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730第1章劳动法基本原理 396201.1劳动法的概念与特征 3148101.2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 3100881.3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413076第2章劳动合同法 4227182.1劳动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4319052.1.1劳动合同的订立 5177932.1.2劳动合同的效力 5132452.2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569502.2.1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 5267522.2.2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5265892.3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574122.3.1劳动合同的变更 5265832.3.2劳动合同的解除 5321642.3.3劳动合同的终止 6312422.4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 6102122.4.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245492.4.2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6130942.4.3劳务派遣 6183802.4.4外国人就业 67694第3章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 6246663.1工资制度概述 613263.1.1工资的定义与构成 6252683.1.2工资分配原则 6308613.1.3我国工资制度的特点 6134273.2工资的计算与支付 7118703.2.1工资计算的基本方法 715243.2.2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定 711823.2.3工资支付的特殊情形 7143493.3工时制度与休息休假 742063.3.1标准工时制度 7277623.3.2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7126393.3.3不定时工时制度 7323463.3.4休息休假制度 741153.3.5加班制度 719739第4章劳动安全卫生 7273514.1劳动安全卫生法概述 7206964.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8266624.2.1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 8290504.2.2用人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897834.3职业病防治与女职工保护 867884.3.1职业病防治 8143384.3.2女职工保护 86793第5章社会保险法 88635.1社会保险概述 949395.2养老保险 9207825.2.1养老保险的定义与目的 9101835.2.2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与缴费 9101485.2.3养老保险待遇的领取 9163215.3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 921085.3.1医疗保险 9134505.3.2工伤保险 9137775.4失业保险与生育保险 964215.4.1失业保险 933125.4.2生育保险 108087第6章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1018996.1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点 10289976.1.1概念 1034936.1.2特点 10125286.2劳动争议的种类与处理原则 1028746.2.1种类 10265106.2.2处理原则 10107336.3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10209736.3.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11279086.3.2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12956.3.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1308406.3.4人民法院 112958第7章劳动争议调解 11272927.1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与原则 11148947.1.1概念 1192717.1.2原则 11161447.2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 11312607.2.1申请与受理 1189317.2.2调解 12257927.2.3调解协议 12196467.2.4调解终结 1295827.3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 12238287.3.1调解协议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12220057.3.2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不受以下情形影响: 1274347.3.3调解协议无效的情形: 1216145第8章劳动争议仲裁 1235448.1劳动争议仲裁概述 12294088.2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13163488.3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执行 1321529第9章劳动争议诉讼 1460169.1劳动争议诉讼概述 14143069.2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 1456749.2.1起诉 14326329.2.2立案 14122359.2.3举证 14123019.2.4开庭审理 14147939.2.5审理与判决 146379.3劳动争议诉讼的判决与执行 1598179.3.1判决 15291349.3.2执行 1560199.3.3执行异议 1518074第10章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实践案例分析 152851410.1劳动法案例分析 152017510.2劳动争议处理案例分析 162852110.3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 16第1章劳动法基本原理1.1劳动法的概念与特征劳动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劳动法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劳动法具有综合性,既包括实体法规范,也包括程序法规范。(3)劳动法具有社会法的属性,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核心,强调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干预和调整。劳动法的特征如下:(1)劳动法具有公私法交融性,既涉及私人权益的保护,也涉及公共利益的维护。(2)劳动法具有强制性和任意性相结合的特点,既有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强制性规定,也有双方当事人自主约定的空间。(3)劳动法具有多层次性,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多个层次。1.2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主要包括:(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2)调整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3)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和就业权,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4)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平等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2)自愿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关系时,应遵循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3)公平原则: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应公平合理,防止一方滥用权力。(4)保护劳动者原则:劳动法对劳动者给予特殊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1.3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包括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在内的劳动法律体系。(2)劳动法的立法内容不断完善,涵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等。(3)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严格规定,保障劳动者权益。我国劳动法的发展趋势如下:(1)进一步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2)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填补立法空白,提高立法质量。(3)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4)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劳动法的内容,保证劳动法的适用性和前瞻性。第2章劳动合同法2.1劳动合同的订立与效力2.1.1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2.1.2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劳动合同生效后,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2.2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2.2.1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2.2.2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除基本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2.3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2.3.1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3.2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双方协商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法定程序。2.3.3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分为法定终止和约定终止。法定终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等情形;约定终止指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2.4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2.4.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法律有特殊规定。2.4.2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适用特殊规定。2.4.3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将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特殊规定。2.4.4外国人就业外国人在我国境内就业,应当依法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外国人就业的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适用特殊规定。第3章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3.1工资制度概述3.1.1工资的定义与构成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3.1.2工资分配原则工资分配原则包括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公平合理、定期调整等。3.1.3我国工资制度的特点我国工资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多层分类、结构合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保障基本生活。3.2工资的计算与支付3.2.1工资计算的基本方法工资计算基本方法包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工作时间长短计算工资,计件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工资。3.2.2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定工资支付应当遵循以下规定:按时足额支付、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和无故拖欠。3.2.3工资支付的特殊情形特殊情形包括:法定节假日工资支付、休息日工资支付、试用期工资支付、加班工资支付等。3.3工时制度与休息休假3.3.1标准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度是指国家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3.3.2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制度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进行综合计算,保证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标准工时的工时制度。3.3.3不定时工时制度不定时工时制度是指对特定岗位的劳动者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不受标准工时的限制,但需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休息质量。3.3.4休息休假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包括: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产假、病假、事假等。劳动者享有依法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予以保障。3.3.5加班制度加班制度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为完成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而延长工作时间的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第4章劳动安全卫生4.1劳动安全卫生法概述劳动安全卫生法是我国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劳动安全,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项法律。该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责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管理与监督等内容。4.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4.2.1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4.2.2用人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防护设施:如安全防护网、防护栏、安全带、防护眼镜、耳塞等。(2)警示标志:在存在危险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3)安全通道: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通道畅通无阻。(4)消防设施:按照国家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4.3职业病防治与女职工保护4.3.1职业病防治(1)用人单位应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整改。(3)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使用。(4)对疑似职业病病人,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其进行诊断、治疗和医学观察。4.3.2女职工保护(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2)用人单位应依法保护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合法权益。(3)用人单位应为女职工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预防女职工发生职业危害。(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享有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女职工有权拒绝从事对胎儿、婴儿有危害的劳动。第5章社会保险法5.1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的种类、实施原则、覆盖范围、保险费缴纳及待遇领取等方面,以便于劳动者了解自身权益,提高法律意识。5.2养老保险5.2.1养老保险的定义与目的养老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在老年时期基本生活,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在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5.2.2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与缴费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全体城镇职工和部分城乡居民。缴费方面,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费率由国家规定。5.2.3养老保险待遇的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包括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满一定年限等。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等。5.3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5.3.1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保障劳动者在患病时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缴费和待遇领取等方面与养老保险类似。5.3.2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受伤或患职业病时得到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待遇、伤残待遇和工亡待遇等。5.4失业保险与生育保险5.4.1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失业劳动者在失业期间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失业保险待遇包括失业金、医疗补助金等。5.4.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为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生育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等。本章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帮助劳动者了解各类社会保险的基本知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维护自身权益。第6章劳动争议处理概述6.1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点6.1.1概念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实现劳动权益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反映了双方在权益分配上的矛盾和冲突。6.1.2特点(1)劳动争议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2)劳动争议内容具有关联性,主要涉及劳动权益的实现;(3)劳动争议解决具有法定性,遵循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4)劳动争议具有群体性,容易引发集体争议。6.2劳动争议的种类与处理原则6.2.1种类(1)个别劳动争议,指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2)集体劳动争议,指多个劳动者共同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3)团体劳动争议,指劳动者团体(如工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6.2.2处理原则(1)合法原则,依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劳动争议;(2)公正原则,保证争议双方在处理过程中公平对待;(3)及时原则,迅速、高效地处理劳动争议,保障劳动者权益;(4)调解为主原则,优先采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6.3劳动争议处理机构6.3.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处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的机构,负责调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6.3.2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地区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具有法定仲裁权。6.3.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机构,负责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6.3.4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服或者不执行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第7章劳动争议调解7.1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与原则7.1.1概念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劝导等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的活动。7.1.2原则(1)自愿原则:劳动争议调解应当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接受调解。(2)公正原则: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调解过程中应当保持中立,公平公正地处理争议。(3)及时原则:劳动争议调解应当及时进行,尽快解决争议,减轻双方当事人的损失。(4)合法原则:劳动争议调解活动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7.2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7.2.1申请与受理(1)当事人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出书面调解申请。(2)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受理。7.2.2调解(1)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安排调解时间、地点,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调解。(2)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3)调解员根据事实和法律,引导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7.2.3调解协议(1)调解协议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争议事项、调解结果等内容。(2)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并经调解员签字确认。7.2.4调解终结(1)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书。(2)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双方当事人应按照调解书的内容履行义务。7.3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7.3.1调解协议具有以下法律效力:(1)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2)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据调解协议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7.3.2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不受以下情形影响:(1)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调解协议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7.3.3调解协议无效的情形:(1)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对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4)其他导致调解协议无效的情形。第8章劳动争议仲裁8.1劳动争议仲裁概述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请求,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及时、高效、公正、权威等特点。本节主要介绍劳动争议仲裁的定义、法律依据、仲裁机构及其职能等内容。8.2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申请仲裁: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申请应当符合法定条件。(2)受理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3)组成仲裁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依法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仲裁员、首席仲裁员和记录员组成。(4)仲裁审理:仲裁庭应当依法进行开庭审理,包括审查证据、听取当事人陈述、辩论等。(5)仲裁裁决:仲裁庭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作出仲裁裁决。(6)送达裁决书:仲裁裁决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不服裁决的诉讼权利。8.3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执行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如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执行程序如下:(1)申请执行: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并附仲裁裁决书。(2)受理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审查执行申请,决定是否受理。(3)执行: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应当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保障仲裁裁决的履行。(4)执行终结:当仲裁裁决全部履行完毕,或者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人民法院应当终结执行。通过以上程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将得到有效执行,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第9章劳动争议诉讼9.1劳动争议诉讼概述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当劳动争议双方在仲裁或其他非诉讼方式下无法达成协议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活动。劳动争议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后手段,具有法定性和终局性。本章主要介绍劳动争议诉讼的相关规定和程序。9.2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9.2.1起诉劳动争议诉讼的起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和管辖。9.2.2立案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9.2.3举证(1)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2)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的需要,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必要的证据;(3)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互相质证。9.2.4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当事人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并定于开庭审理。9.2.5审理与判决(1)人民法院应当公开审理劳动争议案件;(2)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和最后陈述;(3)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9.3劳动争议诉讼的判决与执行9.3.1判决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依法作出以下判决:(1)维持原仲裁裁决或者调解协议的;(2)撤销或者变更原仲裁裁决或者调解协议的;(3)确认仲裁裁决或者调解协议部分或者全部无效的;(4)依法驳回当事人诉讼请求的。9.3.2执行(1)劳动争议诉讼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2)当事人不履行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变卖,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以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