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2.唐玄宗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3.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 B.文化专制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4.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5.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A.上海 B.瑞金 C.井冈山 D.延安6.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三大改造7.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8.下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为()A.人类早期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人类西方文明 D.迈锡尼文明9.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殖民掠夺 D.欧共体的成立10.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工程名称。(1)战国修建,绝无仅有的水利枢纽——(2)秦朝开凿,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3)隋朝开通,连接五大水系的工程——(4)明朝修筑,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12.列举抗日战争中的四次战役。13.列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取得的三项成就。1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学作品。(1)意大利,但丁——(2)英国,莎士比亚——(3)法国,巴尔扎克——(4)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迄今,莫高窟保存了735个洞窟,包含了建筑、雕塑、壁画、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艺术。——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14日材料二: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北壁,有一幅壁画,画作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一位使臣,穿越广袤大漠到中国西边寻求盟友,共同对付匈奴族侵略的故事。——摘编自宁强《敦煌壁画里的“一带一路”形象》敦煌壁画唐朝高僧西行取经图——摘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材料三:16世纪中叶开始,莫高窟逐渐变得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加固维修,出台《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将世界遗产的保护法治化,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敦煌艺术进行保护。——摘编自樊锦诗《丝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1)结合所学,我国除敦煌莫高窟外,还有哪些石窟?写出其中两例。依据材料一,概括莫高窟任意一个特点。(2)依据材料二,写出与“使臣”“高僧”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两个事件的共同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党和国家为保护莫高窟采取的任意一项措施。(4)“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为此写出一句宣讲词。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二十世纪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材料三:到二十世纪结束时,中国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正在满怀信心地走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以这样高的速度前进使全世界感到惊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中国所处的局面与哪一个条约的签订有关?此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此目标,请各写出一例,党和政府于八十年代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改革。(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百年内中国发生的变化。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摘自迪思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二:——摘自哈尔特穆特·罗萨《加速》材料三:——摘自《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等(1)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示意图,写出“工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的对比结果,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写出成功设计“蒸汽机车”人物。材料二呈现出世界“由大到小”的现象,说明科技对人类哪一领域产生影响?(3)材料三中科技成果体现的技术革新,将人类带到什么时代?写出其中一例。(4)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为了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的“加速跑”,谈谈你力所能及的实际做法。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18.某班师生开展主题为“以人为本”的项目学习。以下内容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任务一】小组搜集、整理史料①<文献史料>《论语》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②<音像史料>大型纪录片:《长征》③<实物史料>吉林省博物院展品:东北民众给东北抗日联军送粮用的口袋(1)史料②纪录片所表现的内容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史料③体现了民众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任务二】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探究内容:和平是人心所向。为此,学生查找到,1945年8月到10月期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等人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史事。(2)写出这次“谈判”的名称及其结果。【任务三】小组梳理、汇总成果小组同学绘制时间轴得出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3)依据时间轴选取三例史事,结合其影响,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任务四】小组评价、获得启示(4)本次项目学习,对你的学习方法有何启示?19.根据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时间事件17—18世纪启蒙运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1)写出大事年表中两次“革命”的领导阶级。(2)依据大事年表,写出与“理论指导实践”主题相符的两组历史事件。(3)说明大事年表中1929年和1933年对应的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进化的过程,A项正确;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进入了农耕生活,排除B项;夏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C项;早期人类时期还未建立政权,所以不存在政权并立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2.唐玄宗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光武中兴,也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项;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叫“贞观之治”,排除C项。故选D项。3.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 B.文化专制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C项正确;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清朝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休养生息政策、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均与题干“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4.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即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5.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A.上海 B.瑞金 C.井冈山 D.延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项正确;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并不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6.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三大改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排除A项;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C项。故选D项。7.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排除A项;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为()A.人类早期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人类西方文明 D.迈锡尼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古代埃及文明,“楔形文字”反映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图画文字”是从原始图画发展来的原始文字,苏美尔人先发明了图画文字,后演变成楔形文字,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所以其主题归纳为人类早期文明,A项正确;克里特文明属于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在题干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甲骨文”反映的是东方文明,排除C项;迈锡尼文明属于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在题干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殖民掠夺 D.欧共体的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排除A项;早期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排除C项;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中所示“北约”“华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即“华约”成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D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与协约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法西斯集团和反法西斯集团,排除C项。故选D项。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工程名称。(1)战国修建,绝无仅有的水利枢纽——(2)秦朝开凿,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3)隋朝开通,连接五大水系的工程——(4)明朝修筑,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答案】(1)都江堰(2)灵渠(3)隋朝大运河(大运河)(4)明长城(长城)【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派人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12.列举抗日战争中的四次战役。【答案】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形成了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也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战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13.列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取得的三项成就。【答案】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钢铁基地建设起来;包头钢铁基地建设起来;大庆油田建设起来;胜利油田建设起来;大港油田建设起来等【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1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学作品。(1)意大利,但丁——(2)英国,莎士比亚——(3)法国,巴尔扎克——(4)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答案】(1)《神曲》(2)《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人间喜剧”小说集;《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4)《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神曲》。【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此外他的经典之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迄今,莫高窟保存了735个洞窟,包含了建筑、雕塑、壁画、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艺术。——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14日材料二: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北壁,有一幅壁画,画作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一位使臣,穿越广袤大漠到中国西边寻求盟友,共同对付匈奴族侵略的故事。——摘编自宁强《敦煌壁画里的“一带一路”形象》敦煌壁画唐朝高僧西行取经图——摘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材料三:16世纪中叶开始,莫高窟逐渐变得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加固维修,出台《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将世界遗产的保护法治化,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敦煌艺术进行保护。——摘编自樊锦诗《丝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1)结合所学,我国除敦煌莫高窟外,还有哪些石窟?写出其中两例。依据材料一,概括莫高窟的任意一个特点。(2)依据材料二,写出与“使臣”“高僧”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两个事件的共同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党和国家为保护莫高窟采取的任意一项措施。(4)“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为此写出一句宣讲词。【答案】(1)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特点:历史悠久;数量多;规模大;艺术门类多等。(2)事件: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影响: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了解,友好往来;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等。(3)措施: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加固维修;出台《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采取数字技术手段等。(4)宣讲词:来敦煌莫高窟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碰撞;敦煌莫高窟不可再生,我们要用更智慧的途径加以保护,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铭记一代又一代守护者,让古建筑重生,让中华传统文化永不磨灭等。【解析】【小问1详解】石窟:根据所学可知,我国除敦煌莫高窟外,还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等。特点:根据材料一“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可知是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莫高窟保存了735个洞窟”可知是数量多,规模大;根据材料一“包含了建筑、雕塑、壁画、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艺术”可知是艺术门类多等。【小问2详解】事件:根据材料二“画作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一位使臣,穿越广袤大漠到中国西边寻求盟友,共同对付匈奴族侵略的故事”和所学可知与“使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根据材料二“敦煌壁画唐朝高僧西行取经图”和所学可知与“高僧”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都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了解,友好往来;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等。【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加固维修”可知是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加固维修;根据材料三“出台《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可知是出台《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根据材料三“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敦煌艺术进行保护”可知是采取数字技术手段等。【小问4详解】宣讲词:根据所学,从敦煌莫高窟文化价值、史学价值、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出宣讲词即可,如:来敦煌莫高窟感受历史厚重与文化的碰撞;敦煌莫高窟不可再生,我们要用更智慧的途径加以保护,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铭记一代又一代守护者,让古建筑重生,让中华传统文化永不磨灭等。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二十世纪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材料三:到二十世纪结束时,中国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正在满怀信心地走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以这样高的速度前进使全世界感到惊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中国所处的局面与哪一个条约的签订有关?此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此目标,请各写出一例,党和政府于八十年代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改革。(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百年内中国发生的变化。【答案】(1)条约:《辛丑条约》。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变化:从濒临灭亡到高速度的发展令全世界惊讶;从弱到强;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屹立于世界等。【解析】【小问1详解】条约:根据材料一“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和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中国所处的局面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影响:根据所学直接概括出影响即可,如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小问2详解】目标:根据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二十世纪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可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根据所学知识,从农村、城市两方面,列举出党和政府于八十年代进行的改革即可,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所以,党和政府于八十年代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改革分别为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小问3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和材料三“中国以这样高的速度前进使全世界感到惊讶”可知是从濒临灭亡到高速度的发展令全世界惊讶,从弱到强,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屹立于世界等。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摘自迪思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二:——摘自哈尔特穆特·罗萨《加速》材料三:——摘自《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等(1)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示意图,写出“工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的对比结果,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写出成功设计“蒸汽机车”的人物。材料二呈现出世界“由大到小”的现象,说明科技对人类哪一领域产生影响?(3)材料三中科技成果体现的技术革新,将人类带到什么时代?写出其中一例。(4)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为了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的“加速跑”,谈谈你力所能及的实际做法。【答案】(1)结果:图二工业“占比”大于图一;图一工业“占比”比图二少13%;工业就业人数占比增加等。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工业发展。(2)人物:斯蒂芬森。领域:交通领域。(3)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4)做法:阅读科普读物;坚持科学精神;开展科学实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创新潜力;探索科学奥秘等。【解析】【小问1详解】结果:根据材料一图一、图二信息可知,图二工业“占比”大于图一;图一工业“占比”比图二少13%;工业就业人数占比增加等。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工业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农业就业人数减小。【小问2详解】人物:根据所学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载有450名乘客的车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领域:根据材料二“蒸汽机车”“螺旋桨飞机”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呈现出世界“由大到小”的现象,说明科技对人类交通领域产生影响。【小问3详解】时代:根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秣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小问4详解】做法:本小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回答。如:阅读科普读物;坚持科学精神;开展科学实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创新潜力;探索科学奥秘等。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18.某班师生开展主题为“以人为本”的项目学习。以下内容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任务一】小组搜集、整理史料①<文献史料>《论语》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②<音像史料>大型纪录片:《长征》③<实物史料>吉林省博物院展品:东北民众给东北抗日联军送粮用的口袋(1)史料②纪录片所表现的内容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史料③体现了民众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任务二】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探究内容:和平是人心所向。为此,学生查找到,1945年8月到10月期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等人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史事。(2)写出这次“谈判”的名称及其结果。【任务三】小组梳理、汇总成果小组同学绘制时间轴得出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3)依据时间轴选取三例史事,结合其影响,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任务四】小组评价、获得启示(4)本次项目学习,对你的学习方法有何启示?【答案】(1)行动:四渡赤水。作用:起到支持的作用;给予物质支援;鼓舞抗战士气;壮大抗战力量等。(2)名称:重庆谈判。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3)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所选事件的影响: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等。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论述: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启示:重视史料的搜集与解读;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学习中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培养团队协作交流能力;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等。【解析】【小问1详解】行动:根据任务一②信息“《长征》”和所学可知,长征中,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进行的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作用:根据材料③“东北民众给东北抗日联军送粮用的口袋”可知,东北民众给东北抗日联军送粮,反映了东北民众对抗联的支持,给予物质支援,鼓舞了抗战士气;壮大了抗战力量等。【小问2详解】名称及结果:根据任务二“1945年8月到10月期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等人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史事”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到10月期间,毛泽东亲自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最终,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称“双十协定”。【小问3详解】根据任务三“时间轴”信息,小组同学得出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