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材料:

①当2023年初冬的第一场雪翩然而至,A.司空见惯的哈尔滨市民并没有在意,但是

一场现象级“热潮”却在雪花飘落间积蓄能量、酝酿发生。这个冬天,冰变为宝,雪变为金,

在冰天雪地之间,一个火热的冰雪季扑面而来。“你好,尔滨,冰雪真美!’‘仿佛是一事邛,

哈尔滨作为旅游目的地以“井喷”之势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国内游“顶流”。当冰雪游成为B.

万众瞩目、席卷八方的热潮,哈尔滨在这遹列寒冬里透出生机勃勃的暖意。雪舞银花,银妆

素裹,—二江西崖,――满城慧歌。一纷飞瑞雪如期而至,梦幻冰城C.人心向背。冰雪旅游火爆的

背后,是哈尔滨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走特色冰雪旅游发展之路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

②夜幕降临,冰雪大世界灯光亮起,冰雪筑成的园区变身“琉璃仙境”,D.绚丽多彩、

惊艳夺目。游客changyang在一座座壮观的冰建筑之间,体验刺激的超长冰滑梯和浪漫的

雪花摩天轮,欢笑声此起彼伏,尽享童话世界的奇幻浪漫。一年一度的冰雪盛宴,美轮美奂

的梦幻胜景,走过第25届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风光名片,也是中外游客的心

之所向。

1.请给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

霎那谍冽

2.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changyang___________

3.材料中画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B.万众瞩目C.人心向背D.绚丽多彩

4.第②段结尾句有语病,请你把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走过第25届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风光名片,也是中外游客的心之所向。

5.第①段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雪舞银花,银妆素裹,一江两岸,满城载歌。

6.哈尔滨的火爆“出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背后有着每一个哈尔滨人的努力。《海底

两万里》中也有一群人在努力着,请你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来阐述努力的意义。

二、选择题

7.选出对陆游《游山西村》赏析存课的一项()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出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直

接抒发诗人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切身感受。

B.颔联中,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

生思考,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中的“春社”指古人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节日,这一联所描绘的古朴风俗,淳

厚农民,构成了南宋农村的风俗画卷。

D.尾联既抒发了诗人悠闲惬意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告别时流连忘返之意,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作者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三、名句名篇默写

8.劳作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在古诗词中就可窥得一二。二组搜集了一些有关

于“劳作”的诗句和你一起体会。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爱劳作,他们中有(1)“,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辛勤劳作的桃源人;有(2)“,不必为己”(《大道之行》)甘愿为集体奉

献的劳动者;在得知(3)“卖炭翁,"(《卖炭翁》)的辛苦生活时候,也常常

会(4)“坐观垂钓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时,远望夕阳,

(5),"(《野望》)看见牧人归家的静谧景象是劳作的意义;有时

种花,采花(6)“,”(《饮酒(其五)》)悠然自持也是劳作的意义。

“劳动改变生活”,这是古人坚信的真理,二组同学认为愚公的精神就是最真实的展现。

四、文言文阅读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

试卷第2页,共10页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目:“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有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齿匕,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居卫河侧者言:迎N接自史瀛叁丕於-0.超然丕电其在何-处也o及棒椎鱼集于一处,则

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棒椎鱼者,象其形而玲平时不知在何所,至河暴涨乃麋◎至。护

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巴传响不停,则决在斯须间@矣,此为数今也!然唐尧洪水,

天数也;神禹随刊@,则人事也。惟圣人不委口过于天,先事而筹谋,后事而补救。

(节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麋(qun):成群。②筑:猛捣。③须间:转瞬间。④数:天数。⑤神禹随刊:大禹

实地勘察,因势利导。⑥委:推卸。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零山北之塞

(2)遂率子孙萄担者三夫

(3)象其形而名

(4)传响不绝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处也。

12.【甲】文中的愚公算得上【乙】文所说的“圣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

丽丽分享一篇青年人回归乡土的文章,感受新时代年轻人的梦想与追求。

在希望的田野上

①花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在实习的问题上与妈妈桂兰产生了分歧。花珠在上海读

的大学,桂兰希望花珠能在上海找个单位实习,将来有机会留在上海。花珠呢,却想回河南

老家。两人虽然远隔千里,有了微信便近在眼前,丝毫不耽误交流。

②花珠说:“妈,上海这地方,大学生多了去,显不着咱,还不如回去。”

③桂兰心里荡漾了一下,她知道花珠的心思,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花珠四岁那

年,她爸出车祸走了,是自己累死累活把她养大的,她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孝顺。但

是,当父母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像雄鹰一样飞出去,能飞多远就飞多远,能飞多高就飞

多高。想到这里,桂兰稳定了一下情绪,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傻闺女,好不容

易走出去了,咋能再回来呢?”

④“妈,人往高处走,其实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其实海能纳百川。您一辈子没

走出村,不也是过了大半辈子?”

⑤……

⑥花珠换了话题:“妈,希望哥租一千多亩地,都弄啥哩?”

⑦桂兰说:“啥子观光农业园,说是种菜都不用土,嗨,妈也搞不明白。需要钱不?

妈给你转。今年的地租,希望前天转给我了。”

⑧花珠说:“妈,现在不种地了,家也没啥事,您可以出去转转看看啊。”

⑨“妈听你的,出去旅游。但你也得听妈的,就在上海实习,不要胡思乱想。”

⑩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花珠给妈视频聊天。妈看到花珠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妈

忙问:“闺女,你这是去哪儿?”

⑪妈,你不是让我留在上海吗?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只好找了个在火车上实习的机

会,乘务员,也不是很累……不过,白天忙,不能聊天,只能晚上啊。”

⑫..…

⑬I圭兰在家闲着无事,就到希望的农业园找了个事,干保洁,每月四天休息时间,一

千八百元的工资。上班的第一天,大约是上午十一点,桂兰正在农业园的草坪里捡拾垃圾,

忽然接到花珠微信视频聊天的请求,她忙挂断了。她东张西望了一番,有了主意,跑到那个

水泥站台上,两边停放的是火车——希望买的是几截报废的火车车厢,简单装修了一下,让

试卷第4页,共10页

员工以及来这里拓展训练的客人当做宿舍用。桂兰挣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

面也没有尘土,之后,她开通了跟花珠的视频聊天模式。

⑭妈,您干啥呢?“花珠还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

⑬您不是说让我出去旅游吗,瞧,我在站台上。”桂兰说罢,用手机的摄像头照了照

身前身后的火车。

⑯妈,您这是要到哪儿旅游?”

⑰北京,妈还没去过北京呢。“

⑱妈,您是不是上错站台了?“

⑲没有啊,就在县城的火车站,巴掌大的小站我还能上错?”

⑳花珠忍住笑,说:“妈,您转身看看您身后的站牌。”

㉑桂兰扭头一看,只见后边竖着的站牌上写着“希望站(起点)——幸福站(终点)”,

她不自然地笑了,然后对着手机说:“花珠,这是希望的现代农业园,我来这里真长见识了,

大棚里的豆角两米多长,吊在架子上像蛇……听希望说,他这里来了一个科班院校的实习生,

之前就是人家给谋划的。”

㉒“妈!”花珠推开“车厢”的门下来了——就是旁边停放着的火车。在阳光的照射下,

她的脸蛋如花朵般绽放。

㉓桂兰又惊又喜,似乎什么都明白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2期,有删改)

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16.三组同学在讨论文章主题的时候,有了一些分歧,请你他们做出选择并说出理由。

A乡土情结B.乡村振兴C.美德青年

甜甜发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技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巨大,她找到一篇文章和我们一起学习。

【材料一】

①五常大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行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②五常大米的历史木等可以追溯到唐初时期,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植水稻。清道

光十五年,吉林将军富俊征集部分朝鲜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

大米,封为贡米。咸丰四年,清政府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名,称此

地为五常,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

③五常地处中纬度,冬季经常处在西北气流和蒙古冷高压控制之下,导致气候寒冷,

干燥少雪;夏季短促酷热,常表现有明显的雨热同季的特征。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

的土壤和气候,为稻米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也赋予了五常大米独特的品质,这

种气候条件使当地收获的大米颗粒饱满、饭粒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水稻中干物质积

累多,支链淀粉含量高,可速溶解的双链糖含量高,所以吃起来香甜。

(文章摘自百度,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这是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

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

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②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是遏制食品浪费的第一道关。

③在粮食收获环节,田间收割是粮食损失最大来源。在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北大

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就积极寻找收获中减少粮食损耗的秘诀。用手机App跟收割机

里的北斗导航系统连接,远程设定收割机运行和转弯的速度,就可以减少收获环节的损耗。

比如说,水稻倒伏会影响收割速度,也会加大收获损耗。收割机转弯时,可能会把倒伏的稻

子压在车下,收割不起来,驾驶员需要经过大量转弯操作练习以控制速度。为避免这种情况,

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作收割机,人不用上车,速度更稳定了,收获质量也更高了,粮食损耗

率不断降低。

④收割机启动、粮桶一键归位等操作也由最初的机械、液压控制改为电磁阀控制,通

过收割机上的电脑就可以一键操作,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通过提升标准化程度进一步降低

了操作误差导致的粮食损耗。

⑤在粮食存储环节,工作人员通过集中控制安全监管平台监控粮仓内的情况,并应用

了智能通风、集中控制安全监管平台和技防技控智能化收储系统等数字化技术,通过温度传

试卷第6页,共10页

感器和高清摄像头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实现了无死角安全管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后,每年可

减少粮食损失300万斤以上。

(选自《瞭望》新闻周刊,有删改)

【材料三】

①袁隆平用了50多年时间。把一颗稻种变成了“超级稻”,而在北京西北三环,国家作

物种质库长期库里,包括水稻在内更多的珍贵种质资源正在低温环境下冬眠。作为全球单体

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以收藏各类珍贵的农作物种子等品种资源

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在需要的时刻随时能被从容唤醒。作为保障粮食安全

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

②但一份种子想要入库,可不是件容易事。一粒种子要想真正进入国家作物种质库里

妥善保存,必须经过层层“关卡每一个品种都要先经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在确认其

特点与库内种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被“收编”。入库后的种子,又要经过仔细“体检”,通过

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卡最终装瓶密封。

③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温库。含水量

5%〜8%的农作物种子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唤醒后发芽率仍在九

成以上;在超低温库,-196℃的液氮则能让作物组织迅速进入冷冻休眠,就像给生长按下

了暂停键,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

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

(摘自《新京报•种子经过层层关卡才能进来“沉睡”》,有删改)

17.下面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簿送的一项是()

A.五常大米颗粒饱满、饭粒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水稻中干物质积累多,支链

淀粉含量高,可速溶解的双链糖含量高,所以吃起来香甜。

B.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

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生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C.【材料三】表示在北京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库里,可以收藏各类珍贵的农作物种子等

品种资源达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

D.【材料三】中的图表显示中国作物种质保存总量近二十年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用图

表可以使读者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18.【材料一】中第②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19.【材料二】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有的同学认为种子研究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很没必要。请结合【材料三】相关

内容谈谈国家这样做的必要性。

安安认为祖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耕种对每一个青少年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她分享一

篇文章和大家一起体会耕种的意义。

【材料一】

“手机和出去玩,她可能会选择手机。”80后的凌雪,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土地有着天

然的情结,也从中汲取了生命的滋养:“难过、心里堵得慌的时候,我就会回忆小时候跟曾

祖母在农村老家的日子,跟小伙伴上山下河、种菜喂猪捞鱼的过往。”如今,她的孩子被城

市文明和现代科技冲淡了鲜活的乡土回忆、厚重的生命底色,而笼上层层薄如蝉翼的虚无

——“之前有一个单元的作文是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她要观察豆芽,自己弄的没发芽,然

后拿手机搜视频看的整个发芽生长过程。”更让凌雪忧虑的是,远离自然、土地,孩子对亲

情的感知也变得很浅。“她跟我之间,学校的事情占90%以上,她的亲情记忆只停留在妈妈

怎么教她学习、怎么盯着她写作业,这对她的未来不会有好的影响。”

(摘编自周丽《耕读教育,唤醒远离土地的孩子》)

【材料二】

“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和中国古人关于做人的智慧。处在天

地间的农耕劳作,晴耕雨读、耕读结合的生活,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满足生计的物质,而且

可以健体修德、开慧学艺。天地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而是承载着“道”

和“德”,充溢着精神与文化的世界。在古人看来,天地就像生养我们的父母一样,不仅给予

我们无私的爱,也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和老师。《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向天学习,厚德载物的品行要

向地学习。而连接这种学习的桥梁,就是耕读。

【材料三】

①"耕''应当是融健身、修德、开慧、学艺为一体的劳动,通过除草、种树、摘果、种

庄稼等丰富多样的农耕劳动体验,让青少年掌握农业技能,感悟传统文化,理解劳动人民,

试卷第8页,共10页

实现知行合一。

②“读,,主要是指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上包括传承家风家训、了解乡风

民俗、学习节气农谚等,载体上包括楹联戏曲、祠堂宗谱、学堂伦理、诗文农书、传统表演

艺术、手工艺绝活等。新时代耕读教育要着力培养勤俭节约、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服务奉

献,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艰苦奋斗、不惧困难的革命精

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追求。

③传统耕读教育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现代耕读教育仍要发挥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

校”的独特作用,在家庭中形成崇文重教、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同时,依托农业文化遗产

地、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展览馆等,鼓励各层级学校开展文化传承式生产劳动教育,深化

大中小学生对农耕文化、乡风民俗、传统美德的理解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