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年级:高一年级学科:历史(统编版)1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3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2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实践的探索

建设道路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斯大林模式革命道路的探索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课结构】

【时空定位】

革命理论的探索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1列宁主义的形成任务一:结合书本P89页的学习聚焦,思考如何理解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列宁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马雅可夫斯基《列宁》一.革命道路的探索▲列宁(1870-1924)▲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1818-1883)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1列宁主义的形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形成标志一.革命道路的探索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高度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而且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为社会主义做最充分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又必不可少环节。——《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1列宁主义的形成问题: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如何?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美)莫斯《俄国史》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俄国虽不是劳资矛盾表现得最充分的国家,却是世界上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地方。它也是各种压迫——封建专制的、资本主义的、殖民地的、军事的——表现得最野蛮最残酷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无产阶级面临的革命任务比任何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更为重大。俄国无产阶级迫切希望有自己的革命政党和革命理论。正因为如此,俄国便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主义的故乡。——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册)》(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产生的背景1列宁主义的形成①历史地位: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②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思考:根据列宁主义的内容,归纳其历史意义。①帝国主义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②对俄国的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③一国胜利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④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列宁主义的形成一.革命道路的探索2十月革命的胜利任务二:阅读教材P90“历史纵横”和第二子目,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不同阶段。阅读教材P90-91页,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材料: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大国崛起》

(1)背景和进程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倒沙皇1917年4月四月提纲指方向1917年7月七月流血抛幻想1917年11月(俄历10月)十月革命现曙光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一战,拒绝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列宁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临时政府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的胜利材料一: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

——[美]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十月革命有着巨大的国际意义。它在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开拓了一个社会主义基地,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处和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种格局不仅使不同制度的国家共处和斗争,也提供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互吸取经验,促进各自的繁荣。十月革命的胜利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个榜样,可以不通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①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3)意义二.建设道路的探索任务三:从成就和问题两个角度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历史影响3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2)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1921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旧俄军官……在德国的支持下在各地纷纷组织傀儡政府,组织反革命武装白军发动武装叛乱。……1918年,协约国又开始支持俄国反革命武装……1920年初,红军转入大反攻,四处扫荡白军,白军残部纷纷逃到边远地区。

——斗南主编《历史文化常识全知道》1918-1920三年国内战争国内外敌对势力武装干涉,企图联合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进入三年国内战争。集中有限的物质和力量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义务交售制)工业上:实行国有化商贸上:取消商品贸易,取消货币分配上: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具体实际需求解决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41卷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积极影响: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粉碎武装进攻,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消极影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191919211928材料:1921年春,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并开始诉诸行动。俄国爆发了50多起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工人阶级也对苏维埃政权产生了怀疑和失望。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罢工,骚动不断,形势尤为严峻。由于大批企业长期停工和开工不足,工人阶级人数锐减,无产阶级作为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基础面临消亡的危险。军队的状况也十分糟糕,士兵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喀琅施塔得事件的发生与彼得格勒工人的罢工和骚动息息相关。——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具体实际解决苏俄继续战时共产主义,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农业上:采用固定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工业上:在国有基础上,允许私营企业发展,采取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商贸上:恢复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允许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上:废除实物配给,采取按劳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191919211928材料:“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纵向角度看: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创新。横向角度看: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明的借鉴与吸收。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191919211928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斯大林上台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91材料一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世界历史》材料二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世界历史》材料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191919211928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斯大林上台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91材料一: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37苏联实现工业化材料二: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积极性: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强大国家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