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心肝病症(四)_第1页
中医儿科学-心肝病症(四)_第2页
中医儿科学-心肝病症(四)_第3页
中医儿科学-心肝病症(四)_第4页
中医儿科学-心肝病症(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学一心肝病症(四)

真题演练

A1型题

1.抽动障碍的主要病位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治疗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应首选方剂是()

A.暖肝理脾汤

B.十味温胆汤

C.大定风珠

D.固真汤

E.六君子汤

3.下列各项,不属于慢惊风病机的是()

A.肝血亏虚,虚风内动

B.脾虚肝旺,肝亢化风

C.素有痰饮,上蒙清窍

D.睥肾阳虚,虚极生风

E.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答案:BBC

知识点总结

一、抽动障碍(助理不考)

考点一:发病特点

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一个

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发其他行为

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起病

在2~12岁之间,发病无季节性,男孩发病率较女孩约高3

倍,病程不一,可自行缓解或加重,如长期持续,可成为慢性神

经精神障碍。

考点二:病因病机

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

窒息、感受外邪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

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1.气郁化火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

化火,引动肝风,上扰清窍,则见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才密头耸肩,

口出异声秽语。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

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

2.脾虚痰聚

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

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心神被蒙,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

发怪声;脾主肌肉四肢,睥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走窜,头

项、四肢、肌肉抽动。

3.阴虚风动

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亏虚,水不涵木,

虚风内动,故头摇肢搐。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故

喉发异声。

考点三:诊断要点

1.起病年龄在2~12岁,可有疾病后及情志失调的诱因或

有家族史。

2.不自主的眼、面、颈、肩及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缩,以固

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入睡后消失。抽动时,可出现异

常的声音,如咯咯、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

3.抽动能受意志遏制,可暂时不发作。

4.病状呈慢性过程,但病程呈明显波动性。

5.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异常,脑电图正常或非特异性异

常。智力测试基本正常。

考点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以八纲辨证为主,重在辨阴阳虚实。其标在风火痰湿,

其本在肝脾肾三脏,尤与肝最为密切。往往三脏合病,虚实

并见,风火痰湿并存,变异多端。

2.治疗原则

抽动障碍的治疗,以平肝息风为基本原则。

3.分型论治

Q)气郁化火证

证候: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才罂头耸肩,发

作频繁才由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息风镇惊。

方药:清肝达郁汤。

(2)脾虚痰聚证

证候: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皱眉眨眼嘴

角抽动,肢体动摇,发作无常,脾气乖戾,夜睡不安,纳少厌食,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健睥化痰,平肝息风。

方药:十味温胆汤。

(3)阴虚风动证

证候:形体消瘦,两颗潮红,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挤

眉眨眼,肢体震颤,耸肩摇头,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红绛,苔

光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柔肝息风。

方药:大定风珠。

考点五:预防与调护

1.平时注意合理的教养,并重视儿童的心理状态,保证儿童

有规律地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关爱患儿,耐心讲清病情,给予安慰和鼓励,不在精神上施

加压力,不责骂或体罚。

3.饮食宜清淡,不进食兴奋性、刺激性的饮料。

4.注意休息,不看紧张、惊险、刺激的影视节目,不宜长时

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游戏机。

二、惊风

慢惊风

考点一:发病特点

慢惊风的发病特点是来势缓慢驰搐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

愈,常伴昏迷、瘫痪等证。

考点二:病因病机

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性质以虚为主,也可见虚中夹实

证。

1.脾胃虚弱

由于暴吐暴泻,或他病妄用汗、下之法,导致中焦受损,脾胃

虚弱。脾土既虚,则脾虚肝旺,肝亢化风,致成慢惊之证。

2.脾肾阳虚

胎禀不足,脾胃素虚,复因吐泻日久,或误服寒凉,伐伤阳气,以

致脾阳衰微,阴寒内盛,不能温煦筋脉,而致时时搐动之慢脾

风证。

3.阻虚风动

急惊风迁延失治,或温病后期,阴液亏耗,肝肾精血不足,阴虚

内热,灼烁筋脉,致虚风内动而成慢惊。

考点三:诊断要点

1.有反复呕吐、长期腹泻、急惊风、解颅、佝偻病等病

史。

2.多起病慢,病程长。症见面色苍白、嗜睡、神志不清、

抽搐无力、脉细无力。

3.根据不同疾病出现的证候,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脑

脊液、CT等检查,明确原发疾病。

考点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慢惊风病程较长,起病缓慢,神昏、抽搐症状相对较轻,有时

仅见手指蠕动。辨证多属虚证,继辨脾、肝、肾及阴、阳。

2.治疗原则

慢惊风一般属于虚证,有虚寒和虚热的区别,其治疗大法应

以补虚治本为主,常用的治法有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育阴潜

阳,柔肝息风。

3.分型论治

(1)脾虚肝亢证

证候:精神萎靡,嗜睡露睛,面色萎黄,不欲饮食,大便稀澹,色

带青绿,时有肠鸣,四肢不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舌淡,苔白,

脉沉弱。

治法:温中健脾,缓肝理脾。

方药:缓肝理脾汤。

(2)脾肾阳衰证

证候:精神萎顿,昏睡露睛,面白无华或灰滞,口鼻气冷,额汗

不温,四肢厥冷,漫清便滤,手足蠕动震颤,舌淡苔薄白,脉沉

微。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方药: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

(3)阴虚风动证

证候:精神疲惫,形容憔悴,面色萎黄或时有潮红,虚烦低热,

手足心热,易出汗,大便干结,肢体拘挛或强直驰搐时轻时重,

舌绛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