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1页
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2页
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3页
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4页
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23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

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

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

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

具体问题。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从近五年的全国卷试题看,17年全国2、3卷,18年全国2、

3卷,19年全国2卷,20年全国2、3卷,21年全国乙卷,2022年全国甲卷,2023年全国甲卷、新高考H

卷选择题都涉及此考点。命题在形式上很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

点态度等综合设题。在具体考查上,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1)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

(2)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3)评价其对表现人物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命题角度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

fnJbkl\_J“&L比*,比M侨七鞋、”'*鼠

n<wygigg^«-g*gt

<Rf*l

_藐7匚■射HL出fcMi;、■如a©、树托、

・ti亶\一L2^J

tunsjM-

」战白他——泰达里榭取a仇和k质次王■看合的»

H合、・实解仇iRWTL白H

M-»f*B

ftui淖喊t

Lea8人需

amil髀耕

答题要领: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

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

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三、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考点一诗歌表达方式

诗歌表达技巧归类解说

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助于诗歌表达的所有手法和技巧都应当包含当中,为了便于同

学们掌握,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分类一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大家在解题时要注意使用这些行

话、术语,更好地抓住得分点

诗歌表达方式例说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这五种,而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

【考查情况】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

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

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等。

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相间、浓淡相间、远近结合、视听(嗅)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

觉听觉、

正面:正侧结合、动中有静、以静写动、正衬(烘托)、反衬(映衬)

侧面:以物衬物、对比(对照)、以景衬人、以人衬人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

情与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情与物托物言志

情与人、事用典抒情

情与史借古讽今/咏史抒怀

间接抒情

【常见区分】

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

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情景交融: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鹉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鹏。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

的情怀。(评)

【注意事项】

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一、写景的句子常和常用的描写手法相联系(如感官形声色、视角的变换、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

二、要关注修饰词,来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要记住一些传统的意象的内涵。(如酒、月、子规等)

情与物(托物言志)

一、注意物象的特点,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二、深入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三、要记住一些常用的物象的内涵。

1、描写,大致应当掌握这些描写的方法:

(1)动静结合

例如,杜甫《绝句》中有“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翠柳”和“青天”是静景,

“鸣”和“上”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新鲜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无比欢悦的感情。

(2)以动衬静

例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和“鸣”

的动态描写更加突显了春涧的幽静。

(3)以乐景写哀情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以“朝雨泡轻尘”、“青青柳色新”的清新之景来反衬送别友人的伤心之情。

(4)以哀景写乐情

例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嚷,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黄云”、“北风”、“雁”、“雪”等意象所描绘的凄凉之景来反衬豪迈之情。(注意:哀景写乐情

中的“乐情”一般指豪迈、旷达之情。)

(5)白描(粗笔勾勒)

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

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整首词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

纯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一个“卧”字更是把小儿的天真、活泼、

顽皮和盘托出。

(6)侧面描写

例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全用侧面描

写,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写出了雪大的特点。

(7)多角度描写

写景时,根据所描写的对象和景象不同,从多个角度进行描摹。如高低,远近,俯仰,视觉、听觉、

感觉、味觉等等。

2、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

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

登台远眺,面对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于是诗人直接就把自己的感觉表达

出来,抒发了失意、寂苦的情怀。

(2)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式:

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某种景物中,通过

描写这种景物来抒发情感。古诗大多都使用这种抒情方式。

借事抒情,借写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如“登楼”、“凭栏”、“折柳”、“吹笛”等等,都抒发

着作者不同的情感。

托物言志,也叫借物咏怀,借吟咏某种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志向。如古人常常咏梅、咏石、写竹等,

或赋予这种事物象征意义,或以此事物自喻。

考点二诗歌修辞手法

诗歌修辞手法解说:

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

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考查情况】

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借代是最常考查的修辞手法。近年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对此多有涉及,

有时会直接考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放在表达技巧的提问中进行考查。设题时,不

会侧重诗歌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考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

的情感加以分析。

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常见区分】

1.比喻和比拟。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了人(或

物)或将甲物写出了乙物的行为和情态。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

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

化了。

2.借喻和借代。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

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

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

1、互文

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中或同一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

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的艺术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互文,是

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

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

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例: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单句互文)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

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形象的效果。

例: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②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⑤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自河南经乱》)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

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3、比拟

分为拟人和拟物。古诗中以拟人居多,作用是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更生动,富于人的感情和特征。

例:

①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

②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晚秋》)

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⑤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比拟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结合起来,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妙在“不及”,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的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情

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析】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的先偷看梅

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

作用主要体现在烘托气氛、创设意境上,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例: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②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杜甫《兵车行》)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对偶

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朗朗上口;内容上意义集中而含蓄。

例: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流水对: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上下句构成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这样连接成句的一组

对偶句子,称为流水对。

7、借代

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③离堂甩琴瑟,别路绕山川。(《春夜别友人二首》)

8、双关

语言具有双重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机智。

例: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9、设问

用在开篇,带动全篇;用在中间,承上启下;用在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

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0、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

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兵车行》)

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④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11、通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

(通感),别具一格。

12、对比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析】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

民的深切同情。

13、用典

作用;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1)用事一一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一一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

是虚写;“尽菩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词人昔盛今衰

的感慨。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

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答题步骤: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麋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步骤一:点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词)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词)中是怎样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屡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1)使用了拟人、排比。(2)使用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诗人诗兴大发迫不

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

充满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3)通过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

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

美。

【常见区分】

3.夸张。夸张主要有夸大夸张、缩小夸张两类。

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以在楼上手可摘到星星来说楼之高,此为夸大夸

张。

4.设问与反问。设问通常有问有答,或者无须回答;反问则是无疑而问,一般没有回答。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有问有答;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鹏科天•送人》)用了反问的手法,无疑而问。

考点三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例说:

1、起兴手法: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主要效果是把抽象的道理或情感给他具体化,使之易懂,有情趣。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I。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2、用典

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其效果是含蓄曲折,

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抒怀;或富有内蕴,加深意境,引人联想而寻意于外。

注意: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

3、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想象是指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创造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这

种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往往表现一种美好的境界。比如李白诗歌常用。

4、衬托或烘托:

用乙来托甲,使甲更加突出。作用是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人托人,物托物和物托人。

另外还有正衬和反衬的区别。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正衬)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反衬,以动衬静)

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感情。作用是形象

生动,化实为虚。

例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对比或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在于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突出某些特

点。

例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鹃飞。"(李白《越中览

古》)

8、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这是一种构思法。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等等。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

容量增大。

例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

吹笛》)

在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中回答“表达技巧”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表达技巧的几种不同的称谓。因为,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

术特色”“表现手法”几种称谓混在一块使用;同时,几种说法的语意又有交叉的地方。所以同学们在回

答问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2、有的问题往往是多种技巧并用,所以,同学们在回答鉴赏试题时,要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

可。不要面面俱到,

3、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整。特别是要结合诗歌里面的具体材料来分析。不要仅仅罗列鉴赏术语,搞

“空对空”式的分析。

4、审题时要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艺术技巧”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

“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

考点四结构技巧

诗歌结构技巧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曲笔入题

重难点突破

【考查情况】

结构技巧(艺术构思)是指诗歌创作中行文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照应、过渡、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

常见的命题方式

(1)某句(联)在诗(词)中有什么作用?或某句诗放在某处好不好,为什么?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自如汤沃雪

快速准确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

回顾总结•明规范

试总结出表达技巧题一般的答题思路

【精准判断】

试以“三步法”快速判断表达技巧完成下题

春江送人

孟贯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

数雁别流浦,片帆离洞庭。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

10.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特色。(6分)

赏析《春江送人》第三联“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①诗人的目光从近处的沙草望向远方的山峰,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变换不同的视角使画面增添了层

次感。

②两句诗选取不同色彩入诗,既有雨后嫩绿的小草,又有云开后青色的山峰,画面丰富。

③以乐景衬哀情,作者写在清新明丽的背景下仍难舍的别离之情,哀情倍增。

精准判断

“三步法”快速判断表达技巧

第一步:简易法判断写了什么内容?

写景(场面)?写人(物)?写事?抒情(说理)?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第二步:这一内容,诗人是如何写的?

直接(正面)写还是间接(侧面)写?

直接(正面)写的手法有哪些?间接(侧面)写的手法有哪些?

(-)写景或物的常用手法(本诗定位)

(1)虚与实。是眼前所见,还是想象、梦境、回忆?

(2)动与静。是动景还是静景?或者动静结合;是静景还是闹景?或以声写静?

(3)声与色。有写声音吗(侧面以声写静,或正面渲染)?有写颜色吗(色彩的对比与渲染)?有声

有色,那又是视听结合。

(4)多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感

(5)观察视角。远近、高低(俯仰)、里外?

(6)正侧结合。正面:声音颜色形状;侧面:他物的对比衬托

(7)用修辞写。常用的修辞手法?

(8)工笔细描还是粗线条勾勒(白描)?

(9)铺陈与点染

(二)写人或物的常用手法

(1)正面写人。动作、语言(对话)、神态、心理、外貌(肖像);细节(动作细节与神态细节);

抑扬

(2)正面写物。绘形绘色摹声,香味与神韵

(3)侧面写人或物。环境衬托;他人的对比、衬托与铺垫

(4)用修辞手法写。

(三)写事的常用手法

(1)今事(现在):动作或动作细节

(2)古事。用典;联想与想象。

(3)未来之事。联想想象

(四)抒情与说理的常用手法

(1)抒情:直接还是间接?

直接:直抒胸臆

间接:借景,借事(用典),借物(象征;托物言志)

(2)说理。议论

"三步法"快速判断表达技巧

第三步:写此一内容的目的?

构境(渲染);衬人衬物(对比、衬托或烘托);抒情(直接或间接);说理(议论);缀联诗歌(结

构技法;起兴)

【题目引航•精准判断】

春江送人

孟贯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数雁别流浦,片帆离洞庭。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

10.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特色。(6分)

第一步:写景

虚与实?动与静?声与色?多种感官?观察视角?正侧?修辞?粗与细?

第二步:怎么写景?

渲染?抒情?

第三步:写景之目的?

①诗人的目光从近处的沙草望向远方的山峰,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变换不同的视角使画面增添了层

次感。②两句诗选取不同色彩入诗,既有雨后嫩绿的小草,又有云开后青色的山峰,画面丰富。③以乐景

衬哀情,作者写在清新明丽的背景下仍难舍的别离之情,哀情倍增。

请结合读懂诗歌七看法和表达技巧三步法完成下题

【真题实操•精准判断】

苦笋

陆游

藜麓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量:藜和蕾。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