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知道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2.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3.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中医作为中国的瑰宝,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已经正确揭示了五行和人体五脏的关系,那么先秦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一、天文、历法和医学内容讲解1.天文(1)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2)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史书记载资料出处内容(节选)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春秋时期《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秦汉时期《史记·六国年表》:秦厉共公十年(前467),彗星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汉书·五行志》: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2.历法(1)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2)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3)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古人“观象授时”,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它是古人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想一想: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3.医学(1)夏商周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材料1:《史记》:“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材料2:《淮南子》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3:南宋《路史·外纪》亦云: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神农尝百草(2)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先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选自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扁鹊治病》(3)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龟甲兽骨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 ——郭沫若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国际上把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二、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含义: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商王占卜场景甲骨文的由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甲骨文的内容与意义尝试辨认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猪水休雨羊“马”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历程刻划符号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结合课本,自主完成下面问题3.青铜器(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有什么特点?(2)青铜器的原材料有哪些?(3)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四羊方尊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锡、铜、铅①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逐渐丰富。②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逐渐丰富。食器、礼器酒器乐器兵器农具

礼器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象征。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结合课本,完成下面问题(1)什么是金文?(2)简述金文的发展?(3)金文内容包括什么?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商朝中晚期开始,金文出现。西周时期,金文数量明显增加。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何尊及铭文拓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利簋铭文西周利簋

西周的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一说499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一件。毛公鼎毛公鼎铭文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玉璋是我国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件玉璋与我国夏商时期其他地区玉璋的形制大体一致。表明三星堆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三星堆玉璋1.形成2.构成3.主要内容4.地位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诗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诗经》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三、《诗经》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战乱不休,表现出秦国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英勇杀敌。材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阅读上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形成(2)代表人物(3)代表作品4.“楚辞”战国时期,楚国一些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等。《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屈原与端午节课堂小结1.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他指()A.李时珍B.扁鹊

C.张仲景D.华佗随堂检测B2.观察下图,有关青铜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3.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②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等

③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AA.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B.商周时已采用“泥范铸造法”C.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D.代表了夏商周时发达的文明D

4.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

B.食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