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系统应急响应与恢复手册_第1页
网络通信系统应急响应与恢复手册_第2页
网络通信系统应急响应与恢复手册_第3页
网络通信系统应急响应与恢复手册_第4页
网络通信系统应急响应与恢复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通信系统应急响应与恢复手册TOC\o"1-2"\h\u15664第一章应急响应概述 2153001.1应急响应的定义 3175411.2应急响应的重要性 3153501.3应急响应流程 3755第二章网络通信系统风险评估 3160632.1风险评估方法 3202212.2风险等级划分 4126872.3风险应对措施 430058第三章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5140383.1应急预案的制定 573003.2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 5150623.3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 619008第四章通信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650164.1设备故障分类 6278374.2故障处理流程 6117654.3故障原因分析与排除 732709第五章网络攻击应急响应 760455.1网络攻击类型 7325555.2攻击检测与预警 8303225.3攻击响应与处置 85432第六章数据恢复与备份 9163186.1数据备份策略 9116706.1.1备份类型 9220216.1.2备份方式 962146.1.3备份策略选择 9108856.2数据恢复方法 914566.2.1完全恢复 9101516.2.2增量恢复 10112146.3备份存储与管理 1050916.3.1备份存储 1097206.3.2备份管理 1022764第七章通信线路故障应急处理 10276237.1线路故障分类 10146257.2故障处理流程 11250557.3线路修复与优化 113474第八章电力供应故障应急响应 11212848.1电力故障类型 11146178.2电力故障处理 12289698.3电力保障措施 128538第九章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1213039.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13175749.2安全事件响应流程 13119279.3安全事件防范与处置 1331766第十章应急通信保障 14872310.1应急通信需求分析 141314510.1.1通信速度需求 141069110.1.2通信距离需求 142765210.1.3通信稳定性需求 14210210.1.4通信安全性需求 142059010.2应急通信设备配置 14417110.2.1通信设备 153132210.2.2传输设备 15963910.2.3终端设备 152969410.2.4供电设备 151284910.3应急通信调度与管理 152819410.3.1调度策略 151641310.3.2管理体系 151547810.3.3技术支持 15960210.3.4协作机制 1529000第十一章应急响应团队建设与培训 152192111.1应急响应团队组织结构 163181511.2团队成员培训与选拔 161976611.3团队协作与沟通 163058第十二章应急响应与恢复评估 173138012.1应急响应效果评估 171225512.1.1响应速度 171826412.1.2救援效果 172715112.1.3协同配合 172277112.1.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7405712.2恢复工作的评估 17163912.2.1恢复计划实施 17798712.2.2重建与修复 171353012.2.3经济与社会发展 18497612.2.4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 18665112.3持续改进与优化 182371412.3.1完善应急预案 18672712.3.2强化应急演练 183052212.3.3建立健全协同机制 182730712.3.4提升信息化水平 181988312.3.5加强社会力量参与 18第一章应急响应概述1.1应急响应的定义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况下,组织或机构为了减轻事件造成的影响、保护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迅速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它涉及对事件的监测、评估、预警、处置和恢复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各类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反应,保证事件的妥善处理。1.2应急响应的重要性应急响应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员安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应急响应有助于及时控制事件发展,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降低经济损失:通过应急响应,可以降低因事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提升组织形象: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力是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能够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认可。1.3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建立应急响应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检测阶段: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预警。遏制阶段:采取措施控制事件发展,防止事态扩大,保证人员安全。根除阶段:针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恢复阶段:对受影响区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跟踪总结阶段: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第二章网络通信系统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方法网络通信系统风险评估是保证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评估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定性评估方法:主要通过专家评分、风险矩阵等方式,对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准确性相对较低。(2)定量评估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优点,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2.2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网络通信系统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有助于明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应对策略。风险等级划分通常采用以下标准:(1)低风险: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基本不受风险影响,可忽略不计。(2)一般风险:通信系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措施可降低风险。(3)较大风险:通信系统受到较大影响,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风险控制。(4)重大风险:通信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通信中断或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2.3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低风险:加强监测,保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2)一般风险: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较大风险: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保证通信系统稳定运行。(4)重大风险: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力量进行风险处置,同时向上级报告,寻求支援。为提高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还需加强以下方面的措施:(1)完善安全策略: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保证通信系统在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防护措施。(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能培训,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3)定期检查与维护:对通信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4)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5)加强安全监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通信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置风险。第三章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3.1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环节,旨在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行动方案。以下是应急预案制定的关键步骤:(1)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和任务: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明确应急预案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2)梳理应急资源:对现有应急资源进行梳理,包括人力、物资、设备、技术等,保证应急预案的实施具备必要的资源保障。(3)确定应急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应急响应的协同作战。(4)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根据突发事件的演变规律,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结束等环节。(5)编制应急预案文本:将上述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应急预案文本,包括预案总则、应急组织架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保障、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等章节。3.2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案发布:应急预案制定完成后,应进行正式发布,保证相关单位和人员了解预案内容。(2)预案宣贯:通过培训、会议等形式,对应急预案进行宣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应急资源准备:根据应急预案要求,提前准备好应急资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4)应急响应启动: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保证应对措施及时到位。(5)应急响应执行: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流程,执行应急响应措施,保证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对。(6)应急响应结束: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按照预案要求,结束应急响应,转入恢复重建阶段。3.3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是检验预案可行性和完善预案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的主要环节:(1)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模拟突发事件场景,检验预案的实际操作性和有效性。(2)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3)预案修订: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4)预案演练总结:总结演练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5)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保证预案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第四章通信设备故障应急处理4.1设备故障分类通信设备故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硬件故障:包括设备内部的电路板、元器件、连接线等硬件部分故障。(2)软件故障: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等软件部分故障。(3)网络故障:包括传输线路、交换设备、路由器等网络部分故障。(4)外部因素:如温度、湿度、电压等环境因素导致的设备故障。4.2故障处理流程故障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发觉故障:通过监控系统、用户反馈、现场检查等方式,发觉设备故障。(2)故障报告:及时向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故障情况,保证故障处理的及时性。(3)现场检查:组织技术团队对故障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初步判断故障类型。(4)故障分析: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故障排除方案。(5)故障排除:按照故障排除方案,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元器件、调整配置等操作,恢复设备正常运行。(6)故障总结: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4.3故障原因分析与排除以下是针对各类故障原因的分析与排除方法:(1)硬件故障:原因分析:设备长时间运行,元器件老化;外部环境因素导致设备受损。排除方法:检查电路板、元器件、连接线等硬件部分,发觉问题及时更换。(2)软件故障:原因分析:软件版本不兼容、驱动程序损坏、病毒攻击等。排除方法:升级软件版本、重新安装驱动程序、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3)网络故障:原因分析:传输线路故障、交换设备故障、路由器故障等。排除方法:检查传输线路、交换设备、路由器等网络部分,修复故障。(4)外部因素:原因分析:温度、湿度、电压等环境因素导致设备运行异常。排除方法:调整设备所处环境,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范围内。第五章网络攻击应急响应5.1网络攻击类型网络攻击类型繁多,常见的攻击类型有以下几种:(1)DDoS攻击:通过大量请求瘫痪目标系统,导致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2)恶意软件攻击:通过传播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侵入目标系统,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3)钓鱼攻击:伪装成可信任实体,诱使用户提供敏感信息。(4)漏洞攻击:利用系统、应用程序或网络设备中的漏洞,进行攻击。(5)社交工程攻击:利用人性的弱点,欺骗用户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恶意操作。(6)网络欺骗攻击:伪造网络数据包,欺骗目标系统,达到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的目的。5.2攻击检测与预警攻击检测与预警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重要环节,以下几种方法可用于检测和预警网络攻击:(1)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检测到异常时触发警报。(2)入侵防御系统(IPS):在检测到潜在攻击时,主动阻止攻击行为,加强网络安全。(3)防火墙:根据预设规则,限制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4)安全审计:定期检查系统和网络设备,发觉安全漏洞和异常行为。(5)安全情报:收集和整理网络安全相关信息,分析攻击趋势,提前预警。5.3攻击响应与处置当发觉网络攻击时,以下步骤可用于攻击响应与处置:(1)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对受攻击系统进行隔离,防止攻击扩散。(3)收集攻击相关证据,如日志、数据包等。(4)分析攻击类型和攻击者行为,确定攻击源头。(5)封堵攻击漏洞,修复受攻击系统,提高系统安全性。(6)恢复受影响的服务,保证业务正常运行。(7)对外发布安全通报,提醒其他用户加强安全防范。(8)定期回顾应急响应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响应策略。第六章数据恢复与备份6.1数据备份策略6.1.1备份类型数据备份主要包括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两种类型。逻辑备份通常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工具,如MySQL的mysqldump,将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导出到一个SQL文件中。物理备份则是通过文件系统级别的备份工具,如xtrabackup,创建一个包含数据库文件的完整备份副本。6.1.2备份方式(1)完全备份:对整个数据库、数据库结构和文件结构的备份,保存的是备份完成时刻的数据库。(2)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之后被修改过的所有文件,备份时间节点是从上次完整备份起。(3)增量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被修改的文件,备份数据量小、占用空间小、备份速度快。6.1.3备份策略选择选择备份策略时,需要考虑备份存储空间、备份时间和恢复数据的方便性。常见的备份策略包括:(1)冷备份(脱机备份):在关闭数据库时进行,使用tar等工具进行备份。(2)热备份(连接备份):数据库处于运行状态,依赖于数据库的日志文件,使用mysqlhotcopy或mysqlbackup等工具进行备份。(3)温备份:在数据库锁定表格(不可写入但可读)的状态下进行备份操作,使用mysqldump等工具进行备份。6.2数据恢复方法6.2.1完全恢复通过物理冷备份、mysqldump备份等方法进行数据恢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备份文件复制到数据库目录下。(2)停止数据库服务。(3)使用相应的恢复工具或命令恢复数据。(4)启动数据库服务。6.2.2增量恢复通过二进制日志恢复、基于位置恢复、基于时间点恢复等方法进行数据恢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确定需要恢复的时间点或位置。(2)使用二进制日志恢复工具,如mysqlbinlog,解析并执行日志中的操作。(3)验证恢复结果。6.3备份存储与管理6.3.1备份存储备份存储的选择应考虑备份文件的存储空间、安全性、可靠性和访问速度。常见的备份存储方式包括:(1)外部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2)网络存储:如NAS、SAN等。(3)云存储:如云、腾讯云等。6.3.2备份管理备份管理包括备份策略的制定、备份文件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备份操作的自动化等。以下是一些备份管理的建议:(1)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定期检查备份文件,保证其可用性和完整性。(3)采用自动化备份工具,提高备份效率。(4)对备份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数据安全。(5)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保证恢复流程的可行性。第七章通信线路故障应急处理7.1线路故障分类通信线路故障是影响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故障的性质和原因,线路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1)电缆故障:包括电缆短路、断线、接地、绝缘击穿等。(2)光缆故障:包括光纤损坏、接头故障、衰减过大等。(3)天线故障:包括天线损坏、馈线故障、天线方向偏差等。(4)配线故障:包括交接箱、分线箱、终端盒等设备故障。(5)外力损坏:如挖掘、施工、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线路损坏。7.2故障处理流程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通信线路故障,以下是一套标准的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发觉:通过监控系统、用户投诉、现场巡查等方式发觉故障。(2)故障报告:将故障信息报告给相关部门,如运维部门、维护部门等。(3)故障定位:通过故障现象、测试数据、现场检查等方式确定故障位置。(4)故障原因分析:分析故障原因,为后续修复提供依据。(5)故障处理方案制定:根据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6)故障处理实施: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故障修复。(7)故障处理验收:对修复后的线路进行测试,保证故障已解决。(8)故障记录与反馈:记录故障处理过程,反馈给相关部门。7.3线路修复与优化在通信线路故障处理过程中,除了及时修复故障,还需关注以下方面的优化:(1)线路设备更新:定期更新线路设备,提高线路功能和可靠性。(2)线路保护措施:针对易受外力损坏的线路,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增设警示标志、加强巡查等。(3)线路维护管理:加强线路维护管理,提高维护人员素质,保证线路安全运行。(4)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各类线路故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故障处理速度。(5)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强通信线路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线路抗故障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通信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八章电力供应故障应急响应8.1电力故障类型电力故障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短路故障、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载故障、绝缘故障等。这些故障可能由于设备老化、外部环境因素、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引发。8.2电力故障处理电力故障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检测:通过监测系统发觉电力故障,及时掌握故障信息。(2)故障定位:根据故障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3)故障隔离:采取措施将故障设备与正常运行设备隔离,避免故障扩大。(4)故障排除: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恢复电力设施正常运行。(5)故障恢复:在故障排除后,逐步恢复受影响的电力供应。8.3电力保障措施为减少电力故障的发生,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1)设备定期检查: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预防性试验: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提前发觉潜在故障,降低故障风险。(3)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电力故障,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4)人员培训:加强电力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应对电力故障的能力。(5)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力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电力供应故障处理的效率。(6)社会联动: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电力供应故障。(7)宣传教育:加强对电力用户的宣传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节约用电意识。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国电力供应故障应急响应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为保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奠定坚实基础。第九章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是指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损失、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本章主要介绍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安全事件响应流程以及安全事件防范与处置。9.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信息安全事件根据其性质、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信息安全攻击事件:包括网络攻击、系统入侵、病毒感染等,对信息系统造成破坏或损失。(2)信息安全漏洞事件:指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缺陷,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3)信息安全违规事件:包括内部人员违规操作、非法接入网络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系统损坏等。(4)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电力故障等,导致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受到影响。(5)信息安全重大事件:指影响范围广泛、损失严重的网络安全事件,如国家级网络攻击、大型数据泄露等。9.2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安全事件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事件发觉与报告:发觉安全事件后,及时向上级报告,保证信息畅通。(2)事件评估:对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损失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评估。(3)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根据事件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响应计划。(4)执行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应急响应计划,采取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降低安全事件损失。(5)事件调查与处理:对安全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6)恢复与总结:在安全事件得到控制后,对受损系统进行恢复,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9.3安全事件防范与处置(1)防范措施:(1)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2)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发觉并及时修复漏洞。(3)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等。(4)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2)处置措施:(1)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定流程进行应急响应。(2)隔离受影响系统,防止安全事件扩散。(3)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协助调查和处理。(4)采取技术手段,修复受损系统,恢复正常运行。(5)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第十章应急通信保障10.1应急通信需求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急通信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应急通信需求分析旨在明确应急通信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为救援人员提供通信保障。10.1.1通信速度需求在应急通信中,通信速度是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救援信息的实时传输,应急通信系统应具备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以满足各类应急场景的需求。10.1.2通信距离需求应急通信系统需要在不同环境下满足较远的通信距离需求。在城市环境中,通信距离应达到数公里;而在偏远地区,通信距离应达到数十甚至上百公里。10.1.3通信稳定性需求在应急通信过程中,通信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复杂环境下通信的稳定性。10.1.4通信安全性需求应急通信系统需要保证救援信息的安全传输,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因此,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加密和认证机制。10.2应急通信设备配置为了满足应急通信需求,以下设备配置是必不可少的:10.2.1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设备、有线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这些设备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在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10.2.2传输设备包括光纤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等。传输设备应具备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的能力,以满足应急通信需求。10.2.3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卫星电话等。终端设备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救援人员在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10.2.4供电设备包括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供电设备应具备较强的续航能力,以保证在长时间救援任务中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10.3应急通信调度与管理应急通信调度与管理是保证应急通信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10.3.1调度策略应急通信调度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包括通信资源的分配、通信设备的调度、通信优先级等。调度策略应灵活、高效,以满足不同应急场景的需求。10.3.2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管理体系,包括通信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应急预案等。管理体系应保证应急通信系统在救援过程中的正常运行。10.3.3技术支持加强应急通信技术支持,包括通信设备维护、故障排查、技术升级等。技术支持应保证应急通信系统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10.3.4协作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协作机制应保证在应急情况下,各方能够迅速响应,共同保障救援通信需求。第十一章应急响应团队建设与培训11.1应急响应团队组织结构应急响应团队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一个完善的应急响应团队组织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领导层:负责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协调各方资源、指导应急响应工作的开展。(2)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救援、消防、医疗、通信等各领域专业人才,负责现场救援和技术支持。(3)协调人员:负责与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保证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进行。(4)后勤保障人员:负责为应急响应团队提供物资、交通、通信等后勤保障。(5)志愿者:协助应急响应团队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人力支持。11.2团队成员培训与选拔为提高应急响应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团队成员的培训与选拔。(1)培训内容:包括应急响应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心理素质等方面。(2)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授课、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保证培训效果。(3)选拔标准:选拔团队成员时,应注重其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4)选拔程序:通过公开招募、面试、笔试等环节,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应急响应团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