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围棋和象棋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民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1.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B.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生动具体的体现。C.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C.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B.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C.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参考答案:1.C.(象棋中将帅地位最高,车本领最大。)2.D(A、体现人类早期的目标而非终极目标;B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3.B.(A、下围棋占领地盘,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C、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不可信;D、围棋不能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象棋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的说法也不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一缕烟,一个家。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望着村子里那一缕一缕的炊烟从树梢上冒出来,望着自己家的房子在树林里闪烁着,顺子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三年了。他离开村子都三年了。但顺子的心从没离开过这个村子。村里的人靠种地为生,每天早上,孩子们背了书包去上学,大人们便扛了锄头下地去干活。一把锁锁了门,钥匙就丢在门槛下,家家户户都这样。在村里,谁都知道谁家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有时,老张在地里干活,种子完了,要回家取种子,老李便从地里冒出头对他喊,老张呀,顺道上我家给我捎壶水来吧。老张就会走到老李家门前,从老李家门槛下取出钥匙开了门,拿了水壶。那样子就好像是进自家的门一样。因此,锁在村子里就成了一个摆设,真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顺子家的钥匙也是放在门槛下的。顺子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尽管那时顺子已远离村子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但母亲去地里忙时,还是习惯将钥匙放在门槛下。顺子明白,母亲是想让他回来随时都能进门。可是,就在三年前,顺子的母亲突然病倒了,村里人帮忙将她送到了县医院。村长要为顺子母亲筹钱治病,母亲不让。然而,要治好母亲的病,需要一大笔钱。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上哪儿找这么多的钱呀。顺子整整想了几天,为了救母亲,他决定铤而走险。顺子有个同学,父亲是企业的老板,很有钱。前两天,他们一家外出旅游去了。那天晚上,顺子等护士查过房,母亲也睡下后,便一个人悄悄出了门。他在同学家的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还是伸手按下了门铃。他想,这时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的。可他等了好长时间,屋里却是没有动静。也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吧。那是一款梅花牌的锁子。顺子很是费了一些劲儿,才把它弄开。顺子很快就找到了钱。顺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他的手都有些抖了。哗哗的,他好像都能听得见自己手抖动的声音。顺子将钱拿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再想了想,又放了些回去。他将手里的钱掂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出了门。两天,仅仅两天,警察就将顺子从医院里带走了。顺子被定为盗窃罪,判了三年半。顺子沿着回村的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着。正是黄昏,在地里干活的村里人都开始回家。回家早的人,正从门槛下面摸出钥匙打开门。顺子借着黄昏作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门锁着,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顺子习惯地弯下身子,将手伸进门槛下面。竟然摸到了钥匙。三年呀,难道这把钥匙一直在门槛下躺了三年?顺子进了门,反手将门关上。想了想,他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门锁上,也许是出于习惯,他锁上门后,顺手将钥匙放在了门槛下。这样,从他门前经过的人,就不会发现他回来了。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顺子走到窗前拉好窗帘,才打开灯。屋子里的一切都和三年前一样,不一样的是,三年前,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忙前忙后,而现在,母亲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墙上的相框里。那天晚上,顺子睡得很沉。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时,他才被开锁的声音弄醒。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实是开锁的声音,而且就是他家的门。顺子赶忙起床,他从卧房里走出来时,见一个女人正推开他家的门,走了进来。女人看见顺子,吃了一惊。接着,她的脸由吃惊变为了惊喜。女人说,顺子,你回来了?这女人是村里蒋木匠的媳妇,她怎么进到我家里来了?顺子的疑惑写在了脸上。蒋木匠的女人便说,顺子,回来了好呀,村里人都说你是个孝子,你娘走时对村长说,要他帮着看好这个家等你回来。村长便安排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你家帮着打扫打扫,他想让你回来时,家里是干干净净的。这不,今天轮到我了。蒋木匠的媳妇说着,就开始扫地抹桌子。顺子也在抹,不过他抹的是脸上的泪,不知怎的,那泪越抹越多。蒋木匠的媳妇打扫完屋子,便出了门。顺子也跟着蒋木匠的媳妇走出了门。那时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从门槛下掏出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锁。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顺子的父亲去世后,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顺子在外读书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母亲将钥匙放在门槛下,希望顺子能常回家看看。B.“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冷冰冰”三字写出了顺子的情绪低落:母亲去世使他感到家的温暖不再,出狱回村又担心遭受冷落。C.蒋木匠的媳妇从吃惊到惊喜,顺子从疑惑到释疑,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们两人在乍一见面之后的心理变化。D.小说从顺子出狱回家写起,而将因盗窃入狱等情节穿插在故事中间,这种把情节高潮置于开头的写法,造成悬念,增加了情节波澜。E.小说写了法律对人的规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人的感化,侧重表现了风尚引人向善的作用,展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社会的和谐之美。8.顺子的内心矛盾复杂,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匆匆收笔,显得仓促。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BE

8.①他有孝心,却忘了守法,因急于为母治病而罔顾了法律。②入室行窃,但又良心未泯,因而曾想放弃,内心紧张,也不贪婪。③想回家,但又有羞耻之心,不能坦然面对,因而回家要悄悄地借黄昏作掩护,还要反锁家门。

9.示例一:不仓促。①情节方面:从进村前的紧张、害怕到结尾敢于走出家门,情节已相对完整。②人物方面:敢于走出家门暗示人物有了新的转变,无需拖沓。③主题方面:村邻们的关爱和信任使顺子有了转变,主题也得到了表现。示例二:仓促。①情节方面:顺子走出了家门,但如何开始新的人生,小说没有交代,情节不够完整。②人物方面:人物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认知上,结尾对顺子认知的转变表现得不充分。③主题方面:小说缺乏篇末“点睛”,主题不够明朗。【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希望顺子能常回家看看”错误,文中说“顺子明白,母亲是想让他回来随时都能进门”,由此可知母亲是“想让他回来随时都能进门”。C项,“心理描写”错,是神态和对话描写。D项,“这种把情节高潮置于开头的写法”错。小说的高潮不是顺子出狱回家,而应是顺子与蒋木匠媳妇的那段对话。故选BE两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顺子的内心矛盾复杂,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这是要求找出能体现“顺子内心矛盾复杂”的内容,重点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考生应从小说的情节以及小说的描写手法着手,仔细研究人物的心理活动,应从情节入手寻找他“矛盾”的想法。如顺子行窃的场面就能体现出内心的“矛盾”,“顺子整整想了几天,为了救母亲,他决定铤而走险”“他在同学家的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还是伸手按下了门铃。他想,这时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的”“顺子将钱拿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再想了想,又放了些回去。他将手里的钱掂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出了门”,他想了好几天,入室时还存在室内有人而放弃的想法,拿钱的时候只拿够母亲治病的钱;如顺子回家时的心情,“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望着村子里那一缕一缕的炊烟从树梢上冒出来,望着自己家的房子在树林里闪烁着,顺子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顺子借着黄昏作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顺子进了门,反手将门关上”“想了想,他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门锁上”“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顺子想回家,却又内心感觉羞耻。结合全文来看,顺子有孝心,却因急于为母治病而罔顾了法律,这也是矛盾的方面。考生根据这些内容答题即可。【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明确探究的具体方向,如本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匆匆收笔,显得仓促。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针对结尾设题,可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艺术手法上进行思考。首先明确小说的结尾是什么,“蒋木匠的媳妇打扫完屋子,便出了门。顺子也跟着蒋木匠的媳妇走出了门。那时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从门槛下掏出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锁”,结尾中顺子“走出了门”,看见村里的人还保持着“门槛下放着钥匙”的习惯。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即“仓促”还是“不仓促”。接着就要陈述理由,如答“不仓促”,可以先看结尾的情节与上文的关联,上文写顺子想回家,却又不能坦然面对,因而回家要悄悄地借黄昏作掩护,还要反锁家门,而结尾“顺子”走出家门,小说的情节比较完整;从形象上来看,顺子之前不敢面对家乡的人,到最后“走出家门”,也就暗示了人物的转变;从主题上来看,顺子的转变与村林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而村人依然保持着“门槛下放着钥匙”的习惯,这说明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这种淳朴的民风并没有因顺子之前的“行为”而有所改变,而这信任也是使顺子有了转变的因素,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如答“仓促”,就要点出这个结尾在情节上、形象上以及主旨表达上的未尽之处。【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方面去探究。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不认识他赵向辉我在这座城市上大学,女友却在几百公里外的另一所大学里,因此,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都要乘坐火车去看那个美丽的女孩。为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我选择了夜间上车、凌晨到站的那趟车,硬座的票价也适合穷酸的我。今天,月明星稀,天遂人意,我买的票座是三排座中靠窗的那个座位。这是个不错的位置,我可以边看风景边听音乐,还可以无人打扰地想着我那美丽的女孩。23时,火车准点到站。穿行在车厢的过道,我看到很多乘客都在昏昏欲睡。在我的座位上,有一个正在睡梦中的中年男人,中间的座位上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头枕在最外面一个中年女人的怀里睡得正香。我轻轻推了那个男人一下说:“大哥,这座位是我的。”男人睁开惺忪的双眼,怔了怔,含糊不清地吐出一个字“哦”,然后站起了身子。女人的目光随着男人向外移动,她柔声说:“我把孩子抱起来,你坐吧。”“让孩子睡吧,我将就一下。”说完,男人从座位底下拽出来一个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顺势坐在过道上,脊背和头靠着座位的侧面。我拂了拂座位,然后坐了下来,头靠在窗户上,戴着耳机,一边听歌,一边想着女孩,准备进入梦乡。过了半小时的样子,小姑娘醒了。妈妈问:“尿吗?”小姑娘说:“尿。”妈妈领着小姑娘去了洗手间。男人也醒了,拿出个装过辣椒酱的玻璃瓶喝了两口水,继续睡觉。回来后,小姑娘继续半躺在妈妈怀里睡觉,也没听到男人说一句话。我心里想:“这爸爸当得真够呛,也不问问妈妈是否累了,需要不需要替换着抱一下,孩子是否要喝水。’睡眼蒙咙中,我感觉有人在踢我的腿,睁开一只眼,看到是小姑娘的一条腿在座位下晃荡,随着火车的节奏在踢我呢;再看那个妈妈,已经靠着座位靠背睡着了;而那个男人,此刻正站在过道上,我看了看他,他也看了看我。我以为,那男人会帮小姑娘把腿收起来。但是,等了一刻钟,也没见他有啥动作,我只好指指姑娘的腿,示意了他一下。他轻轻地把小姑娘的腿安放舒坦,就又坐在了那个蛇皮袋子上。凌晨5时,火车即将到达我目的地的前一站——“恐龙之乡”自贡市。男人开始收拾他的蛇皮袋子行李,做好了下车准备,女人和小姑娘却依旧在睡梦中,丝毫没有要下车的意思。我想,看来这男人还是挺好的,可能是要等到站了再叫醒女人和孩子吧,让她们多睡几分钟。到站了,男人拎起他的蛇皮袋子就往外走,根本就没有叫醒女人和孩子。我的大脑飞快旋转:“是故意丢下这娘儿俩,还是真的忘记了?不管怎么说,不能耽误下车,先叫醒女人再说吧。”我推了推女人的胳膊,女人睁开眼。我说:“该下车了。”女人说:“还没到。”我问:“你和那男人不是一家人吗?”女人说:“我不认识他。”我疑惑起来:“那他为什么……”女人指了指小姑娘坐的地方:“这个座位是他的,他是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羊城晚报》2018年5月24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那个占了“我”座位的“打工男”让座,显示了“我”自私的一面,同时也反衬出让座男子的高尚。B.结尾“我不认识他”,既点了题还揭示了“打工男”高尚的品德。C.小说语言简洁但又细节生动,“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装过辣椒酱的玻璃瓶”符合人物身份,还能让读者透过这些细节感受这个农民工金子般的品性。D.误会是小说最主要的写作技巧,我对“打工男”的误会贯穿全文,伴随误会的解开,故事也戛然而止,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5.请找出“我”对“打工男”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几个层次,结合全文说出理由。6.很明显,“我”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在小说的开头要花一定的篇幅介绍“我”的情况呢?参考答案:4.A

5.嫌弃——“我拂了拂座位”以及特别关注男人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和用装过辣椒酱的玻璃瓶喝水就可以看出我对他的嫌弃。不满——从小女孩始终在妈妈怀里睡觉,男人没有说一句话时我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理解——从女人和小姑娘还在睡梦中,而男人开始收拾他的蛇皮袋子行李,做好了下车准备时“我”的心理活动看出。愤怒——从“男人拎起他的蛇皮袋子就往外走,根本就没有叫醒女人和孩子”时“我”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疑惑——从女人说:“我不认识他。”我的惶惑、语无伦次可以看出。感动——从女人的解释可以想见。

6.①“我”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身份是个年轻的大学生,有爱有精力有热情,使故事显得更真实。②开头奠定了温馨的感情基调,于后文“打工男”无私让座这个温暖的故事格调一致。③使情节设置更合理,廉价票、夜间车次遇到“打工男”更合理,中途半路上车座位被占也更合理,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④用“我”的舒心遂意与下文“打工男”的辛苦作对比,凸显“打工男”的高尚品行。【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显示了‘我’自私的一面,同时也反衬”错误,作者无意显示“我自私的一面”,“我”更不是“打工男”的对立面。故选A。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找出“我”对“打工男”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几个层次,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男人从座位底下拽出来一个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顺势坐在过道上,脊背和头靠着座位的侧面。我拂了拂座位,然后坐了下来”“我心里想:‘这爸爸当得真够呛,也不问问妈妈是否累了,需要不需要替换着抱一下,孩子是否要喝水’”“男人开始收拾他的蛇皮袋子行李,做好了下车准备,女人和小姑娘却依旧在睡梦中,丝毫没有要下车的意思。我想,看来这男人还是挺好的”“男人拎起他的蛇皮袋子就往外走,根本就没有叫醒女人和孩子。我的大脑飞快旋转:‘是故意丢下这娘儿俩,还是真的忘记了?不管怎么说,不能耽误下车,先叫醒女人再说吧’”“女人说:‘我不认识他’”“女人指了指小姑娘坐的地方:‘这个座位是他的,他是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等分析概括即可,情感:嫌弃——不满——理解——愤怒——疑惑——感动。【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在小说的开头要花一定的篇幅介绍“我”的情况的原因,“我”作为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显得更真实。结合“今天,月明星稀,天遂人意,我买的票座是三排座中靠窗的那个座位。这是个不错的位置,我可以边看风景边听音乐”分析,开头奠定了温馨的感情基调,于后文“打工男”无私让座这个温暖的故事格调一致。结合“为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我选择了夜间上车、凌晨到站的那趟车,硬座的票价也适合穷酸的我”分析可知,使情节设置更合理。结合“我买的票座是三排座中靠窗的那个座位。这是个不错的位置,我可以边看风景边听音乐”“男人从座位底下拽出来一个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顺势坐在过道上,脊背和头靠着座位的侧面”分析,用“我”的舒心遂意与下文“打工男”的辛苦作对比,凸显“打工男”。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1—14题。(共12分)(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2分)A.其曲中规(合乎)

B.吾从而师之(以……为师)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本来)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句末语气词)12.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2分)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⑤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④和现在的用法相同1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2分)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1)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分)翻译:(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分)翻译:(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分)翻译:

参考答案:11D12A

13A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略)

略5.文言文阅读,完成6—9小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浣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浣:弄脏。②狃:因袭。高考资源网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切磋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抄录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心恚愤而无如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C.郭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具言所苦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8.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表现郭生虚心态度的一组是

(2分)(

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②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③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④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⑤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⑥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高考资源网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参考答案:6.A

7.D

8.B

9.c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B.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左右以君贱之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B.驱而之薛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C.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不如因善遇之D.孟尝君就国于薛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⑦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

B.②⑥

C.③⑧

D.④⑦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敕勒歌》为“乐府双璧”。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短歌行》原有相应歌辞,为“乐府古辞”,但已失传,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D.《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它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14.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并没有因为他没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B.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很多人都毛遂自荐,冯谖更是争着前往。C.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但这一点却正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参考答案:10.D

11.C

12.B

13.A

14.B

15.(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D项“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意思是“满怀忧愁十分痛苦,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所以“孔”意为“很”。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C项,都是介词,趁机。A项,动词,以为/介词,用。B项,动词,去,往/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介词,到/感叹词,于通“吁”。所以选C项。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通假字现象。①“莫”通“暮”,年末;③“泮”通“畔”,边岸;④“反”通“返”,返回;⑤“匪”通“非”,不是;⑦“错”通“措”,措施;⑧“说”通“脱”,脱身。所以选B项。13.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敕勒歌》错,应为《木兰诗》。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很多人都毛遂自荐”,原文无此意。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愦:昏乱。第二句得分点:矫:假传;责:通“债”,债款;因,趁机;市:买;“……也”,判断句式。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当一名食客。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我没有爱好。”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才干吗?”他说:“我也没有才干。”孟尝君笑了笑同意接纳他,说:“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让他吃鱼吧,给他和中等门客相同的待遇。”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拜访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亲人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咱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趁机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初期,受利益驱使,市场乱象丛生,不少商人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②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略,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③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④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这种行为实际上近于南辕北辙。⑤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