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1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2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3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4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教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青蛙捕食飞虫 B.大熊猫吃新鲜的竹子C.燕子在房檐下筑巢 D.钟乳石慢慢长大2.学习生物学之后,你能判断出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索菲亚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C.珊瑚 D.大理石3.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科研人员用红外触发相机经长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豹大量的相关信息。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 B.比较法C.文献法 D.实验法4.与“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5.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6.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8.按照生物生活环境来分,可以将生物分为()A.宠物、作物、家禽和家畜 B.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C.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D.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9.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温度 B.水分C.阳光 D.空气10.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鱼吃小鱼”——生活需要营养B.“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岸边柳树发出嫩芽”——能够繁殖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变异现象11.“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A.仅捕食 B.仅竞争C.合作和捕食 D.竞争和捕食12.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3.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A.某同学发现南湖水中有片绿色的区域B.心想这种现象与生物有关吗C.于是取这片区域中的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D.原来是藻类生物14.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15.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为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同学们计划去调查一个身边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动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B.需要制订调查计划和准备调查工具C.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比较容易操作D.做好调查记录是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1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草→兔子→狼 B.虫→鸟→鹰C.光→草→兔子→狼→细菌 D.草→虫→鸟→细菌17.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18.一台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倍,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A.40倍 B.14倍C.104倍 D.400倍19.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A.右下方 B.右上方C.左上方 D.左下方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动调节的结果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8分)湿地生态系统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烟台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树叶随风飘落,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某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2)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社团同学经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如图),其中包括条食物链,食物网中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长食物链。(3)修复后的鱼鸟河水质清澈,河里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菖蒲、茭草等水生植物,这些修复时种植的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吗?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菖蒲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菖蒲,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检测磷酸盐的含量。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结果如下:组别第一周(去除率)第二周(去除率)第三周(去除率)甲000乙52.3%80.6%90.2%该实验的变量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湿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应该怎样做?。22.(6分)某班学生进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各组学生设计了明暗不同但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鼠妇10只,静置两分钟后,每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鼠妇的数量,统计10次。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同学们观察发现,鼠妇总是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2)实验设置了明暗两种环境,控制的变量是。除该因素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写出一个因素即可)。(3)本实验选取10只鼠妇,而不选取1只鼠妇的原因是;计算全班各组平均值的目的是。(4)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如何处理?。23.(6分)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微镜中结构②的名称为,通过调节结构②,可以使物像更加。(2)使用显微镜时,需要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和调整[⑦]的角度来调节视野亮度。(3)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移动。(4)在观察植物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5)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字母顺序)A.取镜和安放

B.调整焦距

C.对光

D.安放装片

E.收好显微镜,整理桌面

F.观察24.(4分)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质和温度对金鱼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表的实验。请你完成如表的实验步骤,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组别ABC金鱼数101010生活温度20℃25℃25℃水质清洁水①洗衣服水如果A、B组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那么①应该是。针对B、C组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吗?在B、C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组。(3)若实验结果显示,C组的金鱼会很快死亡,从实验结果来看,你应该如何保护水环境?举出你日常生活的一条措施:。25.(6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互花米草为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禾本科米草属植物,原产北美洲。互花米草进入我国后,迅速成为滩涂分布面积最广的盐沼植物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下图为除治互花米草的三种方法。划线部分说明互花米草与环境的关系是。流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除治互花米草的方法是;慎用化学法的原因是。(4)以上资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教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青蛙捕食飞虫 B.大熊猫吃新鲜的竹子C.燕子在房檐下筑巢 D.钟乳石慢慢长大【答案】D【解析】青蛙捕食飞虫,大熊猫吃新鲜的竹子,体现了生物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AB不符合题意;燕子在房檐下筑巢属于生物的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钟乳石的长大是由碳酸钙沉淀物不断堆积导致的,钟乳石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故选D。2.学习生物学之后,你能判断出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索菲亚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C.珊瑚 D.大理石【答案】B【解析】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是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而机器人索菲亚、珊瑚、大理石没有生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3.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科研人员用红外触发相机经长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豹大量的相关信息。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 B.比较法C.文献法 D.实验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由此可见,科研人员用红外触发相机经长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豹情况属于观察法,A正确。故选A。4.与“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A【解析】“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植物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是柴门外忽传来狗的叫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可见,该诗句体现了犬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错误;“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描绘了鸟繁衍后代的景象,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错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了植物能够生长,D错误。故选A。5.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D【解析】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6.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A【解析】“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不能体现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B【解析】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A错误;甘蓝种到北京时,长成后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甘蓝叶球可重达6.5千克,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而不是环境适应生物,B正确,D错误;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C错误。故选B。8.按照生物生活环境来分,可以将生物分为()A.宠物、作物、家禽和家畜 B.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C.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D.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答案】B【解析】按照生物生活环境来分,可以将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温度 B.水分C.阳光 D.空气【答案】A【解析】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指的是夏至是种豆的好时节,重阳是种麦的好时节,主要原因是不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故选A。10.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鱼吃小鱼”——生活需要营养B.“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岸边柳树发出嫩芽”——能够繁殖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变异现象【答案】C【解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获取。可见,“大鱼吃小鱼”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惊起一滩鸥鹭”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岸边柳树发出嫩芽”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不是能够繁殖,C错误。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故选C。11.“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A.仅捕食 B.仅竞争C.合作和捕食 D.竞争和捕食【答案】D【解析】诗句中的鼠与雀都要吃粮仓中的粮食,因此两者构成了竞争关系,兔要吃草,狐要吃兔,狐与兔之间构成了捕食关系。故选D。12.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答案】D【解析】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13.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A.某同学发现南湖水中有片绿色的区域B.心想这种现象与生物有关吗C.于是取这片区域中的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D.原来是藻类生物【答案】B【解析】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来提出问题,“心想这种现象与生物有关吗”属于提出问题的环节。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符合题意。故选B。15.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为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同学们计划去调查一个身边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动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B.需要制订调查计划和准备调查工具C.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比较容易操作D.做好调查记录是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答案】C【解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一个身边的生态系统”活动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正确;调查时,要准备充足的调查工具,还要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B正确;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不容易操作,费时费力,C错误;调查时要认真观察,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D正确。故选C。1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草→兔子→狼 B.虫→鸟→鹰C.光→草→兔子→狼→细菌 D.草→虫→鸟→细菌【答案】A【解析】“草→兔子→狼”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A正确;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绿色植物,而“虫→鸟→鹰”起点是动物,不是食物链,B错误;“光→草→兔子→狼→细菌”中,光是非生物、细菌是分解者,都不能参与食物链的组成,C错误;“草→虫→鸟→细菌”中,细菌是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的组成,D错误。故选A。17.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答案】A【解析】谚语中的生物大鱼、小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本题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生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大鱼体内积累最多,C错误;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A。18.一台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倍,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A.40倍 B.14倍C.104倍 D.400倍【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之积,该显微镜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4倍,所以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40,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A.右下方 B.右上方C.左上方 D.左下方【答案】C【解析】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C正确。故选C。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动调节的结果【答案】D【解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比如“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草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田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因此“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A正确;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正确;生物圈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正确;在一般情况下,生命共同体中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错误。故选D。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8分)湿地生态系统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烟台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树叶随风飘落,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某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2)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社团同学经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如图),其中包括条食物链,食物网中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长食物链。(3)修复后的鱼鸟河水质清澈,河里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菖蒲、茭草等水生植物,这些修复时种植的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吗?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菖蒲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菖蒲,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检测磷酸盐的含量。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结果如下:组别第一周(去除率)第二周(去除率)第三周(去除率)甲000乙52.3%80.6%90.2%该实验的变量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湿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应该怎样做?。【答案】温度分解者6捕食和竞争关系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菖蒲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不乱扔垃圾,爱护湿地动植物【解析】(1)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其中细菌和真菌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作用。(2)鳙鱼和白鹭都吃脊尾白虾,白鹭吃鳙鱼,因此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鳙鱼→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鳙鱼→白鹭。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长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3)该实验的变量是菖蒲,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菖蒲能吸收磷酸盐,时间越长去除率越高。因此得出结论: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4)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我们在游玩时不乱扔垃圾,爱护湿地动植物,不破坏环境,做好环保小卫士。22.(6分)某班学生进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各组学生设计了明暗不同但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鼠妇20只,静置两分钟后,每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鼠妇的数量,统计10次。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同学们观察发现,鼠妇总是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2)实验设置了明暗两种环境,控制的变量是。除该因素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写出一个因素即可)。(3)本实验选取20只鼠妇,而不选取2只鼠妇的原因是;计算全班各组平均值的目的是。(4)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如何处理?。【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光(或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合理即可)(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即可)(4)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地方(或放回大自然)【解析】(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所以,作出假设可以是: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实验设置了明暗两种环境。可见,控制的变量是光(或光照)。除光照因素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还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3)鼠妇的数量过少会存在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不够准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4)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回大自然或适合其生活的环境中,从而形成爱护生物的良好品德。23.(6分)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微镜中结构②的名称为,通过调节结构②,可以使物像更加。(2)使用显微镜时,需要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和调整[⑦]的角度来调节视野亮度。(3)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移动。(4)在观察植物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5)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字母顺序)A.取镜和安放

B.调整焦距

C.对光

D.安放装片

E.收好显微镜,整理桌面

F.观察【答案】细准焦螺旋清晰(2)反光镜(3)右上方(4)5×和10×(5)ACDBFE【解析】(1)图中显微镜中结构②的名称为细准焦螺旋,能够使物像更加清晰。(2)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使用显微镜时,需要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和调整⑦反光镜的角度来调节视野亮度。(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在观察植物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5×和10×。(5)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②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③显微镜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分析可知,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CDBFE。24.(4分)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质和温度对金鱼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表的实验。请你完成如表的实验步骤,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