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内容审核及监管操作规程_第1页
媒体内容审核及监管操作规程_第2页
媒体内容审核及监管操作规程_第3页
媒体内容审核及监管操作规程_第4页
媒体内容审核及监管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体内容审核及监管操作规程TOC\o"1-2"\h\u30964第一章审核监管概述 367241.1审核监管的定义与目的 3238821.1.1定义 3224771.1.2目的 3133611.1.3原则 3141221.1.4任务 412801第二章审核机构与人员 445231.1.5审核机构的设置 4122371.1媒体内容审核机构应依法设立,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管理层级。 4217491.2审核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媒体内容进行审核、监管和评估。 45171.3审核机构应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对审核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审核工作的公正、客观和有效。 450361.3.1审核机构的职责 422792.1负责制定媒体内容审核的标准和流程,保证审核工作有据可依。 432232.2组织实施媒体内容审核工作,对媒体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和评估。 4290762.3对媒体内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涉及敏感信息的内容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 5255712.4对媒体内容审核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激励,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553292.5定期对媒体内容审核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5264722.5.1审核人员的资质 522263.1审核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5158973.2审核人员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5257963.2.1审核人员的培训 592314.1审核机构应定期组织审核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 5298164.2培训内容应包括: 581414.3审核机构应建立审核人员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质量。 5127544.4审核人员应主动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 617062第三章媒体内容分类 6293594.4.1分类原则 6218814.4.2分类标准 6176934.4.3分类准备 671934.4.4分类实施 670694.4.5分类审核 7279274.4.6分类监管 712359第四章审核标准与流程 722554.4.7目的与原则 7322874.4.8审核标准内容 7127724.4.9审核流程概述 8271774.4.10内容提交 8231814.4.11初步审核 8168884.4.12专项审核 854764.4.13复审 891604.4.14终审 9116714.4.15其他规定 917513第五章内容审核操作 9106624.4.16审核原则 9270124.4.17审核流程 9217844.4.18审核要点 9253464.4.19审核原则 1042974.4.20审核流程 10257474.4.21审核要点 1026307第六章问题内容处理 10268074.4.22识别标准 1014711.1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问题内容的具体识别标准。 10206541.2结合媒体平台特点,制定适用于本平台的识别细则,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敏感内容、暴力恐怖内容、虚假信息、色情低俗内容等。 10106831.2.1识别流程 10207902.1对媒体内容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关键词、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对疑似问题内容进行标记。 10251692.2采用人工审核方式,对标记的内容进行二次审核,保证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11312422.3对于难以界定的问题内容,提交至专家团队进行会商,形成最终识别结果。 11278242.3.1识别技术 11221363.1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问题内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11180193.2定期更新识别算法,适应不断变化的问题内容类型。 11224103.2.1预处理措施 1118671.1对于已识别的问题内容,及时进行标记,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11318941.2对相关用户进行初步调查,了解问题内容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11175301.2.1处理方法 1154272.1删除问题内容: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平台规定的内容,立即进行删除。 1127652.2限制用户权限:对发布问题内容的用户进行限制,包括但不限于禁言、封号等措施。 1140632.3联合执法:与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对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内容进行联合打击。 11142032.3.1后续跟进 1189283.1对已处理的问题内容进行跟踪,保证处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1260993.2对相关用户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其法律法规意识和平台规则意识。 11187273.3定期总结问题内容处理经验,完善处理措施和方法。 119654第七章审核监管技术支持 1169673.3.1审核技术工具应用 11283.3.2技术支持与维护 123169第八章审核监管制度 13217943.3.3制度设计原则 1358513.3.4制度设计内容 1340133.3.5制度执行 14300653.3.6监督机制 1429930第九章信息反馈与沟通 14163553.3.7目的与意义 14122133.3.8反馈渠道 14100433.3.9反馈方式 15413.3.10内部沟通协调 15147323.3.11外部沟通协调 1530925第十章审核监管效果评估 1643523.3.12引言 16158583.3.13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6123303.3.14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内容 1685153.3.15评估结果运用 1776583.3.16改进措施 17第一章审核监管概述1.1审核监管的定义与目的1.1.1定义媒体内容审核监管,是指在遵循我国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对媒体内容进行审查、监督、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媒体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1.1.2目的(1)保障国家安全:通过对媒体内容的审核监管,防范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传播,维护国家政治稳定。(2)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媒体内容不传播损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信息,防止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3)保护公共利益:保障媒体内容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维护公众利益。(4)促进媒体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媒体内容创新,提高内容质量,推动媒体行业转型升级。第二节审核监管的原则与任务1.1.3原则(1)法律法规原则:审核监管工作应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媒体内容的合法性。(2)客观公正原则:审核监管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保证监管结果公正、合理。(3)科学严谨原则:审核监管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监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媒体行业发展和政策调整,及时调整审核监管策略,保证监管工作的适应性。1.1.4任务(1)审核监管政策制定:制定媒体内容审核监管政策,明确监管范围、标准和流程。(2)监测媒体内容:对媒体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发觉违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3)审核监管人员培训:加强审核监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4)审核监管效果评估:对审核监管工作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监管体系。(5)协调相关部门:与相关部门、媒体机构等协同配合,共同维护媒体内容秩序。第二章审核机构与人员第一节审核机构的设置与职责1.1.5审核机构的设置1.1媒体内容审核机构应依法设立,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管理层级。1.2审核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媒体内容进行审核、监管和评估。1.3审核机构应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对审核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审核工作的公正、客观和有效。1.3.1审核机构的职责2.1负责制定媒体内容审核的标准和流程,保证审核工作有据可依。2.2组织实施媒体内容审核工作,对媒体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和评估。2.3对媒体内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涉及敏感信息的内容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2.4对媒体内容审核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激励,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2.5定期对媒体内容审核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第二节审核人员的资质与培训2.5.1审核人员的资质3.1审核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无犯罪记录;(3)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3.2审核人员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1)熟悉媒体内容审核的标准和流程;(2)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度,能准确判断媒体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道德性;(3)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4)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3.2.1审核人员的培训4.1审核机构应定期组织审核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4.2培训内容应包括:(1)媒体内容审核的政策法规;(2)媒体内容审核的标准和流程;(3)新闻敏感度培养;(4)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训练;(5)沟通协调能力提升。4.3审核机构应建立审核人员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质量。4.4审核人员应主动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第三章媒体内容分类第一节媒体内容分类标准4.4.1分类原则媒体内容分类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媒体内容的合法合规。(2)客观性原则: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媒体内容进行分类。(3)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媒体内容进行合理分类。(4)可操作性原则:分类标准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实际操作。4.4.2分类标准(1)内容性质:根据媒体内容的性质,将其分为新闻、娱乐、教育、科技、体育等类别。(2)内容来源:根据媒体内容的来源,将其分为原创、转载、编译、摘录等类别。(3)内容形式:根据媒体内容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别。(4)内容受众:根据媒体内容的受众群体,将其分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类别。(5)内容属性:根据媒体内容的属性,将其分为正面、中性、负面等类别。第二节分类操作流程4.4.3分类准备(1)确定分类任务:明确需要对哪些媒体内容进行分类。(2)搜集相关资料:搜集媒体内容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资料。(3)建立分类体系:根据分类标准,建立媒体内容分类体系。4.4.4分类实施(1)阅读媒体内容:仔细阅读媒体内容,了解其基本性质、来源、形式、受众和属性。(2)归类判断:根据分类体系,对媒体内容进行归类判断。(3)记录分类结果:将分类结果记录在分类表格中,便于后续审核和监管。(4)反馈与修正:对分类结果进行反馈,发觉分类错误或遗漏时,及时进行修正。4.4.5分类审核(1)审核分类结果:对分类结果进行审核,保证符合分类标准。(2)提交审核报告:将审核结果和分类报告提交给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3)审核反馈:根据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对分类结果进行完善。4.4.6分类监管(1)监管分类执行:对分类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保证分类标准得到有效执行。(2)定期评估:对分类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发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3)建立数据库:将分类结果和监管信息纳入数据库,便于长期管理和查询。第四章审核标准与流程第一节审核标准制定4.4.7目的与原则(1)审核标准制定的目的:保证媒体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促进健康有序的媒体环境。(2)审核标准制定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内容合法合规。(2)公正性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媒体内容,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准确性原则:保证审核标准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便于执行和监督。4.4.8审核标准内容(1)政治标准:保证内容不违反国家政治制度、政策法规,不传播反对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信息。(2)道德标准:保证内容不传播封建迷信、低俗色情、暴力恐怖等有悖社会公德的信息。(3)法律标准:保证内容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等。(4)信息标准:保证内容真实、客观、全面,不传播虚假信息、误导性信息。(5)审美标准:保证内容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不传播低俗、恶俗、平庸之作。第二节审核流程设计4.4.9审核流程概述媒体内容审核流程包括内容提交、初步审核、专项审核、复审、终审五个阶段。4.4.10内容提交(1)媒体内容提供者需按照规定格式提交内容,并保证内容的真实、完整、准确。(2)提交内容时,需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版权证明、授权书等。4.4.11初步审核(1)初步审核由审核员对提交的内容进行初步筛选,判断是否符合审核标准。(2)初步审核通过后,内容进入专项审核阶段。4.4.12专项审核(1)专项审核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审核员进行,对内容进行详细审查。(2)审核员需针对内容的不同方面,如政治、道德、法律、信息、审美等,进行逐项审核。(3)审核员对不符合审核标准的内容,需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反馈给内容提供者。4.4.13复审(1)内容提供者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提交复审。(2)复审由原审核员或其他具有同等资质的审核员进行。(3)复审通过后,内容进入终审阶段。4.4.14终审(1)终审由审核部门负责人或具有更高资质的审核员进行。(2)终审通过后,内容正式发布。(3)对于重大、敏感内容,需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4.4.15其他规定(1)审核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启动紧急处理机制。(2)审核员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审核过程中涉及的敏感信息。(3)审核部门应定期对审核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审核质量和效率。第五章内容审核操作第一节文字内容审核4.4.16审核原则文字内容审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2)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含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3)保障信息安全,不得含有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4)严谨的文字表述,不得含有错误、虚假、误导性的信息。4.4.17审核流程(1)初审:对文字内容进行初步筛选,排除明显违规的内容。(2)综合审核:对文字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违规、不良信息。(3)复审:对有争议的文字内容进行再次审核,保证审核结果的准确性。(4)审核反馈:对审核结果进行反馈,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4.4.18审核要点(1)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清晰。(2)是否含有敏感词汇、不良信息。(3)是否涉及侵权、抄袭等违法行为。(4)是否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第二节图片与视频内容审核4.4.19审核原则图片与视频内容审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2)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含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3)保障信息安全,不得含有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4)严谨的图片与视频质量,不得含有低俗、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4.4.20审核流程(1)初审:对图片与视频进行初步筛选,排除明显违规的内容。(2)综合审核:对图片与视频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违规、不良信息。(3)复审:对有争议的图片与视频内容进行再次审核,保证审核结果的准确性。(4)审核反馈:对审核结果进行反馈,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4.4.21审核要点(1)图片与视频是否清晰、合规。(2)是否含有敏感元素、不良信息。(3)是否涉及侵权、抄袭等违法行为。(4)是否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第六章问题内容处理第一节问题内容识别4.4.22识别标准1.1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问题内容的具体识别标准。1.2结合媒体平台特点,制定适用于本平台的识别细则,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敏感内容、暴力恐怖内容、虚假信息、色情低俗内容等。1.2.1识别流程2.1对媒体内容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关键词、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对疑似问题内容进行标记。2.2采用人工审核方式,对标记的内容进行二次审核,保证识别结果的准确性。2.3对于难以界定的问题内容,提交至专家团队进行会商,形成最终识别结果。2.3.1识别技术3.1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问题内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3.2定期更新识别算法,适应不断变化的问题内容类型。第二节处理措施与方法3.2.1预处理措施1.1对于已识别的问题内容,及时进行标记,防止其进一步传播。1.2对相关用户进行初步调查,了解问题内容产生的原因及背景。1.2.1处理方法2.1删除问题内容: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平台规定的内容,立即进行删除。2.2限制用户权限:对发布问题内容的用户进行限制,包括但不限于禁言、封号等措施。2.3联合执法:与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对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内容进行联合打击。2.3.1后续跟进3.1对已处理的问题内容进行跟踪,保证处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2对相关用户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其法律法规意识和平台规则意识。3.3定期总结问题内容处理经验,完善处理措施和方法。第七章审核监管技术支持3.3.1审核技术工具应用(一)概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内容审核工作对技术工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审核技术工具的应用,旨在提高审核效率,保证媒体内容的合规性。本节主要介绍审核技术工具的种类、功能及其在媒体内容审核中的应用。(二)审核技术工具种类(1)文字识别技术: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将纸质或电子文档中的文字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编辑的文本格式。(2)语音识别技术:将语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便于审核员对音频内容进行审查。(3)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图片、视频中的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4)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内容进行分词、词性标注、情感分析等,帮助审核员快速判断内容是否合规。(5)人工智能算法: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对大量数据的自动审核。(三)审核技术工具应用(1)审核员辅助工具:利用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辅助审核员快速浏览、筛选和审查媒体内容。(2)自动审核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媒体内容的自动审核,提高审核效率。(3)审核数据分析工具:对审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3.2技术支持与维护(一)概述技术支持与维护是保证审核技术工具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技术支持与维护的内容、流程及其在媒体内容审核中的应用。(二)技术支持与维护内容(1)软硬件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更新审核技术工具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技术升级:针对审核技术工具的不足,进行技术升级,提高工具功能。(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审核数据,保证数据安全;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及时进行数据恢复。(4)故障处理:对审核技术工具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工具正常运行。(5)用户培训:为审核员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审核效率。(三)技术支持与维护流程(1)故障报告:审核员发觉技术问题时,及时向上级报告。(2)故障诊断:技术支持人员对故障进行诊断,分析原因。(3)维护方案制定: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维护方案。(4)维护实施:按照维护方案进行维护工作。(5)维护效果评估:对维护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工具恢复正常运行。(四)技术支持与维护应用(1)审核工具稳定性保障:通过技术支持与维护,保证审核技术工具的稳定运行,提高审核效率。(2)审核数据安全保护:通过数据备份与恢复,保障审核数据的安全。(3)审核员技能提升:通过用户培训,提高审核员的操作技能和审核效率。第八章审核监管制度第一节审核监管制度设计3.3.3制度设计原则(1)合法性原则:审核监管制度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媒体内容审核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科学性原则:制度设计应基于实际情况,结合技术手段,保证审核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全面性原则:审核监管制度应涵盖媒体内容的各个方面,保证对各类媒体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监管。(4)动态调整原则:制度设计应具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媒体发展情况和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内容。3.3.4制度设计内容(1)审核标准:明确媒体内容的审核标准,包括政治立场、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方面。(2)审核流程:建立媒体内容审核的流程,包括内容提交、审核、反馈、处理等环节。(3)审核人员: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审核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技术支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辅助审核人员提高审核效率。(5)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审核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制度执行到位。第二节制度执行与监督3.3.5制度执行(1)审核人员培训:组织审核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审核能力。(2)审核流程执行:严格按照审核流程进行媒体内容审核,保证审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3)审核结果反馈:对审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媒体单位改进内容制作和发布。(4)审核记录保存:保存审核过程中的相关记录,以备查阅和追溯。3.3.6监督机制(1)内部监督: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审核人员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制度执行到位。(2)外部监督: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审核监管工作的公正、透明。(3)定期评估:对审核监管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4)违规处理:对违反审核监管制度的媒体单位和审核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第九章信息反馈与沟通第一节反馈渠道与方式3.3.7目的与意义信息反馈是媒体内容审核及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内容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持续优化审核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本节主要阐述信息反馈的渠道与方式,以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准确。3.3.8反馈渠道(1)内部反馈渠道:主要包括部门内部会议、工作汇报、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2)外部反馈渠道:主要包括客户反馈、行业交流、监管部门指令、社会舆论等。3.3.9反馈方式(1)口头反馈:通过会议、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及时传递信息,提高沟通效率。(2)书面反馈:通过邮件、报告、通知等书面形式,详细记录反馈内容,便于存档和追溯。(3)电子反馈: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调查问卷等电子方式,快速收集和整理反馈信息。第二节内外部沟通协调3.3.10内部沟通协调(1)部门内部沟通:加强部门内部沟通,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具体措施如下:定期召开部门内部会议,传达上级指令,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充分利用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及时传递工作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内部沟通。(2)跨部门沟通:加强跨部门沟通,保证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具体措施如下: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明确沟通责任人和沟通频率;通过会议、邮件等方式,及时传递跨部门工作信息,保证工作同步;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工作任务。3.3.11外部沟通协调(1)与客户沟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具体措施如下: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对媒体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