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生物的进化_第1页
2025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生物的进化_第2页
2025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生物的进化_第3页
2025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生物的进化_第4页
2025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生物的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苏教版高频考点专题练:生物的进化

一、单选题

1.某自然生长条件下随机授粉的XY型性别决定植物,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有一对等

位基因N和n,N基因控制叶片宽阔,n基因控制叶片狭长。该植物的某个处于遗传平

衡的种群,雌雄植株各占50%,且狭长叶个体占12%,则有关该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花粉过程中,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

B.该种群中n基因频率为0.2

C.该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

D.阔叶雌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2.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各不同种群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

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隔离机制。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称为生殖前隔离;若隔离

发生在受精以后,称为生殖后隔离。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

B.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属于生殖前隔离

C.马和驴杂交后代不可育,马和驴之间的隔离属于生殖后隔离

D.物种形成过程都需要经过生殖前隔离和生殖后隔离

3.有很多证据证明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正确,下图所示证据属于()

肱骨

槎骨

尺骨

.一腕骨

L掌骨

指骨

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

A.化石B.比较解剖学

C.胚胎学D.分子生物学

4.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两位科学

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拉马克认为霰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

B.拉马克认为生物种类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缺点之一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5.某地区有一种蝴蝶,其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黑色(A)对白色(a)

为显性。20世纪时,该地区树干颜色很浅,1970年基因型频率为AA=10%、

Aa=20%、aa=70%;之后,工业排出的煤烟将树皮熏成黑色。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内容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A基因频率远小于a,树干变黑后A基因频率会远大于a,说明自然选择能

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若1970年后每年白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则1971年A的基因频率

约为22.9%

C.蝴蝶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D.蝴蝶的翅色有黑色和白色的原因是环境交替变化诱导产生了不同的变异类型

6.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出,迁移到新区域的个体与原种群形成两个独立的种群,

几百万年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部分个体迁出,不会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一般种群越小,环境变化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

C.自然选择过程中,两种群中保留和淘汰的基因有差异

D.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一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现加速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B.捕食者一般吃掉猎物中的老弱病残,不利于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协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雌孔雀和雄孔雀外貌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中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车茸误的是()

A.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C.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1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获得的优良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在后代中积累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标志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11.每个物种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种,不同的亚种有一定的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布差别。

草棉有5个亚种,非洲亚种是最原始的野生类型,它的种子只有极短的纤维,不能做

纺织用。随着古代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贸易往来,非洲亚种被带到阿拉伯,经过

选育后成为长纤维的械叶亚种,械叶亚种分布区向东西两方向扩大,东达印度西北,

西达非洲北部,最终在新的地区发展出其他三个亚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亚种被带到阿拉伯以后产生了长纤维的定向变异

B.五个亚种之间的形态上的差异是所处环境定向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C.非洲亚种进化到械叶亚种的过程经过了突变和基因重组、生殖隔离等环节

D.自然选择对五个亚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相同的

12.近缘物种动物甲与乙的分布区域有重叠,但交配率为0。某甲种群中黑体(M)

与灰体(m)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MM个体占30%,mm个体占30%,5年后,MM

个体占20%,mm个体占2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乙之间交配率为0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B.8年内该甲种群发生了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5年后该甲种群随机交配,子代中黑体:灰体=3:1

D.该甲种群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M、m基因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13.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量相等。该动物种群

处于遗传平衡,雄性个体中某隐性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的频率为p。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患该病的个体所占比例p2/2

B.该种群a基因的频率在雌雄群体中相等

C.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会增加

D.个体发生的突变、迁移等不影响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4.生活在山涧瀑布下的凹耳蛙由于其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无法离开水源,且需要通

过声信号进行求偶繁殖和保证种族安全。为了防止噪音的影响,凹耳蛙进化出了高度

复杂的超声通讯行为。研究发现雌雄个体在对高频声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凹耳蛙之间通过鸣声形成信息流,凹耳蛙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

B.凹耳蛙成为重要的科研模式动物,这体现出了其直接价值

C.凹耳蛙的超声通讯方式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强环境噪声适应的结果

D.凹耳蛙雌雄个体在对高频声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15.已知桦尺蛾的黑色和浅色分别受等位基因D、d控制。在工业革命后某森林中桦

尺蛾种群的D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该种群数量足够大、个体之间进行随机

交配、无突变、无迁入迁出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仅考虑桦尺蛾的体色这一性状,图中0~10年间该种群没有进化

B.图中10~24年间D基因频率不断增大,24~32年间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比达到最高

C.图中32~36年间D基因频率迅速增大是黑色桦尺蛾大量繁殖导致的

D.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增加对浅色性状的基因频率无影响

16.科研人员对长白山上某种二倍体植物种群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进行了

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并利用一株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

粉花,子一代粉花自交,子二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红花植株粉花植株白花植株

初次调查64%32%4%

二次调查76%8%16%

A.该植物控制花色的所有基因可以构成一个基因库

B.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正常情况下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粉花

D.调查期间,该植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二、多选题

17.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某同学所做的探

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少量含大肠杆菌的培养液,用涂布器涂布到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②将含有青霉素的滤纸片放在培养基表面,37℃恒温培养后出现抑菌圈;

③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中挑取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

④重复步骤①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步骤③中,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都是耐药菌

B.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直径的变化趋势可能为变小

C.连续培养几代后,该大肠杆菌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D.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滤纸片等灭菌

18.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300多种马先蒿属植物。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

无法传粉,人工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

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马先蒿进化的方向

B.该地区不同马先蒿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该地区马先蒿多样性是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该地区马先蒿之间存在不同的隔离方式

19.下列有关生物有共同祖先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鲸的鳍和猫的前肢骨骼结构相似,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的观点

B.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

C.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蛆裂和尾,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D.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不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20.为研究捕食者在协同进化中的作用,生态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引入捕食者之适当引入捕食者10年之

项目

刖后

生物有机物的量/

1510814829

(kJ•hm-2-n-1)

物种的种类数425451

A.协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B.实验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收割理论”来解释

C.实验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对生物有机物的量影响不大

D.实验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1.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

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型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品系1,物种1

品系2•物种2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①〜⑥仅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就可形成物种1和物种2

三、判断题

22.从基因水平看,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判断下

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某地区红绿色盲患者在男性中约占8%,在女性中约占0.64%,由此可知,红绿

色盲基因Xb的基因频率约为8%。()

(2)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

23.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判断

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

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3)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24.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个体数量下降而减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基因N和n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

因,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NY或XnY,所以形成花粉过程中,没有等位基因N和n的

分离现象,A错误;B、据题意可知,该植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且雌雄植株各占

50%,那么雌雄中某基因频率与种群中该基因频率相等,假定种群中n基因频率为x,

雌性个体中狭长叶个体占为x2,雄性个体中狭长叶个体占比为x,因为种群中狭长叶

个体占12%,因此可得等式X2/2+X/2=12%,解得X=1/5,即n基因频率为1/5,B正

确;C、该植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随机授粉一代,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C

错误;D、阔叶雌株中(XNXN:XNXn=2:1),能稳定遗传的占2/3,D错误。故选

Bo

2.答案:D

解析:A、隔离指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

生殖隔离,其中生殖隔离是衡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正确;B、在两座孤岛上同种生

物存在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能产生受精卵,因此属于生殖前隔离,B正

确;C、马和驴杂交后代不可育,马和驴之间的隔离属于生殖后隔离,因而马和驴是

不同的物种,C正确;D、物种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生殖隔离(生殖后隔离),但不

一定经历地理隔离(生殖前隔离),D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

点,这属于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A、拉马克的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因此拉马克认为霰

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A正确;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这是神

创论的观点,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错误;

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缺点之一,C正确;D、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D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A、20世纪A基因频率远小于a,树干变黑后,黑色个体生存机会大,A基因

频率会远大于a,说明自然选择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B、若1970年后每

年白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假设1970年一共有100个个体,则不同基

因型个体的数量为AA=10(个),Aa=20(个),aa=70(个),一年后AA=U

(个),Aa=22(个),aa=63(个),1971年基因型频率为AA=U/96、Aa=22/96、

aa=63/96,A的基因频率:A=11/96+1/2x22/96=22/96-22.9%,B正确;C、蝴蝶在进化

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易生存,不适应环境

的个体被淘汰,C正确;D、遗传变异在自然选择之前,翅色不同是变异的结果,环境

变化只起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由于某些个体的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各基因型之间的比例改变,从

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B、种群越小环境变化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一般

越大,B错误;C、由于两个种群生活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

有差异,C正确;D、由题意可知,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

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也可能发生相互交配并产生不

育的后代,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A、有性生殖变异性更大,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加速了生物进化的

进程,A正确;B、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一般吃掉猎物中的老弱病残,这样

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

成腾出空间,即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错误;C、根据“收割理论”可

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会单一捕食某一被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

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A、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

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B正确;C、雌孔雀和

雄孔雀属于同一物种,它们外貌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C错误;D、生物多样性是

地球生命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食物、药物、燃料等,保护

生物多样性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D正确。故选C。

9.答案:B

解析:A、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应特征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

物与无机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A正确;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具有更多生存和繁

殖的机会,但未必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B错误;C、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既是生物的结构特性与环境的适应性,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C正

确;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如雷鸟

换上洁白羽毛的遗传特性与其下雪推迟的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会引起雷鸟更容易被天

敌发现被淘汰,进而使得原来适应的特征变得不适应环境,D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基因突变、个体迁移和自然选择等,则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正确;B、有害突变

和有利突变是相对的,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C、个体并不是直接把

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的是基因,并不是所有的优良性状都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

D、种群基因频率(而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标志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故

选Ao

11.答案:B

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非洲亚种被带到阿拉伯被选育出长纤维的性状,这是自

然选择对长纤维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A错误;B、五个亚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是

所处环境定向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即组胺中是定向的,B正确;C、非洲亚种进化

到械叶亚种的过程并未与原种之间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D、自然选择对五个亚种基

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完全相同的,因而产生了性状不同的亚种,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由题干可知,甲与乙的分布区域有重叠,说明没有发生地理隔离,所以甲

与乙之间存在的生殖隔离不是地理隔离导致的,A错误;B、MM占30%,mm占

30%,则Mm占1-30%-30%=40%,那么M基因频率是30%+40%x1/2=50%,m基因频

率是1-50%=50%,5年后,MM个体占20%,mm个体占20%,则Mm个体占1-20%-

20%=60%,那么M基因频率为20%+60%x1/2=50%,m基因频率就是1-50%=50%,5

年后,基因频率不变,所以没有发生进化,B错误;C、5年后,MM个体占20%,

mm个体占20%,则Mm个体占1-20%-20%=60%,那么M基因频率为

20%+60%x1/2=50%,m基因频率就是1-50%=50%,5年后甲种群随机交配,灰体mm

占50%'50%=25%,其余都是黑体占1-25%=75%,即黑体:灰体=3:1,C正确;D、一

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雄性个体中某隐性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的频率为p,

因此雄性中XaY的基因型频率为P,推出该种群中xa基因频率为P,则XA基因频率

为1-P,雌性中xaxa的基因型频率为p2,男女个体数目相等,因此,该种群患该病的

个体所占比例为(p2+p)/2,A错误;B、该种群a基因的频率在雌雄群体中相等,均

为p,B正确;C、该平衡种群随机交配后,后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所

以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不变,C错误;D、个体发生的突变、迁移等会影响该种群基因频

率的变化,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凹耳蛙可产生鸣声,凹耳蛙之间通过鸣声形成信息流,凹耳蛙既是信息源

又是信息受体,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

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故凹耳蛙

成为重要的科研模式动物,这体现出了其直接价值,B正确;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

果,凹耳蛙的超声通讯方式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强环境噪声适应的结果,C正确;

D、凹耳蛙雄雄个体在对高频声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D错

误。故选D。

15.答案:A

解析:A、若仅考虑桦尺蛾的体色这一性状,图中0~10年间桦尺蛾种群的D基因频率

未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在此期间没有进化,A正确;B、由题图可知:10~24年间D

基因频率不断增大,24~32年间D基因频率为0.6,则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比为

48%,不是最高,B错误;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D、黑色

桦尺蛾数量的增加可能导致D基因频率增大,则d基因频率减小,D错误。故选A。

16.答案:C

解析: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故该植

物控制花色的所有基因不可以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B、分析题意,一株红花植株

和一株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粉花,子一代粉花自交,子二代出现红花:粉

花:白花=1:2:1,由此可知控制花色的这一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设控

制花色的基因为A/a,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粉花的基因型为Aa,白花的基因型为

aa,则正常情况下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粉花,C正确;D、分析表格数据可

知,初次调查时,A的基因频率为64%+l/2x32%=80%。a的基因频率=1-80%=20%;

二次调查时,A的基因频率为76%+l/2x8%=80%。a的基因频率=1-80%=20%,即调查

期间,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则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

Co

17.答案:BD

解析:A、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

可能是耐药菌,A错误;B、连续多代培养后,耐药菌所占比例逐步增加,细菌种群中耐药

性增强,抑菌圈直径的变化趋势为变小,B正确;C、抑菌圈逐代变小说明具有耐药性的大

肠杆菌所占的比例逐代升高,耐药基因频率逐代升高,大肠杆菌向耐药方向进化,C错

误;D、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滤纸片等灭菌,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D正

确。故选BD。

18.答案:BD

解析: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B、由于不同种群的表现型不同,

说明基因可能不同,即基因库不同,B正确;C、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

果,因此该地区马先蒿多样性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错误;D、根据题目信息,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

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说明存在不

同的隔离方式,D正确。故选BD。

19.答案:ABC

解析:A、鲸的鳍和猫的前肢骨骼结构相似,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支持现有的

脊椎动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的观点,A正确;B、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

的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