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博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博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博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博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博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秋季病毒性流感爆发,人体对流感病毒免疫应答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2.下图为反射弧中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B.反射活动中兴奋可由②处传到①处C.②处兴奋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缩D.③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3.下表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25.02.51.5103.36.016.0②1474.01.251.0114.07.51.0③101402.510.3525–47A.③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②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4.图为某突触示意图,其中去甲肾上腺素(NA)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存在于b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c释放NA的过程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由a提供C.NA作用于突触前受体,抑制自身释放以提高调节的精确性D.NA作用于突触后受体,d的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5.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以及传递的特点依次是()A.突触小体、单向性 B.突触、双向性C.突触小体、双向性 D.突触、单向性6.下列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分子B.能任意切割DNA,从而产生大量的DNA片段C.每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D.同一种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可产生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7.“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B.从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C.该模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基本原理D.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促进物质循环利用8.(10分)多巴胺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图表示人吸食可卡因(毒品)成瘾的作用机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多巴胺的释放会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C.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多巴胺不能回收到突触小体D.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二、非选择题9.(1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这种突变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10.(14分)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A、B、C表示三个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增长型的种群是_____________,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个体最多,___________个体最少。(2)正处于稳定时期的种群是______________,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11.(14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B体液是______________,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C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2)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3)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是某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乙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期的示意图;图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个DNA分子。(2)图_________所示细胞中,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若要观察该植物染色体形态、数目,应选择图__________。(3)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以上有丝分裂图像,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漂洗、___________、制片。(4)请将上图所示细胞按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若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其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若病毒侵入细胞,则会发生细胞免疫,其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在病毒侵染机体的过程中会发生,与题意不符,A错误;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在病毒侵染机体的过程中会发生,与题意不符,B错误;C、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在该过程中会发生,但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与题意相符,C正确;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裂解凋亡,在病毒侵染机体的过程中会发生,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2、D【解析】题图分析:a、b是两个神经元,其中①②是a神经元轴突上的两个位点,④是b神经元轴突上的位点,③是a、b两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结构。b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构成效应器。【详解】A、①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A错误;B、反射活动中兴奋沿反射弧由感受器向效应器单向传递,故兴奋不能由②处传到①处,B错误;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故②处兴奋不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缩,C错误;D、③处为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D正确。故选D。3、C【解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①和②中Na+和K+的含量相近,可以确定①和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确定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详解】A、由于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的Na+浓度远小于细胞外液,且细胞内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知③为细胞内液,A正确;B、据表分析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B正确;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线粒体基质)扩散到①(血浆)需穿过依次穿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肝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两层,一进一出),共5层膜,故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D、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C。4、D【解析】1、图中a为线粒体,b为突触小泡,c为突触前膜,d为突触后膜。2、去甲肾上腺素(NA)既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上的受体,引起钠离子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NA同时作用于突触前受体,抑制NA的释放,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B、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需要线粒体供能,B正确;C、NA作用于突触前受体,抑制NA的释放,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以提高神经调节的精确性,C正确;D、NA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错误。故选D。5、D【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将兴奋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即单向性,D正确。故选D。6、B【解析】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3)结构: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详解】A、限制酶具有专一性,能识别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A正确;BC、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不能任意切割DNA分子,B错误;C正确;D、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所以产生的黏性末端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故选B。7、A【解析】“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模式,通过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采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详解】A、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对有机废弃物进行②、③的处理,既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又减少了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所以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该模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基本原理,C正确;D、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A。8、D【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为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的方式为扩散,该过程不消耗ATP,A正确;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进而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B正确;CD、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到突触小体,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正确,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②.正反交③.CTCTGA(TGA)④.不能⑤.5/16⑥.aaBb、Aabb、aabb⑦.自然选择⑧.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解析】1、研究肥胖基因的遗传方式,先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进行杂交判断属于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基因的编码链与转录的模板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转录过程是以模板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功能,基因突变后,由于基因的编码链和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改变,导致mRNA的碱基序列改变,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翻译过程终止的信号,不是转录终止的信号;3、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详解】(1)①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了突变系肥胖小鼠,所以要确定其遗传方式,需要将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进行正反交,并根据后代表现型进行判断,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说明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由题意知,正常基因的编码链的碱基序列是“CTCCGA”,则转录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GAGGCT”,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是“CUCCGA”,发生基因突变后,突变为终止密码子(UAA或UGA或UAG)即mRNA中“CUCCGA”→“CUCUGA”,则突变后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GAGACT”,因此突变后的基因的编码链的碱基序列是“CTCTGA”;这种突变不能使基因的转录过程终止,但可以是翻译过程终止。(2)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是含三个显性基因和四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及概率为1/16AABB、2/16AaBB、2/16AABb,概率共是5/16,体重低于父母的是含一个显性基因和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3)由于利于脂肪积累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正交反交的应用,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0、(1).A(2).幼年(3).老年(4).B(5).密度【解析】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分析题图:A图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属于增长型;B图中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属于稳定型;C图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详解】(1)A种群中幼年个体最多,老年个体最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是增长型。(2)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是稳定型。(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即种群密度变化趋势。11、(1)①.淋巴②.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蛋白质、无机盐(3)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体液的概念和组成: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题图分析,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B体液是淋巴,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C血浆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小问2详解】C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小问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