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4页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目标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2.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3.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4.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掌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思考】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怎样的关系?

在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股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第一优点就是“自由”。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几十万人生活在一个岛上,君主是终身制的,但假如他实施暴政的话,人们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乌托邦岛使用雇佣军——-“扎泊列特”来应付战争。这些士兵被看作是战争期间与敌人厮杀的人,这样,工具在利用时就被摧毁了。不会有军事政变的危险。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探究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等,主要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资本主义已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也更加激烈。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批判者出现的。他是反对资本主义的众多思想体系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较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是用文学语言来批判资本主义,多为感性空想,本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只有丰富的幻想,而没有理论的论证,没有科学的逻辑体系,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只限于盲目地空想,而缺乏对手段和方法的思考。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理性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它与前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质的区别。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用自然法和人类理性去批判旧制度,已开始考虑从现实到达理想的可行道路,从而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条件。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在这一时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吸收18世纪启蒙学者的理论形式,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的同时,将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理想试验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等,虽然这些努力都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积极尝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空想?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探究二:◆圣西门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本可以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是他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即“实业制度”。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为此,圣西门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结识教授虚心求教以及四处游历。但是,钱财很快花光,圣西门的理想却没能实现。◆傅立叶生于法国一个富商家庭,他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商业的内幕有直接的感受,对资本主义社会广大民众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在著作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但是,傅立叶将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等了十年,也没有一个富翁支持他。◆欧文在20岁时就成为工厂的管理者,享受优厚的待遇。在管理工厂的过程中,欧文看到了工人阶级生活的悲惨状况,他同情工人并尽自己所能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1824年,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移民区,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其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孤岛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是从“人类理性”“永恒正义”等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出发,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他被发现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因为绝对真理,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所以它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发现那纯粹是偶然的事情”。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无产阶级当作同情的对象,不了解其真正的社会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看不到他们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力量,因而把实现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对此,列宁指出,最初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谴责他、咒骂他、幻想消灭它,臆想较好的制度,劝富人相信剥削是不道德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他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向统治者呼吁等和平途径,实现他们的社会改革方案。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存在根本缺陷,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者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使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他越是制定的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幻想。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处的时代,法国还没有大机器工业,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同时无产阶级也刚刚从劳动群众中分离出来,尚无能力采取独立的行动,既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只能是空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哪些形式?分别有什么表现?这三种斗争形式是彼此孤立的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三种形式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时间次序上的依次递进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就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三者关系来看:经济斗争为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做准备。思想理论斗争是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反映,一切阶级斗争必然发展成为政治斗争,被压迫阶级只有取得政权才能获得经济上的解放,三者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下相互促进,不断发展。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只有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才能从根本上使无产阶级在经济上获得解放。这次斗争是无产阶级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因为它涉及的是无产阶级的直接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只有重视经济斗争,才不会脱离群众。思想理论斗争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灵魂,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忽视了它,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总之,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那三种斗争形势结合起来,并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和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立《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1、巴黎公社“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马克思2、多国实践(1)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

实现了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合作探究:请结合本课学习的知识,审慎思考,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中受到的巨大挫折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是否意味着共产主义只能是理想?我们究竟应如何应用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习近平结论:遭遇挫折跟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无产阶级自身以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成熟认知等因素有关系,不能因此否定科学社会主义本身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从21世纪中国的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焕发的强大生命力!我们也应继续创造性地应用科学社会主义,让其在中国的土壤上长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果实……我们应坚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总结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2.历史前提总结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2.诞生标志1.巴黎公社总结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2.俄国十月革命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3.多国实践:①历史性飞跃

②严重曲折

③中国亮点我们应坚信……课堂实战1.有西方评论者认为“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A.提出空想社会主义,设计未来美好社会B.主张改革社会弊端,反对资产阶级统治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指导工人阶级斗争D.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D课堂实战2.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②资本主义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③社会主义思想的完善与发展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不断扩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A课堂实战3.《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距今已有171年的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