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二测试题6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二测试题6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二测试题6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二测试题6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二测试题6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二测试题6(含解析)1.下图表示人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的完成肯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b过程相联系 D.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丙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详解】A.a过程若是无氧呼吸,不会有H2O的生成,A错误;

B.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所以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B正确;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即c过程相联系,C错误;

D.c过程为ATP的水解,可发生在各种耗能的场所,D错误。

故选B。2.下图是依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肯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A能接受生长素的刺激,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沟通功能B.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酶X所处环境溶液pH下降C.用单侧光照耀胚芽鞘尖端,酶X所处溶液pH向光侧比背光侧低D.被激活的酶X催化纤维素分子间的多糖链断裂,使细胞壁松散后细胞吸水伸长【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长素的作用下,细胞内的H+通过结构A向外运输到细胞壁,该运输须要结构A和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单侧光照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故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高,在生长素的作用下H+通过结构A向外运输到细胞壁的量更多,故背光侧酶X所处的溶液PH更低。【详解】生长素起调整作用,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构A)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沟通功能,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往细胞壁处运输的H+增加,酶X所处环境溶液pH下降,B正确;依据分析内容可知,用单侧光照耀胚芽鞘尖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背光侧细胞向外运输的H+更多,所以酶X所处溶液pH向光侧比背光侧高,C错误;由图可知,被激活的酶X催化纤维素分子间的多糖链断裂,使细胞壁松散后细胞吸水伸长,D正确。故选C。3.科学家将编辑基因的分子工具构建到靶向侵染心肌细胞的病毒中,通过尾部静脉注射到成年小鼠体内,胜利编辑线粒体DNA。该探讨让耳聋、癫痫、肌无力等线粒体遗传病迎来治愈的希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线粒体DNA的突变可能会导致能量代谢障碍C.侵染心肌细胞的病毒在该探讨中作为载体起作用D.该项探讨中雌性小鼠后代心脏功能仍旧未能改善【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范围: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2、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详解】线粒体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能量供应车间,线粒体DNA的突变可能会导致能量代谢障碍,B正确;侵染心肌细胞的病毒在该探讨中作为运载基因的载体,C正确;该项用的是靶向侵染心肌细胞的病毒,心机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得到改善,生殖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不变,故该项探讨中雌性小鼠后代心脏功能仍旧未能改善,D正确。故选A。4.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俗称“血癌”,缘由是比较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演化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更新实力变得特别强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堆集,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还可能浸润皮肤黏膜、内脏系统等,造成出血、组织坏死及继发感染,危害患者生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白血病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完全不相同,这是其表现异样的根本缘由B.白血病细胞简单在体内转移的缘由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C.造血干细胞演化为增殖失控的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白血病患者常伴随易感染症状,这与其免疫系统功能丢失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特征是: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变更、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的现象,对不良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反抗力等。细胞癌变的缘由格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病毒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白血病细胞是癌变的造血干细胞,基因表达状况与正常造血干细胞不完全相同,其表现异样的根本缘由是基因突变,A错误;B、白血病细胞简单在体内转移的缘由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削减,B错误;C、造血干细胞演化为增殖失控的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实为细胞癌变,是由于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C正确;D、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可能减弱,但没有完全丢失,D错误;故选C。5.在试验室内把黄猩猩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其种群增长状况如图曲线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瓶内黄猩猩果蝇种群数量最多为346只B.喂食足够的酵母菌,黄猩猩果蝇种群数量会呈现指数增长方式C.11月上旬黄猩猩果蝇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D.影响黄猩猩果蝇数量变更的根本缘由是环境条件的变动【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的因素包括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最高值,在某些时候种群数量可能高于环境容纳量,种群的内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数量,但不会干脆影响环境容纳量;环境最大容纳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瓶内黄猩猩果蝇的K值为346只,而K值是种群在某环境中的稳定平衡数量,而不是最大数量,A错误;B、喂食足够的酵母菌,黄猩猩果蝇的数量仍会因空间大小受限而使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错误;C、11月上旬,果蝇的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即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也就是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影响种群数量变更的根本缘由是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故选C。6.从农杆菌中获得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基因)的Ti质粒,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逆基因转入至拟南芥(2n=10)中,获得不同株系的拟南芥。为确定不同拟南芥株系导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科研人员筛选并通过自交获得转基因胜利的4个纯合株系:1、2、3、4,做了如下杂交试验。试验一:4个纯合株系植株分别与非转基因植株正、反交得F1,F1自交获得F2。试验二:将上述4个纯合株系植株间进行配组形成6个杂交组合(1×2,1×3,1×4,2×3,2×4,3×4),每个组合杂交得F1,F1自交获得F2。对于上述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若试验一的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为3:1,则表明每个株系的H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B.若试验二中,2×4组合F2植株全表现抗潮霉素性状,则株系2和株系4中的H基因肯定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C.若试验二中,除2×4组合外,其它杂交组合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均为15:1,则表明1、2、3三个株系的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若试验中发觉上述纯合株系自交后代的抗逆比例未达到100%,可能是由于抗逆基因丢失或未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限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分别;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中插入的基因若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4个纯合株系植株分别与非转基因植株正、反交得F1,则F1为杂合子,自交的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为3: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性状分别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Hh,即表明每个株系的H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A正确;B、若试验二中,2×4组合F2植株全表现抗潮霉素性状,则株系2和株系4中的H基因肯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肯定是相同位点,B错误;C、15:1是9:3:3:1的变式,而9:3:3:1是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试验结果,所以若试验二中,除2×4组合外,其它杂交组合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均为15:1,则表明1、2、3三个株系的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D、若试验中发觉上述纯合株系自交后代的抗逆比例未达到100%,可能是由于抗逆基因丢失或未表达,D正确。故选B。7.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峻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需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特别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依据流行预料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4)探讨者通过试验视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试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比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①试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育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育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育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育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图中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比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③依据本试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详细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答案】(1).活细胞(2).吸附(3).浆/效应B(4).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爱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5).ace(6).D63(7).流感病毒(8).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9).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开病毒传播两个方面(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相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说明,分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需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需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①吸附:病毒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②穿入: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可通过胞饮、融合、干脆穿入等方式进入细胞;③脱壳:病毒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④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供应的环境和物质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⑤成熟释放: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进行组装,子病毒被释放出来。(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等对抗原的识别也具有特性。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特别高,导致抗原的结构也会时随之发生变更。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内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爱护作用,所以每年都须要接种疫苗。(4)①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需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视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当培育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实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育瓶进行培育,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②由图可知,当抗体浓度大于2.37μg/mL时,D63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高于对D21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据此可推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选用比照抗体的一组为比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③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试验思路为: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进行治疗。(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峻时可致人死亡,因此对已经被确诊为流感的患者,应实行的详细应对措施有: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避开病毒传播感染他人;另外还要留意多喝水,多休息等。【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五个步骤。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8.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一些细胞内外的因素会使内质网功能紊乱,引起内质网应激(ERS),甚至启动细胞凋亡。(1)在核糖体上氨基酸形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________,形成具有肯定_______结构的蛋白质。(2)正常状况下,内质网膜上的PERK与Bip结合后保持失活状态。但当细胞受到肯定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扰乱细胞内环境,导致如图1所示内质网应激(ERS)的一系列反应。由于错误折叠蛋白质对Bip的亲和力_______PERK对Bip的亲和力,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促进eIF2α的磷酸化,进而阻挡新生蛋白质的合成,这是__________调整机制。在持续而严峻的ERS条件下,p-eIF2α(磷酸化eIF2α)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整相关基因的________,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3)丹参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探讨人员对其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的抗肿瘤作用绽开试验。用丹参二萜醌处理肺癌PC9细胞24小时后测定凋亡率(如图2)。试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丹参二萜醌对PC9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PERK并经图1所示途径完成,请提出探讨思路并预料试验结果:___________。【答案】(1).加工(2).空间(3).大于(4).反馈(5).表达(6).丹参二萜醌促进肺癌PC9细胞凋亡;浓度越高促进凋亡效果越好(7).探讨思路:用丹参二萜醌处理肺癌PC9细胞,检测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预料结果: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处理后细胞内的p-PERK、p-eIF2α、有关转录因子、Bax含量增多,BCL-2含量削减【解析】【分析】本题须要从题图中获得有效信息,结合题干及所学学问进行解答。分析题图:内质网应激蛋白(BiP)与折叠错误的蛋白结合,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促进eIF2α的磷酸化,进而阻挡新生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反馈调整机制。在持续而严峻的ERS条件下,p-eIF2α(磷酸化eIF2α)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整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详解】(1)在核糖体上形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具有肯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分析图1:内质网应激蛋白(BiP)与折叠错误的蛋白或未折叠的蛋白结合,所以错误折叠蛋白质对Bip的亲和力大于PERK对Bip的亲和力,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促进eIF2α的磷酸化,进而阻挡新生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反馈调整机制。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在持续而严峻的ERS条件下,p-eIF2α(磷酸化eIF2α)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整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3)分析图2可看出:试验组(添加不同浓度丹参二萜醌)与比照组(不添加丹参二萜醌)相比,细胞凋亡率高,表明丹参二萜醌促进肺癌PC9细胞凋亡;浓度越高促进凋亡效果越好。若要验证丹参二萜醌对PC9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PERK并经图1所示途径完成,探讨思路是:用丹参二萜醌处理肺癌PC9细胞,检测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若丹参二萜醌对PC9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PERK并经图1所示途径完成,结果应为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处理后细胞内的p-PERK、p-eIF2α、有关转录因子、Bax含量增多,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削减。【点睛】结合(2)中题干信息,分析图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限制,基因A限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逝,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杆:粉秆:白秆=1:2:1其次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杆:粉秆:白秆=3:6:7请回答以下问题:(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若其次组F1粉杆进行交,则F2中红秆:粉秆:白杆=__________________。(2)让其次组F2中粉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个体比例占______________。(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逝,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其次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别,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想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别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答案】(1).AABb、AaBb(2).1:1:2(3).5/12(4).红秆:白秆=3:13(5).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6).27【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意,A_BB、aa__为白色,A_Bb为粉色,A_bb为红色,第一组中,F1自交子代BB:Bb:bb=1:2:1,结合红秆:粉秆:白秆=1:2:1,可知粉色只能为AABb,其次组中F2为9:3:3:1变形,所以F1中粉色为AaBb。其次组F1测交,即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红杆:粉杆:白杆=1:1:2。(2)其次组粉秆的基因型为2/3AaBb,1/3AABb,自交子代为1/3×1/2+2/3×3/4×1/2=5/12.(3)依据题意,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逝,第一组白秆为AABB,而其次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所以白秆可能是AAbb,aabb,aaBB,只有aaBB与红色个体杂交子代是白色,则F1为AaBb,则子代红秆:白秆=A_bb:(A_B_+aa__)=3:13。(4)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四倍体含有36条染色体,配子中含有18条染色体,二倍体有18条染色体,配子中有9条染色体,所以子代有27条染色体。【点睛】10.某探讨小组对当地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回答下列问题:(1)对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田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调查过程中,若田鼠警觉性高,经捕获后难以再次被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______。经调查发觉,该农田总面积为3km2,田鼠种群的K值为120只,则当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调查发觉,当地农夫在农田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不同作物间行种植在同一田块中,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若该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生长季节收获的农作物中所含全部能量为AkJ,农作物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为BkJ,这些农作物在整个生长季节固定的太阳能总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B)kJ。(3)当地农夫常常通过喷洒化学杀虫剂来歼灭农田中蝗虫,探讨小组建议农夫引入灰喜鹊来防治蝗虫。与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利用灰喜鹊防治蝗虫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探讨小组在死亡的灰喜鹊胃中发觉了没完全消化的植物种子、昆虫尸体(包括食草昆虫和食肉昆虫)等,据此可以推想灰喜鹊在食物网中至少占有_________________个养分级。【答案】(1).标记重捕法(2).大(3).20只·km-2(4).垂直(5).大于(6).降低生产成本、防止环境污染、能把蝗虫数量限制在较低水平上等(7).三【解析】【分析】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详解】(1)田鼠活动实力较强,宜采纳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偏少,依据计算公式可知,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该农田单位面积上田鼠K值是40只/Km2。种群数量为K/2时候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此时K/2=40/2=20只/Km2。(2)农田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不同作物间行种植在同一田块中,充分利用空间,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该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生长季节收获的农作物中所含全部能量为AkJ,农作物细胞呼吸消耗能量为BkJ,这些农作物在整个生长季节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于(A+B)kJ。(3)利用灰喜鹊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其的优点是降低生产成本、防止环境污染、能把蝗虫数量限制在较低水平上等。在灰喜鹊胃中探讨人员发觉了没完全消化的植物种子、昆虫尸体(包括食草昆虫和食肉昆虫)等,可以推想灰喜鹊在食物网中至少处于三个(其次、第三、第四)养分级。【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量流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等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实力和理解所学学问要点,把握学问间内在联系的实力;能运用所学学问。11.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峻危害。小明同学打算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别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酚降解菌富集培育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_____。(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育,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渐渐____________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别。制备平板培育基时除了须要水、养分物质外,还必需添加_____________。(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4)采纳比色测定法(运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5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管号123456苯酚浓度(mg/L)1假如废水为50mg/L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5②10③20)倍后,再进行比色。【答案】(1).蛋白胨、苯酚(2).增加(3).稀释涂布(4).凝固剂(5).③(6).0、0.2、0.4、0.6、0.8(7).③【解析】【分析】

【详解】(1)碳源是微生物生长的一类养分物,是含碳化合物,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蛋白胨和苯酚。(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育的目的是富集酚降解菌,则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渐渐增加。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说明菌种密度过大,应进一步稀释。平板培育基呈固态,应向其中添加凝固剂。(3)下一次划线的起始端是上次划线的末端,随着划线的进行,菌种的密度越来越小,更易形成单菌落,故③区域更易获得菌落。(4)1号管为空白比照管,不加苯酚,6号管中苯酚浓度为1mg/L,2~6号管苯酚浓为0~1mg/L,可推断浓度梯度为0.2mg/L,则2~5号管中苯酚浓度分别是0.2、0.4、0.6、0.8mg/L。废水中苯酚溶液浓度为50mg/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