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
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
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
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
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
治疗和预防
女性的生殖脏器的解剖
一、外生殖器
阴户、玉门阴户,又名四边。系指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
及阴道前庭的部位。玉门,又名龙门、胞门。相当于外生殖器的阴
道口及处女膜的部位。阴户、玉门的功能: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
带下、恶露的关口,也是“合阴阳”的出入口。
二、内生殖器官
(-)阴道、子门阴道,又名子肠。是中医学中的固有解剖名称,
其解剖位置与西医学一致。子门,又名子户。是指子宫颈口的部位。
阴道、子门的功能:也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
是合阴阳,禁闭子精,防御外邪的处所。
(二)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胞宫
的位置: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连阴道。
可见中医学的子宫形态是形如合钵,状若倒置的梨形,上有两歧,即
除了包括子宫的实体外还包括两侧的附件(输卵管、卵巢),说明中
医学的“子宫”与西医学“子宫”的解剖范围是不同的。胞宫的功能:具
有化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其功能特点是“亦泻亦藏,藏泻有时
它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泻分明,各依其时,充分表现了胞宫
功能的特殊性。
女性的生理
一、生理特点: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脏腑、经络、
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在生理上
有月经、带下、胎孕、产育和哺乳等,这些与男性的不同点便构成
了女性的生理特点。女性的经、带、胎、产、乳等特殊功能,主要
是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化生功能作用于胞宫的表现。
二、特殊生理
(一)月经
1.月经的生理现象:
(1)月经初潮和绝经的大致年龄:健康女子,一般到了十四岁左右
月经开始来潮成为“初潮”初潮年龄可早自11~12岁迟至18岁前后。
绝经年龄到49岁前后。
(2)月经的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在28~35天之间亦属正常
(3)经期一般为3-5天,亦有长达6~7天者。
2.月经的产生机理:
(1)天癸与月经:天癸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具备生殖能力,以及
产生月经的基本物质天癸至则月经来潮
(2)脏腑与月经:肾、肝、心、脾、胃在月经的产生上有着重要的
作用。
(3)血气与月经:气血协调,血脉通畅,血海按时满盈,月经才能
如期来潮。
(4)经络与月经: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它与冲、任、督、带有
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冲、任二脉的作用下,与十二经脉互相联系,
才能有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
(二)妊娠与产育
1.妊娠的机理:肾气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两精结
合而受孕。
2.妊娠的生理现象:停经、早孕反应、乳头乳晕着色、六脉平和滑利,
按之不绝,迟脉尤甚,尚须结合妊娠试验、B超、妇科检查等协助诊
断。
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农历加14。
4.临产及分娩:在临产时出现腰腹阵阵作痛,小腹重坠,逐渐加重至
产门开全,阴户窘迫,胎儿、胞衣依次娩出,分娩结束。产程从规
律宫缩至分娩大致为12小时,即所谓“子午相对”,这与现代统计的
一、二、三产程的时间基本一致。分娩过程中要对产妇做出正确指导,
掌握“睡、忍痛、慢临盆”的临产调护六字要绝。
5.产后机体的变化:特点是“阴血骤虚,阳气易浮”,子宫逐渐恢复至
正常大小,恶露逐渐减少至消失。
6.哺乳:哺乳期,气血上化为乳汁,一般无月经来潮,也比较不易受
孕。鼓励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
女性的病理
一、病因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
4.体质因素:不同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种类、性质、转归,并与预后
有密切相关。
二、病机
1.脏腑功能失常。
2.气血失调。
3.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一、四诊要点
1.问诊:包括问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胎产史、既往
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等。
2.望诊:包括望月经、望带下、望恶露、望前后二阴等。
3.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等。
4.切诊:包括切脉(常脉与病脉)和触诊(触按胸腹有无包块及包块
的性质卜
二、辨证要点及常见证型
1.脏腑辨证证型: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肝气郁结、肝郁化火、
肝经湿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脾虚血少、脾虚湿盛、
脾失统摄、脾气下陷。
2.气血辨证证型:气病(气虚、气郁、气滞卜血病(血虚、血瘀、
血热、血寒)o
妇科疾病治法概要
一、补肾滋肾:补肾是治疗妇产疾病的重要法则,根据病情,选用温
肾助阳,滋肾养阴,育阴潜阳,阴阳并补等法则辨证论治。
二、疏肝养肝:肝气郁结者,疏之,泄之;肝其上逆者,柔之,缓之;
肝阳偏亢者,抑之,平之。疏肝养肝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故有“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的说法。
三、健脾和胃:脾气虚弱,化源不足,宜补益脾胃;脾气虚弱,中气
下陷,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不和,胃气上逆,当辨其寒热,
降逆止呕;脾虚夹湿,痰湿阻于胞络,宜健脾化痰,调经止带。
四、补益气血:病在气分,以治气为主,并佐以养血活血之药;病在
血分,以治血为主,并佐以补气、理气、行气之药;气血同病,则适
当配合应用。
五、活血化瘀:临床常用于闭经、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等。若瘀血内
着,积结成^者,宜破瘀消^,软坚散结。
六、理气行滞:若气机郁滞或气逆上壅,甚或气结积聚,应以解郁、
行气、散结、降逆为主,佐以通络。理气行滞常与疏肝解郁、活血化
瘀之法配合运用。
七、清热凉血:热邪入血,以致血分蕴热,热迫血行的月经先期,月
经过多,崩漏等,则宜清热凉血;热邪在下,未影响营血的月经先期、
胎漏等,则宜苦寒清热或甘凉清热。
八、温经散寒:寒邪客于胞中,则血行不畅,冲任受阻的月经后期、
痛经、闭经等,治宜温经散寒。
九、利湿除痰:水湿停滞不化,阻遏阳气则为寒湿,治宜温化水湿;
湿郁日久可化热,则为湿热,宜清热利湿;脾气不运湿邪内生,聚湿
成痰,下注胞宫,治宜燥湿化痰
十、解毒杀虫(含外治法):
预防与保健
一、月经期卫生:讲卫生、适寒温、节饮食、禁房事、调情志、劳逸
适度。
二、妊娠期卫生:慎起居、适寒温、调饮食、慎房事、乳头护理、产
前检查。
三、产褥期卫生:慎起居、适寒温、富营养、讲卫生。
四、哺乳期卫生:乳房卫生、定时喂奶、坚持避孕、调畅情志。
五、更年期卫生:调畅情志、劳逸适度。
妇科常见病诊治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来潮者称为月经先期。
也称“经行先期”、“经期超前”。多以血热、气虚为主要病因,以气虚
统摄无权或热邪迫血下行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月经周期提前8~g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
2.月经量多、色鲜、质稠或量多、色淡、质稀。
3.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二)类证鉴别
经问期出血其特点为在两次正常月经周期之间出血,量少,持
续时间不超过2~3天。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气虚
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心悸气短,或小
腹空坠,纳少便滤,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人参IOg(另煎),黄黄15g,甘草IOg,
当归IOg,陈皮IOg,升麻IOg,柴胡IOg,白术15g。
2.阳盛血热
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伴心烦胸闷,面
红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加减。药用丹皮I5g,地骨皮20g,白芍15g,熟地黄
20g,青蒿15g,黄柏15g,茯苓IOg
3.肝郁血热
证候经期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或心烦易怒,口苦
咽干,或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或少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调经
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药用丹皮10g,炒桅子10g,当归12g,
白芍12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
4.虚热
证候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两额潮红,手足心热,舌
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用生地黄30g,地骨皮10g,玄参30g,麦
门冬15g,阿胶10g(烂化),白芍15g。
(二)针灸疗法
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血热加太冲、太溪;气虚加脾俞、
足三里。实证用
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
归脾丸,用于气虚型月经先期。加味逍遥丸,用于肝郁血热型月
经先期。益母八珍丸,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先期。知柏地黄丸,用于
虚热型月经先期。
(四)其他疗法
花旗参15g,大枣15g,粳米100g,上三味温火同熬l~2小时,
每日1剂,连服5日,用于气虚型月经先期。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注意随气候改变及时增减衣被,勿使过热。饮食应清淡,不过食
辛辣香燥食物。要
保持情志舒畅,避免七情过极,化火生热。
(二)护理
经行期间要劳逸结合,不宜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避免经期或产
后房事,注意节欲。
二、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8~9天以上,甚或40~50天一至的,称月经后期。
亦称“经行后期”、“经期错后”或“经迟”。多以血虚、血寒、气滞或痰邪
为主要病因,以气血虚弱,气滞寒凝,冲任受阻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月经周期延后超过8~9天以上,并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
2.多数表现为月经量少。
(二)类证鉴别
妊娠育龄妇女月经周期延后,且妊娠实验阳性。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血寒
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
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药用人参IOg(另煎),当归10g,川茸9g,白
芍10g,肉桂9g,莪术9g,丹皮IOg,川牛膝9g,甘草9g。
2.虚寒
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
温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唐,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温阳祛寒调经
方药艾附暖宫丸加减。药用艾叶IOg,香附IOg,当归IOg,续断
9g,吴茱萸9g,川茸9g,白芍9g,黄黄20g,生地黄20g,肉桂9g。
3.血虚
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红,无块,或少腹隐痛,或头晕眼花,
心悸少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药用人参IOg(另煎),山药IOg,熟地黄IOg,
杜仲9g,当归9g,山茱萸IOg,枸杞子IOg,甘草6g。
4.气滞
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暗红,或有块,或胸腹、两胁、乳房胀
痛,舌苔正常,脉弦。
治法理气调经
方药疏肝解郁汤加减。香附IOg,青皮IOg,柴胡IOg,郁金15g,
丹参15g,川茸9g,泽泻9g,延胡索9g,川楝子9g。
(二)针灸疗法
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血寒加灸天枢;血虚加脾俞、足
三里;小腹冷痛加灸关元。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
当归丸、乌鸡白风丸,用于血虚之月经后期。香附丸,用于气滞
之月经后期。艾附暖宫丸,用于虚寒之月经后期。
(四)其他疗法
1.干姜30g,大枣30g(去核),红糖30g,先煎姜、枣,与红糖
共服,用于血寒型月经后期。
2.当归30g,生姜15g,羊肉200g,前两味洗净,与羊肉共炖至
肉烂熟,食肉饮汤,用于虚寒型月经后期。
【预防与护理】
经期及前后当避免风寒、水湿,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8~9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
期。多以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为主要病因,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
诊断要点
1.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延后8~9天以上,并连续出
现三个月经周期以上。
2.一般经量不多,经期不长,如出现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
可发展成为崩漏。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肝郁
证候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
或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吃闷不舒,时叹息,暧气食少,苔薄白或
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IOg,白术IOg,茯苓9g,当归12g,
白芍IOg,薄荷3g(后下),煨姜5g,甘草6g。
2.肾虚
证候经来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暗质清,或腰部酸痛,或头晕耳
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
治法补虚固肾调经
方药固阴煎加减。药用党参12g,熟地黄15g,山药9g,山茱萸
9g,菟丝子9g,远志3g,五味子18g,炙甘草3g。
(二)针灸疗法
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肝郁加肝俞、太冲;肾虚加肾俞、
太溪。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四、月经过多
凡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多以
气虚、血热、瘀血为主要病因,以气虚不能摄血、热邪迫血妄行、血
不归经为主要病机。西医学中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参照本
病辨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期间经量明显增多,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
止。
(二)类证鉴别
崩漏崩漏是指月经不按周期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
发生于青春至,期和更年期。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气虚
证候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兼见面色胱白,气短懒言,
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或心悸怔忡,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举元煎加减。药用党参30g,黄花30g,白术15g,升麻15g,
炙甘草10g。
2.血热
证候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
烦口渴,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凉血清热止血
方药保阴煎加减。药用生地20g,黄苓10g,白芍10g,续断20g,
熟地黄20g,黄柏10g,甘草6g。
3.血瘀
证候经行量多,或持续不净,色紫黑有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
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丹参泽兰饮加减。丹参20g,炒黑豆20g,香附10g,延胡
索0g,艾叶10g,泽兰10g,赤芍10g,山楂炭10g。
(二)针灸疗法
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气虚加脾俞、足三里;血热加太
冲、曲池。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用于阴虚内热之月经过多。乌鸡白凤丸,用于气血
虚弱之月经过多。补中益气丸,用于气虚下陷之月经过多。云南白药,
用于血瘀之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
两天,经量亦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多以血虚、肾虚、瘀血、痰湿为
常见病因,以血海不充、血不畅行为基本病机。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
(二)类证鉴别
激经也称盛胎,多见于妊娠初期(孕三个月之前)阴道少量出血,
是孕后按月行经而致阴道有规律的下血现象,多无其他不适,胎儿发
育不受影响,一般不需治疗,常随胎儿增大而出血自止。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血虚
证候经来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伴头晕目眩,心悸,
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淡红,脉细。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自血汤加减。药用人参10g(另煎),山药10g,黄苗20g,
茯苓10g,川笥0g,当归20g,白芍20g,熟地黄20g。
2.肾虚
证候经来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清,腰酸足跟痛,头晕耳鸣,
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药用菟丝子10g,杜仲10g,枸杞子10g,山茱
萸15g,当归15g,熟地黄15g,山药10g,茯苓9g。
3.血瘀
证候经来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
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12g,红花12g,川茸10g,当归
10g,白芍10g,熟地黄10g。
4.痰湿
证候经来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
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药用茯苓20g,半夏10g,陈皮10g,苍术
15g,香附9g,胆南星10g,枳壳10g,生姜5g,神曲9g,甘草6g。
(二)针灸疗法
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血虚加脾俞、足三里;血瘀加中
极。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
益母草冲剂,用于血虚之月经过少。大黄鹿虫丸,用于赢瘀之月
经过少。肾气丸,用于肾虚之月经过少。
六、痛经
凡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撕,
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以肝郁、寒凝、湿热、
气血及肝肾虚损为主要病因,以气血不通或不荣为主要病机,临床多
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西医学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出
现痛经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本病的临床特征是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疼
痛可引及全腹或腰部部,或外阴、肛门坠痛。
2.一般疼痛多发生于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随后即逐
渐减轻或消失,偶有延续至经净或于经净后始发病的,但亦在1~2
天内疼痛自止。
3.疼痛程度轻重不一,经血排出时,疼痛常可缓解。
(二)类证鉴别
1.异位妊娠多为停经后突然发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伴面色
苍白,汗出肢冷,严重者可致休克,或伴少量阴道出血,下腹有压痛
或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颈举痛,子宫胀软,宫旁有界限不清质软
而触痛的包块。
2.肠痛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右下
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正常。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气滞血瘀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按则痛甚,伴胸胁乳房作胀,或经
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去疼痛消失,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治法理气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15g,川茸10g,白芍15g,桃仁
10g,红花10g,枳壳10g,延胡索10g,五灵脂10g,丹皮10g,乌药9g,
香附9g,甘草9g。
2.阳虚内寒
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月经量少,经色暗淡,
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治法温经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药用当归10g,白芍10g,川茸9g,人参IOg(另
煎),丹皮9g,肉桂9g,附子6g(先煎),艾叶6g,小茴香6g,甘草6g。
3.寒湿凝滞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月经量少,
经色暗黑有块,或畏寒身痛,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除湿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味。药用当归15g,干姜10g,延胡索10g,没
药10g,小茴香5g,川茸10g,肉桂10g,赤芍15g,蒲黄IOg(包煎),五
灵脂10g。
4.湿热下注
证候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热感,或伴腰骰胀痛,或少腹时痛,
经来疼痛加剧,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黄,舌红苔黄
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止痛
方药清热调经汤加味。药用丹皮IOg,黄连5g,生地黄15g,当
归15g,白芍15g,川笥0g,红花IOg,桃仁IOg,莪术IOg,香附IOg,
延胡索IOg,红藤20g,败酱草20g,慧友仁20g。
5.气血虚弱
证候经后1~2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空坠喜按,月经
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纳少便滤,舌质淡,脉细
弱。治法益气补血止痛
方药黄茂建中汤加减。药用党参15g,黄黄15g,当归15g,白
芍15g,桂枝IOg,炙甘草IOg,大枣IOg,饴糖IOg(洋化),生姜3g。
6.肝肾阴虚
证候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色暗淡,量少
质稀薄,或有潮热耳鸣,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
治法益肾养肝止痛
方药调肝汤加减。药用当归20g,白芍20g,山茱萸10g,巴戟
天10g,阿胶log(悻化),山药20g,甘草6g。
(二)针灸疗法
以中极、关元、三阴交为主穴。实证加血海、太冲;虚证加气海、
肾俞、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
益母草冲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七制香附丸,用于肝郁气滞
之痛经。乌鸡白凤丸,用于气血虚弱之痛经。
(四)其他疗法
山楂40g,艾叶10g,红糖100g。前二味洗净加水500ml,煮15~
20分钟后加入红糖,饮汁。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注意衣居温暖,经前避免冒雨涉水,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刺激
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二)护理
经期避免涉水淋雨,感寒饮冷,或久居阴湿之地。调畅情志,保
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经期不宜过度劳
累和剧烈运动。月经前2~3天开始治疗
O
七、闭经
凡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
上者,称为闭经。以多产、房劳、久病、劳倦忧思过度、气滞血瘀、
痰湿为主要病因,以精血不足、无血以下,或邪阻冲任、经水阻隔为
基本病机。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闭经前多有月经不调,常伴小腹胀痛。
2.妇科检查无妊娠体征,妊娠试验阴性。
(二)类证鉴别
1.生理性停经妊娠期、绝经或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均属生理
性停经,临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并作有关检查予以排除。
2.早孕其特征为停经,伴有厌食择食,恶心呕吐,喜酸,嗜睡
体倦,脉滑等,妊娠试验阳性。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肝肾不足
证候初潮较晚,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至经闭,体弱,腰酸腿
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药用菟丝子IOg,杜仲IOg,枸杞子IOg,山茱
萸15g,当归15g,熟地黄15g,山药10g,制首乌10g,鸡血藤10g,茯
苓9g。
2.气血虚弱
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薄,继而停闭不行,或头晕目眩,
或心悸气短,神疲体倦,或食欲不振,面黄赢瘦,舌淡苔少或薄白,
脉沉缓或虚弱。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10g(另煎),戢10g,煨淋10g,
茯苓10g,远志10g,陈皮10g,五味子5g,当归20g,白芍10g,熟地黄
20g,肉桂6g,炙甘草6g。
3.阴虚血燥
证候经血渐少而至停闭,五心烦热,颤红盗汗,或骨蒸劳热,
或咳嗽唾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加味。药用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白芍10g,麦门
冬10g,知母10g,地骨皮10g,黄精9g,丹参9g,枳壳9g,炙甘草6g。
4.气滞血瘀
证候经水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
痛或拒按,舌边紫暗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理气活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
黄10g,川笥0g,赤芍10g,川牛膝9g,桔梗6g,柴胡9g,枳壳9g,
甘草6g。
5.痰湿阻滞
证候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体倦,
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加减。药用苍术15g,茯苓15g,法半
MlOg,香附IOg,当归IOg,川笥0g,陈皮10g,枳壳10g,胆南星10g,
佛手10g,生姜IOg,神曲IOg,甘草IOg。
(二)针灸疗法
1.毫针疗法以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为主穴。痰湿阻滞,
加丰隆;寒湿阻滞,加中极、地机;肝肾阴虚,加肝俞;脾。肾阳虚,
加足三里、天枢。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2.耳针疗法取穴内分泌、子宫、肝、肾、脾,中等刺激,留针
20~30分钟,两耳交替进行,每日I次。
3.灸法取穴中院、关元、气海、归来、命门、肾俞、三阴交,
每次选用3~4穴,隔姜灸隔日1次。
(三)常用中成药
归脾丸,用于心脾两虚之闭经。七制香附丸,用于气滞血瘀之闭
经。人参养荣丸,用于气血虚弱之闭经。当归片,用于血虚气滞之闭
经。
(四)其他疗法
1.鲜土牛膝30g,水煎,调酒服,用于血瘀经闭。
2.刮疡法先刮拭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合刮拭关元、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血海、章门、阴陵泉、肝俞、脾俞。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行经期间及前后应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忧郁或强烈的情志刺激。
避免冒雨涉水,感受风寒之邪。
(二)护理
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养,既不暴饮暴食,
又要保证营养。
八、崩漏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
者称漏下或经漏。多以血热、肾虚、脾虚、血瘀为主要病因,以冲任
受损、不能固摄、经血非时妄行为基本病机。可突然发作,也可由月
经不调发展而来。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易互相转化,其
病因病机相同,故概称崩漏。西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炎症或肿
瘤引起的阴道出血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不在经期而发生阴道出血。
2.来势急,出血量多如注;或来势缓,经血淋漓不断。
(二)类证鉴别
1.月经不调可参照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量多等节。
2.胎漏表现为出血量少,妊娠试验阳性。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阴虚血热
证候经血非时突至,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色鲜红而质稠,伴
心烦潮热,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味。药用生地黄20g,熟地黄20g,续断20g,山
药20g,匿10g,翳10g,期10g,Wl0g,参10g,麦I'典10g,
五味子9go
2.阳盛血热
证候经血非时下,量多势急,或淋漓日久不尽,色深红质稠,
伴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大便干,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味。药用黄苓10g,桅子炭10g,生地黄10g,
地骨皮10g,地榆15g,阿胶log(烂化),生藕节15g,棕桐炭15g,炙龟
板20g(先煎),牡蛎粉10g(先煎),生甘草5g。
3.肾阳虚
证候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清,伴畏寒肢冷,
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药用熟地黄15g,山药10g,山茱萸15g,枸
杞子15g,鹿角胶10g(坤化),当归10g,杜仲15g,人参IOg(另煎),补
骨脂10g,艾叶炭10g,甘草6g。
4.肾阴虚
证候经乱无期,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黄20g,山药10g,枸杞子20g,山
茱萸20g,菟丝子10g,旱莲草10g,地榆炭10g,龟板胶10g(洋化)。
5.脾虚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崩中继而淋漓,色淡质薄,气短神疲,面
色胱白,面浮肢肿,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治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固冲汤加减。药用黄芭15g,山茱萸15g,白芍15g,白术
10g,龙骨IOg(先煎),牡蛎IOg(先煎),海螺峭10g,五味子10g,棕桐
炭10g,茜草IOg。
6.血瘀
证候经血非时而至,时来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
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
暗,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固冲
方药四物汤加味。药用熟地黄10g,当归15gJ苜IOg,白芍IOg,
丹参15g,没药IOg,丹皮IOg,龙骨IOg(先煎),牡蛎IOg(先煎),三七
粉5g(冲服)。
(二)针灸治疗
以关元、三阴交、隐白为主穴。血热加血海;气虚加脾俞、足三
里;肾虚加肾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
益母草冲剂,用于气滞血瘀之崩漏。人参归脾丸,用于脾虚之崩
漏。补中益气丸,用于脾虚下陷之崩漏。金匮肾气丸,用于肾阳虚之
崩漏。云南白药,用于血瘀之崩漏。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注意饮食起居,不暴饮暴食,以防伤脾,思过食辛辣之品,以防
化火生热。经期产后应禁房事,以免损伤冲任。调养情志,保持心情
愉快,勿忧思过度。经常锻炼,增强体质。
(二)护理
出血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必要时卧床,严
禁房事和坐浴。忌食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出血量骤多不止,当及时
处理。
带下病
凡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异常,有臭味为主证并伴全身或局部
症状者,称带下病。以湿邪为主要病因,以湿邪流注下焦为基本病机。
健康妇女阴道内常有少量白色无臭粘液,为润泽阴户之用,不作为病
态。西医学中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
引起的带下增多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带下量多,绵绵不断。
2.带下颜色或白,或黄,或赤,或青绿,质粘稠或稀薄,或有
腥味。
3.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二)类证鉴别
经间期出血与赤带鉴别,经间期出血的特点是月经周期基本正
常,在两次月经的中间,发生周期性出血。赤带则无周期性现象。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脾虚
证候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绵绵不尽,面色胱白或
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滤,两足附肿,舌淡苔白或腻,
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方药完带汤加减。药用白术IOg,山药IOg,人参IOg(另煎),白
芍10g,苍术IOg,陈皮IOg,黑芥穰IOg,柴胡IOg,车前子IOg(包煎),
甘草6g。
2.肾阳虚
证候白带量多,质稀,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
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滤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药用鹿茸IOg(冲服),菟丝子IOg,潼痍藜IOg,
黄茂iOg,肉桂5g,桑蝶峭IOg,肉孜蓉IOg,制附子5g(先煎),白疾藜
IOg,紫麴0g。
3.肾阴虚
证候带下赤白,质稍粘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面部烘热,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药用知母9g,熟地黄10g,黄柏9g,吴茱
萸10g,山药10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英实20g,金樱子
20g。
4.湿热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有臭气,胸闷口腻,纳
差,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阴痒,小便黄少,舌苔
黄腻或厚,脉濡数。
治法清利湿热止带
方药止带方加减。药用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5g(包煎),
泽泻15g,茵陈15g,赤芍10g,丹皮10g,黄柏6g,桅子10g,川牛膝
l0go
5.热毒
证候带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
有臭气,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头晕,午后尤甚,大便
干结或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蒲公英30g,金锻E30g,野菊E30g,
紫花地丁15g,天葵子I5g。
(二)针灸疗法
以带脉、肾俞、气海、三阴交为主穴。湿热加阴陵泉;寒湿加关
元、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用于肾阴虚之带下。金鸡片,用于带下量多。
(四)其他疗法
1.鸡冠花30g,金樱子15g,白果10g,水煎服。
2.白果7~10个去心,打碎和豆浆煮开后冲服。
3.金樱子30g,水煎服。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经常保持阴部清洁卫生,经期、产褥期尤须注意。提倡淋浴,不
使用公共浴盆。注意性生活卫生。饮食宜清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
身体素质。
(二)护理
注意调畅情志,不过食辛辣刺激或肥腻之物,不长期采取坐位,
避免因盆腔瘀血而致白带增多。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凡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也称“子病”或‘阻病"。多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为主要病因,以冲脉
之气上逆,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孕后出现恶心呕吐较重,伴嗜睡,择食嗜酸,胸满胁痛,暖气叹
息等。
(二)类证鉴别
呕吐呕吐食物、痰涎或黄绿色液体,持续或反复发作,常伴恶心,
饮食减少等症,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
病史,妇科减产正常。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脾胃虚弱
证候孕后恶心呕吐不食,口淡或呕吐清涎,神疲思睡,舌淡苔
白润,脉缓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IOg,白术IOg,茯苓IOg,半
夏10g,陈皮IOg,木香6g,砂仁6g(后下),甘草6g,生姜5g,大枣5g。
2.肝胃不和
证候孕后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暧气叹息,头胀而晕,
烦渴口苦,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加味温胆汤加减。药用陈皮IOg,半夏IOg,茯苓IOg,麦门
冬IOg,芦根IOg,枳实6g,竹茹6g,黄苓6g,黄连6g,甘草6g,生
姜5g。
(二)针灸疗法
以足三里、太冲为主穴,脾胃虚弱者配中脱、内关;肝胃不和者
配阳陵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其他疗法
1.白扁豆30g,竹茹6g,砂仁5g(后下),水煎服,用于脾胃虚弱
之妊娠恶阻。
2.饭前用鲜生姜擦舌头或姜汁滴舌。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孕后应增加睡眠时间,早睡早起,起居有常。保持心情舒畅,避
免忧虑和急躁情绪。
(二)护理
饮食有节,少食多餐,营养丰富,补充足量维生素,对特别喜食
之物,以适量为宜。
二、胎漏、胎动不安
凡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
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
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多以肾虚、气血不足、血热和跌扑为主
要病因,以精气不足、不能固胎或血热、跌扑等外邪干扰胎气为主要
病机。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胎漏表现为出血量少,不伴腰酸小腹坠胀作痛,妊娠试验阳
性。
2.胎动不安表现为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伴有少量阴道出血,
妊娠试验阳性。
(二)类证鉴别
1.激经多见于妊娠初期阴道少量出血,是孕后按月行经而致阴
道有规律的下血现象,常随胎儿增大而出血自止,胎儿发育不受影响,
一般不需治疗。
2.异位妊娠多为停经后突然发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严重者
可致休克,或伴少量阴道出血,下腹有压痛或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
旁有界限不清质软而触痛的包块。
3.堕胎、小产出血量增多,小腹坠胀疼痛,妊娠试验由阳性转
阴性,胎心音和胎动消失,或有血块排出。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肾虚
证候孕后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坠痛。伴头晕耳鸣,
小便频数,夜尿多甚至失禁,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治法固肾安胎益气
方药寿胎丸加味。药用菟丝子20g,桑寄生20g,续断20g,阿
胶log(堆化),艾叶炭6g。
2.气血虚弱
证候孕后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腰腹胀痛或坠胀,
神疲肢倦,面色胱白,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药用人参10g(另煎),当归10g,杜仲10g,白
芍9g,熟地黄9g,白术9g,陈皮9g,炙甘草6g。
3.血热
证候孕后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少寐,渴
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安胎
方药保阴煎加减。药用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白芍15g,山
药15g,续断15g,菟丝子IOg,桑寄生IOg,黄苓5g,黄柏5g,甘草
5go
4.跌扑伤胎
证候妊娠不慎外伤,腰酸腹胀坠,阴道出血,舌质正常,脉滑
无力。
治法补气和血安胎
方药加味圣愈汤加减。药用熟地黄15g,白芍15g,黄茂15g,
杜仲15g,续断15g,当归IOg,川茸IOg,党参IOg,砂仁6g(后下)。
(二)常用中成药
孕康口服液,用于脾肾虚弱型胎漏。归脾丸,用于气血虚弱型胎
漏。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PHC管桩生产与施工一体化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汽车售后服务合同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医疗器械样品采购及临床试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玻璃进出口贸易合同样本2篇
-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合同(2025年度)3篇
- 二零二五版CNG车辆进出口贸易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邮轮船员聘用及综合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家庭护理服务与保险产品对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商务产业园杭州电子商务法律风险防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防水材料研发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GB/T 18476-2001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耐裂纹扩展的测定切口管材裂纹慢速增长的试验方法(切口试验)
- GA 1551.5-2019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5部分:运输企业
- 拘留所教育课件02
- 冲压生产的品质保障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 2023年湖南联通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上海市徐汇区、金山区、松江区2023届高一上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护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范本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