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守林子的树桩刘立勤树桩不是树桩,树桩是一个人。

树桩今年六十岁了,是个老桩了,老树桩仍然住在四十多年前那所石板房里守护着那片林子。比四十年还早一些的时候,树桩是公社伐木队的队长。树桩领着公社抽调的百十个劳力挨村子砍树。那时的树桩年青,身体壮得像一头牛,砍起树像是和树有几辈子冤仇似的狠,梆梆梆,随着木屑飞溅,那树“喀嚓”一下就倒了。树倒了,粗的交给公家,细的就用炼钢铁,还有一任它倒在地上长木耳或是长蘑菇。木耳或是蘑菇长了摘,摘了又长,一茬挨着一茬子,犹如树桩家的奖状,一张跟着一张。只是那树倒了就倒了,再也长不出,那山就被他的斧头砍得精光。每每看着被自己伐光了树的山坡,他就笑了,他冲着满坡的树桩说:“看你厉害还是我厉害!”

树桩真的厉害,可山洪比树桩更厉害。树桩领人砍完了他屋后那片林子后,下了一场暴雨,山洪就带带走了他的家也带走了他的女人他的猪他的羊。山洪下的那夜,树桩正在邻村砍树,树桩听说后,知道山神发怒了,他犹如大梦初醒,就把自己斧头在石头上砍,使劲的砍,坚硬的石头被砍得粉碎,他就把斧头砍成烂铁疙瘩,树桩才扔了斧头奔回家了。可是家已经没了,有的是满坡的沙石和浑浊的洪水,汹涌着流向倒流河。没有家了,村里就在后沟口给他盖了一间石板间,他要求看护后沟经常被外村人偷伐的林子。一坡的林子已被砍了一多半,村里还要砍,只是村里急着要砍前沟,要砍右沟,还要砍左沟。起初树桩还去阻挡。可他挡了左沟人家砍左沟,挡了右沟人家砍前沟,那么多的一个人是挡不住的。挡不住了,树桩只是照看后沟。照看后沟的时候,他在后沟的荒坡上栽树,一棵棵地栽,一年年的栽。树桩的树还没栽出名堂,村里人砍完了前沟,也砍完了左沟,又砍完了右沟,村里人就打算砍那没有砍完的后沟。后沟里有树桩,树桩不答应。村里组织再多的人树桩都不答应,树桩就像一个树桩一样扦在通向后沟那一条唯一的便道上,没有人上得去。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就连文革时他戴着一顶坏分子的帽子时,也没有人敢上后沟去伐树。有人想伐树了,他就像一截树桩一样立在通道中间,谁也上不去。集体伐不成了,个人就想到偷。树桩不仅喂了狗,而且在便道上安插了许多的铃铛,一有风吹草动,树桩就铁着脸坐在便道上抽烟,一任别人好话磨烂了嘴皮,他仍就是一动不动。无论是村长,还是亲戚,他都不让。记得有一年村长给他介绍了一个女人,女人喜欢树桩,树桩喜欢那女人。两人睡在一起了,女人想弄一棵树给快要出嫁了的女儿做一张桌子陪嫁女儿,嫁了女儿然后就嫁自己。可树桩怎么也不答应。树桩不答应,女人就掀了被子就走了。走在崎岖不平的夜路上,女人只想要树桩能送自己一程,自己也就原谅了树桩。可树桩愣是没有动身,他担心他送女人的时候,有人钻了空子偷了树。就这样,树桩看护住了那片林子,就这样,树桩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

树桩得罪了所有人的时候,也救了所有的人。

那一年大下大雨,两天两夜的大雨泡软了前沟、左沟、右沟光秃秃的山。山坡上的泥土变成稀泥,就和着流水涌向了小村。小村没了,房子也没了,四处的人只有涌进了树桩看守的后沟。后沟的林子给了全村人躲避灾难的地方,后沟里树木也给了全村人渡过灾难的粮食和籽种,全村人不住地经常念记起树桩的好处。树桩栽下了树成了林子后,集体没了,集体没了,村里就把林子分给个人,个人都抡着斧子砍树。可树桩还是不答应,树桩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挡在便道上,人们也无可奈何,无可奈何的人就找到村长,村长只好把林子收回,也撤了树桩的护林员,断了工钱,也断了他的口粮,树桩几近失去了所有,但他守住了这林子。他想,有了这片林子,他也有的吃有的喝,他什么都不在乎。树桩不在乎,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四周的树都砍完了,唯有这块不得砍伐,眼看着大把大把的票子躺在那儿不能利用,人们就积极地想办法。可他们想尽了四十年办法,树桩仍然不为所动,树桩一动不动的守护着那片林子。

待我死了你们再打它的主意吧。看着那片林子,树桩想。

死了我也要守住那片林子。看着那片林子,树桩又想。(选自《小小说300篇》)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5分)A.“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就连文革时他戴着一顶坏分子的帽子时,也没有人敢上后沟去伐树”一句突出“树桩”这一人物倔强的性格。B.“树桩真的厉害,可山洪比树桩更厉害”从结构上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讲,表明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C.文章的结尾反复强调“看着那片林子”,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既照应标题“守林子”,又深化文章的主旨。D.“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树桩”栽树、护林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希望将能够把树木卖出得到一大笔收入。E.“村里人砍完了前沟,也砍完了左沟,又砍完了右沟”类似这样的语句说明人们对山林的破坏力度之大,进而突出“树桩”守林之难。12、本文是如何塑造“树桩”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的前半部分写“树桩”砍树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的主人公的名字是“树桩”,请探究作者给主人公取名“树桩”的原因。(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

CEA(按照顺序3分、2分、1分)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分别从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突出人物倔强的性格不是主要目的,应是“坚定”,所以给1分;b项“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和文章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关系;d“得到一大笔收入”无中生有。

12

①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2分)②一、正面描写:从文中举例说明即可。(2分)③二、侧面描写:“村里人砍完了前沟,也砍完了左沟,又砍完了右沟,村里人就打算砍那没有砍完的后沟。”“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等等,侧面写出树桩,守林之难,进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分)(从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只给正面描写分数,必须答侧面描写)试题分析: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例如“别人很想把那片林子变成大把大把的票子”等。13.①通过“树桩”伐树的描写,突出倔强、做事不服输的性格特征;(3分)②为后文“守林”的坚决和“山洪暴发”做铺垫。(3分)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作用的题,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这道题,从内容上看,主要写树桩伐木时候的性格,故可从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在结构上,由下文树桩的守林可看出,此处写树桩伐木是为了写下文的守林,因此起着铺垫作用。14.①主人公原来的职业是伐木工人,伐木的结果是留下一个个树桩;(2分)②主人公后来的职业是守林人,守林的职责正是守住树林,防止一个个树桩的出现;(2分)③主人公从伐木到守林都有一种“蛮劲”,正像一个个树桩不知变通;(2分)④树桩又是主人公精神的象征,不管条件如何变换,都庄严地守护在那里,完成自己的职责。(2分)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性的题,此类题可结合着“树桩”的人物形象及精神、树桩的象征意义角度分析作答。在想“树桩”的形象及精神方面,可从他的先后职业身份、他守护林子的精神角度阐述;在探究树桩的象征意义时,可根据树桩的稳固、不变通的特点来阐述。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好天气【英】罗纳德?邓肯天气冰冷,像慈善事业。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靴子漏水,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我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脚步寻找走失的母牛,诅咒起当农夫的命。好像当农夫还不够惨,命运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平坦无奇的耕地,光秃秃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糊混浊的天空。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是心头的火气。“是个好天哪。”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哪儿呢?”“哪儿都好。”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就像一座济贫院一样丑陋不堪。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一天的好,或者念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的任何好。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傲。过了一会儿,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看到那些榆树了吗?”他问。“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我随口答了一句。“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他接着说,“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看它们随风飘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没看见什么马。”我说。他说:“你看的是地上。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不是吗?”我又放眼望去。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那云团看起来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一副由黄金般的光芒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沟。“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阳总是要落山了。”“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了吗?那可都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难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我说的不对吗?”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你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我没有回答。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甚至几乎没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她把一根白色的棍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怎么,您……”“不,”他说,“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是一个农夫,由于母牛走失,不得不四处寻找,加之天气不好,道路泥泞难行,因而心情懊恼,觉得整个世界丑陋无比。B.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老头儿主动与“我”搭讪,以天气为话题,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一条臭水沟,也蕴藏着美。C.文章第5段反复强调“今天”“一月份的任何一天”“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等时间点,以此凸显“我”内心的怨愤情绪。D.“我”与老头儿对比鲜明。“我”眼睛明亮,却只看到世界的丑陋;老头儿眼睛失明,却能感知无处不在的美。可见感知美不必用眼睛,而需要用心灵。5.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4.C

5.①描写景物和人物心情,为后文“我”与老头儿的交谈勾勒背景。②描写“我”主观感觉的恶劣天气,与标题形成对照,也与后文老头儿感知的好天气形成对照。③交代“我”的农夫身份和心情的恶劣,与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成对照。

6.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所以老头儿并不瞎。②这句话也暗含了对“我”的讽刺和批评。“我”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心灵却丧失感知美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老头儿更瞎。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示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之美。【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A项,“我”觉得世界丑陋无比的原因,不仅是丢了母牛和天气不好,更主要是对身为农夫的命运不满。且“天气不好”是“我”的主观感受,并非实情。B项,老头儿并非是“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而与我搭讪。D项,“不必用眼睛”说法绝对。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小说的第一段有自然环境描写,也有“我”的心情的描写,题干问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事实上就是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要从它渲染的氛围、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揭露、读者的感受以及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等角度入手。第一段的自然环境在作者的陈述中显得非常糟糕,那在冰冷天气中没有尽头的“空荡荡的小路”,“树篱狰狞凌乱”,“光秃秃的树干”等,景物描写突出了冰冷、空荡、狰狞凌乱、丑陋无比的特点,都符合“我”当时心情,这是“我”和老头交谈的背景,主要是为了突出“我”的心情的恶劣。这样糟糕的天气,在老头的眼中心里却是好天气,与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成对照,这就形成了一组对比,突显出老人家乐观的心境,并为下文凸显小说主旨作铺垫。【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先抓取关键词理解,同时分析是否运用了一些手法、技巧,然后结合整个文本进行理解。文中“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关键是对“瞎”的理解,通过上文情节内容及本文句分析,老头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心灵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由此可见,“瞎”与“不瞎”,关键在于心灵;本文中心是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之美,这正是划线句所蕴含的深意。【点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既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还要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抓住关键词语,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并且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大国,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未来20年,中国将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预计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30%,对新型发电能力的投资扩大至10.2万亿美元。其中,7.4万亿美元将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在该领域投资将超过6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清洁能源投资的规模是推动全球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此外,中国还发行了近25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投资各种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资源保护和再循环、污染预防控制以及节能和生态防控等等。“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向国际转移。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中国的风力和光伏发电技术实力雄厚,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市场和四分之一的光伏发电市场。预计2030年,全球70%以上的发电增量将由可再生能源产生,而2050年超过77%的新增产能将来自风能和太阳能。(摘自《“一带一路”将重塑全球清洁能源消费模式》,《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25期)材料二2012~2017年分品种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年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成电、核电201268.5%17.0%4.8%9.7%201367.4%17.1%5.3%10.2%201465.6%17.4%5.7%11.3%201563.7%18.3%5.9%12.1%201662.0%18.3%6.4%13.3%201760.4%18.8%7.2%13.6%

(中商产业研究网)材料三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是确保全球电力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基途径。这一提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前全球电力能源发展情况,提出的具备高瞻性、长远性的发展计划,是继“一带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进程,基本上能够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力量、以电力能源为中心力量的全球能源配置格局,有效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与物联网、互联网等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基本上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创新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夯实各国之间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共赢效果。当前化石能源稀缺,各国广泛地采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手段。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基本上可以实現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目的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力度,如将亚洲、非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致力于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尽可能地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摘自《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科学导报》2018年第14期)材料四据国家能源局1月24日披露,截至2019年1月20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45台,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18万千瓦。国产崛起,核电已成国家新名片。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主要是华龙一号和CAP1400。2018年1月,英国正式批准设立“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已经真正落地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英国。中国核电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今后一段时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是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为核电“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保障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核电“走出去”,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摘编自“中国新能源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风力和光伏发电技术实力雄厚;未来20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将超过6万亿美元,这会有力地推动全球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B.从近六年的数据来看煤炭、石油这两种能源消费约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两者合计占比低于80%,为79.2%。C.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基本上可以达到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目的,有效实现全球能源的转型升级,还可以实现各国之间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共赢。D.我国的核电发展迅速,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不可小觑;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已落地英国。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绿色发展,既能缓解环保压力,又能有效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预计十年之后,全球70%以上的发电量都将依赖于清洁能源。B.总体看来,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煤炭处于主体性地位,短期内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光伏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C.推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的倡议,不仅利于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同时也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D.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向国际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并以此实现互利共羸。对此,材料一与材料四都有相关表述。6.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背景下,我国该如何发展清洁能源?请简要概括说明。参考答案:4.D

5.A

6.①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②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③树立联动发展,互利互赢的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D项,“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在文中没有依据。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A项中,“全球70%以上的发电量都将依赖于清洁能源。”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全球70%以上的发电增量将由可再生能源产生”而不是“发电量”。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背景下,我国该如何发展清洁能源?请简要概括说明。根据材料一“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大国,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可以概括为①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根据材料三“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是确保全球电力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基途径。”可以概括②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倡议为核电“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保障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核电“走出去”,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可概括为:③树立联动发展,互利互赢的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6分)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改动)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B.卒而反葬应山

反:返回C.盗穷,以牛自归

穷:生活困难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遂家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B.尝以事之信阳

乃夜驰之沛公军C.因不复仕进

不如因而厚遇之D.其二子教以学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于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县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⑵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参考答案:14.C

穷:走投无路。15.B均为动词,到……去。A兼词,与此∕句末语助词,不译;C连词,因而∕介词,趁机;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人。16.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以处士告”,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17.(1)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2)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来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岁饥”“粜”各1分,补出“连处士”1分,“市谷之价”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的方法,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像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来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送了回来,连处士为此感到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给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连处士)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盗贼)就离开了他。

连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他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为他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连处士生了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他用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的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恐怕应山县的人就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C.天之报施善人

施:措施D.时然后出言

时:看准时机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

)(3分)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王,又认为周伐纣是不仁之举,后来便“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1)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2分)

(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2分)

(4)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3分)

参考答案:5.C(施:恩赐)

6.D(排除①⑥)7.C(“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8.(1)(伯夷、叔齐)认为这样做可耻,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2分)(“耻”“义”各1分)(2)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忽焉”“安适”的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3)项脊轩共遭了四次大火,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有神明护佑吧。(“凡”“得”“殆”全译对得2分;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4)现在(如今)少卿你竟教我推荐贤士(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乃”“无乃……乎”的固定句式、“剌谬”错1处扣1分)6.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C.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3分)

①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②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③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④专以射为戏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C

试题分析:A“竟死”-“直到死”。B“曲折”-“详细经过”。D“将兵”-“率领军队”。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5:B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李广性格特征是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第②句“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这是李广面对匈奴大军,寡不敌众,而镇定自若,出奇制胜的策略,不属于平素治军的范畴。第④句“专以射为戏”是讲李广喜欢以射箭作为消遣的性情,跟治军无关。第⑥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是指李广的自刎使军士无不悲恸垂泪,足见他深受士卒拥护和爱戴,虽然事件本身不是李广发出的,但某种程度上也可认为从侧面反映了他“宽缓不苛”的治军之道。排除②④可以得到答案。

6: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要词语:(1)会——恰逢,怪——感到奇怪。(2)其——大概,之谓——是说。

6.(1)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2)“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3)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4)朱亥拿出藏在袖子里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用铁锤打死了晋鄙。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用简洁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