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四)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四)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四)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四)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四)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中最先穿上西服的有可能是()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B.内地学校里的生员C.乡下的土财主D.洋行里的职员2.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使然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交通运输的发展3.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4.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照5.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6.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观念的影响B.政治制度的变革C.领袖的个人决策D.底层民众的呼声7.在中国历史上,政府直接介入人民大众婚姻缔结行为(设置婚姻登记机构、颁发结婚证书)的时间很晚,基本上是民国以后的事。而婚姻登记制度的全面实施则是在1949年以后。右图结婚证最有可能出现在()A.1927~1949年B.1949~1952年C.1956~1965年D.1966~1976年8.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9.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这些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弱B.妇女地位提高C.农业人口增加D.道路交通改善1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1.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自行车却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能够制造自行车是在()A.清朝末年B.民国初年C.民国后期D.新中国成立后12.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就其内因来说主要是由于()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不断扩大B.群众性收回路权运动的推动C.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D.封建统治在中国的彻底结束13.“举头铁索(铁线)路行空(横空),电气能收夺开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所赞叹的是()A.高架铁路B.化学工业C.电报电话D.火车的发明14.右图是某一时期使用的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这一时期应为辛亥革命前的清朝晚期③当时的教学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④当时电话已走进中国千家万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刨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派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16.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有一则“启事”:“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末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C.在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下,中国报刊业逐渐走向大众,走向市场D.上海是近代报刊业的发源地17.在描写抗日战争的一本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几种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蒋介石通过广播发表抗战宣言B.某国民党连队观看影片激发抗日热情C.共产党通过报刊揭露日本侵华罪行D.日军随军记者通过互联网传递军情18.年11月3日,网络搜索巨头Google公司推出虚拟图书馆测试版,图书来源于纽约公共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和牛津大学图书馆。4日,微软公司宣布已经买下大英图书馆2500万页图书的电子化处理权,将于年推出相关的搜索业务。对这两项工程所产生的后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知识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B.知识的传播范围将大大扩大C.传统的出版业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D.人们的阅读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19.报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它记录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留下了反思历史的“原件”。下列报纸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20.下列两组统计数据均出自《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它们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有()①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②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极其迅猛③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④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21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5分,共50分)21.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人们的衣着服饰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30年代旗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衣着服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人们服饰着装的特点,并阐释其原因。(6分)(2)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六七十年代绿色军装最流行?(4分)(3)90年代的结婚照和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上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8分)(4)综合以上认识,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整理材料二20世纪初的中国,习俗变迁有极大的不平衡性,东南沿海和城市变化较快,而内地和乡村变化较慢,如婚姻风俗的变革就是一例,传统习俗在农村地区被沿袭下来,而城市受西方影响较大。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新时期的婚纱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农村与城市相比在此方面的差异。简要指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在着装及习俗等方面出现变化的原因。(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4分)23.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材料一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材料二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3年到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材料三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也日趋现代化,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5分)(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8分)(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2分)(答出2点即可)【答案解析】1.D[西装是鸦片战争后伴随外国侵略传入中国的,洋行里的职员接触西方文化比较早,物质生活的西方化也比较早。]2.B[晚清时期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对中国社会造成深刻影响,这首词中的现象正是对这一影响的反映。]3.A[从作者将旗袍称改为“暖袍”的动机看,作者并非不能接受该服装,所不能接受的是其名与“满清”关联的字样,因此没有新旧观念的碰撞,故排除④,其余①②③符合题意。]4.B[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吃西餐的出现正是西方文化传入的具体表现。]5.B[从题干时间的1927年,可直接排除③④两项。]6.B7.D[从毛主席语录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和结婚需经审查合格的规定可以看出。]8.A[“男归男医,女归女医”表明虽已了解西方的情况,但这个要求又反映出人们思想的保守。]9.B[审题时应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辛亥革命后”“大脚”,由此可知歌谣唱的是废止缠足给妇女带来的好处,所以这些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妇女地位的提高。]10.B[“老爷”“大人”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称呼,体现了等级与身份地位;而“先生”“同志”是平等的称呼,反映出民主平等的精神。]11.D12.C[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内因”,C项反映出中国社会内部对铁路的需求。]13.C14.A[图片中渗透出的信息是电话在中国的使用。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而中国接触到电话应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且开始了介绍以电话为代表的近代科技成果。但电话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遍及中国。]15.D[从“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可判断出报纸已经有较大的影响力。]16.D[《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较早,比较成功的报纸,它的这个征稿启事,反映出上海是近代报刊的发源地。]17.D[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18.C19.B[①与新文化运动有关,②与维新运动有关,③反映了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谈,④反映了“神舟”六号升空,根据教材知识并联系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可得出答案为B。]20.A[本题实际考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①可由“国际出口带宽”的增长趋势进行判断,②符合“上网计算机数”的变化等信息,③和④表述正确但与图表中的统计数据没有直接关系。]21.(1)特点:传统服饰与西式服装并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列宁装时髦原因:建国初期,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军装时尚原因: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美苏争霸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紧张;“文革”时期,军人在人们心中是最革命的,是捍卫社会主义的支柱,橄榄绿也就成了革命的标签。(3)变化:人们对照结婚照更加讲究。80年代的结婚照,穿着比较随便,表情比较拘谨。90年代的结婚照,礼服比较高档,神情力求浪漫。原因: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上还不够宽裕,思想上还不够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当作是完成一项任务;9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看成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作永久的纪念。(原因分析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影响因素:①物质生活水平;②思想开放程度;③社会政治气氛。22.(1)现象: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城市的习俗开始变化。差异:传统习俗在农村地区被沿袭下来,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原因: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