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遂宁中学高2025届第四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发酵过程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可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来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当缺少氧气和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糖分解为醋酸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答案】B【解析】【分析】1、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2、果醋发酵后产生的醋酸可通过品尝法或用pH试纸测定;3、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详解】A、果酒发酵的菌种为酵母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故不能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来检验果酒发酵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A错误;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B正确;C、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糖分解为醋酸,醋酸菌为好氧菌,当缺少氧气和糖源时,醋酸菌无法生存,C错误;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可以用品尝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常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可用品尝法,因为亚硝酸盐容易转变为有毒物质,D错误。故选B。2.江南水乡盛产黄酒,传统的黄酒酿造通常以谷物做原料,经高温糖化(将淀粉分解)后添加酒曲发酵而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酒曲中含有丰富的酵母菌,添加酒曲相当于接种B.高温糖化既能消灭杂菌又有利于酵母菌对糖类的利用C.随着发酵时间的推进,酒精的产生速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D.酵母菌中相关酶活性的降低限制了酒精度数的持续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酿酒就是微生物发酵原理,首先传统的黄酒酿造通常以谷物做原料,其次需要酒曲,一般酒曲中主要是富含酵母菌.这种微生物是兼性厌氧型的,在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而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谷物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水。将酒曲与底物混合并密封后窖藏,一段时间后就会产出酒,这种酒还要接受一些如过滤消毒等的处理。【详解】A、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酒曲中含有丰富的酵母菌,添加酒曲相当于接种,A正确;B、高温具有消灭杂菌的作用,糖化的最终结果是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有利于酵母菌对糖类的利用,B正确;C、发酵过程中,酒精的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但发酵早期,酵母菌和底物充足,发酵速率较快,酒精的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后来随着底物的消耗,发酵速度下降,酒精的产生速度下降,最后底物消耗完,不再产生酒精,酒精的产生速率为0,C错误;D、发酵后期,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中相关酶活性的降低,发酵不再进行,因此酒精不再产生,酒精度数不再升高,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果酒制作的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B.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可在果汁中接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C.红葡萄酒呈现红色,是因为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了发酵液中D.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不能生长繁殖,而其他杂菌能快速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2H6O+2CO2。【详解】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正确;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可提高果酒的品质,B正确;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C正确;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进行生长繁殖,而其他杂菌因不适应环境而受到抑制,D错误。故选D。【点睛】识记果酒制作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下列评价错误的是()A.丙装置设置有误,排气时可能会导致发酵液溢出B.三个装置中酵母菌均先有氧呼吸,再酒精发酵C.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装置中是否有酒精产生D.导致三个装置中发酵液pH下降的原因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酿酒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与二氧化碳。故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应为无氧的环境,所以进气口与排气口都要关闭,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口,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可能不进行无氧呼吸;丙同学错在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这样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详解】A、丙装置排气管在液面以下,排气时会导致发酵液从排气管溢出,A正确;B、由于甲一直处于通气状态,故酵母菌可能一直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C、检测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C正确;D、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可能有醋酸菌污染,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导致pH降低;乙、丙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pH降低,D正确。故选B。5.如图所示,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可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B.②可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C.③可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D.④可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参与甲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乙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两者都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B、参与甲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丙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两者都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C、参与乙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C正确;D、制作果酒适宜温度是18~30℃,制作果醋的适宜温度是30~35℃,而制作腐乳的适宜温度是15~18℃,D错误。故选D。6.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B.果酒发酵过程中通入N2,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与果醋制作的比较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2O温度一般酒精发酵18~25℃,繁殖最适为20℃左右最适为30~35℃气体前期:需氧,后期:无氧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10~12天7~8天【详解】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醋酸菌属于需氧菌,控制氧气的进入,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A正确;B、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提供较多能量,使酵母菌快速繁殖,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B正确;C、温度影响酶活性,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C正确;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能交换使用,否则会使发酵液溢出,D错误。故选D。7.最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正确的()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①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不需无菌操作②培养基中不加琼脂培养基中加有琼脂③不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④需要接种环需要涂布器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分析】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详解】①两种方法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①错误;②两种方法都需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均需要添加琼脂,②错误;③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落进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进行活菌计数,③正确;④平板划线法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④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是③④,故选A。【点睛】8.含硫蛋白质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硫化氢导致生活污水发臭。硫化氢可以与硫酸亚铁铵结合形成黑色沉淀。为探究发臭水体中甲、乙菌是否产生硫化氢及两种菌的运动能力,用穿刺接种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菌接种在含有硫酸亚铁铵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图所示。若两种菌繁殖速度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B.为不影响菌运动需选用液体培养基C.该实验不能比较出两种菌产生硫化氢的量D.穿刺接种等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是穿刺接种的方法,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硫化氢可以与硫酸亚铁铵结合形成黑色沉淀”,所以根据黑色沉淀的多少,比较两种菌产生硫化氢的能力。【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菌在试管中分布范围小于乙菌,说明了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A正确;B、为不影响菌的运动需选用半固体培养基,B错误;C、根据题意,黑色区域的面积大小反映两种菌运动能力的大小,而不能表示二者产生硫化氢的能力大小,C正确;D、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D正确。故选B。9.发酵工程有着多项优点,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发酵工程生产时排出的废弃物,对环境无害B.在农牧业上利用发酵工程可生产出微生物肥料、饲料和农药C.在医药工业上利用发酵工程不仅能提高药物产量,还能降低成本D.在食品工业上利用发酵工程既能生产传统发酵产品,也能生产食品添加剂【答案】A【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详解】A、进行发酵工程生产时,排出的废弃物中可能含有危害环境的物质,A错误;B、在农牧业上利用发酵工程可生产出微生物肥料、饲料和农药,如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方法制造出的真菌蛋白,常作为家畜(如猪)的饲料添加剂,猪食用这些蛋白添加剂可加速育肥,B正确;C、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上利用发酵工程不仅能提高药物产量,还能降低成本,如利用工程菌发酵生产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通过诱变的青霉菌发酵生产青霉素等,C正确;D、在食品工业上利用发酵工程既能生产传统发酵产品,也能生产食品添加剂,如利用霉菌发酵生产酱油、利用酿酒酵母生产各种酒类利用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等,D正确。故选A。10.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垃圾的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培养皿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灭菌B.卫生纸类垃圾可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欲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可利用酚红指示剂,若存在分解尿素的细菌,则指示剂变黑D.培养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答案】D【解析】【分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详解】A、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对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B、卫生纸类垃圾若进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结合题干信息,可采用卫生填埋利用分解菌将其分解,B错误;C、科研小组若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C错误;D、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避免杂菌污染,搅拌的目的是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促进细菌生长繁殖,D正确。故选D。11.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下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B.③→④接种的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甲醛分解菌C.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D.测定并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答案】C【解析】【分析】在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的细菌的过程中,通过①过称制取各种菌的悬浊液,此过程中的活性污泥不需要灭菌操作,②过程可以获得各种微生物,③中的培养基中的碳源只含有甲醛,只有可以分解甲醛的细菌能够存活,所以通过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④过程可以获得单菌落,获得单菌落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由于甲醛分解菌能利用甲醛作为碳源,而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不能利用甲醛做碳源,所以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在此培养基上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生长,A正确;B、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④过程可以获得单菌落,接种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分解甲醛的菌体,B正确;CD、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的浓度要相同,将不同的甲醛分解菌分别接种到各个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瓶中甲醛的含量,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可获得分解甲醛能力强的甲醛分解菌,C错误;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是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2.限量补充培养法可用于检测营养缺陷型菌株(如图)。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繁殖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紫外线照射可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定向突变B.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缺乏吸收利用精氨酸的能力C.③步骤加入精氨酸后抑制了野生型菌株的生长D.选择图乙中菌落B分离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答案】D【解析】【分析】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分析题图:A表示野生型菌株形成的较大的菌落,B表示营养缺陷型菌株形成的较小的菌落。【详解】A、用紫外线照射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缺乏将其他物质转化为精氨酸的能力,B错误;C、图中A表示野生型菌株形成的菌落,将图乙与图甲对比可知,③步骤加入精氨酸后促进了野生型菌株的生长,C错误;D、对比图甲和图乙并结合题干信息可知,③步骤加入精氨酸后B(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繁殖,所以可以选择菌落B分离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D正确。故选D。13.春秋姜黄是集观赏和食用等价值为一体的新型花卉,传统的根茎繁殖方式存在着速度慢、易染病等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其提供了高效的繁殖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并在火焰旁进行接种可减少污染B.从接种外植体到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需将其转接到不同的培养基C.培养瓶用专用封口膜封口可防止外界杂菌侵入并阻止瓶内外的气体交换D.移栽幼苗前通常先将其移植到消过毒的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答案】C【解析】【详解】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点睛】A、植物组织培养时,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并在火焰旁进行接种可减少污染,A正确;B、外植体一般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外植体首先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长出芽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形成试管苗,因此,从接种外植体到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需将其转接到不同的培养基,B正确;C、封口膜封口可防止外界杂菌侵入,不能阻止瓶内外的气体交换,C错误;D、幼苗移栽到大田前要进行“炼苗”,即将幼苗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至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D正确。故选C。14.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基本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包括()①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完整植株A.①、②⑦⑥⑧③⑨、④ B.①、②⑧⑥⑦③⑨、④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 D.①、②⑨⑧⑥⑦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详解】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①;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之后经再分化过程形成根、芽,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即②⑧⑥⑦③⑨;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即④。综上分析可知,B正确。故选B。15.紫罗兰(2n=14)花色丰富、抗虫性强、种子富含亚麻酸。为了让油菜(2n=38)具有紫罗兰的诸多优良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原生质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融合的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壁后再进行有丝分裂B.制备原生质体时,可使植物细胞处于微弱的质壁分离状态后再用酶解法处理C.融合原生质体后,可以利用选择培养基从混合细胞群体中筛选出所需杂种植株D.移栽时,应打开培养瓶的封口后马上移植,否则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植株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将两个不同物种的体细胞诱导融合,从而使得子代具有双亲的部分性状,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以克服了有性杂交远缘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了亲本组合的范围。【详解】A、原生质体融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融合的原生质体只有重新形成细胞壁后,才可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B、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时,需先用较高渗透压的溶液处理植物细胞,使细胞处于微弱的质壁分离状态,然后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B正确;C、融合原生质体后,两两融合的细胞有AA型、BB型、AB型,可以利用选择培养基从混合细胞群体中筛选出所需杂种细胞,C正确。D、移栽时,应将幼苗移植到培养箱内生长几日,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D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且一定是第一营养级B.细菌要么是生产者,要么是分解者C.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动物一定是消费者D.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详解】A、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一定是自养生物,且一定是第一营养级,A符合题意;B、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C、植物也可能是消费者,如菟丝子,动物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蜣螂、秃鹫,C不符合题意;D、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B.蝙蝠“回声定位”和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分别体现了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牧草生长旺盛,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也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A错误;B、蝙蝠“回声定位”和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分别体现了物理信息、化学信息,B错误;C、牧草生长旺盛,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错误;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正确。故选D。18.有两条食物链:①玉米→人,②玉米→牛→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若①和②中玉米的数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都为10%,当①能养活10000人时,②最多能养活1000人C.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减少D.若土壤中含有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体内比①中的人体内积累的重金属离子少【答案】B【解析】【分析】1、图中是两条长度不同的食物链,而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详解】A、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如果①和②中玉米所固定的能量相同,则理论上吃玉米的人(处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处于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他们各自摄取的食物的多少以及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的多少,也有可能后者比前者获得的能量多或二者获得的能量一样多,A错误;B、若①和②中玉米的数量相同,①能养活10000人,则②最多能养活10000÷10%×10%×10%=1000(人),B正确;C、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升高而改变,C错误;D、重金属离子会沿着食物链(网)逐渐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重金属离子积累越多,D错误。故选B。19.使用催腐剂(含腐生细菌、真菌)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为探究催腐剂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某研究小组将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不作处理,浇上等量的蒸馏水。三组均放在无菌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未腐烂的落叶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乙组可能是对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B.甲组中参与落叶中有机物分解的生物都是细菌或真菌C.丙组是一段时间后在灭菌的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中加入了催腐剂D.催腐剂降解落叶产生的能量和可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组作对照组,乙组落叶几乎未被分解,可推测乙组是对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丙组的结果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与甲组一致,一段时间后,丙组的落叶量明显少于甲组,可推测丙组是在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中加入了催腐剂。【详解】A、乙组的实验结果显示,落叶几乎未被分解,应该是缺乏分解者,推测乙组可能是对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A正确;B、土壤中参与有机物分解的生物除了细菌、真菌外还有土壤小动物等,B错误;C、丙组的结果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与甲组一致,一段时间后,丙组的落叶量明显少于甲组,可推测丙组是一段时间后在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中加入了催腐剂,C错误;D、催腐剂降解落叶产生的CO2可释放到空气中,被植物叶片吸收,用于光合作用,但能量不能被植物重新利用,D错误。故选A。20.科研人员在某一时刻选择了养殖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处最可能是养殖场排泄物的排放点B.2~3处是需氧型细菌大量活动的河段,此段大量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盐C.3~4处应该有大量自养型藻类繁殖,与此同时需氧型细菌的活动会进一步加剧D.1~4处溶氧量的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由一定限度的。2、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详解】A、2号地点溶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说明养殖场排泄物的排放点可能在2号地点,A正确;B、2~3处是需氧型细菌大量活动的河段,导致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此段大量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盐,B正确;C、由于有机物被分解为大量无机物,自养型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生长在河流水面上,导致水体缺氧,需氧型细菌的活动减弱,C错误;D、由题意可知,该图表示养殖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变化,1号地点溶氧量是初始状态,3号地点溶氧量最少,4号地点溶氧量恢复为初始状态,说明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河流中溶氧量恢复正常,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故选C。21.生态系统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称为置位点,在置位点范围内,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在A、B、C之间的信息传递均为双向B.反馈调节在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置位点发生偏离时,其结构越复杂,偏离就越大,反馈调节越强D.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某种变化结果,反过来作为调节该系统变化的因素,使系统变化出现新结果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如果新结果跟老结果呈负相关,则为负反馈调节;如果新结果跟老结果呈正相关,则为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的例子有:孕妇分勉过程、排尿过程和血液凝固等。【详解】A、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物质作为基础、能量作为动力,而信息作为调节的信号共同作用,据此可推测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信息传递在生物群落中并非都是双向的,A错误;B、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结果反过来对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和影响的过程,反馈调节在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依赖于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错误;C、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偏离时,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偏离越小,C错误;D、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22.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B.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则C点右移C.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D.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详解】A、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A错误;B、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B正确;C、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不变,B点左移,C正确;D、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正确。故选A。23.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竞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B.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aC.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受污染群落的演替顺序依次为b→d→c→aD.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答案】A【解析】【分析】1、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2、从简单到复杂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详解】A、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b种群密度最大,但由于四种生物的生存条件未知,故不一定是b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A错误;B、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分析柱形图可知,a基因多样性最低,故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a,B正确;C、M表示物种丰富度,分析柱形图可知,物种丰富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c、d、b,则受污染群落的丰富度逐渐降低,演替顺序依次为b→d→c→a,C正确;D、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的方向逐级递减,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分析柱形图可知,a能量最小,营养级最高,D正确。故选A。24.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D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为相关途径。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①②③B.该生态系统中成分D的种类比热带雨林中的多C.大力植树种草可缓解⑦过程造成的温室效应D.C→B→A构成一条食物链【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中③④双箭头可知C为生产者,进而可知B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D为分解者,①②③为呼吸作用,④为光合作用,⑤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⑥为含碳有机物,⑦为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A、生物群落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①②③⑤⑦,A错误;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比热带雨林少,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的分解者的种类应该比热带雨林中的少,B错误;C、大力植树种草可缓解⑦(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造成的温室效应,C正确;D、C、B、A各代表一个营养级,C→B→A构成的可能不止一条食物链,D错误。故选C。25.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简图,以及能量在食物链“草→虾→罗汉鱼”中的流动和其传递效率的部分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草同化量呼吸量A是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虾的粪便量包含在草的同化量813J·cm2·a1中C.罗汉鱼同化量中约3J·cm2·a1属于同化饲料2所得D.虾流向罗汉鱼的15.1%的能量并不全部来自草的同化量【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营养级(非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有: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④部分未被利用。【详解】A、草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草同化量呼吸量A是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A正确;B、虾的粪便量包含在草的同化量813(J·cm2·a1)和饲料1中,B错误;C、罗汉鱼同化量中来自虾的有151.6×15.1%≈22.89(J·cm2·a1),故罗汉鱼同化量中约25.922.89≈3(J·cm2·a1)来自饲料2,C正确;D、虾流向罗汉鱼的15.1%的能量并不全部来自草的同化量,还有一部分来自饲料1,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0分)26.益生菌是一类能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且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请分析回答:(1)乳酸菌常用于泡菜制作,制作传统泡菜时该菌种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向泡菜坛的水槽处加入清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测定泡菜水中的乳酸菌含量,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第一步:配置培养基,培养基中除加入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外,还需添加_______,才能确保乳酸菌正常生长;②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法灭菌;③第三步:取18mL泡菜水,加入盛有_____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将样液稀释10倍,再依次等比例稀释至106倍。取若干个培养皿,分别取0.1mL稀释后的样液,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再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____________。若每毫升样液中的细菌数量为2.8×109个,则培养皿中的平均菌落数为_______个。(3)实验分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并非全是乳酸菌菌落,还会有其它菌落。某次观察后将培养基放回恒温培养箱继续培养24h,发现乳酸菌的菌落数没有增加,而其他菌落数仍然在增加,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案】(1)①.菜料表面的乳酸菌②.为坛内创造无氧环境(2)①.维生素②.高压蒸汽灭菌③.162④.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⑤.280(3)其他菌落分泌了某种抑制物质,抑制乳酸菌的增殖【解析】【分析】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由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问1详解】乳酸菌常用于泡菜制作,制作传统泡菜时该菌种的主要来源是菜料表面的乳酸菌。乳酸菌为异养厌氧菌,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向泡菜坛的水槽处加入清水,目的是为坛内创造无氧环境。【小问2详解】①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含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乳酸菌时还要添加维生素,才能确保其正常生长。②配置好培养基后,接下来就是调节pH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③18ml泡菜水欲稀释10倍,则需要无菌水量为18×1018=162ml,若每毫升样液中的细菌数量为2.8×109个,根据可知,培养皿中的平均菌落数C=2.8×109÷106×0.1ml=280个。【小问3详解】培养微生物时,可以通过培养基上菌落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去区分菌种类型。若将观察后的培养基放回恒温培养箱继续培养24h,发现乳酸菌的菌落数没有增加,而其他菌落数仍然在增加,原因可能是其他菌落分泌了某种抑制物质,抑制乳酸菌的增殖。2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是水体中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致病菌。研究者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这两种病原体的抑制效果,研究者设计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从不同环境中筛选枯草芽孢杆菌(1)从不同环境中取样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时采用摇床震荡,可知枯草芽孢杆菌为______(填“厌氧”或“好氧”)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抽样检测活菌数时,应采用的计数方法是____________(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原理是_____________,不选用另一种计数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检测不同类型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2)取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菌液分别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该操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3)将无菌滤纸片在6种(编号为16)培养过不同_____________的滤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分别覆盖于上述固体培养基上(如图所示),培养后测量抑菌圈(图中黑色区域)的大小以判定抑菌效果;据图分析最好选择图中______(填数字)所示的菌种用于水质净化。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右为大肠杆菌【答案】(1)①.好氧②.稀释涂布平板法③.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稀释液中一个活菌④.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会将死亡的细胞计算在内(2)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将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答出两点)(3)①.枯草芽孢杆菌②.1【解析】【分析】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法(间接)①当样品的稀释庋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2)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小问1详解】液体培养时采用摇床震荡培养,可以增加培养液中溶氧量,由此推知,枯草芽孢杆菌为好氧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抽样检测活菌数量,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稀释液中一个活菌,所以在培养基上看到的每一个菌落都来自一个活细胞,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会将死亡的细胞也计算在内,导致计数结果偏大。【小问2详解】取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该操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有很多,如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已灭菌的材料用具应避免与周围物品接触;操作过程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等。【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原理是取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液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将无菌滤纸片在不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中浸泡后覆盖于固体培养基中16的位置,数秒后取出滤纸片,培养皿倒置培养后测量抑菌圈大小以判定抑菌效果。从图中看出1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圈较大,说明最好选择1号所示的菌种用于水质净化。28.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如图表示某生态农场的生产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中,食用菌和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2)为了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该生态农场采用了一系列的增产措施:①释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得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____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对害虫的防治属于____(“机械”“化学”“生物”)防治。②该生态农场需要加大人为的除草和除虫力度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但农民仍需为作物施肥的原因主要是____。【答案】(1)分解者(2)①.生物种群的繁衍②.生物③.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④.农产品的输出会带走部分元素【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该生态农场中,食用菌和蚯蚓能够利用粪屑和杂屑,属于分解者。【小问2详解】①释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该过程发生在同种生物的雌雄个体之间,与物种繁衍有关,故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等优点。②该生态农场需要加大人为的除草和除虫力度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其意义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③由于农产品的输出会带走部分元素,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虽然是不断循环的,但农民仍需为作物施肥。29.科研人员对某一受到污染的湿地公园进行生态环境调查,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下表表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物毒素含量μg/L铵盐吸收率有机物去除率硅藻0.152%0蓝藻0.55478%0红假单胞光合细菌087%92%(1)据表分析,治理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表中的几种生物对污染的治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2)调查发现沿该湿地公园分布的生活污水排污口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翻阅历史资料发现,在排污口数量还比较少的时期,该湿地公园并未呈现目前的污染状态,湿地中植被生长茂盛,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彼时该湿地植被生长茂盛的原因为___________。(3)随着排污口的增多,该湿地公园开始出现水质变差、发臭等现象,这说明了___________。(4)请就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提出具体的建议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答案】(1)①.红假单胞光合细菌②.间接(2)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②.抵抗力③.分解者将污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购买合同书
- 商品购销合同完整版
- 摩托车买卖合同
- 高级餐厅服务员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咨询合同(04版)
- 个人与酒店2024年度会议室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工程内部承包信息保密合同3篇
- 2024年度演唱会门票退款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度版权使用费按进度付款合同3篇
- 英语基础模块1 课件 -U7 When Disaster Strikes
- 初中拼音课件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GB/T 1984-2024高压交流断路器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院前急救技能竞赛(驾驶员)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选择题)
- 道法认识生命(作业)【后附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2课时 守法不违法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三方代付工程款协议书范本2024年
- 【道法】爱护身体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第二次月考测评卷(5-6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医学课件抗痉挛体位摆放
-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2课时 敬畏生命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