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D.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2.过氧化氢对人类具有致癌危险性,但是我们的人体却没有受到过氧化氢的“威胁”,原因是我们人体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并及时把其分解成水和氧气。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探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绘制的曲线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①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时间B.图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C.图②中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D.提高温度能使图②中C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下的O2产生速率增大3.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促进芽生长B.幼苗甲、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雄株甲和雄株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4.人棘状毛囊角质化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正常女儿D.正常男性和正常女性结婚一般不会生出患病孩子5.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①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6.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该种植物的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纯系(甲、乙、丙)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其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且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下列描述正确是()A.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5对等位基因控制B.只有当每对基因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色C.让甲和乙杂交,其子二代开白花概率的最大值是1/64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7.下列有关人体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细胞只存在于胚胎发育期的个体中B.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没有体现细胞全能性C.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D.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8.(10分)研究发现,HLAI类抗原(简称H蛋白)几乎分布于人体全部正常细胞表面,是效应T细胞识别“自己”的重要依据,绝大多数癌细胞膜上丢失了此类蛋白,而特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SA(简称T蛋白)。绝大多数癌细胞表面有MHC分子(简称M蛋白),MHC分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参与T细胞对抗原信号的识别,MHC分子与肿瘤抗原结合才能被效应T细胞所识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蛋白和M蛋白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增强C.效应T细胞识别并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的防卫功能D.提高H蛋白或降低M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癌细胞逃脱免疫监控二、非选择题9.(10分)为增加油葵种子中的含油量,科学家尝试将花生中的酶A基因导入油葵细胞,获得转基因油葵新品种。(1)为获取目的基因,可从花生细胞中提取_________,经逆转录形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最好选用_________限制酶,目的是可避免_________。(3)普通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4)剪取油葵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后,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最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培育成转基因油葵植株。此种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5)研究发现,如果将该酶A的20位和24位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倍。通过蛋白质工程对酶A进行改造,所需步骤有_________。a.蛋白质的结构设计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c.蛋白质结构的定向改造d.酶A基因的定向改造e.将改造后的酶A基因导入受体细胞f.将定向改造的酶A导入受体细胞(6)经过种植转基因油葵发现,虽然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是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其原因是_________。10.(14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缓解疼痛的同时会产生依赖性,且过量使用会致死。高等动物痛觉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神经元兴奋后通过______________(填结构)传递给乙神经元,最终传至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若产生痛觉的过程发生在患者打针(手臂注射)时,患者的手不会缩回,这说明人体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阿片类药物A能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阿片类药物B能促进钾离子外流,两者均作用于神经元之间,阻止兴奋的传导而起到镇痛作用。若药物A和药物B分别置于甲、乙神经元间,预测乙神经元膜电位很可能都是______________,两者电位差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3)阿片类镇痛药上瘾的患者经常通过共用注射器注射药物而感染艾滋病,由于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11.(14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我国科学家目前正在探索培育过量表达蔗糖转运蛋白基因(TaSUT1A)的转基因小麦,通过分析TaSUT1A在转基因小麦中的遗传及其在抗干旱环境中的作用,选育抗旱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下图为基本技术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大量扩增分离得到的TaSUT1A,一般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采用相同的_______切割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麦细胞常用____________法,但成本较高;受体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诱导后失去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4)为了证明TaSUT1A是否表达,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检测有无蔗糖转运蛋白生成,并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中蔗糖转运蛋白含量的对比来确定TaSUT1A是否过量表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质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合真核生物核基因,细胞质基因不遵循,A正确;B、如果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性状,则后代可能只有2种表现型,B错误;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且机会均等,C正确;D、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时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正确。故选B。【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易错点是B选项,两对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反应。2、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知识,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详解】A、图①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H2O2酶和FeCl3,正确;B、图①可以看出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Cl3要高,故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正确;C、据图②分析可以知道,图②中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正确;D、据题干可以知道,该曲线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绘制的,故提高温度能使图②中C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下的O2产生速率降低,错误。故选D。【点睛】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与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植物组织培养所遵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流程是: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也叫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长出丛芽,最终形成植物体。【详解】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错误;幼苗甲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些过程所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丁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点睛】本题容易错选C,因为易受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分别是XX、XY的思维定势影响。4、B【解析】

1、棘状毛囊角质化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2、假设棘状毛囊角质化的致病基因是D,则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XDXD

XDXd

XdXd

XDY

XdY

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男性正常【详解】A、儿子和女儿的X染色体都可来自母亲,因此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A正确;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传递给女儿,B错误;C、女性患者(若为XDXd)与正常男性(XdY)结婚后可以生出XdXd正常的女儿,C正确;D、正常男性(XdY)和正常女性(XdXd)结婚,后代一般不会生出患病的孩子,D正确。故选B。5、D【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比例相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的比例关系进行判断。【详解】①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①错误;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是1:1:1:1,②正确;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③正确;④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④正确;⑤F1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2:2:4:1:2:2:1:1,⑤错误。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6、D【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乙、丙不同的红花纯系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在所有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子一代均开红花,因此红花为显性性状。【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说明只有纯隐性个体才会表现为白花;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5:1时,说明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63:1时,说明子一代有3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4095:1也就是(1/4)6=1/4096时,说明子一代有6对基因是杂合的,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所有等位基因中任何一对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表现为红色,B错误;C、让甲和乙杂交,如果两个体的显性基因均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则不同的显性基因有2+3=5对,则子二代开白花的概率的最大值是(1/4)5=1/1024,如果有相同的显性基因,则没有开白花的个体,C错误;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D正确。故选D。7、A【解析】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详解】人体成熟以后体内也存在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干细胞的概念和分类,明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体现全能性的标志是离体的细胞发育成了完整的个体。8、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H蛋白是分布于几乎人体全部正常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效应T细胞识别自己的重要依据,而癌细胞丢失了该类蛋白质,所以不能被效应T细胞当成自己而识别;癌细胞表面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SA(简称T蛋白),绝大多数癌细胞表面有MHC分子(简称M蛋白),MHC分子与肿瘤抗原结合才能被效应T细胞所识别。【详解】A、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其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粘连蛋白)减少,不是因为T蛋白和M蛋白的出现,A错误;B、癌变细胞分裂能力增强,能够无限增值,但失去了分化能力,B错误;C、效应T细胞识别并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D、提高H蛋白的表达水平,效应T细胞会识别癌细胞为“自己”;降低M蛋白的表达水平,癌细胞不易被效应T细胞所识别,因此二者都有利于癌细胞逃脱免疫监控,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mRNABamHⅠ和PstⅠ质粒自身的黏性末端连接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氨苄青霉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a、d、e抗灰霉菌基因没有表达(或丢失等)【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逆转录过程需要从供体细胞内提取出的mR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cDNA。(2)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选用的限制酶要不破坏目的基因,所以不能用EcoRI,同时尽量防止质粒自身的黏性末端连接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所以最好选用两种限制酶,即BamHⅠ和PstⅠ。(3)根据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于使用BamHⅠ和PstⅠ会破坏抗四环素标记基因,但抗氨苄青霉素的标记基因是完整的所以只能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4)得到转基因细胞后,要培养转基因植株,需要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实现,其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蛋白质工程的步骤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蛋白质的结构设计→酶A基因的定向改造→将改造后的酶A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获得所需蛋白质。(6)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原因可能是抗灰霉菌基因未表达或丢失。【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突触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答案合理即可)外正内负不相同监控和清除【解析】

1、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2、识图分析可知,兴奋的传递方向为由甲神经元到乙神经元,甲、乙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为突触,图中为轴突-胞体型突触,兴奋最终经过低级中枢脊髓传至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详解】(1)图中甲、乙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的结构为突触,兴奋通过突触由甲传至乙,最终传至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若产生痛觉的过程发生在患者打针(手臂注射)时,患者的手不会缩回,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这说明人体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2)根据题意可知,药物A能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则将其放置在甲、乙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则甲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不足以引发乙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因此乙神经元保持原来的静息状态,即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根据题意阿片类药物B能促进钾离子外流,则将其放置在甲、乙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则其促进乙神经元钾离子外流,使其保持静息电位,但是静息电位差绝对值增大,膜电位仍然为外正内负。因此若药物A和药物B分别置于甲、乙神经元间,预测乙神经元膜电位很可能都是外正内负,但是二者作用的结果形成的静息电位的电位差不同。(3)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御、监控和清除,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表现,把握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机理,理解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其原因,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影响因素,能够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11、K+外流Na+内流特异性受体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合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或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解析】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题意显示,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据此设计实验如下:将单独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