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D赛迪SIEMENS“碳”索之路——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二〇二四年九月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持续中心主任田智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行动联盟秘书长彭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姚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王晓光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与区域发展处处长张贤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元星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讲席教授谭忠超11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工业和信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西门子大中华区人才与组织发展总监、可持续发展负责人马清及其可持续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网络与信息安全官、西碳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吴琼及其政府事务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江阴华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深数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湃泊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精而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环宇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深圳市健仓科技有限公司西碳迹团队专家闫韬博士、郭代飞博士、房婧婧、王心怡、黄伟东、齐麟、郑雅茹、葛恒军、章雪婷、程舒强、苏浩晨2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政策的演变正在重塑国际贸易和企业合规的“新格局”。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加速,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碳核算与碳定价、全生命周期评估贸易监管体系。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与国际化发展,为其参与全球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作为气候治理的引领者,制定了更严格监控和报告等方面达到更高标准。此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强化低碳政策,形成各自的碳核算与碳定价体系。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法规要求,企业在全球布局时必须应对监管差异带来的复杂性,并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整体来看,绿色政策的合规要求正推动企业加速构建全面的碳管理体系,增强其在全球市场全球绿色消费需求和行业对绿色标准的认同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新驱动”。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各国政策对绿色消费的支持,绿色产品在全球市场中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使得消费者愿意为具有环保属性的产品支付溢价,这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与此同时,行业认同和高质量绿色认证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比如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产品声明(EPD)等认证,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环保声明可信度,也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然而,企业在绿色转型中还需警惕“漂绿”现象,避免虚假环保声明带来的监管风险。总体而言,绿色消费和行业标准的提升为企业绿色出海33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企业绿色出海全价值链低碳管理“新赋能”。在全球绿色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企业必须构建全流程的绿色管理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顶层设计到风险管理,企业需要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全流程的绿色创新。通过数字化工具,企业能够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报告等环节优化资源利用,提升透明度,精确核算碳排放,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满足全球气候合规要求。同时,数字化平台助力供应链协同脱碳,增强供应商管理效率和合作透明度,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电池、钢铁、通信、智能家居及电子电器等行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碳管理解决方案,逐步打破了绿色出海的壁垒。此外,中小企业通过开放平台及联合解决方案,破解了碳足迹等绿色管理难题,增强了绿色转型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出海,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开放的绿色生态,共同助力更多的出海企业实现绿色共赢,为世界可持续发44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Theevolutionofglobalclimategovernpattern"ofinternationaltradeandcorporatecompliance.Withaccelerateclimategovernance,globalgovernmentsareimpleandpricing,LifeCycleAssessment(LCA),circulareconmanagement,graduallyformicarbondata.TheChinesegovernminternationaldevelopmentthroughaseriesofpolicymeasures,layingasolidfounitsparticipationinglobalarealsostrengtheninglow-carbpricingsystems.Facedwitoperationsandadoptflexibleresponsegreenpoliciesaredrivingcompaniestoacceleratethedevelopmentcarbonmanagementsystensuretheachievemen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tandardshavebecomethe"newdriverincreasedconsumerenvironmentalawarenessandpolicysupportforgreenconsumptioninglobalmarket.Thewidespreadadoptionofgreenconsumptionconceptshasledconsumerstopaypremiumsforenvironmentally-friendlyproducts,furthermotivatingcompaniacceleratetheirgreentransformation.qualitygreencertifications,suchEnvironmentalProductDeclaratout,enhancingthecredibilityofinternationalmarkets.However,companiesmustatheirgreentransformationtoavoidregulatoryrisksassociatedwclaims.Overall,theriseofgreenconsumptionandindusimpetusimpetusforcompanies'greenexpansion,drivingcomprehensivegreentransformationfrom5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Technologicalinnovatestablishafull-processgreenmanagementsystemmethodsduringtheirgreengreeninnovationacrosstheentresourceuse,enhancetransparency,accuratelycalculateglobalclimatecompliancerequirementsthrplatformsfacilitatesupplychaindecarbonizaandcooperationtransparency,Theexplorationofgapplianceshavegraduallybrokendownbarrierstogreengoingglobalthroughdigitechnologyandcarbonopenplatformsandjointsolutions,enhancingthtransformation.Inordertoachiestrengthenthecoordinatedgreendevelopmententerprisesachievegreenwin-win,andinjectmoreChinese"gresustainabledevelopment.ChinaCenterforInformationIndustryDevelopment66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政策现状1.2.3.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正式生效281.2.3.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正式生效281.2.4.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终落地1.3.其他国家/地区低碳政策带来的出海全球布局考量1.3.1.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正考虑引入CBAM7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2.1.绿色消费推动企业绿色转型2.1.1.绿色消费理念转变382.1.2.绿色品牌收益2.1.3.“漂绿”问题带来的监管要求2.2.行业认同促使企业获取高质量认证2.2.1.产品LCA与EPD认证442.2.2.企业供应链可持续评级(EcoVadis)468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绿色出海全价值链“新赋能”:3.1.顶层设计与风险监控为企业绿色出海掌舵3.1.1.治理架构与战略目标3.1.2.贯穿始终的风险监控机制3.2.数字化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全流程绿色出海3.2.2.绿色供应链3.2.3.绿色基础设施与绿色生产593.2.4.绿色报告9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绿色出海企业“新实践”:案例分享1——汽车行业(整车)69案例分享2——汽车行业(汽车零部件)70案例分享3——电池行业(电池制造)72案例分享4——电池行业(电池回收)73案例分享5——钢铁行业案例分享6——通信行业案例分享7——智能家居案例分享7——智能家居案例分享8——电子电器案例分享9——赋能中小企业、共筑绿色生态78绿色出海合规监管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政策现状国家政策发展为企业绿色出海奠定基石欧盟绿色政策领跑为企业出海带来挑战其他国家/地区低碳政策带来的出海全球布局考量绿色出海合规监管“新格局”: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政策现状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绿色出海合规监管“新格局”: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政策现状近年来,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在气候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纷纷出台多项绿色政策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渐形成以碳数据为核在2023年《“碳”索之路——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中,我们提出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核算企业组织层面与产品层面的碳排放•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LCA)与管理,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将碳管理延展至上下游,实现价值链可持续阐述相关政策对中国企业绿色出海能力建设的影响。从国内、欧盟、其他国家/地区三个层次,分别涵盖(1)碳核算与碳定价政策2)LCA与循环经济政策以及(3)绿色供应策,更新相关法规政策的立法进程与实施进展,剖析企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企业展现全面的气候治理与合规格局。11本报告是基于截至2024年9月,我们认为可靠的公开数据和资料编制。然而,我们不能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不对任何数据和信息的错误或遗漏负责,不对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负责。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推动下,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引领与支持为企业的绿色转型与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强调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性。这些政策不仅为国内企业绿色出海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还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树立负责任形象,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涵盖了产业结构调整、绿色生产生活、绿色发展机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等多个领域。政策的核心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政策强调了绿色生产方式的广泛推行,包括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推动能源革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推进清洁生产及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以及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等措施。这不仅涉及到重点区域的绿色发展协作和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的建设,还将城乡建设的绿色发展纳入政策考量,包括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此外,国家政策还鼓励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并积极扩大绿色消费,以促进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的深度融合。为配合绿色消费市场,政策还提出了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和市场化机制,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碳定价与碳核算统一体系,以确保绿色国家通过多方面的政策为企业的绿色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基石,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推动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企业绿色出海需要重视并处理好绿色合规与绿色创新的关系。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多数国家的共识与行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并遵守目标市场国家的绿色法律规定,管控绿色风险。绿色创新是企业围绕节能环保降碳等进行的一系列技术与管理活动,是实现绿色出海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也是绿色合规管理的基础。将绿色合规与绿色创新有机结合,需要企业整合各方资源,综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中国近年来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台了一系列政策,既涉及到国内重点领域行业中长期转型规划、激励约束政策,也涉及到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助力企业绿色出海的措施,从目前来看所产生一是更为主动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风险。强调跟踪研判全球主要经济体涉碳贸易政企业ESG和碳信息披露、航空航运等重点行业碳减排政策及影响,聚焦外贸产品面临挑战和企业诉求,加强与国际贸易相关方沟通对接,通过UNFCCC、WTO、G20、APEC、中欧/中美、基础四国等双多边渠道加强对话磋商,维护出海企业合法合规利标识、评级等规则的国际对接,颁布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重点外贸产品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加快发布更新本地化产品碳足机构和人员资质评定逐步实现互通互认,并完善出口政策,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二是着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可持续投资建设。聚焦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对外投推动建成境外煤电项目绿色低碳发展”等要求,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通过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以南南合作、第三方合作为载体,多方位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共同开发与合作。探索共同推动适用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标准研制。鼓励国内评价认证机构和共建三是搭建平台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及国际标准规则制定。通过加强与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标准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对话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标准规则的制修订。指导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主动参与具体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中国贡献度,特别是在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领域推动制定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在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标准制定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保障中国出口产品碳足迹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陆续发布重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2022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技术创新和经济政策支持,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赢,为企业提供绿色发展的指导,促进其在国际市碳核算体系建设从“十二五”时期起,中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陆续发布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并印发和修订发电设施核算指南,组织开展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排放行业企业开展自2013年以来的碳排放核算报告工作,为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透明性都有更高需求。2022年,《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案》的发布明确了碳核算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夯实统计基础、建立排放因子库、开展方法学研究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碳排放统计核算的工作机制,提升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并有序开展重点产品除了组织层面的碳核算,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在2024年6月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明确了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点任务,包括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和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五个方面,共计22项具体任务。这些任务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碳足迹管理工作格局。同时,其还强调了碳足迹核算规则的国际互信,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的交流互认,以实现国内外工作的衔接在碳核查方面,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体现了国家对碳数据质量的高度重视。该通知在继续执行往年数据报送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新需求,进行了三项重点更新。这包括基于行业未来配额分配要求,完善水泥、铝冶炼、钢铁行业的设施层级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修订行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以及优化并统一规范企业层级净购入电量和设施层级消耗电量对应的排放量核算要求。这些更新和要求,不仅提高了碳排放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有助于它们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绿色低碳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全国碳市场发展2024年1月,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条例》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强化了依法监督管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重罚的相关规定。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开启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治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第二个履约周期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31.79%。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63亿吨,成交额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建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基本制度框架。此外,首批发布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4项方法学,支持林业碳汇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1231235项目公示项目审定项目设计项目登项目公示项目审定项目设计678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睽违7年,CCER交易重启。CCER作为一种自愿减排机制,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目前,市场已经累计开户将成功调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来。通过自愿减排交易,项目业主可以获得经济回报,更主动地参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高排放企业能够使用CCER抵消部分清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界定了启动实施和深化完善两个阶段,明确了纳入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清晰定义了履约期、排放范围、免费配额中国针对碳核算、碳市场等绿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为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碳核算与碳定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为企业绿色出海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也为提供创新与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新机对于企业绿色出海,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全国碳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励企业减排,提高企业碳管理水平,从而助力企业绿色出海,增强企一是碳定价政策的激励作用。全国碳市场通过为碳排放定价,激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机制使得排放成本显性化,促使企业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企业通过碳市场交易,收回碳减排成本,且有所回报,就会更有动力推动自身的减排行动,鼓励企业更加注重低碳技术的应用和能源效率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二是提高企业碳管理水平。参与碳市场交易要求企业具备量化核算碳排放的能力,这促使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碳管理体系。企业需要监测、报告和验证(MRV)其碳排放数据,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其碳排放,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满足不同市三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加深,许多国家开始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政策。全国碳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前适应这种国际趋势,通过内部碳定价和碳管理经验的积累,使企业在面对国际碳税等政策时更具竞争力。循环经济是资源效率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支柱和关键路径,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指令和相关行动计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化管理的轨道。近十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累计颁布省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40项以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中国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经济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要求。国务院发布的《20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并明确了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健全资源循20212021《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节约优先”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的五大原则之一,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节约优先”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的五大原则之一,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将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作为重点实施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提出未来循环经济发展路线图,包括在工业、农业、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实施12项重点任务、五大工程、六大行动等。20222022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安全的红线收紧,中国愈发重视对循环经济的支持,接连推出多项关键政策,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各地各行业都在积极制定相关规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加大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继2018年8月主管部门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5年后,行业迎来的正式管理制度。《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要求电池厂商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动力电池拆解技术信息,并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优先使用再生原材料、公开动力电池中再生原材料的使用比例。措施办法由此前的“建议”上升为“法律”监管,推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意见》),对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做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标志着中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全面提速。《意见》聚焦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废弃物,分类施策,明确了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意见》的落地实施必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对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中国的循环经济体系正在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电池编码”和“再生原材料的使用与公开电池法规相近。同时,诸如2020年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和2021年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体现了与欧盟一致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中国正在推进税收优惠、财政激励及法律制度绿色改革,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部分绿色供应链相关支持政策,包括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等。从政策出台的层级和频率来看,中国对于绿色供应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出要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化改造。我们在表1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相此外,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为启动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提供了政策依据。该通知还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试点的一项内容,强调“以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绿色发展为导向,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环保产品、设备和设施,促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供应链。”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国家政策绿色供应链相关内容“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立足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需求,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标准及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标准。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围绕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遴选发布绿色制造名单。鼓励地方、行业创建本区域、本行业的绿色制造标杆企业名单。贯通绿色供应链管理。鼓励工业企业开展绿色制造承诺机制,倡导供应商生产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形成绿色供应链。《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绿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在产品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方面的经验,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绿色提升服务。《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构建完善绿色供应链。推动绿色产业链与绿色供应链协同发展,引导企业构建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作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及供应链绿色化水平。鼓励企业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绿色制造体系构建试点。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推行绿色管理和认证,加强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大力推动绿色供应链设计。企业应将低碳化、循环化理念融入供应链设计全过程。积极开展绿色采购。企业应践行绿色采购理念,按照有关绿色产品认定和评价标准,制定完善绿色采购管理制度,逐步提高绿色采购比例。深入推进清洁生产。企业应优先选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供应链主导企业要积极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牵头或参与制修订行业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鼓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放共享碳排放数据。上述支持政策为中国供应链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随着法律政策体系的完善,中国正逐步打造有利于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制度环境,为企业改进环境绩效,持续提升供应链的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外,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地方性的法律政策,对指导地方相关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地方层面上看,上海、深圳、天津、东莞等城市率先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和试点工作,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探索了不同的绿色供应链示范管理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协会支持的绿色供应链发展格局。试点地区相关内容上海•颁布多项绿色供应链政策,包括《上海市产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本市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等。•启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项目,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引导汽车及零售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实施绿色低碳供应链升级计划,支持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计划培育50家绿色供应链“链主”企业、20家绿色技术供应商、30家专业评估认证机构。深圳•颁布多项绿色供应链政策,包括《深圳市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绿色制造试点示范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绿色工厂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工作,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相关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包括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天津•颁布多项绿色供应链政策,包括《天津市绿色供应链管理暂行办法》、《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关于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府推动开展“绿色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助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东莞•颁布多项绿色供应链政策,包括《东莞市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指南》等。•政府率先在家具、制鞋、电子和机械等制造行业以及零售服务业开展试点工作,探路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倡导提升企业绿色制造能力,促进企业向环保“领跑者”目标迈进。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行业、团体标准陆续出台。这其中包括国标委发布的国家标准《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GB/T33635-2017)、《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GB/T39256-2020)、《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GB/T39257-2020)、《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GB《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GB/T39259-2020)等。相关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的发布对于引导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强化绿色生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综上,国家与地方层面出台的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等,体现了中国对供应链绿色管理的重视。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确立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应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关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发展话题,按照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努力降低企业自身及供应链的碳排放。减少供应链碳排放,需要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协同发展,通过提升供应链绿色管理能力,共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高整体供应链的环境绩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二十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探索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挑战,尤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都是宝贵的绿色财富。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产能和中国企业出海箭在弦上,势在必发。期待通过企业中国绿色出海,将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有益经验和良好实践带给全球各国。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欧盟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领跑者,其气候政策作为全球风向标,为出海企业设定了更高标准的准入要求。本节将基于《白皮书》的内容,更新重要欧盟法规的进展与实施情况。随着报告与核证的需求日益增强,如何收集供应链上的碳排放数据、如何高效准确且经济地进行碳数据管理成为出海企业面临的难题。2019—2023年,以“欧洲绿色协议”(又称“欧盟绿色新政”)和“减排55”为指引,欧盟经济社会加快绿色转型。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欧盟绿色转型重点领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2024年7月生效)等的陆续越多的绿色壁垒,风险进一步上升。综合看,这些绿色壁垒不仅影响相关领域的贸易商和生产商,同时也覆盖产品生命周期更多供应链环节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此外,欧盟自2023年10月开始密集实施对华“去风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重点针对对象,导致中国相关领域企业对欧贸易投资面临的营商环境更为严峻。关于《欧盟新电池法规》。该法规是支撑“欧洲绿色协议”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基石,涵盖所有类别的电池,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及含有电池的产品需提供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声明。例如自2025年2月18日起,电动汽车电池的碳足迹声明成为强制性要求,中国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品届时若未能获得相关认证,将无法进关于《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该法规属于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关键抓手,适用于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产品、组件和中间产品。根据该法规,已明确11类产品在欧销售须附有“数字产品护照(DPP)”,包括纺织品(特别是服装和鞋类)、家2027年2月18日前将强制采用电池护照;禁2026年7月和2030年7月起分别适用于大型和中型企2026年起,欧盟自域外进口上述产品将被征收额外的碳关税。中国的钢铁和铝是对欧出口的重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与《碳边境调节机制》《外国补贴条例》《国际采购工具》等共同构成欧盟对华“去风险”的工具。该法规2027年、2028年和2029年分别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开始实施,要求在欧盟运营的企业开展尽职调查,包括管理、行动和信息披露,解决商业行为对劳工权益和环境(包括其全球价值链)的不利影响。欧盟监管机构如发现企业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2023年10月1日起,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CBAM)正式迈入过渡期,将通CBAM后过渡期后阶段CBAM后过渡期后阶段CBAM过渡期阶段欧盟:监测和报告实施欧盟:监测和报告实施欧盟进口商:申报义务逐步取消EUETS的免费配额欧盟进口商:申报+缴纳CBAM证书义务EUCBAM过渡期欧盟进口商仅需按季度提交产品碳排放报告,无需缴纳“碳仅有小部分欧洲企业提交的报告达到了要求。企业普遍存在报告提交不及时、报告数据不准确的情况。此外,有超过90%的进口商均采用欧盟提供的缺省值估算产品碳排放,而未对供应商产品的实际排放进行数据收集。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多数进口商对提交报告的任务系统及相关技术尚不成熟委会将申报期限延长了一个月,这无疑也给企业的合规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扰。随着当前3个季度的CBAM申报完成,欧盟也正不断完善CBAM系统,并提供了丰富的细节指引与工具模版。这些详细指引和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同时也增加了填报的难度,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规则复杂EUCBAM填报所需最主要的数据包含商品的基本信息、碳排放艺流程数据、原材料信息等等,每种数据的收集、核对和计算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虽然欧盟已尽力明确有关执行规则,并给予申报人一定供应商碳排放数据难以获得EUCBAM申报需要大规模的供应商参与,涉及到供应链的层层追溯,许多中小型供应商对EUCBAM认知不足,未做好应对准备,无法提供碳排放数据。此外,数据保护不愿共享信息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使得供应商数据收集十分困难。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随着EUCBAM过渡期的推进以及正式期的临近,企业在合规方面的挑战也将升级:但从2024年7月起进口欧盟的货物,默认值的使用不得超过排放量20%;2025年1月1日起,企业必须按照EUCBAM法规要求进行碳排放参数的监测与报告,其他监测报告方法将不再被报告时段报告方式默认值使用季度报告•根据默认缺省值报告。季度报告•基于等效方法报告。缺省值仅限复杂产品使用,最多20%隐含碳排放可使用缺省值。季度报告•根据欧盟方法进行全面报告。2026年1月1日起,EUCBAM进入正式期书清缴义务。产品出口欧盟的企业也必须配合进口商提供碳排放核算相关数据和文件。下表为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过渡期(2026.01.01-)责任主体责任要求每季度提交上一季度的EUCBAM报告(CBAMreport),最迟在该季每年5月31日提交上一日历年的EUEUCBAM在过渡期仅涉及钢铁、铝、电力、水泥、化肥和氢6大行业。欧盟最终制度生效前(即2025年中)审查过渡期运作情况,同时对覆盖范围进行审查,以评估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所涵盖的其他行业产品纳入CBAM机制范围的可行性。其中,塑料、有机化学品和聚合物等其他有碳泄露风险的产品,有较大可能被列入。此外,欧盟委员会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欧盟新电池法规于2023年8月17日正式生效,该法规作为欧盟针对电池全规范的法律文件,覆盖电池生产、使用、再利用和回收各阶段,适用于所有进入欧盟市场和欧盟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EV)电池、LMT电池、SLI电池、2023/08/172025/02/182025/08/182028/08/182031/08/18新电池法案生效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回收材料声明电池再生金属使用比例要求20252025202620272028●20232024203020312024/08/182027/02/182027/12/31电化学性能与耐久性要求电池护照电池材料回收率*注:各类电池的碳足迹披露时间要求可参考《白皮书》表3欧盟新电池法规第7条要求,对于电动汽车(EV)电池、容量超过2kWh的LMT电充电的工业电池,企业将必须提供碳足迹(PCF)声明和标签。其中,2024年4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规则的草案(CommDelegatedRegulationSupp法第7条中的所有要求提供配套细则,主要针对碳足迹的计算和三方认证的方式与具体细节进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在该草案发布前,电池的核算细则的参考来源主要为欧盟委员会下属的联合研究中心(JRC)于2023年6月发布的车用动力电池算方法(CFB-EV)》。此次发布的草案沿袭了CFB-EV的整体框架,但考虑到行政成本及实施流程等因素,在总能量计算、数据收集、电力建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草案中确定的部分欧盟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规则草案规定带来的出海挑战对上游企业特定数据与碳足迹数据库质量要求遵循JRC对上游过程数据追溯的原则,该次草案要求电池的强制性主要生产过程(mandatorymainproductionprocess)供应商的原始数据,而不能依赖碳足迹数据库中的信息,这对他们的供应链此外,草案将非主要生产过程分为“非强制性的重要过程”和其他过程。对于这些“非强制性的重要过程”,尽管可以使用数据库中的碳足迹数据,但对数据库质量(DQR)的要求非常高,这几乎排除了国内使用低质量“碳排绿证、绿电等电力减排手段受限草案对可接受的电力组合进行了明确限制,要求在计算碳足迹时仅使用基于位置的电力组合,而不接受市场的电力组合。这意味着只能采用全国平均电力消费组合和电力直连:类似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这项规定排除了绿证、绿电等常见的市场化手段,甚至不认可EUCBAM中承过购买“绿电消费凭证”来减少其碳足迹,国家电网的排放强度直接决定了循环利用环节减排受限产品在废弃阶段的处理是碳足迹建模中较为容易操作的部分,不同的回收和利用假设会显著影响产品的碳足迹。草案详细规定了电池废弃和循环利用的默认场景,并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该默认场景。只有在符合严格条件并提供相应凭证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公司特定的数据(即实际废弃处理的数据),以减少不同假设对碳足迹结果的影响。该规定对于中国循环材料的减分销阶段核算范围扩大一方面,草案要求分销阶段的数据收集和建模必须遵循公司特定流程,包括运输距离和方式等需要公司提供的数据。另一方面,草案将分销阶段的核算范围从电池制造厂到OEM厂的运输,扩展到电池制造厂到投放欧盟市场之间的运输。这意味着即使中国企业在国内组装电池后出口到欧盟,仍需计算国际海运的碳排放,这将增加中国电池产品的碳足迹,从而削弱其竞争力。除上述挑战外,草案还提供明确规定了电池产品碳足迹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并要据规定的方法,对数据数据质量(DQR)进行量化。此外,草案还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公开披露碳排放的相关信息。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新电池法规要求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控,包括电池护照的实施,增加了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合规成本,如碳足迹计算、标签贴附等。这些法规要求企业不仅关注自身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还需追溯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欧盟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往往高于国际标准,中国企业需要适应这些高标准,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绿色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长期来看,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法规的实施还将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例如,新电池法规将促进电池技术的创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目前,赛迪(工信双碳中心)-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联合实验室正致力于通过电池行业碳足迹管理及装备技术低碳化,拉通电池低碳化制造的绿色之路,有效提升电池行业国际竞争力。欧盟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法规的实施将有利于中欧双方在绿色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中国的制造商将有义务确保相关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符合ESPR的要求,同时履行合规义务并接受欧盟的市场监督。ESPR当前已明确了11品类别。其中,在欧盟的第一个工作计划周期(2024-2027年)内,纺织品(特别是服装和鞋第一个工作计划周期其他电子产品化学品润滑油能源相关产品首批管控产纺织品品轮胎洗涤剂第一个工作计划周期其他电子产品化学品润滑油能源相关产品首批管控产纺织品品轮胎洗涤剂铝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生态设计ESPR法规在生态设计要求中强调了16个重点维度,可重复利用性、可循环性、能效以及环境影响(如碳足迹和环境足迹)。法规为每个维度提供了产品性能参数建议,具体要求将通过特定产品类别或通用授权法案进行规定。这些要求旨在提高资源和能源效率,延长产品寿命,最大化材料的价值,并减少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设计要求将数字护照和可追溯性等信息,旨在促进产品的修复和使用。为具体产品组设定DPP要求,规定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具备DPP。供应链上的相关方也需提供DPP作为信息要求的DPP能够作为国家主管机构审核和认证产品的工具,并确保价值链上的各停止销毁未售针对“快时尚”和线上销售增长带来的日益明确大型企业自2026年7月19日起,禁止销毁未售出的服装、服饰配件和鞋类商品。作为第一步,相关企业须公开披露其丢弃的未出售商品信息,ESPR的正式生效标志着欧盟将持续推动“可持续产品成为市场•出海企业可能需大幅调整产品设计、工艺和原材料,相关成本可能显著增加•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将给企业的数据管理和履约带来额外挑战•品牌商和制造商可能会更换或精简供应商,中小型企业以及无法满足ESPR要求的上游企业面临风险•织和服装行业作为ESPR的首批重点领域,中国作为主要进口来源国,可能面临生态设计要求带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是欧盟关于保护人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引,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民事责任效力的法规。在经历一波三折的立法进程后,终于在2024年5月正式批准通过。随着指令的逐步生效,指令所覆盖的企业必须对其供应链中人权和环境影响做尽责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上一财年中员工数量超过3000名、全球净营业额超过9亿欧元的欧盟企业上一财年在欧盟境内的净营业额超过9亿欧元的非欧盟企业CSDDD成员国法规生效*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成员国法上一财年员工数量超过5000名、全球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的欧盟企业其他受管辖公司上一财年在欧盟境内的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的非欧盟企业其他受管辖公司*注:CSDDD要求欧盟各成员国在生效后2年内需制定遵守CSDDD所需的国内法规和行政规定,并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完成对CSDDD项下义务的遵守设置了不同的实施指令期CSDDD下的公司尽职调查重点关注“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人权和环境两个方面。在人本原则和工作权利,涉及到侵犯生命权、酷刑、不人道待遇、人身自由和安全等风险。在环境方面,CSDDD关注防止环境退化、土壤、水和空气污染、有害物质排关于CSDDD的适用范围,近两年立法草案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与欧盟委员会2022年初提议的版本相比,欧洲议会批准的CSDDD正式文本将涵盖企业的门槛进行了提高,仅强制适用于符合特定规模条件的大型企业。中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国,中国企业必然将会被受到CSDDD直接或间接的影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已在欧盟经营的大型企业:对于在欧盟内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即使总部不在欧盟,只要在欧盟市场有显著的商业活动或营业额,或在高风险行业运营,它们最迟将在2029年受到CSDDD的约束。这些企业需确保符合CSDDD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包括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制定行动计划,并有效管理和控制全球价值链上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同时,它•计划开拓欧盟市场的出海企业:对于计划进入或扩大在欧盟市场的中国企业,CSDDD同样适用。这些企业在进入欧盟市场之前需要评估其商业行为对人权和环境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以满足法规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确保符合欧盟市场的准入•供应链上下游涉及欧盟的企业:对于供应链涉及欧盟市场或与欧盟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其最早将于2027年起需遵守CSDDD。欧盟企业的合作伙伴需要对其供应链进行全面尽职调查,确保供应链的所有环节符合CSDDD的可持续性要求。链主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CSDDD为中国的链主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进阶的要求。链主需要对供应链上的人权与气候风险进行识别与把控,从战略、策略和实施层面,全面贯彻执行相关要求。这将形成较高的行政成本,包括内部及上下游的信息披露、信息管理和沟通费用等。满足信息披露要求的同时保护商人权和环境信息涉及大量与企业实际经营相关的数据,例如上游原料供应商的信息,因此企业需采用策略性披露方式来满足法规要求。欧盟商会的立场信函还提出了信息安全保护的担忧,即CSDDD要求的上下游信息披社会责任要求二级或三级的中小型供应商,在面对CSDDD的要求时,首先需要进行能力建设,从理解法规要求,到制定运营策略。其次,转型过程中如何获得CSDDD的落地对于在欧盟市场中开展业务活动的中国企业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开展欧盟业务的中国企业陆续收到了欧盟合作方基于CSDDD项下义务对其开展尽职调查活动的要求。因此,不论是否落入CSDDD法案的管辖范围,中国企业均应当对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当前,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在气候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纷纷出台多项绿色政策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以碳关税、碳足迹等相关政策为立法重点,逐渐形成以碳数据为核心的全球贸易监管与气候治理格局。企业出海需要面临不同国家的政策要求,而这些法规要各国在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标准上的不同,使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理解和遵守各地规定。因此,企业在制定全球布局战略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全球差异带来的影响,采取审慎而灵活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合规性和成本效益的平衡。此外,企业需要加强碳管理体系和数据监测机制的建设,以便及时响应各国的监管要求,保持在国家主要绿色政策及相关机制气候目标美国《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通胀削减法案》(IRA)区域碳污染减排计划(RGGI)西部气候倡议(WCI)到2035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欧洲气候法》《欧盟绿色新政》及“Fitfor55”一揽子计划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CBAM)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英国《气候变化法》《2050年净零排放战略》《工业脱碳战略》英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UK-ETS)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制(UKCBAM)到203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78%;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法案》澳大利亚保障机制(AustralianSafeguardMechanism)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43%;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2050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中央核证减排交易体系地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东京、埼玉)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3年的水平减少46%;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韩国《碳中和与绿色增长基本法》《2050碳中和方案》韩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巴西《国家气候变化政策》《亚马孙森林砍伐预防和控制联邦行动计划》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5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英国UKCBAM紧随欧盟,英国政府于2023年12月宣布将自2027年起实施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化肥、玻璃、氢气、钢铁,与EUCBAM相比,不包括电力,但包括陶瓷和玻璃。在征收的排放范围上,UKCBAM与EUCBAM一致,覆盖生产商品的直接和间澳大利亚AUCBAM审查内容包括对碳泄漏风险的评估,以及对澳大利亚碳边境调整机制(下称“A可行性的评估,最终审查报告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与UKCBAM类似,AUCBAM咨询文件中考虑的相关商品覆盖范围与EUCBA由于每个国家的生产、进口和碳密集型行业情况存在差异,各国CBA不尽相同。作为强制性规范,受影响的企业必须跟踪和报告出口商品的内含排放量。各国不同的政策将导致企业在碳排放监测和报告方法上遇到差异,从而面临国际贸易碳合规与碳报告的挑战。企业需要在不同国家的CBAM法规框架下调整其碳排放监测和报告方法,确保符合各国的法律规定,这不仅将提高企业的运营复杂性和成本,还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在CBAM浪潮即将席卷全球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及早界定和考虑相关税务影响。例如,对CBAM交易的增值税处理、CBAM证书费用是否可以抵税,以及CBAM相关费入产品销售成本,还是作为额外费用支出等。美国“碳关税”在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实施或考虑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有声音希望制定自己的碳边境调节机制或其他国际标准的碳定价方案,以此来保护和强化本国制造业“碳关税”的雏形。相较于欧盟CBAM,USC对碳排放水平高于基准线值的部分征收55美元/吨的碳税,之后每年在上年碳税价格上按照通货膨胀率叠加5%进行上浮。在USCCA下,碳税的征收对象是能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包括化石燃料、精炼石油产品、石化产品、化肥、氢气、己二酸、水泥、钢铁、铝、玻璃、纸浆、纸由此可见,欧美国家均以脱碳为目标出台了重要法案,且优先考虑碳度高的行业,从而避免本土企业因高碳排放成本而在全球贸易竞争中处于下风,全球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还将对全球产业格局和贸易规则产生重大影响,以碳数据为核心的全球贸易监管与气候治理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一趋势日本是继欧盟新电池法规之后,又一明确动力电(METI)宣布,自2024年起,投放日本市场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制造商需要提交电池从原料开采到废弃处理全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即披露蓄电池碳足迹。此外,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联合发布《碳足迹实用指南》,解释碳足迹计算和披露方法,其电池碳足迹数据的披露原则基本遵循欧盟新电池法规。日本政府计划利用电动车制造商报告的排放数据来确定企业获得补贴的资格,在规定实施之初,只需披露信息就有资格获得补贴,随着时间推移,后续政府将建立排放上限,超过该上限的车辆无法此外,法国、韩国等国家对以对光伏组件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出口提出了强制性的碳足迹核算和认证的要求,产品“出海”过程中面临的碳足迹管•法国要求100kWp以上的光伏项目产品进入市场,均强制性执行ECS(Evaluation对于大于100kWp且小于500kWp的中性项目,光伏组件碳足迹数值要低于550kgCO2eq/kWp;对于大于500kWp的大型项目,光伏组件碳足迹数值要低于500kg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Motie)也制定了碳足迹新规,对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发电项目在确定新装设备的优先顺序时将碳足迹纳入考量。针对韩国本土产品和进口产对于出海企业而言,随着当前各国陆续出台相关的产品碳足迹规定,产品碳足迹未来将逐渐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和品牌供应链的必备条件,如未能满足国际上关于碳足迹的相关规则或要且各国标准不互认,企业需要按照不同国家要求定制化提供不同碳足迹结果,这给企业产品出海增加了成本与难度。此外,各国核算标准中采用的默认因子,也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符,造在可持续发展政策前景下,中国企业绿色出海面临机遇与挑战。机遇方面。首先是全球市场的绿色需求增长。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拓展海外市场。在新能其次是技术创新的竞争优势。在国内政策支持下,中国企业在绿色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领域。这些技术优势将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增长将促进国际气候合作的深化。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联合国南南基金等,中国企业将在绿色基础设施、能源合作和环保技术领域扩大与其挑战方面。一是国际法规与标准的适应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存在差异,中国企业需要投入资源去理解和适应这些不同的要求,避免在海外市场因合规问题而遭遇障碍。例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可能成为全球首个碳关税法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欧盟碳关税的实施将对中国经贸形势、低碳技术创新与合作等产生二是绿色出海面临海外市场所在国人才短缺问题。中国企业技术及产品落地,往往存在后续设备使用不当或难以维护等问题。应加强落地国能力建设,在提升合作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了合作成果的本土化应用,并为当地绿色产业技术的发展注入长三是地缘政治与贸易风险。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可能对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构成威胁。尤其是在绿色技术领域,涉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绿色出海市场消费需求与行业认同绿色消费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绿色消费理念转变•绿色品牌收益•“漂绿”问题带来的监管要求行业认同促使企业获取高质量认证•产品LCA与EPD认证•企业供应链可持续评级(EcoVadis)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5)绿色出海市场“新驱动”:消费需求与行业认同绿色消费需求及行业认同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动力。首先,市场的绿色消费意识正普遍提升。一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绿色消费,如绿色补贴、税收优惠等。这为绿色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提供了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910-2024琥珀分级
- 《超市生鲜技术培训》课件
- 八年级政治家庭剧场课件
- 【课件】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
- 瘢痕子宫的健康宣教
- 人流的健康宣教
- 《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件-第8章
- 2021年家居连锁卖场行业美凯龙分析报告
- 孕期脸色苍白的健康宣教
- 《信息安全测评技术》课件
- 笔记本电脑补贴申请单
- 非甾体类抗炎药PPT
- (完整版)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试题练习带答案详解
- 40米钢筋结构桁架吊装方案
- VDA6.3-2016--过程审核培训教材
- 采矿学课程设计陈四楼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 25公斤级平焊法兰及螺栓规格尺寸
-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 医生问诊时与患者对话
- 中华护理学会会员申请表(普通+资深会员)
- (完整版)HSE管理体系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