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衡阳四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四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四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四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四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衡阳四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中最多可含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B.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m•2n-1个腺嘌呤C.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发生变化D.用32P标记某精原细胞的DNA双链,产生的精子中有50%含有32P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调查结果会偏大C.出生率和迁入率增大会使种群数量增大D.与呈“S”型增长的种群相比,呈“J”型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3.如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8-1.2g/L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和吸收C.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D.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4.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红色和黄色鹦鹉各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雌、雄鹦鹉交配,其后代中红色:黄色:绿色:白色=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5.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A.蝌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尾消失 B.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脱落C.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 D.人体红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死亡6.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7.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①一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通过注射胰岛素不能治疗因结构②受损导致的糖尿病B.与注射相比,口服葡萄糖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较低C.GIP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D.图中②③④均为细胞膜上的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信号分子8.(10分)下列哪项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种群密度 B.丰富度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下列与酵母菌培养有关的问题。(1)将一定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每天定时采用______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______表示。(2)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瓶中该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整体呈现为______形。且种群数量为______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酵母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酵母菌的K值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接种酵母菌的同时,该培养基受到另外一种真菌的污染,则与污染前相比,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将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0.(14分)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关系。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2)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3)图2中A表示_____。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11.(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影响的是曲线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和根的生长情况,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还说明了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使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低,可用________________(填“浸泡”或“沾蘸”)法处理插条。12.回答下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向左或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3)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_(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_(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使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A、当染色体发生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故一条染色体中最多可含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A正确;B、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m•2n-1个腺嘌呤,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mRNA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发生变化,C正确;D、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减数分裂的过程中DNA分子复制一次,故用32P标记某精原细胞的DNA双链,产生的精子中有100%含有32P,D错误。故选D2、B【解析】1、标志重捕法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公式:N=M×n/m。注:N-种群数量,M-被捕捉对象数量,n-重捕个体数量,m-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的数量。2、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详解】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宜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而蔓生或丛生的植物是单子叶植物,A不合理;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第二次捕捞时捕获的鱼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少,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B合理;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影响种群数量,仅出生率和迁入率增大无法确定种群数量是否增大,C不合理;D、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K值,D不合理。故选B。3、D【解析】【详解】A、正常人血糖含量为0.8~1.2g/L,故A正确;B、血糖在AB段上升由正常范围到超过正常范围,主要原因是食物消化吸收,故B正确;C、血糖的最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故C正确;D、在血糖的来源中,只有肝糖原分解,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4、B【解析】本题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偏离现象的应用考查,梳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回忆子二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详解】由题意可知,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知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且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相互交配,后代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因此可以猜想,后代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理论上应该是A_B_:aaB_:A_bb:aabb=9:3:3:1,其中A_BB和aaBB个体致死,导致出现了6:3:2:1,所以F1中的红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又由题意知,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因此亲本的基因型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黄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显性纯合致死对于子二代性状分离比的影响,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详解】A、蝌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尾消失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B、人皮肤表皮细胞脱落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C、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D、人体红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6、A【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含有水、无机盐(Na+、HPO42-等)、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代谢废物、气体O2、CO2、胰岛素等激素、、淋巴因子、抗体等)。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动态平衡中,温度、PH值、渗透压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详解】A、胰蛋白酶由胰腺分泌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动态平衡中,温度、pH值、渗透压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所以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B正确;C、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正确;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D正确。故选A。7、B【解析】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

①~④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详解】A、结构②受体受损,注射胰岛素仍不能被识别,不能使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降低血糖,A正确;B、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葡萄糖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而消化系统中小肠K细胞可分泌GIP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注射的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浆,不会引起该反应,故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B错误;C、由图可知,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C正确;D、图中②③④都表示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其结构不同,D正确。故选B。8、B【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2、群落的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详解】ACD、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ACD错误;B、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是群落的特征,B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抽样检测②.(2)①.“S”②.a/2(3)①.不变②.减小【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小问1详解】培养瓶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由于酵母菌每天增加n倍,则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n倍,则种群数量可以表示为Nt=N0(1+n)t。【小问2详解】依据“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K值为a。对于“S”形曲线而言,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小问3详解】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因此,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量增加一倍,但由于培养基总量没变,所以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在接种酵母菌的同时,该培养基受到另外一种真菌的污染后,由于种间竞争等会使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生存阻力增大,其K值将会减小。【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1)①.丰富度②.减小③.竞争④.次生⑤.速度和方向(2)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3)①.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②.初级消费者##上一营养级或A【解析】分析题图:图1是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图,由图知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大,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图2是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由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05×109-3×108=7.5×108,次级消费者同化量为2.44×107-1.9×106=2.25×107(单位:J/hm2.a)。【小问1详解】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小问2详解】实验设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小问3详解】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图中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中能量的一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1、(1)①.2②.d(2)①.生长素②.促进(3)①.乙烯浓度②.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4)浸泡【解析】1、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1代表双子叶植物、2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2、分析图乙:植株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去除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顶端优势解除。故根据图解变化,可推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图示过程去顶芽前,顶芽产生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顶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细胞分裂素一直在增加,促进植物生长,两种激素是拮抗关系。【小问1详解】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2;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看图可知: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促进。【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对照组为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该实验证明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小问4详解】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浸泡法,若类似物浓度高,则用沾蘸法。【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相关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2、(1)①.静息②.外正内负#内负外正(2)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