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9古诗三首》后,娇娇邀请你一起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题西林壁》给我们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应对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B.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2.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下列成语概

括鬟检m的一项是()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告诉我们()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5.苏轼是()之一。

A.初唐四杰B.八大怪人

C.三圣D.唐宋八大家

6.苏轼与()合称"三苏"。

A.弟苏辙、妹苏小妹B.父苏洵、弟苏辙

C.父苏洵、妹苏小妹D.苏秦、苏武

7.《雪梅》中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这两句诗对我们个

人成长的启示是()

①要看到梅与雪的差异。

②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③要扬长避短,自强不息。

④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梅雪争春未肯睁。()

A.投降。B.降服。C.服输。

二、连线题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

一条山岭I从侧面看

庐山,它是一座山峰。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

的真实面目呢?

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看,看到的庐山

景色都不相同。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眼界受到局限的绦

故。

三、填空题

10.读诗句,完成练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残阳”指,也叫作。

(2)句中"瑟瑟”的意思是()

A.形容轻微的风声。B.因寒冷身体发抖的样子。C.形容未受到残阳照

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3)想象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1.将《题西林壁》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①,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0

③“题”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④读完后两句诗句,我明白的道理是:。

1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2)"水光澈谶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内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

吧!

四、课内古诗词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3.这首诗的作者是(填朝代)(填人名)

14.题目中“题”的意思是‘文中“缘”字的意思是

15.诗句中有三组意思相对的词,找出来写在下边,这些词语的运用说明了作者

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细致观察。

()()()()

()()

16.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认为虽然细致观察了,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是,(填原句)“真面目"指的是庐山的全貌,站在山中是无

法看清的,要想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__________上进行观察。

(二)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聂寿月似弓。

17.写出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可怜:________________

真珠: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诗按顺序,描写了从黄昏到夜晚这段时间江边的景色变化,

表达了作者之情。

19.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景象。

B.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

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

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

20.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象。

(三)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入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1.《雪梅》是一首(写景咏物抒情)诗。

22."阁"的意思是。"未肯降"的意思

是o

23.诗人借对梅与雪的评价,揭示了一个什么生活哲理?

24.下列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降:服输。B.骚人:诗人。C.评章:评议。D.阁:楼阁。

25."梅"和"雪"争春的结果是什么?用丫画出相关诗句。

26.请你写出前两句古诗的意思。

27.诗人借雪与梅的争春,告诫我们()

A.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善于捕捉事物的优点。

B.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

部现象所迷惑。

28.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古诗?请写出两句来。

29.《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本诗是其二。写梅

与雪之间关系的诗句是,写雪与诗之间关系的诗句

是。

30.我们课本中《雪梅》中的“三分"形容差得不多,"一段”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

量。本诗中也有这样的词语,请你找出来,说说它在诗中的意思。

31.想象后两句诗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五、课外古诗词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

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

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33."”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4.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3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

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

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告诉我们的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

脱主观成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

故选C。

2.C

【详解】考查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句意:之所以辨

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这句话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

的一个哲理一一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

脱主观成见。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

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D.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选项C的句子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相同。故选C。

3.C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概括能力。《雪梅》告诫我们各有所长,有所短,

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

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故答案为Co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先要抓住关键词,把握诗句的原意,然后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

法,再和诗句比照,选出恰当的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

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由此可知,其中

蕴含的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A.诗句中没有体现“反复观察”。

C.诗句中没有体现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的对比。

D.诗句中没有体现“连续观察”。

故选Bo

5.D

【详解】

6.B

【详解】

7.C

【详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

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梅花的优点是香气,雪花的优点是洁白。人也同

样如此,每个人都有优点,因而要全面地认识自己,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接受自

己的不足,要扬长避短,自强不息,正确地评价他人,所以②③④是正确选项。

因而②③④都是正确的理解。①仅仅局限在字的表面,故错误,排除含有①

的选项ABDo

故答案为Co

8.C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字词解释。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解释:梅花和

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墨客们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只得搁笔好好思量。降(x诒ng):服输。故选C。

【详解】

10.快要落山的太阳夕阳C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了,

阳光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未受光处是青绿色的,受光处是红色

的。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句意:

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原文:一道

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残阳:将要落下的太阳;夕阳。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瑟瑟:宝石名,碧绿色。这里用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象即可。

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

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

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

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

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11.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题写因为要想

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观察分析事物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字词理解与体会思想感情。

(1)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题西林壁"意思是这首诗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这里的"题"指的是“书写,

题写”。

“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这里的“缘"指的是"因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

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

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如果置身其中的话,是很难看得清楚,只有抽身而出,以旁观

者的角度去看的话就比较明白!

12.泰山杭州西湖庐山瀑布庐山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及其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

(1)此句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

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秀丽的景色。

(2)此句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描述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的情景。

(3)此句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的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

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

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4)此句出自刘禹锡的《望洞庭》,此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洞庭湖的美。

(5)此句出自苏轼《题西林壁》,此句描述了庐山变幻万千,呈现不同的景象。

故答案为:泰山;杭州西湖;庐山瀑布;庐山。

13.宋苏轼14.题写因为15.横侧

远近高低16.只缘身在此山整体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

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14.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题西林壁”的意思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因袭,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缘”

在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中。这句诗的意思是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因此,

缘是因为的意思。

15.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因此,“横”是正面看的意思,“侧”是侧面看的意思,

"远近高低”指的是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这几个词语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

了细致观察。

16.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根据“缘"字可知,这里“不识

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了可以得知,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

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从整体上进行观察,才

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17.可爱这里指珍珠18.时间对大自然的喜爱

19.C20.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

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解析】1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

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可怜:可爱。真珠:这里指珍珠。

18.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暮江吟》这首诗诗人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

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

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

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19.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诗句内容,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

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

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C.从“一道残阳”可知,霞光是很柔和的,而不是强烈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描绘景象时,一方面可以要对每一个提及的意向进行修饰描绘,另一方面可以拓

展想象。如:一道残阳渐沉江中,霞光铺满江面,江面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

碧绿,一半呈现艳红,美极了。

21.咏物22.同“搁、放下不肯服输23.人各有所长,也各

有所短,我们应当取长补短。24.D2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

段香。26.梅景和雪景都太美了,好像互相争奇斗艳一般,谁都不肯输给对

方。弄得文人骚客都不知道该夸谁才好了,干脆搁下笔好好思量一番该怎么评价。

27.B2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2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

雪无诗俗了人30.十分,该词着重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

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31.当在冬天傍晚夕

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

丽多姿,生气蓬勃。

【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

宋代诗人卢钺《雪梅》把雪与梅放在一起比较,对梅花的评语,可谓入木三分,

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这首诗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

发性。

2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骚人阁笔费评章”意思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阁":同"搁、放下。“梅

雪争春未肯降"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未

肯降”:不肯服输。

23.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说明雪和梅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启示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也要正确

认识和评价他人。

2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中字词的理解能力。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

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只好放下笔,(因为)难写评判文章。D.阁:

楼阁。解释错误。诗中的"阁笔",意思是:放下笔。阁,同"搁",意思是:放下。

故选Do

25.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思。

诗人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雪比梅花白,梅花比雪香,在比较中写出了雪和梅各自

的特点。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有了雪陪伴梅花,诗人刚刚写

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梅须逊雪

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到处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

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6.此题考查理解古诗含义。

解答时要先回到古诗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诗句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梅

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27.此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古诗中,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

却没有梅花的香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

到处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故选B。

28.此题考查古诗词积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一一王安石《梅花/梅》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一一卢仝《有所思》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一黄篥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