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汇编_第1页
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汇编_第2页
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汇编_第3页
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汇编_第4页
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范本(试行)目录1.请示报告制度2.办事公开制度3.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4.授权批准控制制度5.“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6.岗位轮换制度7.内控监督检查制度8.医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9.医保基金收支控制制度10.医保基金对账制度11.印章票据及U盾管理制度12.医保基金运行分析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第一条逐级请示报告。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按照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的原则,逐级向分管领导请示报告;工作人员向其所在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请示报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向分管负责同志请示报告;各分管负责同志向主要负责同志请示报告,原则上不得越级请示报告。第二条如发生较大(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以上级别事件时,首先应向值班负责同志请示汇报,然后再向分管负责同志请示汇报,值班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视情况再向主要负责同志请示汇报。第三条在下列情况下,可越级请示报告:(一)遇到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情况,急需有关负责同志处理或答复时;(二)时间紧急又无法联系上分管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授权同意时;(三)上一级负责同志在某一事项上要求向其直接请示或汇报时;(四)须在一定范围内保密的事项;(五)遇到下级请示或汇报工作时,本权限范围内不能解决和决定的事项,必须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直至所请示事项有明确的答复。因上一级负责同志不在或确有突发紧急情况而需要越级上报的,汇报人应于事后向分管负责同志作出说明;对于上级负责同志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承办者在办理的同时应及时向分管负责同志汇报。第四条单位负责同志在下级请示汇报工作后,应视情况给予答复。对要求解决的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场给予答复;对一时答复不了的应说明情况,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答复;对超过职权范围无法答复解决的应尽快向上级请示汇报。第五条请示报告工作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所要汇报的事项研究透彻,表述清楚,同时提出合法合理的处理意见或建议,供领导参考。对领导已经作出的处理决定,汇报部门或个人要及时进行安排落实,提高办事效率。第六条请示应一事一请示,有情况、有分析、有倾向意见和理由;因情况紧急,事前来不及请示的,应先作出处理,事后再报告处理情况,报告工作要客观、真实、简单、明了。第七条各科(处)室负责人要严格组织纪律,对重要事项及时上报。对迟报、漏报或隐瞒不报的给予批评,致使工作造成被动或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第八条重要的请示报告应采取书面形式,一般的请示报告可采取口头形式,减少文来文往。书面请示不得多头呈送,需要集体讨论的请示,应按会议讨论的文件处理,禁止将已请示有关负责同志明确不予批准的事项再行请示其他负责同志。第九条凡以本经办机构名义向上级的请示报告,经主要负责同志批准并签署意见后方可实施,个人一律不得擅自作出涉及本单位的一切请示或报告,经授权的除外。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发布单位负责解释。办事公开制度第一条本制度所指的办事公开是指医保经办机构依法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公开与公众利益相关的医保经办公共服务事项的行为。第二条办事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遵循全面、真实、及时、便民和有利监督的原则依法进行。第三条应当按照办事公开的法定时限和承诺时限公开办事内容、办事过程和办事结果。对公众普遍关注和涉及其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动态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第四条下列内容应当主动公开:(一)单位名称、职能权限、服务范围、办公地点、便民服务电话、单位领导名录和工作分工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二)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流程、办事结果、办事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示本;(三)缴费项目、缴费依据和缴费标准;(四)向社会承诺的服务事项、标准、违约责任及处理办法;(五)影响群众生活的有关变动事项、计划、方案和相关信息;(六)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的答复和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七)接受社会监督的监督电话、监督窗口、监督信箱,聘请的社会监督员姓名、联系方式;(八)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的处理规定及对违规、违纪工作人员的处理结果;(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第五条主动公开的内容应当采取以下方式公开:(一)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二)办事公开栏、公告牌、电子显示屏、资料索取点;(三)文件、办事须知、办事指南、服务手册或便民卡片;(四)政务服务中心;(五)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六)座谈会、听证会、咨询会和办事公开新闻发布会;(七)咨询电话、咨询服务台、监督举报电话;(八)其它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第六条确定为国家秘密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公开的其他事项和信息不得公开。第七条在公开办事内容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查,对办事公开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第八条应当按国家规定,编制、公布和及时更新办事公开指南和目录,统一规范办事格式文本,并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九条办事公开指南应当包括内容分类、获取方式、负责办事公开工作的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事项。第十条除主动公开内容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根据自身需要申请获取办事公开内容。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医保经办机构在办事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投诉、举报或提起诉讼。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保经办机构内部各岗位监督管理,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防范和化解风险,规范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医保经办机构岗位责任制是根据医保经办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明确职责、权限,以任务定岗位,以岗位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达到能力与岗位相统一、职责与权力相统一、考核与奖惩相统一。第三条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是根据医保经办业务工作的特点,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第四条医保经办业务不相容岗位分离应遵守以下原则:(一)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医保经办工作实际情况;(二)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业务活动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越不相容岗位分离规定的权力;(三)涵盖医保经办工作涉及业务活动的各项工作及相关岗位;(四)保障医保经办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确保各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医保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第五条不相容岗位分离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规范医保经办业务行为,保证各项经办业务合规、准确,档案资料真实、完整;(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医保基金运行安全、高效;(三)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第六条严格按照制衡原则设置岗位,明确岗位类型、职责和权限。经办、审核岗位分设,根据经办业务风险程度可增设复审或审批岗位,合理划分岗位操作权限、明确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序。第七条按照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流程规范、运转高效、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设置医保经办不相容岗位,既要防范和化解管理风险,又要保证经办工作效率。第八条下列重点业务岗位要做到相互分离:(一)基金财务出纳与会计职责分离,出纳不得监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兼任票据核销工作;(二)医保基金收支的审批和具体经办业务相分离;(三)医保基金的支付和审核相分离;(四)基金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五)同一笔医保业务的登记、初审、审核权限相互隔离,登记和审核人员不能为同一操作员;(六)同一笔业务权限和财务权限相互隔离,业务制单和财务记账人员不能为同一操作员;(七)医保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操作人员的登录账户开设、注销及密码初始化工作,并根据操作员的工作内容分配权限;(八)操作员凭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操作员对自己进行的业务操作负责;(九)未经授权,不得借用他人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第九条强化经办权限管理,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制约、分级管理和授权审批制原则,开通和分配各业务岗位的信息系统经办权限,定期对权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权责相符。第十条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监督检查工作,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定期由内控部门对不相容岗位分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贯彻执行。监督检查的主要职责:(一)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运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和评价;(二)撰写检查报告,对涉及医保基金收拨、医保经办业务审核等关键业务和岗位设置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授权批准控制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保经办机构管理,明确各岗位人员授权审批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点管理,同时提高管理效率,明确授权的机制、原则及责任追究,建立合理的授权审批机制,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授权审批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第三条授权批准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一)分事行权。对各科(处)室日常工作,按照不同事务性质进行权限划分,逐条梳理,确定事务重要程度、办事程序,每位工作人员负责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并行使权力。(二)分岗设权。对各经办科(处)室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岗位进行划分,每个岗位设定职责与权力范围,行使相应权力;将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科学分解,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权限、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三)分级授权。根据不同权力层级的管理权限,对各经办科(处)室的职权进行划分,合理分解到相应层级,实现分级决策、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四)定期轮岗。严格落实定期轮岗制,重点做好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轮岗交流工作,对负责重要权力事项、廉政风险较大岗位的人员实行定期硬性轮岗。第四条医保经办机构授权审批内部控制的重点主要包括医保经办业务审核人员、审核范围、审核权限、审核程序以及承担的责任等。第五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当建立授权审批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科(处)室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授权审批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各项医保经办业务,应在医保信息系统中办理,须经过经办、审核等至少两岗位确认才能完成操作。第六条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核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对于审核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应及时向审核人的上级授权人报告。审核人员只能审批其下级经办的事项。审核人员不得审批或变相审批自己经办的事项,其经办的业务事项,应当由其上级审批。医保经办机构业务负责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第七条审核人员在审批时,发现经办人员超越授权范围等故意原因造成的基金损失,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由经办人员承担责任;经办人员明知存在潜在风险而未向上级汇报造成基金损失的,经办人员应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员应承担次要责任。第八条审核人员因故意或明知等主观原因而致使损失发生或未得到控制,审核人员应当与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同等责任,其他非故意的审批均应按上项规定承担相应次要责任。第九条授权批准控制制度监督检查(一)各医保经办机构对被授权人和科(处)室行使授权权限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授权人员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授权权限实际执行情况。(二)监督检查中发现被授权科(处)室、个人有一般缺位、越权等违规行为的,应督促进行改正;有严重缺位、越权等违规行为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应追究相应责任。“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第一条“三重一大”事项范围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以下简称“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适用本制度。(一)重大决策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指示精神等方面的重大举措;2.研究本单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部署安排及加强机关建设的重要问题;3.编制本单位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4.研究本单位对涉及发展改革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问题需向上级呈报的处理意见和建议;5.其他需集体研究的重大决策事项。(二)重要干部任免奖惩1.干部的推荐;2.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的推荐;3.推荐表彰对象;4.对本单位所管辖干部和单位违规违纪行为的惩戒等;5.其他重要组织人事事项。(三)重大项目安排1.经政府审批决定的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计划、实施、变更、终结;2.基本设施建设、大宗物资及设备的采购;3.向上级申报的重大项目计划、安排;4.本单位负责的省级重要专项的计划制定和调整;5.其他重大项目安排情况。(四)大额度资金使用1.年度财务预算、决算的编制和调整;2.年度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政府采购目录以外,一定金额以上的货物、服务项目或工程项目);3.临时增加的预算外资金调动和使用;4.干部职工新增的津贴补贴的发放;5.其他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第二条监督程序(一)事前提报。需提报上级研究的“三重一大”事项,要提前提报书面汇报材料,报单位主要负责人。(二)事中监督。在研究决策时,按规定做好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单位对决策过程实行书面留痕管理。(三)事后备案。“三重一大”事项经集体决策后,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签后存档。第三条责任追究凡不按规定程序决策,出现以下情况的,将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三重一大”事项应该接受监督而故意隐瞒不报的,或在决策形成后才上报的;有意规避监督、不配合监督的;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的;对集体决策执行不力或错误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反纪律泄露集体决策事项的;弄虚作假造成集体决策失误的;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监督整改意见的;其他应追究责任的情形。岗位轮换制度第一条总体原则(一)交流轮岗与培养后备干部相结合的原则,优先挑选年轻、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交流,接受各方面的锻炼。(二)交流轮岗与充实各科(处)室力量、改善干部结构、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干部梯次结构,实现干部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安排的原则,被交流轮岗的干部要讲党性,顾大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第二条交流轮岗对象、条件和方式(一)交流轮岗的对象。干部职工因工作需要可在本单位内部进行跨科(处)室交流,各科(处)室人员在内部均可实行轮岗。交流轮岗的比例由人事部门确定。(二)交流轮岗的条件1.需要通过交流轮岗接受锻炼、提高水平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同一级别职务或进入单位工作时限不满一定年限的,原则上不实行交流或轮岗。2.担任各科(处)室负责人的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一定年限的,原则上要进行交流。个别人员如因工作需要,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年限。3.交流轮岗的人员必须符合拟任职务所要求的任职条件。4.即将退休或在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任职,或在安全、机要、保密等特殊岗位任职的,经研究决定可不实行交流轮岗。(三)交流轮岗的方式。主要采取在单位内部跨科(处)室交流和同一科(处)室内轮岗两种方式,以平级交流为主,干部本人综合条件较好,德才表现、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的,可推荐提拔使用。第三条审批、办理程序(一)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在人事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二)实行跨科(处)室交流的,由人事部门提出意见,征求相关科(处)室和个人意见后,经集体研究决定后办理干部轮岗交流手续。(三)在科(处)室内部轮岗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同意后,报办公室备案。(四)交流轮岗离职前,应当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必要时进行离岗审计。内控监督检查制度第一条内控监督检查指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内控建立及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各类风险,查找内控缺陷,并督促整改落实的过程。第二条本单位内控科(处)室牵头负责内控监督检查工作,可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内控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第三条制定内控监督检查计划。年度内控检查计划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重点关注高风险岗位及业务环节。内控科(处)室牵头拟定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年初,各科(处)室根据管理需要,提出内控检查建议,内控科(处)室整理汇总,综合考虑重要业务、重大风险、重大变化、上级要求等因素,拟定年度检查计划,报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实施。第四条内控监督检查的方法(一)询问法。检查人员以口头发问方式直接向被检查对象的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询问有关问题。询问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制作调查笔录,记录完成后应交被调查人核对后签字等。(二)查阅法。检查人员按检查评估的范围、内容、标准查看被检查对象的有关文件和资料,以判断其文件规定的合法性,业务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三)观察法。检查人员通过实地察看被检查对象的业务活动和内控运行情况,以判断经办人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四)比对法。检查人员通过调查,将提取的相关资料按规定的要求分析整理后,与经办数据库中该项业务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该项业务操作准确性。(五)信息系统监控法。通过在信息系统中设定异常指标报警功能,对经办业务操作中的不正常操作进行监控。检查人员通过对异常行为的筛选,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检查,或通过系统调取该项操作所留存的信息直接进行核对检查。第五条内控监督检查程序(一)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对各项经办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主要依托山东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内控子系统进行。按照以下程序开展:1.系统实时筛查疑点数据;2.内控科(处)室定期分析比对疑点数据,形成疑似问题清单,报分管领导审核后,发相关部门核实;3.相关科(处)室核实整改,通过系统反馈情况;4.内控科(处)室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向领导汇报;5.资料整理归档。(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程序。针对某项工作或业务进行全面、重点的监督检查。检查前,应根据专项检查项目涉及内容,从信息系统中调取相关数据,分析审核,明确检查思路、重点,按程序组织检查。(三)年度检查工作程序。包括制定内控检查方案、组成检查组、下达内控检查通知书、召开查前会议、现场检查、召开总结会议、出具内控检查报告、检查事项整改、检查资料整理归档等。1.制定内控检查方案内控科(处)室制定检查实施方案,报内控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后实施。实施方案包括检查范围、内容、检查时间、检查小组以及保密条款等。2.组成检查小组内控科(处)室牵头,组成检查组,检查组应根据需要配备医疗、医药、财务等专业人员。3.下达内控检查通知书内控科(处)室拟定《内控检查通知书》,加盖本单位公章,附检查所需材料清单,提前送达被查对象。检查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送备查对象,一份留存。4.召开查前会议内控科(处)室牵头召开查前会议。参加人员包括检查组成员、被查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5.现场检查(1)人员安排:被查对象应安排专人与内控检查小组对接,负责现场检查和问题沟通;(2)资料准备:被查对象应按要求将检查资料报送检查组,检查期间未能提供相关材料的,视为该项工作未完成。6.召开总结会议现场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召开总结会,对检查结果进行初步确认,形成问题清单,由检查组组长、被查单位负责人、第三方共同签字确认。7.内控检查报告检查结束后形成检查报告,报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检查报告包括检查组织情况、发现问题、处理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8.检查事项整改检查报告经内控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送达被查对象。被查单位收到报告后,向内控科(处)室提交整改报告。9.检查资料整理归档。内控检查完成后,所有的检查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备查。第六条内控监督检查内容。结合风险评估,从单位层面、管理层面及业务层面安排。主要对医疗保障业务经办风险控制点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组织架构、关键岗位、运行机制、信息系统,以及基金财务和其他业务。重点关注风险等级较高环节,包括各岗位是否严格按内控要求操作;是否严格执行经办、审核、增设复审或审批等程序,经办手续与材料是否完备;基金收支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等内容。第七条内控监督检查动态评估。根据《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清单》风险等级划分,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项目分别实施相应的动态评估机制。内控动态评估结合内控检查统筹安排。1.低风险等级:实施年度检查评估;2.中风险等级:实施半年度检查评估,可根据实际检查结果适当变更评估频率;3.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等级:实施季度检查评估,可根据实际检查结果适当变更评估频率,必要时列入专项检查项目。医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行为,提高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效益,促进医保基金制度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社会保险法》《预算实施条例》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医保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预算管理和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编制,经法定程序审批、具有法律效力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基金预算由基金收入预算和基金支出预算组成。第三条医保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在医保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由基金财务科(处)室具体组织,基金征缴、待遇结算、信息统计、基金稽核等相关业务部门参加,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第四条每年度终了前,医保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编制要求,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基金收支预测情况,编制下年度基金预算草案。第五条医保经办机构应科学编制收支预算,根据缴费基数(或缴费标准)、缴费率、参保人数等因素,全面、准确、完整编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综合考虑以前年度支出规模、本地医疗费用水平、医疗费用控制目标、参保人员年龄结构、享受待遇人数、待遇政策调整等因素编制年度支出预算。原则上不应编制当年赤字预算,不得编制基金历年累计结余赤字预算。除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用于大病保险支出、转移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外,原则上不应编制其他支出预算。确需编制其他支出预算或编制预算时需动用历年累计结余弥补当年支出的,需符合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并作出详细说明。第六条基金预算由市级医保经办机构统一汇总,经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要及时批复给医保经办机构执行。经批准的预算,应按规定向社会公开。第七条医保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按规定定期向财政部门和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加强基金运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第八条经同级人大批准的医疗保险基金预算不得随意调整,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时,经办机构应编制医疗保险基金预算调整方案,经医保行政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第九条每年年度终了后,医保经办机构应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要求,编制基金决算报表,撰写基金收支情况说明书,形成基金决算报告。第十条基金决算报告主要分析基金收支及管理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编制基金决算报告须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会计报表的有关数字,且不得提供虚假的基金决算报告。医保基金收支控制制度第一条医保经办机构严格依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规定核定收支项目。医保基金收入主要包括保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等。医保基金支出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等。第二条医保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对收支业务进行核算,及时、完整地记录,客观反映本单位基金收支情况,严禁设立账外账。第三条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金按照险种及制度分别建账、分账核算、分别计息、专款专用。基金之间不得相互挤占和调剂,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第四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强医疗保险基金账户管理。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开立医保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依据市、县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选择基金开户银行。收入户原则上月末无余额。第五条医保经办机构基金收支和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分级授权批准,明确涉及基金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程序、责任和控制措施。相关科(处)室和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严禁未经授权的科(处)室和人员办理基金财务业务或直接接触基金。第六条医保经办机构应采用安全、高效的基金收缴方式,制定严格规范的收缴工作流程,基金收缴、存储工作流程经由2名及以上人员进行办理。经办人员要认真审核、复核相关票据、单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及时与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确保基金安全、完整。第七条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代参保单位和个人办理基金缴费等有关工作。第八条基金支出严格执行国家、省规定的范围、项目和标准。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支付标准。第九条基金支出需根据业务系统生成的结算数据,经待遇审核科(处)室经办人员、负责人审核签字,财务科(处)室经办人员、负责人复核签字,经办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人审定签字(盖章)后,由财务科(处)室支付。第十条医保经办机构应采用安全、高效的基金支付方式。积极协调金融服务机构,采取银行存折、银行卡或社会保障卡等形式,确保各项医疗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医保经办机构在支付和报销各项医疗保险待遇时,原则上不得现金支付。医保经办机构应逐步提高基金支付财务业务一体化水平,医保信息系统生成待遇支付数据后,直接推送发放银行,减少或避免人工后台操作。第十一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强对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的分析,建立月通报、季分析制度,每月对基金收支数据同比、环比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进行专项分析通报。第十二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强化对基金收入、支出全过程的内部审计,重点加强对基金管理的检查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和管理有序。第十三条建立基金收支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违反基金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重大事项,一经发现立即纠正,并及时向本级医保行政部门和上级医保经办机构报告。对纠正不力或知情不报的,追究经办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医保基金对账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准确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反映基金收入、支出、结余情况,依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山东省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试行)》文件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反映基金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定期对账业务主要包括:定期与征缴、发放等业务部门对账,与税务部门对账,与银行对账,与财政部门对账。每月至少对账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网银对账,进行实时监控。医保经办机构应指定专人定期对账,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第三条医保经办机构应明确各项对账业务流程,确保对账工作环环相扣,互相监督制约,确保税务征缴、财政划转、业务系统、基金记账、银行流水等线上线下数据一致无误。第四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定期与相关业务部门对账,确保基金收入、支出数据与征缴、结算、个人账户等业务部门数据一致。如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第五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定期与税务部门对账,确保税务部门提供的征收数据与征缴、个人账户等业务部门的数据一致,财政专户进账数据与税务部门提供的国库入账数据一致。如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第六条医保经办机构应定期与银行进行对账,确保核算数据与开户银行对账单数据一致。如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属于记账错误的,当月调整账务处理;属于因未达账项造成的,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第七条医保经办机构应按月与财政部门核对医保基金财政专户情况,如不一致,医保经办机构应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并调整一致。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达成一致的,应及时向财政部门反映,并编制《财政专户银行余额调节表》,并在下月进行调整。印章票据及U盾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规范印章票据及U盾的保管和使用,保证印鉴的权威性、严肃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印章,即银行预留印鉴,包括基金财务专用章、法人章;票据,即财务票据,包括收据及发票;U盾,即银行电子密钥,包括录入密钥、授权密钥。第三条印章票据及U盾保管制度。印章票据及U盾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监督使用”的管理原则。各保管人应对其保管的印章票据及U盾负完全责任,不能擅自将自己保管的印章票据及U盾交由他人保管,也不能擅自接受他人保管的印章票据及U盾。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鉴(密钥)。第四条印章票据及U盾登记交接制度。印章票据及U盾的使用要履行登记手续,详细记载审批人、承办人和使用事由。保管人因病、短期出差等原因需要由其他人暂时保管时,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并要登记在案以备查。保管人离职或调动时,需要办理交接手续,由分管负责人进行监交或收回,交接手续应记录交接的时间、对象、事由,同时登记在案以备查。外出办事人员若需携带印章、票据、银行密钥时,须经分管负责人同意,并且要指定专人同行。第五条印章票据及U盾规范使用制度。印章票据及U盾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批准程序使用,不能乱用、错用,不能用于办理与医保基金无关的其他业务。印章票据及U盾的保管人,要对加盖印章的内容、票据填写的内容、银行密钥录入或复核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并负责,印章票据及U盾的保管人有权拒绝办理不合规定的、不规范的业务。(一)印章方面。规范使用印章,盖章时要用力均匀,落印要平衡,保证印迹端正、清晰。(二)票据方面。票据应明确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票据的管理人和使用人必须由两人以上担任。并定期核对账面结存和实际库存数量,确保票据安全。票据需按号段顺序使用,填写时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真实,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