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学案1_第1页
《兰亭集序》学案1_第2页
《兰亭集序》学案1_第3页
《兰亭集序》学案1_第4页
《兰亭集序》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兰亭集序》学案在魏晋名流中,有这样一位,他诗文皆工,书法尤善,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赞言:“独特岂止在书道,放浪形骸意气狂。郗氏选婿王家子,慧眼一瞥喜东床!袒胸露背容不动,中有不俗好文章。”他的文章虽流传不多,但《兰亭集序》一文则卓绝千古。学习这篇序文,要注意积累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东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因政治和玄学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士人不关心现实,他们寄情山水,举止风流潇洒,言谈诙谐随意。而浙江的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因此不少名士隐居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王羲之即为其一。他虽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为人率直、洒脱。他常与朋友们徜徉于会稽的明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许多名士相聚于兰亭,聚会的起因源于“修禊”这一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溪水边洗濯,祓除不祥。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祓除不祥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当时,兰亭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有42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他们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作诗的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此次聚会,王羲之、谢安、孙绰等11人成四、五言诗各一首;郗昙等15人各成诗一首;谢瑰、卞迪等16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当场写成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会稽”“王右军”。著有《王右军集》。★序:文体名,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王羲之癸丑修禊事流觞曲水放浪形骸嗟悼虚诞彭殇稽会稽系感慨系之稽首系鞋带趣趣舍万殊作妄作趣味作坊2.识通假悟言一室之内(“悟”通“______”,面对面)3.解多义(1)修eq\b\lc\{\rc\(\a\vs4\al\co1(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次eq\b\lc\{\rc\(\a\vs4\al\co1(列坐其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余船以次俱进))eq\b\lc\\rc\(\a\vs4\al\co1(3临\b\lc\{\rc\(\a\vs4\al\co1(未尝不临文嗟悼,居高临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eq\b\lc\\rc\(\a\vs4\al\co1(4之\b\lc\{\rc\(\a\vs4\al\co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辨活用映带左右(“带”,____________)一觞一咏(“觞”,____________)极视听之娱(“极”,____________)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____________。“少”,____________。“长”,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老”,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游”,__________。“骋”,__________)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齐”,____________)5.分古今例句古义今义以为引以为流觞曲水其次列坐其次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怀抱或取诸怀抱斯文亦将有感于斯文6.明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____)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_)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死生亦大矣(____________)7.积名句(1)(2011·山东高考)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2)(2011·安徽高考)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2011·四川高考)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4)(2010·北京高考)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5)(2010·江西高考)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6)(2010·天津高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7)(2009·上海高考)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8)(2008·重庆高考)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9)(2007·山东高考)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10)(2006·福建高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11)(2006·安徽高考)____________,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1.xīxìháidànjīqǐqǔqùguǐshāngjiēshāngxìjìzuòzuō2.晤3.(1)高,形容词/(寿命)长,形容词/品德高尚,形容词活用做名词/修建,动词(2)旁边/行军途中驻地/次序(3)面对,引申为阅读/从高处往低处看/将要(4)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往、到达,动词/这、此,代词4.名词用做动词,环绕名词用做动词,喝酒穷尽,名词用作动词贤士;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形容词用做名词老年,形容词用做名词使……放纵;使……开畅。动词的使动用法把……看做一样,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来作为/认为它的旁边/①次第较后,第二个;②次要的地位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胸怀抱负/胸前这次集会的诗文指文化或文人6.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判断句7.(1)仰观宇宙之大(2)俯察品类之盛(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6)齐彭殇为妄作(7)所以游目骋怀(8)亦足以畅叙幽情(9)俯察品类之盛(10)齐彭殇为妄作(11)群贤毕至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至“亦足以畅叙幽情”。点评:文章首先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景物,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具,二难并”。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点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感情由“乐”转而为“痛”的过程。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产生感慨,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变化,但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点评: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这里,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句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点评:我们今天读王羲之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著,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著的努力。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性情有什么关系?提示: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游目”,而且“骋怀”,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2.“一死生”“齐彭殇”是谁的观点?作者为什么说这是“虚诞”和“妄作”?提示:这一观点出自庄子的《齐物论》,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作者认为庄子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所以说生死相等说是荒谬的;庄子还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差别,因为长短是相对的,作者认为庄子同样夸大了这种相对性,否定了寿夭的区别,所以说庄子是妄造。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死生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千,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可见是虚妄荒诞的。3.作者对“老之将至”“终期于尽”慨叹不已,这是不是宣扬一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提示: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文章后半部分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涵其中,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文章的整体基调应该看做是积极的,并不是宣扬人生无为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兰亭集序eq\b\lc\{\rc\(\a\vs4\al\co1(\b\lc\\rc\}(\a\vs4\al\co1(美景\b\lc\{\rc\}(\a\vs4\al\co1(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风物之美,乐事\b\lc\{\rc\}(\a\vs4\al\co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人物之盛))乐,哀情\b\lc\{\rc\}(\a\vs4\al\co1(人生美好却短暂,生命欲望永不得满足,时间无情,生命终归于毁灭))悲))立意深远文笔清新《兰亭集序》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溪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与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接着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悟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最后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而这正是作者集结《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综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的深远立意。这篇序文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领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用典,极不利于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一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做成语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事(xì) 崇山峻岭(chóng)B.流觞(shāng) 管弦(xuán) 幽情(yōu) 茂林修竹(mào)C.和畅(hé) 俯仰(yǎng) 形骸(hé) 游目骋怀(chěng)D.静躁(zào) 嗟悼(jiē) 虚诞(dàn) 世殊事异(shū)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茂林修竹 修:高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日期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引申为阅读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绪,情致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q\b\lc\{\rc\(\a\vs4\al\co1(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其欣于所遇))eq\b\lc\{\rc\(\a\vs4\al\co1(③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暮春之初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④仰观宇宙之大⑤足以极视听之娱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⑦不知老之将至⑧及其所之既倦⑨感慨系之矣⑩向之所欣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6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q\b\lc\{\rc\(\a\vs4\al\co1(①所以游目骋怀,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eq\b\lc\{\rc\(\a\vs4\al\co1(①及其所之既倦,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7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痛”观点的一组是()。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③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1.D思路解析:A项,“癸”应读“guǐ”;B项,“弦”应读“xián”;C项,“骸”应读“hái”。2.B思路解析:B项,“期”的意思是“至、及”。3.C思路解析:①于:在。②于:对。③其:他们。④其:人们的。4.A思路解析:A项分类正确。①②③④⑤为结构助词,的;⑥⑦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为动词,往,到达;⑨为动词,产生;⑩为音节助词,无实义。5.C思路解析:C项,“悟”,通“晤”,面对面。6.C思路解析:“所以”:①是“用来”的意思,②是“……的原因”的意思。“之”:①是动词,“往、到达”的意思;②助词,“的”。7.D思路解析:①表现人生之短;②表现人的不同生活方式;③表现年老来临,兴致不再;④表现时间之短,美景易失;⑤表现人难免一死;⑥表现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排除②⑥即可。8.B思路解析:B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9.思路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向”,过去,以前;“俯仰”,一瞬间;“陈迹”,旧迹;“一”,把……看做一样;“虚诞”,虚妄荒诞;“齐”,把……看做相等;“妄作”,妄造、没有根据。参考答案:(1)以前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旧迹。(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字里行间的洒脱郝淑娟一千七百年的春秋,可以磨灭什么?可以磨灭肉体的存在,可以磨灭庸俗的记忆,可以磨灭一切物质的载体。但唯一永生的,是他飘扬的灵魂与同样飘扬的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舞出生命的飞逸。但对他,书法仅仅是精神的承载。一千七百年以后,纵使音容笑貌已然化为尘雾,那篇惊世骇俗的《兰亭集序》中,依然保存了他所有的自由洒脱。那年的三月三日,一个惠风和畅的暮春之日。风是多么轻柔,拂动着帽子上长长的飘带和轻薄的衣襟,波浪般缓缓展动。那年的三月三日,天朗气清。兰亭是美的,流水是美的,酒觞是美的,人更是美的。这么多的文人名士来了,有谢安,有孙绰,王羲之更是带着儿子欣然前往。羽觞在弯弯曲曲的小水道中时停时进,大家在水道旁随意坐下,羽觞停在谁面前,谁便需即兴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巨觞。《兰亭集》就此而成。三十七首诗,篇篇光彩照人。如此美的诗篇怎能不作序?于是,王羲之欣然提起笔,在美酒美景美文的三重催化之下,《兰亭集序》一气呵成。他写得洒脱,写得无拘无束。所有的兴奋、感慨在这一瞬间喷涌而出,幻作他行云流水的笔锋游走于宣纸。他是快乐的,否则他眼中的兰亭怎能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晚春的日光透过竹叶之间细细小小的缝隙洒落到宣纸上,伴着他灵动的笔触,闪闪地跳动。他忘我地书写着,文思泉涌。他灵动的思绪不允许笔下有一丝一毫的拘泥,那二十多个“之”字,或舒展修长,或规矩方正,或小巧玲珑,或随意流畅,一个有一个的形态,一个有一个的个性,如广阔的原野上绽开的花,虽小,却最引人注目,将原野的辽阔点缀得完美无缺。东晋的人们,大多已看透官场的污浊,转而投身于对山水风景的喜好。王羲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兰亭集序》,字里行间都透着山的俊秀、水的柔美、竹的清逸、酒的醇厚、人的洒脱;而它也确确实实是右军精神的载体。他书写时,天地间已没有了“王羲之”这个干巴巴的名号,有的只是一个融于自然、忘情舞蹈的灵魂的舞者,用乌亮的毛笔记载下洒脱的舞步。几百年后,爱极了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临终时立下遗嘱,让《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同他一起埋入昭陵。《兰亭集序》的真迹,就此消失于世。“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陆游的叹息,在隔了这么多个世纪后依然清晰可闻。现在我们所见的,几乎都是唐太宗时期的摹本。但摹本摹得出形状,却无法再去复原曾经那个晴朗的暮春,那个清幽俊美的兰亭,还有那一大群文思敏捷的雅士,来助摹者体验当时右军的心情。而我,又多么想去瞧一眼真迹,摸一摸那柔软的纸上残余的阳光,闻一闻字中散发的墨香,看一看字里行间的洒脱,听一听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右军,在文章中留下的怦然的心跳!那将会是多么有力、多么自如、多么流畅的鼓点啊!(有删节)文章还原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让盛大而欢乐的兰亭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