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教案(7篇)教学重点: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从宏观和微观上区分混合物和纯洁物。
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领悟混合物和纯洁物的区分。
通过试验、图片展现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导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参考:
一、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试验
1.复习内容: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学问。
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混合后观看总体积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投影)
推断以下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四周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象清亮的流水,闪亮的金属,洁白的食盐,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3.所要讨论内容的实施过程:
1)演示试验
演示氨水与酚酞混合的试管试验,学生观看、汇报试验现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颜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颜色;氨水的气味)并推断它们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指导学生试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两人一组做书203页氨分子集中试验。提出观看要点: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能否使酚酞变红?若有变化,变化的挨次是什么?(学生观看、记录并汇报试验现象)
3)提出问题
学生发觉并提出问题: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酚酞点也会变红?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远地变红?教师补充问题:试验时,氨水滴在棉花上,为什么你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会儿就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湿衣服能凉干?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4)学生争论
学生大胆想象物质的构成,四人一组争论消失以上现象的缘由。
5)汇报与沟通:汇报沟通争论结果。
6)解释
结合学生的答复解释:我们可以想象到物质是由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试验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点处,酚酞就变红。假如跑道我们的鼻孔里,接触到嗅觉细胞,就能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糖放在水中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小粒子集中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湿衣服能凉干,是由于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集中到了空气中。现在科学试验已经充分证明: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篇二
学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争论:
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外表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争论:小组汇报
要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
经过试验,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响,学生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看书P49图3—4,让学生争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白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响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稳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初中化学教案篇三
一、本节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与碱的反响熟悉中和反响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熟悉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熟悉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试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长久兴趣。
二、本节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响,而且,中和反响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洁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特地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试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响。为了说明中和反响的产物,简洁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响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白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亲密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加对这局部学问的熟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化合物课要以试验为根底,让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操作试验、分析试验和设计试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学问的发觉和进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细心改良课本上的一些试验,让试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化学事实,提醒反响规律。通过试验设置情景,使试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索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试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忙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看、分析和归纳的力量。本课题的设计面对社会,严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爱护。培育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觉、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中和反响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教学难点:中和反响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演示试验: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响,观看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响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响)
【提出问题】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响。
【学生争论】可能有以下状况:
1、无反响,由于无现象。
2、已经反响,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肯定反响)。
【引发探究】试管发热证明反响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方法证明的确已发生反响。
【设计试验】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响是否完成。
【试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连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响。并写出反响方程式。
【学生争论】上述几个反响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归纳】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叫做中和反响。
【学生争论】争论以下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响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展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由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退肿痛?
【师生归纳】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1、转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板书设计】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
一、中和反响: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叫做中和反响。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NaOH═NaCl+H2O
二、中和反响的应用:
1、转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H2SO4+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课堂练习】
1、⑴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经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改服用NaOH溶液吗?(填“可以”或“不行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一张雪白枯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消失一只红色小猫;最终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逝。答复以下问题: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的。
其次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学目标: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
【创设情景】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提出问题】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讨论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常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1234567891011121314,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试验进展探究。
【试验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拟,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酸pH酸pH碱pH盐和水pH
较稀
硫酸较稀
盐酸较稀氢氧化钠水
较浓
硫酸较浓
盐酸较浓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
(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清楚显。)
【提出问题】依据试验结果争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学生争论】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
【师生归纳】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试验探究】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
【学处阅读】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观看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01234567891011121314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课堂练习】
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相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管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相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相宜种植()
A、小麦B、棉花C、大豆D、玉米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溶液
pH39710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退这种病症,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以下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C、火碱溶液D、食醋
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相宜使用的食物是()
食物苹果葡萄玉米牛奶
pH2.9~3.33.5~4.56.8~8.06.3~6.6
A、苹果B、葡萄C、玉米D、牛奶
4、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相宜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茶油菜西瓜甘草
最相宜的pH范围4.5~5.55.8~6.76.0~7.07.2~8.5
A.西瓜B.茶C.油菜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渐渐增大
6、以下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D.pH等于7的溶液
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D.测试的意义一样,但测试方法不同
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
B.翻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响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现有50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变为3,应参加以下哪种溶液()
A.pH=0的溶液B.pH=7的溶液C.pH=14的溶液D.pH=5的溶液
教学建议篇四
本节重点讨论的是有关学问。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很难信任,承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学问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讨论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气学生比拟熟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能凭生活阅历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渐渐消逝,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学生进展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由于花或酒中有香气的(或粒子)集中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集中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集中到水的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感知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构造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试验(氨集中试验、品红集中试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试验)融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试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的真实存在,同时也便于学生学习性质时,树立起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大小不同和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确信的真实存在,除向学生展现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照片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的照片。
对于概念的建立,是本节学问的一个重点。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第一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初步把握的学问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本身是否发生转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展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一个比拟精确的定义。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树立既有可分性又有不行分性的辨证观点?“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来说是不行分的整体粒子,由于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性质一样,不同种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再分是说它在化学反响过程中起了变化,变成别种物质的粒子了。通过对的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熟悉,逐步培育学生辨证地思索问题。概念中还强调了“化学性质“是由于通常争论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宏观现象,是该物质大量聚拢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个单个所能表现的,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本节学问不仅应让学生了解的概念初中数学,也应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在含义。
在学生对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师生应对的根本性质有一个比拟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还应熟悉到特别微小,都在不停地运动,间有间隔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进展想象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很多粒子在不停运动的图景,加强对学问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学问变为详细,增加学生学习这局部学问的兴趣。物理生已学习了运动论的有关学问(是运动的,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学生指明有关热运动和物态变化是物理学要深入一步争论的问题。学生假如对运动状态、间力和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有所熟悉,将对以后学习溶解、结晶溶液导电等大有好处。
对于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有关学问,建议教学中还是从试验入手,让学生由感性熟悉去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并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最终,还应使学生熟悉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培育学生辨证的思索问题的。
初中优秀化学教案篇五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把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育学生依据试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推断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初中所学有关铁的性质。
【学生】探究、回忆。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索与沟通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图是一些化学反响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响,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在人类已发觉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引导学生看元素周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比拟活泼。因此,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化合态存在。但亦有游离态存在的金属(如,Ag、Cu、Au、Pt)。今日我们学习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钠
【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钠(Na)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争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1.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
【学生】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试验(教材P39试验3-1)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题】刚刚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构造示意图进展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1)与氧气反响
4Na+O2=2Na2O(推断其是否为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试验探究】教材P39试验3-2(让学生描述出反响的试验现象)
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一种淡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
2Na+O2==Na2O2(推断其是否为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0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别用途
【探究】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响的。是不是全部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响呢?
【学生试验探究】教材P41试验3-3
【问题思索】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板书】(2)钠与水的反响:2Na+2H2O=2NaOH+H2↑
(推断其是否为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探究】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响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响?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响)
【板书】(3)钠与氯气反响:2Na+Cl2==2NaCl
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响,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4)钠与硫反响:2Na+S====Na2S
【学生探究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怎样?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挨次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响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构造方面来说明?
【归纳、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与金属活动挨次表全都。
2、钠在上述反响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响中易失电子,具有复原性,是一种强复原剂。
课后小结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拓展、探究】
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响?(进展试验探究)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4、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
5、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板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响
a.4Na+O2====2Na2Ob.2Na+O2Na2O2
c.2Na+Cl22NaCld.2Na+S====Na2S
②钠与水的反响
2Na+2H2O==2NaOH+H2↑
4、钠的存在及保存
空气篇六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从学生和社会的进展需要动身,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受来体验猎取学问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布满了奇怪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育学生从寻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觉问题,是培育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把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头学化学,虽在绪言和试验根本操作课上了解把握了一些学问和操作,但相应的学问储藏也是相当缺乏的,比方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的确有肯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我对教材内容进展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展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试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舞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学问预备,也是旨在培育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力量。
二、教案
课题1空气
授课人___
学校___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熟悉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试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力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争论设计试验方案学生试验汇报结果沟通争论来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喜爱,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觉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进展相互沟通,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点空气的成分。
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试验设计和试验过程。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请同学们猜谜语
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
降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提醒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详细说风是什么?
一个人多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
可见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讨论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板书:空气
新课:空气如此重要,又时刻陪伴于我们左右,为什么人们发觉空气却比拟晚呢?
能否依据生活阅历或设计试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板书: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师用鼓舞性语言对学生进展多维度评价。
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设计试验证明白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猜出谜底是风
风是流淌的空气
大约3分钟左右
思索并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
学生分组争论、思索分析并阐述事例或设计方案。
学生反响剧烈,例如,1、飘舞的树叶;2、飘扬的红旗;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4、拉注射器活塞,将针头处放在水中,推动活塞,可见水中有气泡冒出;5、在往空瓶中灌水时,有气泡冒出。
思索并回答下列问题:“应当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和诗词带给的美丽意境中引出本课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他们的留意力拉回到课堂。
意在引出本节课题空气。
促使学生联想空气的物理性质。
激发学生积极思索,培育他们关注和思索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能够从简洁的事物中发觉问题。
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时机,充分表达“面对全体学生”。
意在引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何以见得?
这一看似简洁的问题,在很久以前曾经困扰着科学家们,并一度认为空气是单一物质,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否告知我如何证明空气的成分不是单一的?
我想,假如教师给同学们供应相应的仪器、药品、你们肯定能设计出适宜的方案。
大家知道,人类对空气的了解,经受了漫长的岁月……让时间倒退到250年以前,让我们先一起看个毕竟,或许会给我们今日的讨论带来一些启发。
多媒体展现拉瓦锡对空气成分讨论的试验。
让我们把思维拉回到课堂,今日我们能否用一个简洁的试验来验证空气的成分?
板书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结合学生事先阅读了下一节内容给以提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体)
引导学生思索,由于压强差的产生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从我们呼吸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可以确定空气不是单一物质。
(学生眼神中布满期盼,渴望试验并跃跃欲试)
学生观看并思索
在教师指导下,共同阅读以红磷为燃料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试验,推想可能会发觉的现象。
结合书中试验的要求,分析确保试验胜利应留意的问题,学生总结得出:
关键: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燃烧匙内应放过量的红磷。
3、要恢复室温再读数。
设置悬念,连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适时进展化学史教育,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微小差异而做出推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为下一步探究试验奠定根底。
为学生初次接触的探究试验供应一个思路和蓝本。
⑴介绍供应的仪器和改良装置
⑵给以提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体)
硫+氧气
二氧化硫
(无色气体)
镁+氧气
氧化镁
(白色固体)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⑶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力争做到爱惜学生的。奇怪心,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留出问题空间,进展学生的思维力量,做好指导者、参加者、合。
对第一组得出的结论3、4赐予充分的确定和赞扬,他们没有简洁重复书上试验,而是对氮气的性质做了积极的探究,这是难能珍贵的。
分成四组,探究空气中O2的含量
1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3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4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试验完毕,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试验结果。
各小组间争论汇报的试验结果并分析缘由:
第一组:(红磷做燃料)
汇报: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说明红磷燃烧只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没有与红磷反响,说明氧气比氮气性质活泼。
4、用燃着木条检验了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木条熄灭,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其次组(硫粉做燃料)
汇报:1、硫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无烟,有刺激性气味。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明显不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通过分组探究引导学生对试验提出预想和猜想,准时发觉和形成问题,并能通过试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猜想,修正自已的假设与结论,并且在熬炼了他们动手力量团结协作的同时,也促使他们自己或相互间获得新的发觉。
让各小组汇报的目的是熬炼他们能够通过表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结论,能通过表述说服别人来解释或证明自己的猜想,思索和结果。并通过表述来实现与他人的沟通,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论。
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忙他们查找答案。
教师给学生适时解答:SO2气体易溶于水。
教师对第三组的汇报给以高度赞扬。
提出问题:硫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的同时又生成了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硫,按说液面是不该上升的,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盼望教师能赐予解释。
学生们争论的特别热闹,相互间沟通意见,最终有一位同学向教师提问:SO2气体是否溶于水?
(至此学生豁然开朗,气氛更热闹,学生学习心情特别昂扬)。
第三组(镁带做燃料)
汇报:1、发出刺眼白光,有白烟生成,燃烧后白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内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静止时,体积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我们分析了试验结果,镁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了固体氧化镁。按说液面应上升1/5而不应超过1/5,我们疑心可能还消耗了空气的其他气体。经查《教材全解》,得知镁在高温下还能与氮气反响:
3Mg+N2
Mg3N2
所以液面超过1/5。
(学生们报以热闹的掌声)
第四组(蜡烛做燃料)
汇报:1、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2、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争论,分析,解答,以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同学们的试验,争论和分析,你们认为哪种物质做燃料测定空气中O2含量更为合理?
2、板书:空气准确成分
3、回忆与反思:
教师结合空气准确成分引导学生对以上试验进展回忆与反思。
为同学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感到骄傲和傲慢,请同学们思考是否有改良方法。
3、蜡烛燃烧消耗了空气中O2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受其次组同学启发,我们得出CO2溶于水的力量明显不如SO2,所以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红磷做燃料更为合理。
学生阅读课本,空气准确成分。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对四组试验进展了全面的回忆与反思,经争论分析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一组同学用红磷为燃料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是粗略的。
原因:
1、在将燃着的红磷放入集气瓶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在胶塞还未塞紧时气体从瓶中逸出。
2、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
学生再度进展热闹的争论和分析并想出了多种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或熟悉一个简洁、有效且有价值的问题,依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展试验论证,回答下列问题并向他人介绍成果。
引导学生对探究试验过程进展回忆与反思,这样更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盼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
请同学谈收获与体会。
最终教师在板书位置画出一个大大的蝴蝶并对他们说:在这堂课中教师感受到了你们的才智与才华,体会到了什么叫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信任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肯定会表现的更加精彩,也盼望同学们能连续保持这种热忱,象蝴蝶的蛹一样不畏漆黑的挣扎与考验。
最终如蝴蝶般展翼飞向属于你们的天空。
1、改良点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吉林省通榆一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八年级期末测试卷(课件)课件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建文外国语学校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现代学徒制课题:中国特色学徒制质量评价标准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现代学徒制课题:基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越崎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设施光环境控制》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政府采购专家入库考试真题(共五套 第一套)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解读课件
- 中国竹编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开电大-工程数学(本)-工程数学第4次作业-形考答案
- 考研准考证模板word
- 号间冷塔冷却三角组合及安装作业指导书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流程图
- 年产32000t粗锌电炉熔炼车间设计
- NPort5130配置说明及布线图
-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U3T1SA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