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方案TOC\o"1-2"\h\u15385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概述 3111881.1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的意义 3122221.2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31537第二章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制定 328812.1绿色农业种植标准体系构建 355882.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标准制定 4204352.3绿色农业种植管理标准制定 423196第三章种植基地选择与规划 5322883.1种植基地选址要求 5157203.2种植基地规划与布局 5250293.3种植基地环境监测与保护 528420第四章种植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6136854.1种植品种选择原则 6163894.2种子处理技术 6198054.3种子质量检测与监管 72600第五章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785805.1土壤质量监测与改良 7157875.1.1土壤质量监测 782425.1.2土壤改良 7313825.2有机肥料使用技术 8124645.2.1有机肥料种类 874265.2.2有机肥料处理技术 8206965.2.3有机肥料施用方法 873955.3合理施肥原则与方法 8195325.3.1施肥原则 8258275.3.2施肥方法 816981第六章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技术 985256.1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960636.1.1水资源监测 9202506.1.2水资源管理 971246.2节水灌溉技术 9216636.2.1灌溉制度的优化 996066.2.2灌溉技术的改进 9308276.2.3灌溉设备的优化 10185906.3水资源循环利用 10287576.3.1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 1059996.3.2生活水资源循环利用 10209476.3.3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 1013381第七章病虫害防治与生物防治 10138257.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10234917.1.1监测体系建设 10140957.1.2预警机制 1159227.2生物防治技术 11230217.2.1天敌昆虫利用 11321787.2.2微生物防治 11200677.2.3植物源农药 11263707.3化学防治安全使用 112587.3.1化学农药选择 12152547.3.2使用技术 1255247.3.3安全防护 1216413第八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2219928.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2224018.1.1农业废弃物分类 12164388.1.2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 12231128.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3310878.2.1秸秆还田技术 13220408.2.2畜禽粪便发酵技术 13192468.2.3农业废弃物生物降解技术 13241718.2.4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13210388.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 1381018.3.1法律法规政策 13269918.3.2财政补贴政策 13123408.3.3技术推广政策 13326188.3.4市场运作政策 1314183第九章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管理体系 13117839.1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管理机制 13139.1.1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 14294979.1.2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标准 14320459.1.3实施绿色农业种植标准 1459839.2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培训与推广 14146689.2.1培训对象 14306949.2.2培训内容 14115559.2.3培训方式 15245109.2.4推广策略 1583629.3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监督与考核 1593689.3.1监督体系 1545879.3.2考核指标 15140969.3.3考核程序 15140719.3.4考核结果应用 161327第十章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保障措施 16740710.1政策法规保障 161891810.2资金投入与激励机制 161332410.3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 16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概述1.1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的意义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种植技术、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的一种生产方式。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通过规范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值。(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强调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升农业品牌形象。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2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将加大对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将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产业链整合优化。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将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4)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5)消费者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第二章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制定2.1绿色农业种植标准体系构建绿色农业种植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保证农业种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该体系应涵盖种植环境、种植过程、产品品质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标准框架。种植环境标准应包括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基本条件,保证种植环境符合绿色农业的要求。种植过程标准应包括种子选择、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强调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产品品质标准应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性、营养价值等方面,保证产品符合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期待。2.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标准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标准的制定,应以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为目标。具体技术标准如下:(1)种子选择标准:优先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质种子,保证种植过程的顺利进行。(2)施肥标准: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遵循“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3)灌溉标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病虫害防治标准: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对农产品的影响。(5)农产品质量标准: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2.3绿色农业种植管理标准制定绿色农业种植管理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农业种植行为,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水平。以下为具体管理标准:(1)种植基地管理标准:加强对种植基地的环境监测,保证基地符合绿色农业种植环境要求。(2)生产过程管理标准:对种植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各项技术标准的落实。(3)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4)市场准入管理标准: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审查,保证流入市场的农产品符合绿色农业标准。(5)政策扶持管理标准:加大对绿色农业种植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绿色农业种植。第三章种植基地选择与规划3.1种植基地选址要求种植基地的选址是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的首要环节。基地应位于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以保证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基地周边应无污染源,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与健康性。具体而言,种植基地选址需满足以下要求:土地质量:需进行详细的土壤成分分析,保证土壤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资源:水源应清洁无污染,灌溉系统应能够满足基地内作物生长的需要。交通条件:基地应具备便捷的交通条件,以便于农产品运输和物资补给。基础设施:基地附近应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和通讯网络,以支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3.2种植基地规划与布局种植基地的规划与布局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合理划分种植区、仓储区、加工区等功能区域。以下为种植基地规划与布局的几个主要方面:区域划分: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特性,合理划分种植区域,保证作物之间互不影响,同时便于管理。栽培模式:采用科学的栽培模式,如轮作、间作等,以维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灌溉系统: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道路网络: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便于农产品和物资的运输。3.3种植基地环境监测与保护种植基地的环境监测与保护是保障绿色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土壤监测:定期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保证土壤质量符合标准。水质监测:对灌溉水源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空气监测:监测基地周边空气质量,防止污染物质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种植基地的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将为绿色农业种植提供坚实保障。第四章种植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4.1种植品种选择原则种植品种的选择是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选择的种植品种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2)高产优质原则:选择的种植品种应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保障农民收益。(3)抗病虫害原则:选择的种植品种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4)抗逆性原则:选择的种植品种应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如抗寒、抗旱、抗盐碱等,以适应不同生态环境。(5)生育期适宜原则:选择的种植品种生育期应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匹配,保证作物成熟期与市场需求相衔接。4.2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是提高种子质量和保障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种子处理的主要技术:(1)精选种子:通过筛选、分级、去杂等方法,保证种子质量符合标准。(2)种子消毒: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3)种子包衣:在种子表面涂覆一层保护膜,提高种子抗病、抗虫、抗逆能力。(4)种子催芽:采用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5)种子营养调控:通过添加适量营养元素,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4.3种子质量检测与监管为保证种子质量,应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检测与监管:(1)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测体系:设立专门的检测机构,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保证种子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对种子市场进行严格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种子,保障农民利益。(3)完善种子质量追溯制度:建立种子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到种植的全过程质量监控。(4)推广绿色种子生产技术:加大绿色种子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种子质量,促进绿色农业发展。(5)加强种子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种子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第五章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5.1土壤质量监测与改良5.1.1土壤质量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是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完善的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定期检测。监测指标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通过监测,全面掌握土壤质量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5.1.2土壤改良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对于酸性土壤,可通过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对于碱性土壤,可施用硫酸亚铁、硫酸铝等酸性物质进行改良。同时注重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增加土壤肥力。具体措施包括:(1)种植绿肥作物,如豆科、禾本科植物,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3)施用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2有机肥料使用技术5.2.1有机肥料种类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城市污泥等。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种类。5.2.2有机肥料处理技术有机肥料在施用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堆肥发酵、生物降解等,以消除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种子。同时应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对有机肥料进行适当的养分调整。5.2.3有机肥料施用方法有机肥料施用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采用基肥、追肥等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1)基肥:在播种前,将有机肥料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入土。(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情况,适时施用有机肥料。5.3合理施肥原则与方法5.3.1施肥原则合理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衡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养分。(2)适量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施肥量。(3)适时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时机。(4)安全施肥:保证施肥过程中不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环境。5.3.2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2)叶面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喷施叶面肥料,补充作物所需养分。(3)深施:将肥料施入土壤深层,提高肥料利用率。(4)水肥一体化: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应。第六章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技术6.1水资源监测与管理6.1.1水资源监测为保障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需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监测:对农田灌溉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水资源变化趋势,为合理调配水资源提供依据。(2)水质监测:对农田灌溉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水资源质量符合农业灌溉标准。(3)水量监测:对农田灌溉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量进行实时监测,掌握用水量变化,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6.1.2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根据水资源监测数据,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保证水资源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合理分配。(2)水资源调配:根据农田灌溉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农业用水需求得到满足。(3)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防止水资源污染和浪费。6.2节水灌溉技术6.2.1灌溉制度的优化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调整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实现节水灌溉。6.2.2灌溉技术的改进(1)滴灌技术: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能、减少肥料流失等优点,适用于果园、蔬菜等高价值作物。(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适用于大面积农田,具有节水、节能、提高灌溉效率等特点。(3)微灌技术:微灌技术适用于经济作物和花卉等需水量较小的作物,具有节水、节能、提高灌溉质量等优点。6.2.3灌溉设备的优化选用高效、节能的灌溉设备,降低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6.3水资源循环利用6.3.1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1)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降低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2)农田排水回收:对农田排水进行回收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后,再次用于农田灌溉。6.3.2生活水资源循环利用(1)生活污水处理: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2)中水回用:将中水回用于农田灌溉,降低水资源消耗。6.3.3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1)工业废水处理: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第七章病虫害防治与生物防治7.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7.1.1监测体系建设为保障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需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病虫害监测点:根据作物种植类型、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监测方法: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多种手段,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3)数据采集与传输: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便于分析和管理。7.1.2预警机制(1)预警指标: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预警指标,如病虫害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发展趋势等。(2)预警阈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预警阈值,保证在病虫害爆发前及时发出预警。(3)预警发布: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广播等多种渠道,向种植户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防治效果。7.2生物防治技术7.2.1天敌昆虫利用(1)选择适宜的天敌昆虫:根据靶标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天敌昆虫。(2)释放技术:采用无人机、人工释放等方式,将天敌昆虫释放到农田中,以达到防治目的。(3)天敌昆虫繁育与保存:建立天敌昆虫繁育基地,保证天敌昆虫的数量和质量。7.2.2微生物防治(1)微生物筛选:从土壤、植株等环境中筛选具有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2)微生物制剂制备:将筛选出的微生物制成制剂,便于使用和保存。(3)应用技术:采用喷雾、灌根等方式,将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农田,以达到防治目的。7.2.3植物源农药(1)植物源农药筛选:从植物中提取具有防治病虫害的活性成分。(2)植物源农药制备:将活性成分制成制剂,便于使用和保存。(3)应用技术:采用喷雾、灌根等方式,将植物源农药应用于农田,以达到防治目的。7.3化学防治安全使用7.3.1化学农药选择(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2)选择对靶标害虫具有针对性的化学农药。7.3.2使用技术(1)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书,保证用药剂量、用药次数、用药间隔等符合规定。(2)采用先进的施药设备,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3)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7.3.3安全防护(1)做好农药存储、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农药中毒发生。(2)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八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8.1.1农业废弃物分类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农业包装废弃物等。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2)无机废弃物:如农业包装废弃物、农药废弃物等,需进行专门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有害废弃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等,需进行严格的安全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8.1.2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1)堆肥化处理: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提高土壤肥力。(2)沼气发酵: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生沼气,作为生物能源供应农村生活用能。(3)物理处理:对无机废弃物进行回收、拆解、破碎等物理处理,减少环境污染。(4)化学处理:对有害废弃物进行化学处理,降低其毒性,使其达到安全标准。8.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8.2.1秸秆还田技术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8.2.2畜禽粪便发酵技术采用畜禽粪便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降低环境污染。8.2.3农业废弃物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转化为可利用资源。8.2.4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浪费。8.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8.3.1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完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法律法规,明确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责任主体、技术规范和监管措施。8.3.2财政补贴政策设立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专项补贴资金,鼓励和支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8.3.3技术推广政策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认识和技能。8.3.4市场运作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项目,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产业的发展。第九章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管理体系9.1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管理机制9.1.1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为推进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建设,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绿色农业种植标准。该机构应具备以下职能:组织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标准;指导和协调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工作;监督绿色农业种植标准的实施;组织开展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培训与推广。9.1.2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标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包括:农业种植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使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废弃物处理标准。9.1.3实施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标准的宣传和贯彻,保证农业种植者了解和遵守相关标准,具体措施如下:对农业种植者进行标准化培训;制定农业种植标准实施计划;对农业种植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农业种植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9.2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培训与推广9.2.1培训对象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培训对象包括农业种植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等。9.2.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知识。9.2.3培训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组织农业种植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进行集中学习;现场指导: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农业种植者实施绿色农业种植标准;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9.2.4推广策略结合地方实际,采取以下推广策略: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推广计划;建立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化示范点;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合作;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买卖合同终止
- 购销合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 购销汽车玻璃协议书
- 资格预审文件
- 车辆行驶安全保证书
- 软件销售合同格式
- 轻松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 逗笑新郎的承诺书
- 酒店买卖合同协议样本
- 采购招标代理合同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个人无人机租赁协议书范本
- 陆上风电施工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措施清单
- 2024届上海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默写篇目(精校版)
- 中国在线监测设备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中国文化精粹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 职业技术学校《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标准(技能目标过于简单)
- 北京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六年级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