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产业未来趋势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智能汽车产业未来趋势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智能汽车产业未来趋势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智能汽车产业未来趋势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智能汽车产业未来趋势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汽车产业未来趋势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TOC\o"1-2"\h\u11031第1章引言 3321251.1研究背景 3228251.2研究意义 4318091.3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49364第2章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69062.1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4156452.2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531702.3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527766第3章智能汽车产业链分析 6219543.1智能汽车产业链概述 6255293.2核心零部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6268653.2.1感知系统 6260803.2.2控制系统 6152293.2.3通信系统 6160843.2.4能源系统 6112573.3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析 6133113.3.1上游企业 6201533.3.2中游企业 7170473.3.3下游企业 7178053.3.4产业链协同发展 724812第4章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787624.1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7254754.2互联网汽车技术发展 745384.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 827599第5章智能汽车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8160175.1国际政策环境 8137495.2我国政策环境 827465.3政策对智能汽车产业的影响 9586第6章智能汽车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915216.1智能汽车市场需求分析 944576.1.1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9274986.1.2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9269016.1.3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 1026216.2消费者购车行为与偏好 10247666.2.1购车动机分析 10220156.2.2购车决策因素分析 10225016.2.3消费者偏好分析 1024056.3智能汽车市场前景预测 10314176.3.1市场规模预测 10212366.3.2市场竞争格局预测 10196036.3.3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01011第7章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战略分析 11121717.1竞争对手分析 11154307.1.1市场占有率分析 1165227.1.2技术实力分析 1186737.1.3品牌影响力分析 11271597.2竞争战略选择 11268527.2.1创新技术战略 11130897.2.2成本领先战略 11229587.2.3品牌差异化战略 1127357.3合作与并购策略 12113617.3.1合作策略 122827.3.2并购策略 1235057.3.3国际化战略 1224350第8章智能汽车产业商业模式摸索 12324938.1传统汽车产业商业模式 12138658.1.1销售模式 1250368.1.2产业链模式 12235328.1.3服务模式 12249638.2智能汽车产业新型商业模式 12296098.2.1数据驱动模式 12232048.2.2互联网汽车模式 12314538.2.3平台生态模式 13210928.3商业模式创新与实践 13154048.3.1智能汽车销售模式创新 1389448.3.2智能汽车服务模式创新 13252758.3.3智能汽车产业链模式创新 13260518.3.4智能汽车数据驱动模式创新 1331074第9章智能汽车产业投资风险与机遇 13318899.1投资风险分析 13154459.1.1技术风险 14222109.1.2政策风险 1464609.1.3市场竞争风险 14327059.1.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 14227289.2投资机遇分析 1493739.2.1政策支持 1416169.2.2市场需求 14296469.2.3技术进步 1433259.2.4产业链整合 1441339.3投资建议 15326409.3.1关注技术创新 15225699.3.2关注政策导向 15262279.3.3选择优质企业 1534419.3.4分散投资风险 1548229.3.5关注国际合作与并购 15954第十章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15748710.1发展战略目标 153220810.1.1技术创新目标: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智能汽车领域原创性科技成果突破,提升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151630710.1.2产业规模目标:到2025年,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以上,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汽车生产基地。 152008710.1.3产业链完善目标:构建完整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152644910.1.4市场应用目标:加快智能汽车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规模化应用。 151792110.2发展战略路径 15106510.2.1技术驱动路径: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功能和安全性。 153102910.2.2产业协同路径: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16434410.2.3市场拓展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智能汽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展市场空间。 16528710.2.4区域差异化发展路径:结合各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162294910.3发展战略措施与政策建议 161836610.3.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产业基金等。 163242510.3.2优化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162789510.3.3完善标准法规:建立完善的智能汽车标准体系,加强法规建设,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62580910.3.4推动产业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优质资源,提升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国际地位。 1629110.3.5强化人才培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智能汽车领域人才储备,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63174010.3.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交通、车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61886810.3.7深化推广应用:在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共享出行等领域,加大智能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市场发展。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汽车作为新一代汽车的代表,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高度重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突破。但是智能汽车产业在未来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建议。1.2研究意义(1)有助于全面了解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政策制定者、产业界及相关企业提供决策依据。(2)有助于揭示智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3)有助于加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升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4)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智能汽车产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1.3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内容框架如下:(1)梳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现有技术特点和产业格局。(2)分析国内外政策、技术、市场等对智能汽车产业的影响,提炼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3)预测智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产业链布局等。(4)从政策、产业、企业等层面,提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议。(5)结合案例分析,探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启示。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第2章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智能汽车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各大企业也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突破。目前全球智能汽车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智能汽车认知度的提高,全球智能汽车销量逐年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技术不断创新。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产业技术不断升级。(3)产业链日益完善。从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智能汽车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完善,产业协同效应日益凸显。(4)跨界合作成为趋势。汽车产业与互联网、通信、半导体等产业的融合加深,跨界合作成为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2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智能汽车产业发展。(2)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产业布局逐步完善。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4)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智能汽车销量逐年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日益旺盛。2.3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分析当前,全球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呈现以下特点:(1)国际巨头领跑。特斯拉、谷歌、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在智能汽车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市场优势,领跑全球智能汽车产业。(2)我国企业迅速崛起。以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迅速崛起,与国际巨头的差距逐步缩小。(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激烈。在智能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市场份额争夺日趋白热化。(4)跨界合作助推竞争格局变化。跨界合作的不断深入,传统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半导体企业等共同参与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推动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第3章智能汽车产业链分析3.1智能汽车产业链概述智能汽车产业链涵盖了从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到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本章节将从整体上对智能汽车产业链进行概述,分析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3.2核心零部件发展现状与趋势3.2.1感知系统感知系统是智能汽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目前国内外企业在感知系统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激光雷达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3.2.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自动驾驶算法、车载计算平台等。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算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车载计算平台方面,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计算能力。3.2.3通信系统智能汽车的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车联网、V2X等技术。我国大力支持车联网发展,产业链逐渐完善。5G技术的商用也为智能汽车通信系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3.2.4能源系统能源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在我国政策的推动下,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高端市场仍被外资企业占据。电机、电控方面,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技术逐渐成熟。3.3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析3.3.1上游企业上游企业主要包括传感器、芯片、算法等供应商。目前国内外企业在传感器、芯片等领域竞争激烈,部分国内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在算法领域,我国企业尚处于追赶阶段。3.3.2中游企业中游企业主要包括整车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整车制造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汽车量产。系统集成商方面,国内外企业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动产业发展。3.3.3下游企业下游企业主要包括销售、服务、运营等环节的企业。智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下游企业纷纷布局,提供多样化服务。同时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的构建。3.3.4产业链协同发展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需加强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产业进步。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合作、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结合,提升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第4章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趋势4.1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智能汽车产业的核心,正逐渐从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演进。当前,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我国已逐步开展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下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1)感知技术不断提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感知设备的功能不断提高,使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加精准。(2)决策控制算法优化:基于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的决策控制算法不断优化,使自动驾驶系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3)车联网技术发展:车联网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4)仿真测试与实车测试相结合:仿真测试平台不断完善,实车测试场景逐渐丰富,有助于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度。4.2互联网汽车技术发展互联网汽车技术是智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如下:(1)车载操作系统升级:车载操作系统逐渐向智能化、开放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和服务。(2)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互联网汽车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智能推荐、路况预测等功能。(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成为互联网汽车标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驾驶体验。(4)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汽车联网程度的加深,网络安全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保证用户数据安全和车辆行驶安全。4.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汽车产业的重要载体,其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电池技术进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续航里程逐步提升,降低用户对续航的担忧。(2)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充电桩布局逐渐优化,充电速度不断提升,缓解用户充电焦虑。(3)电驱动系统升级: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功能不断提高,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功能和乘坐舒适性。(4)轻量化技术发展:轻量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降低能耗。(5)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氢燃料电池技术逐渐成熟,有望实现零排放、高续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第5章智能汽车产业政策环境分析5.1国际政策环境在国际范围内,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美国交通部发布《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旨在推动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的融合发展。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自动驾驶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也在积极制定相关标准,促进智能汽车产业的规范发展。5.2我国政策环境我国高度重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布局。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明确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也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加强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举措。5.3政策对智能汽车产业的影响(1)技术创新方面:政策支持为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加快了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2)产业协同方面:政策引导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推动了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如支持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智能汽车产业发展。(3)市场推广方面:政策对智能汽车市场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制定智能汽车路测管理规定、完善智能汽车保险制度、推动智能汽车示范应用等措施,为智能汽车市场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4)法规标准方面: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加强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交通责任认定等方面的法规建设,有助于规范产业发展秩序。(5)国际合作方面:国际政策的协同与对接,有助于我国智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提升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6章智能汽车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6.1智能汽车市场需求分析6.1.1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及便捷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当前,智能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远超传统汽车市场。6.1.2市场需求结构分析智能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端市场主要需求为经济实用型智能汽车,中端市场以中产阶级为主,追求性价比和舒适度;高端市场则注重品牌、技术含量和个性化定制。6.1.3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影响智能汽车市场需求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消费者购买力、行业竞争格局等。其中,政策支持对市场需求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技术创新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6.2消费者购车行为与偏好6.2.1购车动机分析消费者购车动机主要包括:追求新技术、提高生活品质、满足出行需求等。其中,年轻消费者更注重智能化、个性化,而家庭用户则更关注安全、舒适和实用性。6.2.2购车决策因素分析消费者购车决策因素包括:价格、品牌、功能、安全性、售后服务等。智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价格和功能的敏感度逐渐降低,而对品牌、安全性和售后服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6.2.3消费者偏好分析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偏好表现为: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个性化定制等。其中,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核心功能,车联网和新能源也逐渐成为购车时的热门选择。6.3智能汽车市场前景预测6.3.1市场规模预测综合考虑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消费者需求等因素,预计未来几年智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6.3.2市场竞争格局预测未来智能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间的合作与并购将不断加剧。同时具有技术创新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将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6.3.3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包括: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车联网应用普及、新能源汽车功能提升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在智能汽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7章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战略分析7.1竞争对手分析智能汽车产业作为新兴的高科技领域,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竞争。本节将从市场占有率、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对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7.1.1市场占有率分析目前国内外多家企业涉足智能汽车领域,其中部分企业已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主要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这些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7.1.2技术实力分析智能汽车产业的技术实力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主要竞争对手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电池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具有较强实力。7.1.3品牌影响力分析品牌影响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体现。在智能汽车领域,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国内企业如比亚迪、蔚来等也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7.2竞争战略选择针对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态势,企业需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以提升市场地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竞争战略选择。7.2.1创新技术战略企业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创新。创新技术战略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7.2.2成本领先战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产品价格优势。成本领先战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7.2.3品牌差异化战略企业可围绕品牌形象、产品设计、服务质量等方面,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差异化战略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7.3合作与并购策略智能汽车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企业可通过合作与并购策略,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7.3.1合作策略企业可与其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共享市场资源。合作策略有助于降低研发风险,提高市场响应速度。7.3.2并购策略企业可通过并购具有核心技术或市场资源的公司,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并购策略有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扩大市场份额。7.3.3国际化战略企业可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高校等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国际化战略有助于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第8章智能汽车产业商业模式摸索8.1传统汽车产业商业模式8.1.1销售模式传统汽车产业的销售模式主要依赖经销商体系,以4S店为主要销售渠道,通过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汽车维修和汽车金融等服务获取利润。8.1.2产业链模式传统汽车产业链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制造商、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各环节通过垂直整合,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8.1.3服务模式传统汽车产业的服务主要包括维修、保养、汽车金融和保险等,以售后市场为主要盈利点。8.2智能汽车产业新型商业模式8.2.1数据驱动模式智能汽车产业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大量数据,实现产品优化、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8.2.2互联网汽车模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个性化定制、共享出行、智能充电等多元化服务。8.2.3平台生态模式构建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8.3商业模式创新与实践8.3.1智能汽车销售模式创新(1)直销模式:企业通过线上渠道直接销售汽车,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消费者购车体验。(2)新零售模式: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个性化购车方案。8.3.2智能汽车服务模式创新(1)智能充电服务:通过智能充电桩、移动充电车等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2)共享出行服务:利用智能汽车实现共享出行,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提高出行效率。8.3.3智能汽车产业链模式创新(1)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关键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2)产业跨界融合:与互联网、房地产、能源等产业融合,拓展智能汽车应用场景。8.3.4智能汽车数据驱动模式创新(1)数据运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体验。(2)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保证用户隐私和行车安全。通过以上摸索,智能汽车产业将不断优化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第9章智能汽车产业投资风险与机遇9.1投资风险分析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充满潜力,但投资者在进入这一领域时,需充分了解并评估潜在的投资风险。9.1.1技术风险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瓶颈、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等问题。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导致产业发展方向出现不确定性。9.1.2政策风险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严格监管。政策调整、法规变化可能对产业造成较大影响,如自动驾驶路测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等。9.1.3市场竞争风险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面对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9.1.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智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关键问题。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滥用等现象,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信誉和法律责任风险。9.2投资机遇分析尽管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但智能汽车产业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9.2.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9.2.2市场需求消费者对智能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汽车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为投资者带来广阔的市场机遇。9.2.3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产业将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功能。9.2.4产业链整合智能汽车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软件及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