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1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2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3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4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1.通过出土文物图片、历史故事,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等基本史实,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异同,认识地理环境对农耕文化的影响,提升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本课,体验原始农耕生活对文明社会的影响,感悟劳动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人类,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生存方式打猎穴居采集是什么原因使原始人告别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生活?

思考:猜一猜什么原因导致人口数量的变化?

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100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倍。——《全球通史》原始人搭建房屋原始人种植粮食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阅读课文第一目

思考原始原始农业社会有哪些特征?1.种植农作物2.开始定居生活3.制作磨制石器4.制作陶器5.饲养家畜Q:结合书本图片,归纳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分布情况及原因?分布情况:北方地区先民栽培粟[sù]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栽培稻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浙江义乌出土的碳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刀耕火种距今约20000年距今约10000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水稻粟,即小米黍,即黄米世界上最早稻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二、河姆渡人—来自长江河姆渡人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生活时间:距今约7000年生活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镇河姆渡村干栏式建筑房屋样式:河姆渡人为什么这样建造房屋?既可以防蛇虫猛兽,又可以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建造原因:历史地位: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重要影响。河姆渡遗址水井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面积的稻谷、稻秆、稻叶构成的稻谷堆积层,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刚出土时稻谷外形完好,色泽金黄,少数稻谷连外壳的隆脉、秤毛及芸尖仍清晰可辨。经农史学家多次抽样鉴定认为是人工栽培水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陶灶玉器骨哨耒耜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微有光泽。三、半坡居民—来自黄河半坡居民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生活时间:距今约6000年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1953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半坡遗址,遗址中出土了菜籽和粟的朽粒。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聚集在一起)、窖穴、壕沟,居住区外还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窖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建造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鸟鱼纹彩陶葫芦瓶三角纹彩陶钵半坡遗址的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半坡人的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人面鱼纹盆

瓮棺葬——

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盆上,大多有一个小孔。关于这些葬俗种种,说法很多,一种意见是,夭折儿童被装入瓮棺而不是直接埋入黄土中,是希望给其一定的空间,瓮棺盖或底部上的小孔则是希望他(她)能恢复呼吸,得以复生。郭沫若参观半坡遗址时有诗云:"半坡小儿冢,瓮棺盛尸骸;瓮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有人推测这可能与当时的诊断技术落后、幼儿常出现"假死"的现象有关系,所以大人存此侥幸念头。另一种意见是,这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盆、钵底部的小孔当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骨鱼叉骨铲骨鱼钩石刀捕鱼工具石球狩猎工具骨簇(箭头)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大约从距今约10000前到距今约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磨制石器四、农业出现—标志意义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牛肩胛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狗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Q:这些文物的出土可以推断出什么信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农业起源,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转变意义重大。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对自然而言是被动适应的...但是农业出现之后,人类就拥有了改造和改良自然的能力,从而能够从自然中获取到更多的基本生活所需品。——社科院考古所科考中心赵志军

有农业,然后人类的食物,乃能为无限制的扩充,人口的增加,才能无限制。人类才必须定居。一切物质文明,乃有基础。——吕思勉《中国通史》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拥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进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以北洋政府矿政司顾问的身份,在河南渑池县发现了仰韶彩陶文化遗址,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序幕,也印证了中国史前文明的存在,解密了东方文明体系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在仰韶遗址被发掘之前,国外学术界广泛认为中国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并无人类居住,雅克·德·摩根在《史前人类》一书中宣称:“中国文明始于公元前七、八世纪,我们完全不必理会它的史前史。”而仰韶遗址结结实实地打了这种说法的脸,各处遗址的发掘推翻了对中国无石器时代的刻板偏见,也为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古代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彩陶——仰韶文化黑白陶——大汶口文化这时采用了高温下严密封窑技术,使陶土中的铁元素得以还原,有的还在陶土中掺过炭,因此烧成的陶器多为黑色。白陶用高岭土制造,制造时努力保持陶土的纯洁,因而烧成了白色。白陶的出现有重大的意义,它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蛋壳陶——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高等级墓葬中,发现一种被称为“蛋壳陶”的精美陶器。通体漆黑透亮,器壁极薄,如同鸡蛋的蛋壳,因此得名。这类陶器极为精美,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蛋壳陶”是制陶工艺的巅峰。在龙山贵族的墓葬中,蛋壳陶器往往是饮酒的酒器。考古学家推测,在龙山文化中,贵族们通常在宴席和祭祀时展示这些精美绝伦的酒器,借以凸显自己尊贵的身份。

良渚文化是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良渚玉文化的标志性文物——玉琮。这种礼器在良渚先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编号为98号的玉琮因体型巨大,雕琢精美,堪称良渚文化玉琮之最,被称为“琮王”。“琮王”高8.8厘米,外径17.6厘米,内有圆孔,重6.5千克。器体呈矮方柱形,外壁分为四节,全器共饰8组简化神人纹、16组神鸟纹和8组完整神人纹,并于各纹饰上间饰云雷纹,纹饰繁复,造型精美,是良渚玉文化的巅峰之作。玉琮——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

各地方文明虽然衰落了,但其文明因素和成果却在交流过程中传承了下来,后世的中华文明就是以中原文明为主脉,以地方文明为支脉融合而成,各地方文明均是中华文明因素的贡献者。这种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从史前就已成型,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海纳百川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水稻粟骨耜石器、骨器、角器等猪、狗、牛猪、狗陶器、玉器、乐器骨哨陶器、乐器、会纺织为什么南北地区史前人类在饮食和建筑样式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原因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也不同综合本课所学,完成下列表格。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C2.“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由此可知()A.旧石器时代人类演进变化规律 B.原始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C.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D.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更替过程B3.粟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而谷子在英语中被称为millet,有压碎、磨粉之意。据此可说明()A.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 B.原始农业始于中国C.粟作为作物由欧洲传入中国 D.中华文明影响世界D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