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唐诗五首》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语文++《唐诗五首》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语文++《唐诗五首》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语文++《唐诗五首》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语文++《唐诗五首》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五言绝句:静夜思【作者】李白

【朝代】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五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

【朝代】唐译文对照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七言律诗:《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家天子王昌龄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铺垫情境,奠定基调。颔联,承接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是“起”的延续、深化。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及理,陡然一转,别开生面,使文章顿生波澜。尾联,是文意的合成,思想感情的凝结点,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主旨,收束全诗。起承转合8野望

王绩

王绩(约590~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性简傲,不喜拜揖(yī),曾三仕三隐,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嗜酒,能饮五斗,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作者简介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眺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声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渲染气氛,奠定惆怅、苦闷情感基调。(起)颔联承接“望”字而来,紧扣“薄暮”,写远望所见景色。通过远景、静态描绘出一幅浓浓秋景图。(承)颈联转而写人、以动态、近景写牧人、猎人归家的静谧、恬淡、悠闲的画面。众人皆有所归,而诗人独无,不免让人感到诗人的忧郁、孤独、冷清。(转)尾联由外物及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情感,收束全诗。夕阳下的静谧、和谐、恬淡田园冲淡不了诗人心中忧郁,虽有陶渊明般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放声高歌,追慕前贤。(合)《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却又于悠闲、恬淡的田园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忧郁、苦闷的心情。点评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遣词造句,属对工整,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雕饰浮艳之气,开创了唐代律诗先锋,即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闻一多先生更是如此评价“此诗应为唐代五律开新之作”。可见前人评价之高。黄鹤楼崔颢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

“黄鹤楼”。17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méng,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

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依旧。

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也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首联扣题,从神话落笔,起笔高远,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起)颔联承接首联,是首联的延伸,黄鹤已去,诗人极目远眺,想要追寻,却只看到千百年来悠悠白云。前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承)

颈联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来。此联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转)尾联抒情总结,吊古伤今,思绪绵绵,烟波江渚,一片凄迷,诗人漂泊异乡,见此情景,不禁由景生情,凭栏远眺,故乡可望不可见,顿生无限愁思。(合)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事后,李白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使至塞上

王维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人称“诗佛”,因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王摩诘文集》等。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和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我奉命单人轻车奔赴边关慰问前线战士,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地的蓝天。

浩瀚无际的沙漠里一股狼烟孤高直上,

远望滔滔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美在写景叙事的虚实结合美在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美在始终画面的丰富多彩美在即景抒情的美妙手法美在两个层次的清晰结构美在全诗章法的起承转合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卷行世。

作者经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抒写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少年李白心怀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游远游。”他从清溪出发,经三峡,下渝州,此段路写下过《峨眉山月歌》,之后渡荆门,轻舟东下,向楚地出发,此即《渡荆门送别》所述情形。我从蜀地远渡荆门山之外,到那古时的楚国之地游玩。船行向前两岸山峦渐渐隐去,眼前展现一片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进广阔原野奔腾而去。明月倒映水中宛如飞下的明镜,黄昏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情深意长,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瑰丽意象,显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诗歌之美钱塘湖春行白居易40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著《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