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会捕捉关键信息,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对文学语言的感知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形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鲁迅笔下的儿童生活与教育环境,认识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创造力。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七年级上册前几课的文学常识和基本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并分析简单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对文学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风格上更倾向于通过故事来学习和理解知识。他们喜欢互动和讨论,对于富有情感和故事性的文学作品更能够投入。
3.学生在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因为鲁迅的文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深度。此外,对于文学作品中隐含的深层含义和批判精神,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深入讲解才能完全理解。同时,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四、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PPT教学课件、电子版课文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鲁迅作品集电子书、相关背景资料
5.教学手段:板书、讨论、问答、小组合作五、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电子版课文和预习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描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环境特点”,“分析文中的儿童游戏”,“探讨鲁迅对童年教育的态度”。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预习问题,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的生平图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鲁迅文学风格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学价值。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文中的环境描写,角色扮演体验文中儿童游戏。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主题。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文中情境。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阅读鲁迅其他作品的任务,如《呐喊》中的短篇故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鲁迅研究的电子书籍和视频资料。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并撰写读后感。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入学习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业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鲁迅的文学语言和作品中的深层次含义,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六、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
-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本文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私塾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
2.课文内容理解
-百草园的描绘: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玩耍的地方,文中通过对百草园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味书屋的描写: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时的学习场所,文中通过对书屋环境的描写和老师教学方式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私塾教育的特点。
-人物形象分析:文中通过对作者的童年伙伴和老师的描绘,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教育的思考。
3.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语言特色:鲁迅的语言简洁、深刻,善于通过细节描绘来表现人物性格和环境氛围。
-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4.文学主题与思想内涵
-文学主题:本文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探讨了教育、成长和传统文化等主题。
-思想内涵: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童年的热爱,对私塾教育的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深刻思考。
5.难点解析
-理解鲁迅的文学语言:鲁迅的文学语言具有时代特色,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语言的深层含义。
-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文中对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这些描写,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6.拓展知识
-鲁迅其他作品简介:介绍鲁迅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现代文学背景介绍: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7.写作技巧
-描述技巧:文中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绘,展现了鲁迅细腻的描述技巧。
-叙事技巧:鲁迅在文中运用了插叙、倒叙等叙事技巧,使文章结构更加丰富多变。七、课堂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文本细节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文学手法和主题的领会。提问应涵盖不同难度的层次,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观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反应速度和合作情况,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能力。
-测试: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小测验或课堂练习,以测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
-批改:教师将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包括对课文的阅读笔记、人物分析、情感解读等,关注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在批改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亮点和不足,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反馈:教师将及时反馈作业评价结果,通过个别辅导或课堂讲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课堂评价具体做法:
-提问环节,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请描述百草园中的自然环境和鲁迅对其的情感态度。
-分析文中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和鲁迅对私塾教育的看法。
-探讨鲁迅在文中对童年教育的批判和反思。
-观察环节,教师关注点包括: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有效沟通。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能否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是否能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测试环节,教师设计的测试可能包括:
-简答题,如“请简述鲁迅对百草园的情感”。
-分析题,如“请分析鲁迅在文中对私塾教育的态度”。
2.作业评价具体做法:
-批改作业时,教师关注以下方面: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准确深入。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解读是否具有独特见解。
-学生在作业中是否能够运用文学术语和批评理论。
-点评作业时,教师可以:
-对学生的创新性思考给予表扬。
-对学生的分析不足之处提供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以深化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反馈作业评价时,教师通过以下方式: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指导。
-课堂讲评,分享优秀作业案例,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八、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文学语言和作品背景,我引入了多媒体资源,如鲁迅生平的纪录片片段,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些资源的运用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讨论主题的理解不够,或者是对讨论的形式不够适应。
2.在教学方法上,我注意到在课堂讲解时,可能由于讲解内容较为密集,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他们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不够充分。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作业评价反馈不够及时,学生在提交作业后,对于自己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改进措施
1.针对小组讨论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每个小组的任务和目标。同时,我会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讨论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此外,我还会在讨论结束后,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以扩大讨论的影响力。
2.针对课堂讲解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计划调整讲解的方式,将讲解与互动相结合。例如,在讲解一个知识点后,我会立即提问,让学生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解释,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我会适时地引入案例分析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为了提高作业评价的及时性,我计划使用校园网络平台,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作业。我会提供详细的评价和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此外,我还会定期组织作业讲评,让学生能够从同伴的作业中学习和借鉴。板书设计1.鲁迅生平简介
①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②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③《呐喊》、《彷徨》等代表作品
2.百草园
①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玩耍的地方
②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鲁迅对自然的热爱
3.三味书屋
①鲁迅童年时的学习场所
②私塾教育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4.人物形象
①鲁迅的童年伙伴,展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②私塾老师,反映了当时教育的局限性
5.文学主题与思想内涵
①对自然、童年的热爱,对私塾教育的批判
②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深刻思考
6.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①语言简洁、深刻,善于通过细节描绘来表现人物性格和环境氛围
②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7.写作技巧
①描述技巧,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绘,展现了鲁迅细腻的描述技巧
②叙事技巧,运用插叙、倒叙等叙事技巧,使文章结构更加丰富多变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描述题
请描述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自然环境的描绘,并分析这种描绘对表达鲁迅情感的作用。
答案: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自然环境的描绘生动细腻,例如“一片碧绿的草地,四周是葱郁的树木,中间有一口清澈的井”。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百草园的美丽景色,也体现了鲁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美好,鲁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中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疏离。
题型二:分析题
分析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私塾教育的描写,并探讨鲁迅对私塾教育的态度和观点。
答案: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私塾教育的描写既揭示了私塾教育的局限性,也表达了对私塾教育的批判。文中提到私塾老师的教学方式刻板、枯燥,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鲁迅通过对私塾教育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并主张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题型三:比较题
比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的童年生活和现代学生的童年生活,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自由和自然,他在百草园中自由玩耍,与自然亲密接触。而现代学生的童年生活则更多地受到现代科技和城市化生活的影响,缺乏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在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鲁迅的童年生活更加接近自然,而现代学生的童年生活则更多地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
题型四:解释题
请解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词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答案:“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玩耍的地方,象征着自由、快乐和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高楼外墙装饰施工协议版B版
- 2024年新版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合同
- 2024年样品机器试用协议模板一
- 2024年标准型搅拌机销售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北京版)-总复习:综合练习-1教案
- 2018房地产经纪人考试《业务操作》试题
- 2024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借款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衢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2025年沧州考货运上岗证试答题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展示合集
- Axure原型设计基础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220t锅炉课程设计 李学玉
- 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分析
- 电动给水泵液力耦合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 监理公司各部门职责
- 253种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 论辛弃疾词作的愁情主题及其审美价值
-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LTE无线网络优化PPT课件
- 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意义
- 管道中英文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