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4.8

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这三方面的条件来决定建立他们的统治中心——首都的。

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无需或只需少量

仰给于远处。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区既便于制内,即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又利于御外,即抗拒境外

敌人的入侵。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

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来往。设若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

便利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所以地理

位置这个条件也可以说成是交通运输条件。当然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并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三方面条件都

十分优越的首都,所以每一个王朝的宅都,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比较而言最有利的地点。首

都的选定一般都反映了该时期总的形势,反过来,首都的位置也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谭其腹《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

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半期,长安城毫无疑问是全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后半期情况却不同了。

唐定都长安后,表面看来,其城市规模和繁荣情况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文化艺术的昌盛,似乎都在

汉代长安之上。不过和全国各地区比较,它的经济基础已远不像汉代长安那样在全国中占有优越地位了。

自东晋而后,长江中下游已经全部开发起来,其面积之广大、条件之优越、物产之富饶,是关中地区所不

能比拟的。因此,在汉时富冠天下的关中,到了唐朝竟不得不依靠江南的供应。甚至皇帝在歉收之年,还

不得不迁居洛阳就食江南之漕。相对的关中水利之废堕,自然也是事实。总之,除开一切政治原因不说,

唐代长安城的繁荣,可以说是已经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来说,它已经失去了过

去所具有的绝对优势,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北京城在封建社会的后半期日趋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唐代中叶以后,东北边外的游

牧部族,随着唐帝国内部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日趋激化,也加强了对边方的劫掠和入侵。自

有史以来,中国的东北方,从未遭遇过如此连续不断的进攻力量,而北京所在,作为华北平原北方的门户,

也正是外族首先要占领的地方。正是汉族与游牧部族之间的矛盾在东北边方的急剧发展,使北京城在全国

范围内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在这一过程中,北宋之开封、南宋之临安(杭州),作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

曾先后和北京形成了相互争夺的局面,但却未能取得胜利。

(摘编自侯仁之《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少数民族在都城变迁中的作用实在不可忽视。我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早期的外患主要偏集西北,如西

周时的犬戎,秦汉时的匈奴和唐初的突厥,不时构成对中原的威胁,甚至西周被犬戎所灭而被迫东迁,后

来秦汉隋唐建都关中,乃正视边患,具有天子戍边的作用。唐末以后,中国的边患则主要来自正北和东北。

崛起于蒙古高原东部的契丹,趁五代之乱建立了辽朝,势力侵入华北。北宋统一中国,初期的主要边患仍

来自契丹。后来兴起于东北部的女真族消灭辽朝建立金朝移都北京,以此为基地进而占领了整个淮河以北。

不久蒙古族卷土重来消灭金和南宋,北京正式成为全国性的都城。辽、金、元、清各朝皆建都北京,虽然

各有不同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北京离这些民族的本土不远,缓急可以得到本民族的援助,

形胜可以此为基地进攻,势危可从容退回原来的游牧地区。明代迁都北京,在很大程度上说来是为了平衡

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治力量,亦具天子戍边的作用。

到了宋初,漕运的重要性对都城去向影响更加重大。当时,尽管宋太祖在洛阳建立了宫殿,打算在那

里建都。但是大臣们力荐“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终于打动了太祖心思,使他改变主意,

遂东移建都于开封,一举解决了隋唐两代未能解决的供给困难。以后国都进一步东移近海,特别是长期停

驻北京,除了其难以替代的国防意义和镇抚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有便利的漕运条件。北京不仅有京杭

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更可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据史书记载,元代时国都所需漕粮四百万石,

大运河每年只能运输数十万石,从至元二十年到天历二年的四十年间,海运的漕粮由四万六千石逐年增加,

最高达三百五十万石。明迁都北京,亦是河海并用,每年至少海运漕粮近百万石到国都。由此可见国都东

移近海,是经济中心转移和包括河海漕粮在内的经济因素制约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庞德谦《试论我国古都变迁的地理轨迹及其规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都城不处于地理位置中心,但有通向四方的发达交通,便于政令传达、物资运输和人员来往,则可

弥补这一不足。

B.封建社会后半期,长安政治地位衰落,既由于它在经济上丧失了优越地位,也由于它在军事上不便于

抗拒主要边患。

C,中国古代都城地理位置的变迁,整体呈现自西向东的趋势,这与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主要威胁区域的

位置变迁有关。

D.元明清时期,在首都的选定过程中,凭借着在国防军事方面进可攻退可归的便利优势,北京成为了全

国的政治中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代,较之江南经济的繁荣,关中地区经济明显滞后,政治集团因此选择放弃关中经济建设,如废

堕水利。

B.北京是华北平原北方的门户,本是首当其冲的军事要地,但在唐代中叶以前从未受到过外族连续不断

的进攻。

C.北宋时期,江南虽然是经济中心且交通便利,但其城市并未成为首都,这与其在军事上没有严重边患

有关系。

D.元代时期,用于供给首都的海运漕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逐年增加,可见元代首都的物资供给问题日

益严峻。

3.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材料三漕运对国都重要影响的一项是()

A.宋朝始设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以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

B.《元史》:“元都于燕……无不仰给于江南。自丞相伯颜献海运之言,而江南之粮分为春夏二运,盖

至于京师者一岁多至三百万余石。”

C.明代立国以来,面临着以南倭北虏为重点的边防问题,绵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在在出没,故海

防亦重”。

D.元明时代,太仓沿海的入海经商者日益增多,太仓从一个不满百户的小渔村变为“市民漕户云集”的

繁华城市。

4.请阅读下面的三国形势图及四川盆地地形图,并结合材料一,分析蜀国定都成都的原因。

5.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及北京崛起的史实,其论证意图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l.D2.C

3.B4.①成都平原经济富庶;②交通便利通畅,可借助河运;③有重山阻隔。

5.①材料二意在论证长安在封建社会后半期不再是政治中心的原因;②材料三意在论证中国古都变迁的规

律:少数民族影响国都变迁,漕运影响国都去向。

【解析】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个材料,分别从经济、军事、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的影响等多方面探讨

了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原因。材料一概述了历代统治者选择都城的基本条件和原则;材料二具体分析了唐

代长安和北京在封建社会后半期的地位变化;材料三则强调了少数民族和漕运对都城变迁的重要作用。整

体来看,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复杂性和多因素影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元明清时期”错误。由原文“辽、金、元、清各朝皆建都北京,虽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

同的,这就是北京离这些民族的本土不远,缓急可以得到本民族的援助,形胜可以此为基地进攻,势危可

从容退回原来的游牧地区”可知,“进可攻退可归”只针对元、清,没有明朝。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政治集团因此选择放弃关中经济建设”错误。由原文“在汉时富冠天下的关中,到了唐朝竟不得不

依靠江南的供应。甚至皇帝在歉收之年,还不得不迁居洛阳就食江南之漕。相对的关中水利之废堕,自然

也是事实”可知,“地区经济滞后”无法推断“放弃”。

B.“在唐代中叶以前从未受到过外族连续不断的进攻”错误。由原文“这主要是因为唐代中叶以后,东北

边外的游牧部族,随着唐帝国内部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日趋激化,也加强了对边方的劫掠和

入侵。自有史以来,中国的东北方,从未遭遇过如此连续不断的进攻力量,而北京所在,作为华北平原北

方的门户,也正是外族首先要占领的地方”可知,根据材料无法推断“从未受到过”。

D.“日益严峻”错误。由原文“据史书记载,元代时国都所需漕粮四百万石,大运河每年只能运输数十万

石,从至元二十年到天历二年的四十年间,海运的漕粮由四万六千石逐年增加,最高达三百五十万石”可

知,文中只是在说元代时用于供给首都的海运漕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逐年增加,但并没有说到元代首都

的供给问题是否严重,所以“日益严峻”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宋朝开始设置机构市舶司来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并不能体现漕运对国都的意义。

C.明代面临着很严重的边防问题,并没有体现漕运对国都的意义。

D.是说太仓沿海的入海经商者日益增多,变成了繁华的城市,没有体现漕运对国都的意义。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

由原文“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无需或

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可知,蜀国定都成都是因为成都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富庶。

由原文“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城

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来往。设若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便利

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所以地理位置

这个条件也可以说成是交通运输条件”可知,蜀国定都成都是因为交通便利通畅,成都境内有很多河流通

过,也可借助河运。

由原文“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区既便于制内,即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又利于御外,即抗拒境外敌人

的入侵”可知,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周围是重重高山,所以蜀国定都成都有重山阻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说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半期,长安城毫无疑问是全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后半期情况却不同

了”,然后说到除开一切政治原因不说,唐代长安城的繁荣,可以说是已经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作为

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来说,它已经失去了过去所具有的绝对优势。接着又说到唐代中叶以后,东北边外的游

牧部族加强了对边方的劫掠和入侵,而北京所在,作为华北平原北方的门户,也正是外族首先要占领的地

方,北京城在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所以,材料二提及北京崛起的史

实意在论证长安在封建社会后半期不再是政治中心的原因。

材料三说到少数民族在都城变迁中的作用实在不可忽视。兴起于东北部的女真族消灭辽朝建立金朝移都北

京,以此为基地进而占领了整个淮河以北。不久蒙古族卷土重来消灭金和南宋,北京正式成为全国性的都

城。辽、金、元、清各朝皆建都北京。然后又说到到了宋初,漕运的重要性对都城去向影响更加重大。北

京不仅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更可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所以,材料三意在论证中国古都

变迁的规律:少数民族影响国都变迁,漕运影响国都去向。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原隐泉

余秋雨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

顺着脚印走吧?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

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

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

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

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珞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

温柔得可恨至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吧。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

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

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

不为那越来越高的山顶,只为这已经画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

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

退的顶端。

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宽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

夕阳还十分灿烂。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

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

含一丝涟纹。

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

崇高。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

和其他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天乐般的梵呗。

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象,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

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

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藏在本不该有

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慈父心疼女儿一样叫一声:这

是什么地方,你怎么也跑来了!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

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

跑到九溪的树荫下。

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

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我亟亟向泉水奔去。

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水面之下,飘动着丛丛水草,使水色

绿得更浓。竟有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真不知它们如何飞越万里关山,找到这

儿。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

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

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树后有一陋屋,正迟疑,步出一位老尼。手持悬项佛珠,满脸皱纹布得细密而宁静。

她告诉我,这儿本来有寺,毁于二十年前。我不能想象她的生活来源,讷讷地问,她指了指屋后一路,

淡淡说:会有人送来。

我想问她的事情自然很多,例如为何孤身一人,长守此地?什么年岁初来这里?终是觉得这种追问过

于钝拙,掩口作罢。目光又转向这脉静池。答案应该都在这里。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

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

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因此,老尼的孤守不无道理。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时,明晨,即可借明净

的水色把耳根洗净。当她看够了泉水的湛绿,抬头,即可望望灿烂的沙壁。

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在敦煌县境内。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头写鸣沙山的沙漠没有路,连行人的几行脚印也难以长存,这透露出一种苍凉感。

B.作者登临山顶,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赞美了鸣沙山的美景,也抒发了心中激荡的无限豪情。

C.月牙泉的风景风格多变,远观时它仿佛纤瘦婉约的女子,近看却有如豪迈洒脱的独行侠。

D.作者后来不再执着于理解老尼的孤守,转而由沙漠隐泉的景象去体认人生、世界与历史。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当下登鸣沙山的感受与儿时在浙东爬山的感受进行对比,突出强调爬沙山别样的辛苦。

B.作者在文中使用了许多疑问句,或表达自己的怅然悠思,或展现无尽遐想,或流露重重疑惑。

C.本文移步换景,描绘了鸣沙山夕照图、月亮泉孤守图等沙漠风光,写法与《故都的秋》相似。

D.文章结尾用整齐的短句交代山与泉的名字,再点明其位置,收束全篇,语言简洁,余韵无穷。

8.本文为什么要写月牙泉畔孤守的老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有人评价余秋雨的散文“看山不是山”,请结合本文对鸣沙山的书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A7.C

8.①老尼本就是月牙泉风景的一部分,她的宁静和淡然与月牙泉的静美相映衬。

②引出了后文“我”的一系列疑问和思索。

③揭示了浮器与宁静,躁急与清冽的调和方能予人生以灵动的主旨。④丰富文章内容及意蕴。

9.①本文写鸣沙山不仅仅限于自然风景,更是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极具哲理性。

②爬山过程中领悟到要动作轻柔有耐心方能行稳致远。

③不计终点与目的,只为生命的追寻去拼搏不息才能登临绝顶。

④置身顶峰之时才能有满眼圣洁明净,满心畅快欢愉,真正“得道”。

【解析】

【整体分析】余秋雨的《沙原隐泉》通过描写鸣沙山和月牙泉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沙漠中的独特美景和人

文情怀。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沙山的艰难攀登和月牙泉的宁静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

思考。老尼的孤守象征着在荒凉环境中坚守信仰的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余秋雨散文“看山不是山”的深刻内涵。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无限豪情”错误,结合原文“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可知,作者爬上山顶

是只是描绘了月牙泉的美景,并没有表达“无限豪情”。

C.“风景风格多变”错误,“洒脱”也错误,远观近看都是作者的个人感受,而非“风景风格”;“洒

脱”在此处形容独行侠不当,根据原文“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可知,看独行侠特点

应该是慷慨孤勇而非言行的不受拘束。

D.“后来不再执着”错误,结合原文“因此,老尼的孤守不无道理”可知,文章最后作者仍旧回到对老

尼孤守的理解上。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写法与《故都的秋》相似”错误,《故都的秋》并未采用移步换景写法。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老尼的形象出现在文章后半部分,与月牙泉的描写紧密联系在一起。她的出现不是单纯的人物描写,而是

与周围自然景观相结合,起到了深化主题和引发思考的作用。

根据原文“手持悬项佛珠,满脸皱纹布得细密而宁静”可知,老尼手持佛珠,满脸皱纹,显得宁静而祥

和,象征着一种超然的、与世隔绝的精神状态。她独自守候在荒凉的沙漠之中,生活简单、朴素,却充

满了宁静和淡然。这种状态与月牙泉的清澈宁静形成了一种相互映衬的关系。老尼的宁静和淡然,与月牙

泉的静美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沙漠中的独特景观。

根据原文“我想问她的事情自然很多,例如为何孤身一人,长守此地?什么年岁初来这里”可知,我看到

老尼之后,涌现出很多的问题。老尼的生活与沙漠环境的孤寂和寂静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使得“我”

不禁思考,在这荒凉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人甘愿孤守一隅?这些思考并不局限于老尼的个人生活,而是

进一步拓展到对人生、世界、历史的思考。作者借老尼的存在引出关于人生应如何在浮华和宁静之间寻求

平衡的哲理性思考。

结合原文“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时,明晨,即可借明净的水色把耳根洗净。当

她看够了泉水的湛绿,抬头,即可望望灿烂的沙壁”可知,通过对老尼的描写,作者进一步揭示了文章的

核心主题一一“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老尼的孤守生活象征着

一种超然的态度,她在荒漠中用心灵守护着一片清泉,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她的形象与月牙

泉的清澈宁静相呼应,象征了人类在浮华尘世中的清明和纯净。作者通过她的形象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

在喧闹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老尼的描写增加了文章的人文厚度,使得文章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她的

存在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思人类的精神追求与价值。文章通过老尼的形象表达了对宁静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揭示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感悟,增加了文章的哲学思考深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看山不是山”的意思是,看到事物不仅仅是看到事物的表象,还看到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事物的本质和

意义。这里,“山”已经不仅仅指自然景观,而是象征着一种哲学的、人生的思考。它暗示着一种超越表

象的顿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事物的本质。

根据原文“那满山的沙子在日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仿佛每一粒沙子都在与日光对话”可知,余秋雨首先看

到了自然景观,他对鸣沙山进行了直观的描写,这是看到了鸣沙山的表象。鸣沙山是一个具体的、真实的

地理景观,它因沙石滑动而发出声响,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部分描写展现了鸣沙山的独特美景和自然奇

观,让读者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鸣沙山的独特魅力,这是对事物表象的初步认知和直观感受。接着,余

秋雨描绘了月牙泉的宁静与老尼的孤守,进而引发了他对“浮器与宁静,躁急与清冽”之间关系的思考。

鸣沙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成为作者思考人类历史、文化变迁以及人性的一种媒介和象征。

作者已经超越了事物的表象,把自然景观作为引发思考的载体,探索人类精神与大自然之间更深的联系。

根据原文“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可知,作者通过自己登上鸣沙山的经历,

领悟到“要动作轻柔有耐心方能行稳致远”。爬沙山不像爬石山,需要小心翼翼,动作轻柔,不能用蛮

力。这段描写暗示着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艰难险阻,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稳扎稳打,保持耐心和细

心,方能走得长远。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根据原文“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可知,作者积极拼搏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了

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寻和拼搏的过程。这一层次的理解超越了具体的自

然风景描写,上升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根据“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可知,当作者终于登临鸣沙山的顶峰,

看到夕阳下沙山的美景和月牙泉的宁静之美时,心中感到无限畅快和欢愉:这一境界象征着“得道”的状

态,表明人只有在经历过漫长的努力与坚持之后,才能达到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山顶的圣洁和明净象征着

人生追寻的最高境界,这种精神上的超脱与安宁正是余秋雨在散文中追求的哲理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郭解,款人也。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

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

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及徒豪富茂陵也,解

家贫,不中誉1注】,吏恐,不敢不徙。轨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徒解。解兄子断杨掾头。杨季主家上书,人

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遂族郭解。太史公日: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

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

既乎!”于戏,惜哉!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材料二: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

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

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

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

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鹫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

形容,楔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

焦神极能,为重精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

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譬:同“费”,资财。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开关梁A弛B山泽C之禁D是以富商大贾E周流天下F交易之物G莫不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帝王的坟墓,与《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的“陵”意思相同。

B.貌,以……为貌,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

C.“渊深而鱼生之”与《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用法相同。

D.形容,外貌,模样,与《屈原列传》“形容枯槁”的“形容”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随着年纪增长,志趣行为有所改变,对别人厚加施予却不求回报,甚至救了别人性命,也不夸

耀。

B.郭解被推举迁徙茂陵,杨季主的儿子是推举人,后来被郭解侄子斩首,杨家人到京城上告,也被杀

害。

C.闾巷少年为了财物器用,斗殴杀人,掘坟墓,铸钱币,所作所为与郭解奉行的游侠行为没有什么不

同。

D.在汉朝,高处庙堂的大臣,遍布市井的平民,远赴疆场的壮士,隐居岩穴的奇人,大都追求丰厚财

田O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

(2)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

14.班固站在儒家的立场,指责《货殖列传》“是非颇谬于圣人”。请结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谈谈你对班固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0.ADF

11.C12.C

13.(1)少年时阴险残忍,(因为)心情激越不如意,亲手杀死的人很多。

(2)但是天下无论好人还是坏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很仰慕他的名声。

14.班固认为司马迁的是非观与孔子不同。

①孔子认为人更应该追求义而非利。

②《货殖列传》却认为人应先求得利而后就能有义。

【解析】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郭解和汉代社会风气的描写,揭示了当时人们对财富和名声的追求。郭解从

年轻时的阴险凶狠到年长后的折节为俭,展现了个人行为的转变,但其本质未变。文章还通过对社会各阶

层追求财富的描写,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物质主义风气。太史公的评论表达了对郭解名声与实际不符的惋

惜,而《货殖列传》则揭示了财富对人行为的驱动,体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开放关卡要道,解除开采山泽的禁令,因此富商大贾得以通行天下,交易的货物无不畅通。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为并列结构,A处断开;

“是以”为句首发语词,与“富商大贾”相连,D处断开;

“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主谓宾齐全,F处断开。

故选A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琵琶女赏赐。

B.正确。侣:以……为伴侣。句意:人以光荣的名声作容貌。/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

C.错误。而:表承接。句意:水深就会有鱼生长。

而:表并列。句意: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钳子。

D.正确。句意:装扮容貌。/容貌如同枯木一样毫无生气。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所作所为与郭解奉行的游侠行为没有什么不同”错误,闾巷少年这样做只是为了求财,并不是郭解奉

行的游侠行为。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阴贼”,阴险残忍;“慨”,激愤;“身”,亲手。

(2)“然”,然而,但是;“不肖”,品行不好;“慕”,仰慕。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追求的是义,只有小人追求的是利。而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到“富者,人之

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

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鹫者,其实皆为财用

耳。”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的。由此可见,孔子与司马迁对于义与利的看法不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郭解是较县人。少年时阴险残忍,(因为)心情激越不如意,亲手杀死的人很多。用身体帮朋友报仇,

隐藏身份做坏事,频繁抢劫。停下来就私自铸币挖坟掘墓。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

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很少期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

烈。郭解已经帮助过很多人,但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残忍和狠毒,最终还是会在小

事上爆发,和以前一样。当有人请求帮助处理事务时,如果这件事可以办到,就尽力去办;如果办不到,

则各自表达自己的意愿,然后才敢一起饮酒吃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

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待到朝

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解

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软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掾,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郭解哥哥

的儿子砍掉杨县掾的头。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皇上听到这消息,就

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解逃跑,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的家族。太史公说:我

看郭解,状貌赶不上普通人,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但是天下无论好人还是坏人,无论

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很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

以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哎,可惜呀!

材料二:

水深就会有鱼生长,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依附于他。汉朝兴起,天下统一,

开放关卡要道,解除开采山泽的禁令,因此富商大贾得以通行天下,交易的货物无不畅通,他们的欲望都

能满足,汉朝迁徙豪杰、诸侯和大户人家到京城。贤能之人在朝廷上出谋划策,论辩争议,守信尽节及隐

居深山之士自命清高,保全名声,他们究竟都是为着什么呢?都是为了财富。因此,为官清廉就能长久做官,

时间长了,便会更加富有。求富,是人们的本性,用不着学习,就都会去追求。所以,壮士在军队中,打

仗时攻城先登,遇敌时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冒着箭射石击,不怕赴汤蹈火,艰难险阻,是因为重赏的驱

使。那些住在乡里的青少年,侵扰劫夺埋尸,拦路抢劫,盗掘坟墓,私铸钱币,不怕法律禁令,往死路上

跑如同快马奔驰,其实都是为了钱财罢了。如今赵国、郑国的美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弹着琴瑟,舞动长

袖,踩着轻便舞鞋,用眼挑逗,用心勾弓I,出外不远千里,不择年老年少,招来男人,也是为财利而奔忙。

医生方士及各种技艺谋生的人,劳神过度,极尽其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官府吏员,舞文弄墨,私

刻公章,伪造文书,不怕斫脚杀头,这是由于陷没在他人所给的贿赂之中。至于农、工、商、贾储蓄增殖,

原本就是为了谋求增添个人的财富。如此绞尽脑汁,用尽力量地索取,终究是为了不遗余力地争夺财物。

没有隐士的高尚道德和行为,却长期处于贫贱之中,却喜欢谈论仁义道德,这是令人羞耻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贡仲章之燕

梅尧臣

天启文明泰运兴,汉庭来召鲁诸生。

我婴世网空投老,君向容台早著名。

水阔风高鹏翼健,沙干云暖马蹄轻。

归来衣锦看他日,何用樽前唱渭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汉庭”指当今朝廷,“鲁诸生”指天下人才,这一句体现了朝廷重视人才,求贤若渴。

B.第四句中“容台”是礼署、礼部的别称,这一句表明贡仲章很早以前就受到朝廷赏识,取得名声。

C.尾联中“渭城”指《渭城曲》,表达离别深情;“何用”则是诗人劝慰友人无须为离别而留恋感伤。

D.本诗虽言送别,但是意境开阔,情感豪迈,不见伤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16.诗歌的颈联颇具艺术特色,请加以赏析。

【答案】15.D16.①想象(虚写)友人旅途的场景,渡水时水面辽阔、风力强劲,行路时天气晴好。表

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遂的祝福,又暗含他对朋友仕途顺利的祝福。

②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友人比作鹏鸟(以“鹏鸟”象征友人),“翼健”则表现了友人才华卓越,表

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

【解析】

【整体分析】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友人贡仲章赴京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朝廷重

视人才的赞美。全诗意境开阔,情感豪迈,既有对友人前程的期许,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颈联描绘了

友人旅途中的壮丽景象,尾联则劝慰友人无须为离别而感伤,充满了深厚的友情和乐观的情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不见伤感”错误。“我婴世网空投老”意思是诗人说自己被世俗的罗网束缚,虚度光阴直至年老,表

现了对自己年岁已老久困世俗的悲苦和伤感。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送别时,颈联属于景物描写,想象了友人旅途的场景,写到水阔风高的环境中大鹏展翅高飞,

沙地干燥、云彩温暖,马蹄轻快。这里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友人

的祝福,祝福友人一路顺遂,又暗含他对朋友仕途顺利的祝福。

颈联中的“鹏翼健”和“马蹄轻”具有象征意义,大鹏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轻快的马蹄则象征着友

人在人生道路上的顺利前行。所以,本处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将友人比作鹏鸟,“翼健”则表现了友

人才华卓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李最近走上领导岗位,春风得意,他父亲在给他的家书中引用《谏太宗十思疏》中

“,”两句话,告诫他待人要真诚谦虚,才能团结群众。

(2)老张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一位奇人,劝酒时或呼《将进酒》中“将进酒,杯莫停”,或咏《短歌行》

中“,",或唱《菩萨蛮》中“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最后酩酊大醉,倒地

就睡。

(3)中国历来有赠人香花芳草以示情意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古诗中每每可见,如“,

【答案】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③.何以解忧④.唯有杜康

⑤.静女其娈⑥.贻我彤管(自牧归美,洵美且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竭”“娈”“贻”“彤”“黄”“洵”“遗”“聊: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文化在生命意义上所体现的成终成始的特点,使“泰山”在秦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两个①

的文学形象■个是旧生命的归宿地,一个是新生命的诞生地。前者表现为旧生命无可奈何的归去,伴

随着痛苦,带有宿命的色彩;后者则表现为对长生不老的痴情追求,带有因欢快而亢奋的情绪。鲍照的一

知。而这种感知与诗人穷苦的生活、憔悴的身心和凄婉的情态是分不开的。

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虽然在秦汉时期受到了近乎疯狂的推崇,但汉晋时期人们开始对其进行反思,感

受到它的欺骗性和虚无性,曹植写下了“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至此,“泰山”虽仍是获得新生命

而长生不老的地方,但它仅仅体现为一种②的幻象。神仙可羡,终不可求;人生苦短,才是真实

感受。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忌、O

20.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一一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喜看稻菽千重浪一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

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

C.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

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D.“唉,天可真凉了一一”“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答案】18.①截然不同(相反)/天差地别/迥乎(然)不同/大相径庭

②虚无缥缈/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子虚乌有/不可捉摸

19.鲍照的《松篇》情绪低落,充满苦痛,它将泰山描绘成生命的归宿和死亡的象征,展现了对“泰山”

的文学感知。

20.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在秦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形成的两个文学形象,一个是旧生命的归宿地,一个是新生命的诞生

地,这两个文学形象是相反的,可填“截然不同(相反)”“天差地别”“迥乎(然)不同”或“大相径

庭”。“截然不同(相反)”: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天差地别”,形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

间的差距很大。“迥乎(然)不同”,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

同。

②前文说到汉晋时期,人们感受到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欺骗性和虚无性,所以泰山仅仅体现出一种虚无

的幻想,可填“虚无缥缈”“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子虚乌有”或“不可捉摸”。“虚无缥缈”,虚幻

渺茫,捉摸不定。“镜花水月”,比喻虚幻的景象。“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子虚乌有”,表示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不可捉摸”,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或无法知道对方的

用思。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最常见的方法为提取主干法。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主语为“鲍照的《松篇》”,谓语为“展现”,

宾语为“对‘泰山’的文学感知”,所以主干句为:鲍照的《松篇》展现了对“泰山”的文学感知。接着

将修饰成分变成相应的句子。“情绪低沉、充满苦痛”是《松篇》的定语,可变成:鲍照的《松篇》情绪

低落,充满苦痛。”通过将泰山描绘成生命的归宿和死亡的象征”是“展现”的状语,可变成:鲍照的

《松篇》将泰山描绘成生命的归宿和死亡的象征。

所以,可变成:鲍照的《松篇》情绪低落,充满苦痛,它将泰山描绘成生命的归宿和死亡的象征,展现了

对“泰山”的文学感知。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对“两个文学形象”进行解释。

A.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

B.破折号用在副标题前,表示对文章标题的解释说明;

C.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对“三不稻”进行解释;

D.破折号表示音调拉长。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受多方面驱动因素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产销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甲。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提供购车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延续和优

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乙。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以及充电速度的加快,都为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电机控制系统、轻量化材料和无人驾驶的进步,也显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

整体性能。

丙。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从上游锂、钻等关键原材料的开采供应,到中游电池、电

机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到下游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系统。

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①充电基础设施不够普及、电池续

航里程过短及回收不当等,②都成为了行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③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

性和供应链风险,④也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潜在影响。

21.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

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观点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②句可修改为:都成为了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④句可修改为: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潜在影响

22.甲: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乙: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丙:产业链(系统)完整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句,“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不合逻辑,“能否”是两面词,“制约性因素”是一面词,两

面对一面,可删除“能否”。

④句,“对于”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将“对于”修改为“对二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题干要求补写观点句,结合前文“2023年,受多方面驱动因素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可

知,文段主要是讲解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类因素。原文在三个段落的开头处标注了甲、乙、丙横线,

每一处横线后的内容都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详细展开。

甲处,这一段讲述了政策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涉及政府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技术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可填写“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乙处,这一段讨论了技术进步在提升新能源汽车性能方面的作用,主要涉及电池技术、电机控制、轻量化

材料和无人驾驶等技术的进步。可填写“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丙处,这一段谈论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系统化,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可

填写“产业链(系统)完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不乏00后运动员。他们不仅夺得了耀眼的

成绩,也发出了自己的青春宣言。20岁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赛后

他说:“游之前就想着全力去拼,发挥出自己最好成绩。我一直想的都是提高世界纪录,把标杆设置得高

一些,再高一些。”21岁的郑钦文获得中国首枚奥运网球女单金牌,她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到:“每个时

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我希望达到自己的极限,成为更好的自己,甚至可以引领年轻一代。”

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你将代表开启圆梦征程的高三学子,发表以“少年自有少年狂”为主题的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