957.3工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1226323第八章节能减排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2257968.1交通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12146358.2交通节能减排案例分析 13273818.3交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1315240第九章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3325599.1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1378179.2农业节能减排案例分析 1487639.2.1节能技术案例 14204409.2.2减排技术案例 14171739.3农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14170429.3.1技术创新 1441489.3.2政策支持 14317279.3.3产业融合 15204849.3.4社会参与 153686第十章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与市场发展 152510310.1节能减排政策概述 151602110.2节能减排市场分析 152219710.3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一章节能减排技术概述1.1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不断攀升,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能源管理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加大,推动了技术的进步。1.2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趋势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科技的进步,节能减排技术不断创新。新型节能材料、高效节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都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2)集成优化节能减排技术逐渐由单一技术向集成优化方向发展。通过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如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等,都是集成优化技术的典型代表。(3)跨界融合节能减排技术与其他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例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的结合,为能源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4)政策引导在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5)市场驱动节能减排技术的成熟,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纷纷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同时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推动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市场应用。在未来,节能减排技术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我国能源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二章能源审计与评估2.1能源审计方法与流程能源审计是对企业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查找能源浪费环节,提出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下是能源审计的主要方法与流程:2.1.1能源审计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企业能源消费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资料,了解企业能源消费现状。(2)现场调查法:对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能源消耗情况、能源管理状况等。(3)数据分析法:对企业能源消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消耗异常环节。(4)能耗指标法:根据国家或行业能耗标准,评价企业能源消耗水平。2.1.2能源审计流程(1)前期准备:收集企业能源消费相关资料,确定审计范围、目标和内容。(2)现场调查:对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能源消耗情况。(3)数据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费数据,找出能源消耗异常环节。(4)能耗评价:根据能耗指标法,评价企业能源消耗水平。(5)编制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成果,编制能源审计报告。2.2能源消耗评估与分析能源消耗评估与分析是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便找出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措施。2.2.1能源消耗评估(1)能源消耗总量评估:计算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分析能源消耗结构。(2)能源消耗强度评估:计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等指标,评价企业能源消耗水平。(3)能源消耗趋势评估:分析企业能源消耗变化趋势,预测未来能源消耗情况。2.2.2能源消耗分析(1)设备能源消耗分析:分析企业主要设备能源消耗情况,找出高能耗设备。(2)生产工艺能源消耗分析:分析企业生产工艺能源消耗情况,找出能耗高的环节。(3)能源管理分析:分析企业能源管理现状,找出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2.3能源审计结果应用能源审计结果的应用是能源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能源审计结果的主要应用方向:2.3.1节能措施制定根据能源审计结果,针对能源消耗异常环节,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如更新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能源管理等。2.3.2节能项目实施根据能源审计结果,选择具有投资回报率高、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实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3.3能源管理改进根据能源审计结果,对企业能源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监测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能源管理水平。2.3.4政策支持与奖励根据能源审计结果,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补贴等,同时对节能成果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激发节能降耗的积极性。第三章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3.1能源监测技术概述能源监测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对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于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评估和优化。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能源设备上的传感器、计量表等设备,实时采集能源使用数据,包括电量、水流量、气体流量等。(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能源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以便于能源报表、图表等,为能源管理提供依据。(4)能源监测平台:构建一个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展示于一体的能源监测平台,实现对能源使用情况的全面监控。3.2能源控制系统设计能源控制系统是对能源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和调节,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以下是能源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方面:(1)控制策略:根据能源监测数据,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包括设备启停、运行参数调整等,以降低能源消耗。(2)控制设备:选择合适的控制设备,如变频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实现对能源设备的精确控制。(3)通信网络:构建稳定的通信网络,保证控制指令的实时传输和执行。(4)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直观、易操作的界面,便于管理人员对能源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3.3能源监测与控制案例分析以下为某企业能源监测与控制项目的案例分析:(1)项目背景该企业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拥有多条生产线和众多能源设备。在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希望通过能源监测与控制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2)项目实施(1)能源数据采集:在企业的各个能源设备上安装传感器、计量表等设备,实时采集能源数据。(2)数据传输: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将采集到的能源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对能源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能源报表、图表等。(4)能源监测平台:构建能源监测平台,实现对能源使用情况的全面监控。(5)能源控制系统:制定控制策略,选用合适的控制设备,构建通信网络,设计人机交互界面。(3)项目效果通过实施能源监测与控制项目,该企业实现了以下效果:(1)能源利用率提高:通过对能源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控制,降低了能源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率。(2)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后,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降低了能源成本。(3)管理优化:通过能源监测平台,企业对能源使用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为能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4)员工意识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员工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得到了提高,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第四章高效节能设备应用4.1高效电机应用高效电机的应用是节能减排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电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源,其耗电量占到了我国总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提高电机效率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在高效电机的应用中,应根据电机的使用环境和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例如,对于起动频繁、负载变化大的场合,应选择具有良好起动功能和过载能力的电机。应选择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电机,这些电机的效率高,损耗低,有利于节能降耗。同时对于已经运行的电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电机在最佳状态下运行。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根据负载的变化调整电机的转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4.2高效变压器应用变压器的效率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效有着重要影响。高效变压器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高效变压器的应用中,应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变压器规格,避免过载或空载运行,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应选择具有低损耗、高效率的变压器,这些变压器通常采用优质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运行成本。定期对变压器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变压器的良好运行状态,也是提高变压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的重要措施。4.3高效照明设备应用照明设备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工业和商业建筑中,照明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很大比例。因此,推广高效照明设备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照明设备的选用应根据照明场所的具体需求,如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选择合适的灯具。例如,LED灯具具有高效、长寿、环保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照明场合。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利用,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照明控制,实现白天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有效结合,降低照明能耗。同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照度和亮度,也能有效降低照明能耗。第五章余热余能回收利用5.1余热回收技术概述余热回收技术是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将低温余热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热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余热回收技术主要包括:热交换技术、热泵技术、余热锅炉技术和吸收式制冷技术等。5.1.1热交换技术热交换技术是指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的温差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回收余热的目的。常见的热交换设备有板式热交换器、壳管式热交换器和空气冷却器等。5.1.2热泵技术热泵技术是利用低温余热作为热源,通过制冷剂的吸热和排热过程,将低温余热转化为高温热能。热泵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烘干、供暖、热水等领域。5.1.3余热锅炉技术余热锅炉技术是将高温余热通过锅炉转化为蒸汽或热水,从而实现热能回收。余热锅炉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回收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高温余热回收场合。5.1.4吸收式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是利用低温余热作为热源,通过吸收式制冷循环,将低温余热转化为冷量。吸收式制冷技术具有节能、环保、运行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空调、冷藏等领域。5.2余能回收技术概述余能回收技术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能量进行回收和利用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包括:余压回收技术、余速回收技术和余热余压联合回收技术等。5.2.1余压回收技术余压回收技术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差,通过压力转换装置将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常见的余压回收设备有压力能转换器、膨胀机等。5.2.2余速回收技术余速回收技术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流体速度能,通过动能转换装置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的余速回收设备有涡轮发电机、水轮机等。5.2.3余热余压联合回收技术余热余压联合回收技术是将余热回收和余压回收相结合的一种技术,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和余压进行综合回收,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5.3余热余能回收案例分析5.3.1某钢铁企业热交换技术应用案例某钢铁企业在炼钢、轧钢等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低温余热。企业采用热交换技术,将低温余热用于加热原料、供暖等环节,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5.3.2某化工厂余压回收技术应用案例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高压气体,企业采用余压回收技术,将高压气体压力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5.3.3某食品厂余热余压联合回收技术应用案例某食品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低温余热和低压蒸汽。企业采用余热余压联合回收技术,将低温余热和低压蒸汽分别用于烘干、供暖等环节,实现了能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余热余能回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动我国能源管理行业的发展。第六章节能建筑设计与改造6.1节能建筑设计原则6.1.1室内环境舒适性室内环境舒适性是节能建筑设计的基础,需保证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及空气质量等满足人体舒适需求。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朝向、窗墙比、自然通风、遮阳等因素,以降低建筑能耗。6.1.2节能环保节能建筑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采用绿色建筑理念,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能耗和污染。在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建筑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设备选用等方面。6.1.3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在节能建筑设计中,结构安全与耐久性是关键因素。设计人员需保证建筑结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考虑建筑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6.1.4经济合理性经济合理性是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满足节能环保、舒适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建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6.2节能建筑材料应用6.2.1保温隔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是节能建筑材料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外墙保温材料、屋顶保温材料等。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6.2.2门窗材料门窗材料在建筑节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选用具有良好气密性、水密性和保温性的门窗材料,可以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建筑能耗。6.2.3遮阳材料遮阳材料可以有效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建筑内部温度。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选用遮阳材料。6.2.4可再生能源材料可再生能源材料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将这些材料应用于建筑中,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建筑能耗。6.3节能建筑改造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住宅小区节能改造该小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原有建筑能耗较高。通过对外墙进行保温隔热改造,更换节能门窗,增设遮阳设施等措施,实现了建筑能耗的显著降低。案例二: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该公共建筑原有一套空调系统,能耗较高。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系统,并对室内环境进行优化,实现了建筑能耗的降低。案例三:某工业厂房节能改造该工业厂房原有照明系统、动力设备等能耗较高。通过更换LED灯具、优化动力设备,以及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建筑能耗的降低。第七章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7.1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概述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占据较大比重。因此,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实现我国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优化配置技术:通过对能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过程优化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设备更新、自动化控制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3)余热余压回收技术:回收工业过程中的余热余压,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4)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5)末端治理技术:对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固废等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排放。7.2工业节能减排案例分析以下以某钢铁企业为例,介绍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1)能源优化配置:企业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2)过程优化:企业对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余热余压回收:企业采用余热锅炉、蒸汽回收装置等设备,回收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余热余压,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4)清洁生产:企业采用先进的炼钢技术,降低焦比、铁耗等指标,减少污染物排放。(5)末端治理:企业对废气、废水、固废等进行处理,保证排放指标达到国家标准。7.3工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我国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未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环境污染排放。(2)集成应用:多种节能减排技术将实现集成应用,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工业节能减排解决方案。(3)智能化发展: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将逐步实现智能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能源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自动化、智能化。(4)政策引导:将进一步加大对工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广泛应用。(5)国际合作: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节能减排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工业节能减排水平。第八章节能减排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8.1交通节能减排技术概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领域已成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交通节能减排技术是指在交通领域应用的一系列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对传统燃油车辆进行改造,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2)交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技术: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推广节能型道路照明、桥梁结构等。(3)交通管理节能减排技术: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流的合理分配,减少拥堵现象;推广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4)交通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交通出行效率。8.2交通节能减排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交通节能减排案例:(1)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案例:某城市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现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提升,降低了私家车出行需求,从而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新能源汽车推广案例:某地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设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有效降低了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案例:某城市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对交通流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了拥堵现象。8.3交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在未来,交通节能减排技术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成为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将更加完善,提高交通出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节能型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4)交通出行方式多样化: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型出行方式的兴起,人们出行方式将更加多样化,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5)政策法规支持力度加大:将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交通领域绿色发展。第九章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9.1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概述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其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实现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双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是指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等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节能技术、减排技术以及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9.2农业节能减排案例分析9.2.1节能技术案例(1)水稻种植节能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较大。通过采用水稻种植节能技术,如水稻覆膜技术、水稻直播技术等,可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水稻覆膜技术为例,该技术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降低灌溉能耗。(2)农业机械化节能技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能源消耗。通过采用农业机械化节能技术,如节能型拖拉机、收割机等,可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9.2.2减排技术案例(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农业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其处理方式对农业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生物质能利用等,可降低农业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碳排放。9.3农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9.3.1技术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厨房秤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微球载体材料合作协议书
- 医院销售合同
- 电商交易平台的商品展示与服务免责协议书
- Oxadixyl-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Dimethenamide-P-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4-Aminonicotinic-aci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3-Isopropylideneguanos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幼儿绘本小蓝和小黄读后感
- 跨国能源采购及合作开发协议
- 劳务分包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信息技术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
- 钢琴基础教程教案
- 电子课件-《饭店服务心理(第四版)》-A11-2549
- 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课件(PPT 111页)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 自来水业务办理授权委托书
-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 2022危险化学品及石化化工项目必须进园区的规定文件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