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机械运动讲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B/wKhkGWcHRNKAfy7nAAImSLZXyiM435.jpg)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机械运动讲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B/wKhkGWcHRNKAfy7nAAImSLZXyiM4352.jpg)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机械运动讲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B/wKhkGWcHRNKAfy7nAAImSLZXyiM4353.jpg)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机械运动讲义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B/wKhkGWcHRNKAfy7nAAImSLZXyiM4354.jpg)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机械运动讲义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B/wKhkGWcHRNKAfy7nAAImSLZXyiM43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机械运动
考点解读
《机械运动》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的第一章。其主要内容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开始,讲
述的是简单测量和机械运动的初步知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测量,初学物理就需要
从基本的动手实验开始。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
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再通过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一机械运动,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了解运动的
快慢的表示方法和运动的描述方法。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
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
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
题的一种方法一比值法”(定义速度是初中阶段定义物理量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速度图
像的识别和理解是今后理解各种图像的基础。本章中考常考点为长度的测量、参照物的选
择、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L口=揭秘
母题1
----
【母题1](2023•福建)如表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
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皿,“92”表示()
产品名称:衬衫
规格:XL
颜色:蓝色
号型:170/92A
A.胸围92cmB.肩膀宽92mC.上臂周长92c〃zD.脖子周长92s
【答案】A
【分析】170/92A的意思是适合身高在170s左右、胸围在92皿左右的人试穿。
【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170”表示身高170s,“92”表示人体的某项参数为92s;
根据生活常识,肩膀宽、上臂周长、脖子周长均小于92s,而人体的胸围在92皿左右,所以
“92”表示胸围为92s,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母题2](2023•日照)下列测量仪器对应的读数,正确的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A.吧」―———3.35s
【答案】C
【分析】(I)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
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3)电压表先明确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2
(4)电能表的读数: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左W./7。
【解答】解:A、由图知:亥U度尺上kwt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O.lcm=l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40s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A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访?,指针在5力而和6?应"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
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8s,因此秒表读数为5〃成48s,故3错误。
C、由图知:电压表接的是大量程,应读上排,分度值是0.5V,则读数为10V+5x0.5V=12.5V;
故C正确;
D、电能表的表盘中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左则电能表的读数为3L6M¥/,故。错误。
故选:Co
【母题3](2023•达州)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如图是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
度的情景,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
|llll|llll|llllp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0cm12345678
【答案】1;3.50。
【分析】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
0开始,把起始刻度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2.00cm
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5.50c〃?,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50cm-2.00cm=3.50cmo
故答案为:1;3.50。
方法技巧
1.刻度尺的选择
测量长度若分段测量,然后再将每段长度相加也可测得结果,但误差较大,所以一般
情况下,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待测物体
的长度,以保证可一次完成测量。
2.刻度尺的放置
放置刻度尺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与
3
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刻度尺的读数
读取准确值后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所测物体的末端刚好对准某个刻度线,那
么估读数为“0”,且不能省略。
4.刻度尺的分度值
从测量值推断刻度尺的分度值时应注意,测量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长度单位就是该
刻度尺的分度值。
参照物
【母题4](2023•贵州)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
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A.分道扬镰B.背道而驰C.并驾齐驱D.各奔东西
【答案】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
的。
【解答】解: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乌
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也是静止的。
4
A、分道扬镶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
3、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
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3错误;
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
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
。、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Co
【母题5](2023•牡丹江)如图所示,2023年5月30口上午,长征二号厂遥十六运载火箭载
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
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
A错误。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故3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飞船是运动的,故C正确。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与发射塔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飞船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Co
【母题6](2023•邵阳)2023年5月28日上午,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顺利
5
起飞,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如图)。飞机飞行过程中,某乘客看到机
翼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云朵B.地面C.机翼D.座椅
【答案】D
【分析】我们平时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
则静止;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关键是看物体相对
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解答】解:AB.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相对云朵、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云朵或地面
为参照物,机翼是运动的,故4?不符合题意;
C.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不能以物体自身为参照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与机内座椅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座椅为参照物,机翼是静止的,
故。符合题意。
故选:Do
方法技巧
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方法:
一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二选选定参照物
三分析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四判断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若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
的;否则,就是运动的
2.“运动和静止”在物理学中的定义与我们生活中的感受有所区别:
(1)物理学中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都需要一个参照物,或者是一个参考点,
相对于参考点或者参照物不运动的就是静止;
6
(2)在生活中,我们默认地面就是参照物,所以我们走路或者坐车时感觉是自己在
“动”,太阳是“东升西落”的,而我们的眼睛更是以自己为参照物,这也就是为什么乘坐
交通工具向前走的时候总是感觉周围的景物在向后倒退的原因。
运动的快慢
【母题7](2023•眉山)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
下滑,经过3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B.钻段平均速度为0.2cm/s
C.小车从A点到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
【答案】D
【分析】(1)根据小车在A、C两点的刻度得出小车经过4?段的路程;
(2)从图中得出小车在Afi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
(3)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
(4)如果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7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AB段距离S,=10.00勿"-6.00%”=4.00%〃,故A错误;
B、小车在AB段的路程sM=4.00dm=40.0cm,所用时间5=2s,
平均速度为=%=驾丝=20.0cm/s,故3错误;
‘AB2s
C、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
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正确。
故选:Do
【母题8](2023•德州)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
所示,则()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两车出发前相距20根,甲比乙晚出发5s
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
D.5~10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答案】B
【分析】S—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图像为倾斜直线,表示的是物体的路
程随时间均匀变化,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起始位置,与横坐标的交点
表示起始时间,图像交点表示到达同一位置,即两物体相遇。
【解答】解:A图像为ST图像,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均匀,根据
路程公式S=w可知,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8.甲车与横坐标相交,表明开始运动时,位置在坐标原点,运动的开始时刻是5s;而乙车与纵
坐标相交,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是0时刻,但是开始运动的位置在坐标原点20加处,所以开始
运动时,甲、乙两车相距20机,乙车先运动,甲车晚5s运动,故3正确;
C.s-r图像相交的点表示的是两车在同一位置,即两车相遇,而不是速度相同,故C错误;
8
D5~10s内,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更快,两车均向东行驶,而乙车在甲车前方20m处,甲车
速度比乙车快,所以距离在缩小,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相对甲车向西运动,故。错误。
故选3。
【母题9】(2023•长春)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f
5AB=0.45mAB=32s%=0.14m/5
sAC=0.90m,AC=4.5sVAC=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适当移动;也可以将小车倒置滑下,这是因为用一代替滚动可
以增大摩擦。
(3)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根/s。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3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o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支持力对小车是否做功?—。
(5)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属片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1)v=-(2)右;滑动摩擦;(3)0.2;小;(4)否;(5)运动状态。
t;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丫=上;
t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
量时间,据此分析;
(3)根据题意得出AC段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v=上求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AB
t
段路程与3C段路程相同,求得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得的速度可得出结论;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5)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
方向的改变。
9
【解答】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3日进行测量的;
t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
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将木块向右适当移动,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也可以将小
车倒置滑下,这是因为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3)路程位=0.90切,所用时间4c=4.5s,
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s_0.90m
AC=0.2m/s
'AC4.5s
已知AB段路程与BC段路程相同,=sBC=0.45m,
tBC=tAC-1AB=4.5s—3.2s=1.3s,
段平均速度:
SR「0.45m“L,
vRr=—―=-----«0.35m/s,
tBCL3s
已知,VAB=0-14m/5,则为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支持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对小车不做功;
(5)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属片会停下来,小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v=-;(2)右;滑动摩擦;(3)0.2;小;(4)否;(5)运动状态。
t
L(2023•锦江区校级模拟)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
“柞”。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柞”的长度。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A.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观察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C.读数时,视线可以从甲方向观察
D.记录下,“一挂”的长度为19.0。〃
【答案】D
【分析】(1)测量时要让被测物体的一端放在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上,不一定要从零刻度线量
起。
(2)根据刻度尺上每大格代表长度和每大格内包含多少小格即可判定其分度值。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4)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读出其右端对应刻度线即为“一挂”的长度。
【解答】解:A、长度测量时,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放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会使测量更简单,
直接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测量时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而是从某一刻度线
开始也可以测量,故A错误;
B、该刻度尺每大格代表10cm,每大格内包含10小格,所以每小格代表1皿,即该刻度尺的分
度值为1皿,故3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C错误;
D、图中大拇指尖在零刻度线位置,中指尖在19.0刻度位置,所以,“一挂”的长度为19。皿,
故。正确。
故选:Do
2.(2023•湖北二模)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
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
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相同是()
A.测一曲线的长度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圆锥的高D.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案】D
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与运用,对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则
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解答】解: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铜丝的直径和质量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
的分度值);
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故选:Do
3.(2023•如东县二模)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
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561Scm
A.1mm2.80cmB.1cm>8.30cmC.1mm、8.30cmD.1cm、5.50cm
【答案】A
【分析】首先要确定刻度尺零刻线和分度值,然后再读出金属片的长度。
【解答】解: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以5.50m作为“零刻度”,物体末端对着的刻
度线为8.30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8.30-5.50=2.80cm。
故选:Ao
4.(2023•东方校级三模)如图所示,是艺人手持核雕作品——“核舟”的情景,根据图片信
息,估测该“核舟”的长度约为()
A.1mmB.1cmC.3mmD.3cm
【答案】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
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普通人的食指尖端一节的长度在2c机左右,图片中“核舟”的长度比手指关节长,
约在3加左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o
5.(2023•兰山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
12
误的是()
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答案】D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
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A正确;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3正确;
C、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正确;
。、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错误。
故选:Do
6.(2022•宜城市模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
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
【答案】D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13
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
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o
7.(2023•南山区校级四模)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成功对接于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每90〃而可绕地球一圈。如图是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和空间站就形成了新的组合体的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神舟十六号”为参照物,“组合体”是运动的
B.以“组合体”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是运动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是静止的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
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以“神舟十六号”为参照物,“组合体”与“神舟十六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
变化,所以“组合体”是静止的,故A错误。
以“组合体”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与“组合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神舟
十六号”是静止的,故3错误。
C、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与地球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神舟十六号”是运动的,
故C正确。
。、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与地球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组合体”是运动的,故。错
误。
故选:C。
14
8.(2023•炎陵县模拟)寒假期间,小明与爸爸、妈妈一起驾驶小汽车回家,当汽车在快速
路上快速行驶时,小明却感觉到自己是静止的。则小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路对面驶过来的汽车B.地面
C.路边的树D.自家行驶的小汽车
【答案】D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
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ABC,以路对面驶过来的汽车、地面、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都发生了
变化,是运动的,故ASC不符合题意;
。、以自家行驶的小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o
9.(2023•巴中模拟)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
方向匀速行走,1加〃后两人相距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z/s
B.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答案】B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
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17"%(60s)行走的路程为工义120机=60机,所以其速度是
2
Im/s,故A错误;
B、以小明为参照物,1m力=60s后两人距禺120/%,所以小红的速度是旷=)="也=2加5,故3
t60s
正确;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与小明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B。
10.(2023•枣庄二模)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
15
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分析】(1)在V—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
(2)在—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即做匀速运动;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
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V—图像中两直线相交表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4)在V—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一直变化,即变速运动。
【解答】解:A、物体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0~10s
两人的V—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因此所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错误;
3、由图可知小芳的V—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芳相对于湖畔的垂柳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3正
确;
C、由图可知,第10s末两人的V—图像相交,说明两人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小明的V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小明的速度一直变化,做变速运动;小芳的速
度不变,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
故选:A。
H.(2023•鄢陵县二模)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起点向西行走,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6
A.0~8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0~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4s时,乙同学在甲同学的东面20〃处
D.0~8s内,以甲为参考物,乙始终向西运动
【答案】C
【分析】(1)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据此判断;
(2)在s?r图象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3)由图可知,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起点向西行走,第4s时,乙同学行驶了40加,
甲同学行驶了60根,据此判断;
(4)在0~8s内,根据速度公式比较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大小关系,且甲和乙沿平直的公路同向
东行驶,据此得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艺术品捐赠收藏合同范本3篇
-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园艺机具行业市场全景调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三片罐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住宅地基买卖及配套设施建设协议3篇
-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03章 热现象(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章节过关检测(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铝材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范本3篇
- 《服务用语及技巧》课件
- 《隧道盾构法施工》课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件
- 2023国民阅读时间报告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教案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智能机器人与传感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42595-2023承压设备修理基本要求
-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第2版)江昌勇课件1-塑料概述
- 科幻小说赏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 《足球:脚背内侧传球》说课课件
-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教学设计
- 公司设备日点检表模板
- (新版)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