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厨余垃圾易腐败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可将厨余垃圾投放至易腐垃圾减量机,经破袋、粉碎、脱水、固液分离、固体搅拌、烘干等一系列智能化处理,变废为宝,转化成有机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供居民用来浇花、种树、肥田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厨余垃圾加工成的有机肥,实现了对废弃物中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多级利用B.将有机肥施加到农田中,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厨余垃圾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有机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是为了防止造成烧苗2.为探究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在一定部位环剥枝条,涂抹生长素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生根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生长素用量(mg/枝)处理枝条数第90天时生根枝条数首次出根所需天数05012751.05045252.05035303.0503333A.在所研究浓度中促进生根的最佳生长素用量为1.0mg/枝B.结果表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C.对照组枝条首次出根所需时间长与生长素总量少有关D.在激素作用下环剥口上端细胞发生了脱分化和再分化3.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B.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使动物对外界环境更具有适应能力C.建立一个条件反射需要将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反复结合D.条件反射的建立一般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就称为复制叉。如图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3端B.图中e处子链的合成与(处子链的合成用到酶的种类可能不同C.若一条母链中(A+T)有m个.则另一条母链中(A+T)也有m个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则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5.探索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错误的是()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不设置空白对照B.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沾蘸法处理插条就是让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中生根D.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可以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或枝条生根的平均长度6.处于下列各时期的动物细胞中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③有丝分裂后期④有丝分裂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7.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单链(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合双链区存在A和T、G和C配对的现象B.DNA分子杂交游离区的形成是因为该区域碱基的种类不同C.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若把甲中a2和b1两条单链结合在一起,也会出现乙中游离单链和杂合双链现象8.(10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二、非选择题9.(10分)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图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部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该阶段___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光照,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幼苗,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组织培养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_______________、温度和光照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3)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少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4)获得植物体D首先需对番茄和马铃薯的韧皮部细胞用_______________酶处理以去除细胞壁。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得到B细胞方法不同的是可用生物方法_________处理。(5)获得植物体D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此技术的优势_______________。植物体D与细胞B一样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仙人掌具有很强的耐早特性,该特性与其气孔夜间开放、白天关闭有关。如图表示仙人掌固定CO2,并用于光合作用的示意图(PGA为三碳化合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RuBP应该是一种含有______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2能催化PEP与CO2反应,但不能催化RuBP与CO2反应,由此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性。(2)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1和酶2固定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图示三种细胞器中,能产生NADH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植物的呼吸速率时,常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CO2,的释放速率以代表呼吸速率,但该方法不适用于仙人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树懒是一种生活在某热带雨林中的哺乳动物,形状略似猴,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很发达,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主要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其天敌主要是蟒蛇和猛禽(如角雕)等。树懒身上长有绿藻使其外表呈现绿色。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回答下列问题:(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沿着其营养结构进行的。(2)调查树懒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根据树懒生活习性,推测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研究人员对该热带雨林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102kJ/(m2·a)]。项目GPXR甲12.62.99.7乙838.2166.0672.2丙0.90.40.5丁105.038.866.2分解者184.523.8160.7①据表分析,表格中X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树懒所属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该营养级与其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4)树懒排便要到远离栖息树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12.冬季昼夜温差大,是每年“流感”的高发期。新冠肺炎的某些症状与病毒性流感的症状相似,这给新冠肺炎的防控增加了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型流感病毒是使人患流感的常见病原体,其侵入人体后,会刺激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以抑制_____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___________以释放病毒。(2)某人患流感发烧至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体温高于38.5℃时,应及时服用退烧药物。退烧过程中,机体增加散热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主要措施,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有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仍被病毒侵染而得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解】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B、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的种类,微生物能分解有机肥中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和能量,所以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会增加,B正确;C、厨余垃圾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一系列智能化处理,变废为宝,转化成有机肥,处理后能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正确;D、有机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是为了防止根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造成根细胞大量失水,即烧苗现象,D正确。故选A。2、B【解析】本实验为探究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分析表格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均为实验组。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第90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数先增多后减少,首次出根所需天数先减少后增多。【详解】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所研究浓度中,生长素用量为1.0mg/枝时,首次出根时间最短,第90天时生根枝条数最多,故促进生根的最佳生长素用量为1.0mg/枝,A正确;B、与对照组相比,实验中所用浓度的生长素对生根均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根,B错误;C、对照组生长素用量为0,植物自身也可以产生生长素,对照组枝条首次出根所需时间长可能与自身生长素总量少有关,C正确;D、在激素作用下,环剥口上端细胞先是发生了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经过再分化形成根,D正确。故选B。3、B【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正确;B、非条件反射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了条件反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B错误。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C正确;D、条件反射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B。4、A【解析】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详解】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项3’端延伸,且与模板链的关系是方向平行关系,因此,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5’端,A错误;B、图中e处子链的合成与f处子链的合成用到酶的种类可能不同,前者用到DNA聚合酶,后者可能还需要用到DNA连接酶,B正确;C、若一条母链中(A+T)有m个,由于这两条母链间是互补关系,而DNA分子中具有互补关系的碱基之和所占的比例在两条链中和在两条单链中的比值是相等的,据此可知,另一条母链中(A+T)也有m个,C正确;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图中显示一个复制泡会出现两个复制叉,因此,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D正确。故选A。5、C【解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因此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A正确;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总会找到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B正确;C、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扦插让其生根,不是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生根,C错误;D、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因此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可以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或枝条生根的平均长度,D正确。故选C。6、C【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没有特殊的行为;有丝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出现,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染色单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中,间期复制时出现染色单体,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染色单体消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和形成的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详解】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仍位于一个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①正确;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②错误;③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但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染色单体,③错误;④有丝分裂中期,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④正确;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⑤正确;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所以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⑥错误。综上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①④⑤,故选C。【点睛】7、B【解析】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详解】A、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碱基A与碱基T配对,碱基G与碱基C配对,A正确;B、DNA杂交游离区的形成,是因为对应的碱基不互补造成的,而不是因为碱基的种类不同造成的,该区域的碱基种类一般相同,B错误;C、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D、a1与a2互补,b1与b2互补,据图乙可知,在杂合双链区,a1与b2对应的碱基互补,在游离单链区a1与b2对应的碱基不互补,则a2和b1同样会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D正确。故选B。8、C【解析】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使得生态系统趋向于稳态,A正确;B、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由自我调节来实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正确;C、由于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则生态系统必需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C错误;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不需要②.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③.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④.无菌⑤.有丝分裂⑥.纤维素酶和果胶⑦.灭活的病毒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⑨.克服不同生物远源杂交的障碍⑩.细胞B是由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而成的,则细胞B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体D是由细胞B经植物组织培养而成的,故细胞B的基因型决定了植物体D的基因型【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流程:外植体(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胚状体或丛芽经过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形成的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数通常是两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属于异源多倍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详解】(1)图Ⅰ过程中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是愈伤组织,而脱分化的条件中是不需要光照的。已分化的番茄韧皮部细胞再次成长为植物个体(幼苗)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理论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植物激素的诱导调节,故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温度和光照外,还需要植物激素。但由于营养物质丰富,外界环境条件优越,很适合生物生长,也特别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生长,为避免微生物过度繁殖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还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3)Ⅱ过程中花粉经植物组织培养直接长成的幼苗B是单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的体细胞增殖,而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4)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具有专一性,要去除植物细胞壁则需要使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都可以用离心、振动、电激等,还可以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诱导,但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生物方法是使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融合。(5)Ⅳ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故获得植物体D的过程叫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由于细胞B是由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而成的,则细胞B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体D是由细胞B经植物组织培养而成的,细胞B的基因型决定了植物体D的基因型。故植物体D与细胞B一样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物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条件,掌握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和优点,熟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能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图中所采用的技术或育种方法,再进行答题。10、(1)①.5②.图中RuBP能与CO2结合形成2分子的PGA③.专一(2)①.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顺序不能颠倒)②.线粒体(3)仙人掌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的ATP,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也产生少量的ATP,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题图分析: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有:二氧化碳和C5结合生成C3;PEP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OAA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苹果酸被分解成丙酮酸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小问1详解】图中RuBP能与一分子的CO2结合形成2分子的PGA,PGA中含有三个碳原子,因此,RuBP应该是一种含有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酶2能催化PEP与CO2反应,但不能催化RuBP与CO2反应,由此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同时也能说明这两个反应不是一类反应。【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1催化的是二氧化碳和RUBP的结合,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酶2催化二氧化碳与PEP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NADH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而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图示三种细胞器中,能产生NADH的是线粒体。【小问3详解】对于一般的植物来讲,测量植物的呼吸速率时,常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这样可以避免光下进行的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时CO2的释放速率可以代表呼吸速率,但该方法不适用于仙人掌,因为仙人掌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从而对呼吸造成了干扰。【点睛】熟知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能利用图示信息并能加以分析综合从而正确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11、(1)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①.样方法②.竞争和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和竞争③.形成保护色,适应环境,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的捕食(3)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丁(第二营养级)③.12%(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分析表格: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同化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丙是三级消费者。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研究食物链(网)进行。【小问2详解】树懒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树懒也以嫩叶为食,两者之间属于竞争的关系。同时树懒蛾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由此可见,树懒和树懒蛾又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树懒活动能力弱,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适应环境,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的捕食。【小问3详解】①依据同化量等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则可知表格中X的含义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树懒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则其处于丁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2.6÷105.0×100%=12%。【小问4详解】树懒通过排便的气味防止天敌捕食同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睛】本题结合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