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下列哪个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詹天佑3、题干: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描述错误的是:A、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C、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文化D、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4、题干: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C、《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奴隶主阶级的权益D、《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私有财产的保护5、下列关于《春秋》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B.《春秋》是孔子对鲁国历史的编纂,以鲁国为主,兼顾其他诸侯国C.《春秋》是战国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孟子编写D.《春秋》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与《史记》同属于《四史》6、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兵圣”?()A.孙武B.岳飞C.李靖D.沈括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耕作技术的提高C.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农业生产方式为奴隶制8、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火药的广泛应用C.天文历法的改进D.钟表制造业的兴起9、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0、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A.孔子B.孟子C.荀子D.荀况11、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荀子C.孔子D.荀况12、题干: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A.《神曲》的发表B.《君主论》的出版C.威尼斯画派的兴起D.布拉格学派的形成1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位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政策。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开始实行货币统一制度。14、以下哪项不属于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内容:A.减轻罪犯的刑罚。B.对有功之臣进行赏赐。C.优待功臣的后代。D.分封诸侯王的封地给功臣。1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逐步统一六国B.秦始皇通过和平手段使六国臣服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16、下列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陶俑形象逼真,造型各异B.陶俑主要分为步兵、骑兵和车兵C.陶俑代表了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D.陶俑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以下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一:“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体系既包括公法,也包括私法。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不仅对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法律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自《世界历史》材料二:“《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它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这一制度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自《世界近代史》问题:1.请列举材料一中提到的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两个具体方面。2.请简述材料二中《权利法案》对后世的影响。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之一是统一度量衡。这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唐太宗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等,这些改革促进了唐朝的繁荣。问题: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唐太宗时期推行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三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诗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材料二:明清时期,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材料三: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请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千古风流人物”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三,简述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影响。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简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生产运动的主要措施。(2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坚持的方针。(2分)(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侵略者通过武力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2、下列哪个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詹天佑答案:D解析:詹天佑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们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也有重要地位,但相对于詹天佑,他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思想层面。3、题干: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描述错误的是:A、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C、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文化D、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答案:C解析: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巩固统一的措施。但焚书坑儒是秦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钳制思想文化,并非巩固统一的措施。因此,C选项描述错误。4、题干: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C、《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奴隶主阶级的权益D、《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D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法典中规定了奴隶主阶级的权益,包括对奴隶的惩罚和保护。但《汉谟拉比法典》并未明确规定私有财产的保护,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5、下列关于《春秋》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B.《春秋》是孔子对鲁国历史的编纂,以鲁国为主,兼顾其他诸侯国C.《春秋》是战国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孟子编写D.《春秋》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与《史记》同属于《四史》答案:B解析:《春秋》是孔子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但以鲁国为主,兼顾其他诸侯国。选项A中,《春秋》并非孔子编写,而是编纂;选项C中,《春秋》并非孟子编写,而是孔子;选项D中,《春秋》并非司马迁所著,而是孔子。6、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兵圣”?()A.孙武B.岳飞C.李靖D.沈括答案:A解析:孙武,又称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被尊称为“兵圣”。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对后世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选项B的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选项C的李靖是唐朝时期的军事家;选项D的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耕作技术的提高C.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农业生产方式为奴隶制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包括铁犁牛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中是封建制而非奴隶制。因此,选项D不正确。8、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火药的广泛应用C.天文历法的改进D.钟表制造业的兴起答案:D解析:宋代科技发展迅速,活字印刷术、火药和天文历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钟表制造业兴起于欧洲,而非中国宋代。因此,选项D不正确。9、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经济和文化受到严重摧残。因此,选项A正确。10、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A.孔子B.孟子C.荀子D.荀况答案:B解析:这一观点出自《孟子·尽心下》,是孟子关于君民关系的重要论述。孟子认为,民众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国家的利益次之,君主的个人利益最轻。这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因此,选项B正确。11、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荀子C.孔子D.荀况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Herodotus)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他以其详实的史实记录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被誉为“历史之父”。荀子、孔子和荀况均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与“历史之父”的称号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A。12、题干: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A.《神曲》的发表B.《君主论》的出版C.威尼斯画派的兴起D.布拉格学派的形成答案:A解析:《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品,它的发表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文艺复兴是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的价值和尊严。《君主论》是尼科的洛·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著作,虽然与文艺复兴有关,但不是其开始标志。《君主论》的出版、威尼斯画派的兴起和布拉格学派的形成均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因此,正确答案是A。1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位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政策。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开始实行货币统一制度。答案:A解析:秦始皇在位期间,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选项B中提到的废除分封制和实行郡县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事情。选项C中的“焚书坑儒”政策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非推崇儒家思想。选项D中提到的货币统一制度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逐渐实行的措施。14、以下哪项不属于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内容:A.减轻罪犯的刑罚。B.对有功之臣进行赏赐。C.优待功臣的后代。D.分封诸侯王的封地给功臣。答案:A解析:“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选项B、C、D都属于“推恩令”的内容,旨在奖励功臣和巩固中央集权。而选项A中的减轻罪犯的刑罚,不属于“推恩令”的内容,而是刑法改革的一部分。1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逐步统一六国B.秦始皇通过和平手段使六国臣服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是通过战争手段逐步完成的。他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16、下列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陶俑形象逼真,造型各异B.陶俑主要分为步兵、骑兵和车兵C.陶俑代表了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D.陶俑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答案:D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是陶俑形象逼真,造型各异,代表了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陶俑的制作工艺精湛,采用了模制和手塑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过程复杂。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以下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一:“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体系既包括公法,也包括私法。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不仅对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法律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自《世界历史》材料二:“《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它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这一制度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自《世界近代史》问题:1.请列举材料一中提到的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两个具体方面。2.请简述材料二中《权利法案》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两个具体方面:(1)对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法律体系提供了基础。(2)对整个世界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各国法律制度的借鉴与改革。2.《权利法案》对后世的影响:《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这一制度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民主制度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罗马法和《权利法案》对后世的影响。在解答时,考生应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律体系、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律精神的传承;而《权利法案》则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民主制度的推广与发展。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之一是统一度量衡。这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唐太宗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等,这些改革促进了唐朝的繁荣。问题: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唐太宗时期推行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一,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交通和贸易。2.均田制的作用是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府兵制的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解析: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通过统一度量衡,可以消除六国之间的贸易障碍,促进经济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经济控制。2.均田制通过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农民有稳定的土地耕作,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同时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府兵制则是通过将军队与地方行政相结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第三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诗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材料二:明清时期,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材料三: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请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千古风流人物”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三,简述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影响。答案:(1)历史人物:诸葛亮。主要贡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实施诸葛亮的《隆中对》,使蜀汉在三国中成为一足鼎立之国;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发明木牛流马,改善蜀汉运输条件;北伐中原,提高蜀汉国力。(2)意义:展示了中国明朝的强大国力;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明朝在世界的声誉。(3)目的:挽救民族危亡,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影响: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它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