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网络成为公民表达言论的重要场所,但是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暴露了众多的法律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思考。网络言论是言论自由在网络上的体现,因其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出现了一系列的侵权问题。网络言论的规范化对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对其积极引导使得网络言论健康发展,本文将从近年来发生的热点事件出发,分析背后的法理寻找出问题所在,结合现实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网络法制环境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关键词:网络暴力;言论自由;法律规制(右页边距3.17cm)(右页边距3.17cm)AbstractThedevelopment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bringstheprogressofnetworktechnology.Withthistechnology,theareaofresearchintheInternetisemerging,andfreedomofexpressionistherepresentativeoftheInternet.Howtosolvethesocialproblemsthatoccuraroundus.Facedwiththeseconfusion,wehavealotoflegalproblemstothinkabout.ThefreedomofspeechincyberspaceisanextensionofthetraditionalfreedomofspeechontheInternet,anditcanberealizedbyextendedexpressioninthenetwork.ThecharacteristicsofthenetworkprovideahighdegreeoffreedomandconvenienceforpeopletomakecommentsontheInternet.Thepositivesignificanceoffreedomofspeechincyberspaceismorethannegative.Therefore,itispossibleforthemtoprovidespacefortheirhealthydevelopment.Throughlegislation,directgovernmentparticipationandimprovementofcitizens'qualityandotheraspectstomaintainthefreedomofspeechincyberspace,tostrengthenthesupervisionofpublicpowerandpromotesocialprogress.Keywords:Cyberviolence;Freedomofspeech;Legalregulation目录TOC\o"1-3"\h\u摘要 IAbstract II一、网络暴力现象分析 -1-(一)发生在身边的网络暴力 -1-(二)浅谈对言论自由的认识 -2-二、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 -3-(一)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 -3-(二)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 -5-三、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与网络暴力的形成 -6-(一)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 -6-(二)网络暴力的特点 -7-(三)网络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8-(四)规制网络言论自由以防止网络暴力 -8-四、当前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规制情况及实践研究 -10-(一)现有法律制度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 -10-(二)规制网络言论的法律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 -12-五、完善规制网络言论自由法律制度的建议 -13-(一)须结合网络言论特点遵循科学立法原则 -13-(二)结合网络传媒特点进行网络领域的专门立法 -13-(三)完善网络言论犯罪的法律救济体系 -14-(四)政府指引和监管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 -15-(五)注重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和相关法律的普及 -15-六、总结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致谢 -19-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以当前网络暴力现象为解析引言(导论)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发表具有攻击性、伤害性、嘲讽性和煽动性的文字表达、图画恶搞等等,给公民造成严重的心灵乃至身体的伤害,出现极端行为。网络暴力不仅对网民造成直接的危害,还会带偏和扭曲社会舆论的导向,不利于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以我国发生的网络暴力现象为视角,引出网络言论自由的定义,特点及法律规制现状分析,结合言论自由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明确言论自由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及提出相关的立法原则和规制的具体措施。一、网络暴力现象分析(一)发生在身边的网络暴力微博平台常常出现网络暴力事件,网络艺人或者当红明星的微博下方的评论不仅存在着狂热的粉丝团,也有数量庞大的“喷子”,往往一则微博便开始了一场口水战。秦建伟.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以微博为例[D].青海民族大学,2016.当然普通人的微博也时有上热搜,个人在更博时言辞稍微偏颇,遭遇了水军,立刻引起了一场网络骂战。2016年我国国内明星乔任梁在上海意外身故。据相关人士分析,从2013年起,乔任梁已经开始出现失眠的迹象。乔任梁在两次网络暴力的轮番打击下,他的病情更加不乐观,日常工作和生活都被抑郁症严重地影响到了,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世。他在接受采访中表达自己和徐璐“没可能”,在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他因在微博中出现“自取灭亡”“人肉”等秦建伟.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以微博为例[D].青海民族大学,2016.再如2017年12月份,一起发生在一年以前的东京凶杀案在成了舆论的焦点,事件之所以迅速发酵,与一段视频的发布有关,视频中死者江歌的母亲江秋莲指责刘鑫的所作所为。在论战中,刘鑫被描绘成一个自私,未独立和冷漠的女性。刘鑫的个人信息很快被曝光,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对当事人进行言辞粗俗的人身攻击。该案在判决没有作出之前,道德判断与法律定性在漫长的时间真空里拷问着江母和刘鑫两位当事人的关系。以上,恰恰是因为我们网民作为局外人在事件发生以后进行的评判从不小心翼翼,而在一个情绪场域里自由发挥,不查实和再现人物冲突的具体场景,伤害无辜。(二)浅谈对言论自由的认识言论自由的本质是人权,是人类正常社会交往和情感表达的行为活动,从公权力的角度看是防止公权力的肆意扩张,人不会因言获罪。其权利的范围在于不能危害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从私权利的范畴看,其言论自由的合法本质在于,公民自身权利合理的扩张和行使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条件,不能损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等。我国法律对侮辱、诽谤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纳入了定罪量刑的范围,这些都是对言论自由所做的限制。而网络暴力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但是其行为确实了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其不合理性在于不合理行为的已知性,明知其言语的表达带有危害性,甚至存在于一种放任危害的发生和发展,另外言论的侵害相对于直接的有形物质的接触侵害,受害个体的自身反应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较大,从这个两方面去定义和框定言论自由范围,则应该是言论自由不得带有任何人身攻击性,对其言论承担过错连带责任。在言论的行为与法律的关系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言论自由和公民生命健康的矛盾,网民言论自由成为了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合法手段。我国法律确实有相关的法律对言论自由进行规范,但是因为言论的无形性和网络的特殊性,就出现了法律保护的真空地带,法律无法排除公民主体对自由的滥用。法律难以规范到网络暴力“蚂蚁搬家式”的行为,最终导致压死一只骆驼。2013年9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司法解释就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可构成诽谤罪。即毁谤性言论不受保障。这条司法解释的出台就让“最后一根稻草”和“蚂蚁搬家”的行为有了定性和定量的合法依据,在言论自由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网络世界中,由于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的存在,公众对事件有着合理言论表达权,其行为难免会出现对其他公民的冲突和侵害的情形,甚至出现以强凌弱的压迫的现象。对于网络的言论自由确实确认了每个人的自由活动范围,而恰恰就是这个范围成为了他们违法犯罪的保护伞。一个一个合法的行为基数叠加起来,最终成为了一个“合法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导致了不法结果的发生,其合法行为的保护伞成为了规避责任的壁垒。从结果论的反推,这是一种言论权利和言论义务不对等的情况出现,使得公民完全逃脱于第二性义务的承担,因为法律并未对“蚂蚁搬家”式的合法言论设定第一性的义务,违反第一性法律义务的基础都不存在。二、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一)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公民有权以任何形式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看法,并不受他人不当干涉的自主状态。在网络日益普及便利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在网络这个平台里畅所欲言,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记录生活亦或对当前社会热点进行评论。网络言论自由是在特定环境下的言论自由权,是言论自由在不同的载体的表达。因为其载体的特殊性,因而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其他言论表达的场所相比,网络言论有其特殊的传播途径具有以下独特的特征:1.广泛性从国家大事到柴米油盐,都有可能不经意间地成为在网上的谈论焦点。其传媒在传播范围上直接打破地域的限制和时间的制约,其表达的网络媒介和方式多种多样。网络参与主体的大众性,面向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的网民体系,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就变得参差不齐,同一件事情,引发的评论覆盖面也就变得更加无法估量和控制。2.便捷性言论自由的实现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使言论自由实现的载体。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媒介和载体,具有及时性,能让人们第一时间登陆网址贴吧论坛等发表个人意见。发表的言论都能瞬时被他人得知,可以被成千上万的人知道。网络交流平台同其他载体相比较,不得不说是速度极快。网络言论的自由度与影响力也就随之大大提高了。煽动性在网络言论中非常容易被首因效应所影响,最后被泛滥酿成网络暴力。在某个信息空窗期,网民无法获取其他可靠信息,只能相信单方面信息,受个体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制约,而社会舆论也会因单方面的信息而出现明显的站队,就是常常说的舆论一边倒。4.匿名性在网络平台上人们使用自己的代号、个性昵称、ID进行交流,网络匿名让网民发表言论时自发的规避法律责任,随意性地发言。/shenpandiaoyan/2017-01-03/2733.html网络言论自由/shenpandiaoyan/2017-01-03/2733.html网络言论自由5.平等性在网络的表达中,一切以文字为载体不带有任何身份色彩,表达的只有文字的内容和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具有了远甚显现声色的传统媒介的平等性。6、内容的主观性网络用户对网络言论具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大部分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都不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没有特意去考证所引用的事实,而仅仅按照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去分析、证明其言论有一定的、合理的事实依据。言论极具个性和主观倾向,远远达不到完全客观真实的程度。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有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占到约97%,调查显示,互联网普及率已过50%。中国可以说是挤进网络大国之一了。,但实际上网络暴力现象无独有偶,个人信息常被非法掌控,频频的热点事件闹得多方不可开交,在日常浏览网页中,虚假片面,非理性的信息掺杂其中。这些现象都让人十分担忧网络环境的发展问题。因此,通过网络为媒介行使的言论自由往往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网络言论全一旦被滥用,就会出现如下问题:1.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容易受到侵犯陈小燕李仲坤.网络言论自由有边界.[EB/OL].(2017-12-21)中国教育报陈小燕李仲坤.网络言论自由有边界.[EB/OL].(2017-12-21)中国教育报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使得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不断膨胀,挑战了法律的界限,如嘲讽,谩骂、侮辱诽谤、鼓吹炒作等乱象出现网络上频频出现,这必然会侵犯到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同时,网民不怀好意地在网络上随意地发表言论,真假不分,甚至故意捏造、散布谣言等,严重地干扰他人的隐私空间。另外,有的八卦网友还积极进行“人肉搜索”,或特地把自己不喜欢的人的信息公开,并且妄加评论,引起其他网友的地毯式搜索,企图实现对当事人报复,达到不法目的。
2.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容易被扰乱
网络就是人们的重要活动空间,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获取信息不稍加甄别就掉进网络陷阱里。有些网民抓准网络平台的这个宣泄口,放大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负面情绪,发表过于偏激不实的言论。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带着类似不满情绪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吐槽大会等等,发表诸如眼红他人、仇视社会的言论,抱团胡编出一堆流感病毒、恐怖消息等引起社会恐慌的谣言。言论自由并不代表人们可以造谣滋事。网民们接触到的互联网上的资讯,除了官方网站和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相对比较权威外,其他的信息不能全信,也不能全盘否定。可以这么说,网民在鱼目混珠的网络世界里,往往缺乏判断的依据,人云亦云。往往需要相关部门出面澄清辟谣等得以处理。如去年日本大地震后疯传不实消息引发的抢盐风波就严重打乱了现实社会中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柴美越,宋安宜柴美越,宋安宜,网络言论自由权与现实的冲突及对策研究,《商》2016年9期随着网民的政治素养和渴望建言献策的意识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都开始建设门户网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将近1.2万个。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已经快速成为政府与人民信息交换的重要途径。当然,网民及时通过网站了解政务信息,监督党和政府工作,这是极好的,但是,不少网民偏偏发表教唆黑社会恐怖活动,宣扬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思想,甚至是推翻国家政权统治的言论,这些言论就是不能容忍,要坚决制止和打击的对象。否则给国家治理带来极大的阻挠。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与网络暴力的形成(一)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当前大数据时代,科技与网络日新月异,信息传递与交换速度大大提高,各类发展迅猛的自媒体也应运而生。人们已经熟练的运用微博、博客、朋友圈等各类社交软件表达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充分行使我们的言论自由权利。这就说明,在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时,得时刻记着,自由不代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说任何想说的话。网络言论有着不同于传统言论的特点如广泛性、及时性、多样性及互动性等特点,公民借此获得打开一个个新的话语领域的“钥匙”,但网络的包容和开放绝不是无度,无限的自由放任会导致无序和非自由的社会。就是说,广大网民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我可以自由地发表他人的观点不同的言论,但我不能丑化别人,肆意诽谤而侮辱他人人身进行人身攻击,更不对他人进行非法的人肉搜索。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合法、正确地行使言论自由权。在我国,不同的学说对言论自由的界定又不一样。一种观点是:言论自由处于优越地位。人人都有一张嘴,自由表达。另一种观点觉得: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同时放在法律天平上,此时天平应当是向隐私权等身份权一侧倾斜,着重保护隐私权不等受侵犯。还有另外一种则是折中了,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衡利弊,优先保护哪一权利还不确定。易璐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及其法律规制《金田》[J]2014年第11期第三卷但是很明白的一点是,人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易璐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及其法律规制《金田》[J]2014年第11期第三卷(二)网络暴力的特点网络暴力说是一种暴力,形式却与现实暴力大不同,它是指通过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蔑性和煽动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的一类行为。李正央,网络暴力何时休-记王若凡事件的影响,《考试周刊》2017年74期网络暴力不是直接有形的物质接触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的暴力行为,它主要以文字谩骂侮辱、形象丑化破坏、隐私披露等无形的网络手段。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广泛性。开放和匿名的网络催生了非组织化、陌生化的群体潜伏在网络空间里。因此,网络暴力事件发生以后,要想确定行为主体还有点难度,其数量也是难以预估。(2)操作过程的简易性。现代化信息编辑技术的进步,传播媒介日趋多样化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也因有着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的多种选择,使得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实施网络暴力。(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暴力的行为客体是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其后果都是实质性的危害,公民的工作受到影响,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甚至是生命。同时,网络上的交互可以说是瞬时的,人们习惯说,一上网全村人都知道了,可见,一经发布后的消息传播速度极快,其范围还很广。王长伟大学生的网络暴力危害及其综合治理《社科纵横》2017年11期109-112(4)受害主体的特定性。网络暴力行为往往针对的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因为其受关注度高容易引起公众的视角,引发网络暴力事件。(5)暴力行为实施主体的特定性。实施网络暴力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这一群体中,年轻人情绪化、非理性化程度较高,容易受大流王长伟大学生的网络暴力危害及其综合治理《社科纵横》2017年11期109-112(三)网络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1.语言文字。在网络的表达中文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并以其为主要表现方式,大多数的网络暴力事件,其中文字语言暴力必定不会少,恶俗低下、狠毒的攻击性语言推动了网络暴力形成。2.图画照片形式。例如未经他人同意篡改网络空间的照片,通过加工照片进行侮辱诽谤、人身攻击等。图画信息暴力并不陌生,如利用p图软件合成的图片,通过恶搞他人照片,损毁他人的形象,拿着虚假的照片恐吓、诋毁他人,这是以展示图片表达图片信息的形式实施网络暴力。3.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张译丹,网络言论失范问题与法律规制的完善,《青年时代》,2016年15期张译丹,网络言论失范问题与法律规制的完善,《青年时代》,2016年15期4.谣言,是由不法者恶意编造,再煽动不知情的网民推动言论向某个方向发展。王梦思.宋胜男.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和保护【西部皮革】,2016年06期:表现为挑拨离间,不明真相的网民成为被利用者,草木皆兵,遥言四起,扩散的快,从而达到不法者的目的,幕后的操纵者坐收其中利益,还享受的是破坏和指责的快感和成就感。王梦思.宋胜男.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和保护【西部皮革】,2016年06期:(四)规制网络言论自由以防止网络暴力网络暴力的发生,根源于主体的利益诉求的复杂性和言论表达的自由性,不同群体相聚形成的大群体,借助巨大的交互空间表达自己的声音,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失控的时候网络暴力便促成了。哈贝马斯说过:“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李蕾,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法律的规范作用在于抑制危害结果的发生,只能起到抑制风险的作用,危害结果的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性必然存在,解决网络暴力必然需要一个成熟的社会生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新媒体技术驱动下,网络直播、知识分享和视频弹幕等的应用进一步增加网络暴力的泛滥和对其监管的难度;不同群体之间的博弈将更为激烈,线上线下交互流动性大大增加,将网络问题社会化,也将社会问题网络化了。李蕾,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1、网络行为主体的监管行为主体的广泛性。据《2016年网络舆情生态研究报告》显示,热点事件中最主要的发声群体还是19岁至27岁的青年,占比约四成;当然,以00后为主的未成年人群体也逐渐成为高比重的发声群体,低龄化的网民结构愈发明显。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一批中老年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这庞大的网民部落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对社会理性的认知,更多是在追求被尊重与实现自我的需要。上网时间和网络空间上更具广泛性加之网络传播的迅速性是网络暴力形成和反应快速的重要原因,网络媒体其本身的特质加剧了网络暴力的发酵。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就是,网络媒体就应该对某一易发网络暴力的人群进行足够的的关注。在网络暴力的根源上,在传播的空间和传播速度进行必要的限制,限制点击量较高关注度高的分享和传播,在言论生成和传播过程中增加审核环节,启动及时删除封号等应急措施。此外,面对暴力行为,应该在网络行为主体这一根源上抑制风险,因而网民自身也是网络监督的主力军。大多数网站都有这样类似的声明:“在个人主页里发现不良内容、链接,请及时报告本公司,本公司会做出处理。”/read/3d89bde32d10ec677476abd5.html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作用/read/3d89bde32d10ec677476abd5.html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作用2、网络内容的监管“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可以造就一个普遍民主的社会。网络涉及信息和群体多样化,使得网络世界成为一个拥有多样化的思想,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以及多样化的文化类型的空间,其传播的交互性和自由性,使得网络暴力的内容的复杂性,对事件评论猝不及防,即使是日常行为也将成为网络暴力的对象,从不起眼成为焦点。对于语言的表达,进行必要的敏感词汇审核程序。因此借助于各个网站的协助监管,从语言的根源上分化风险。此外,“意见领袖”的方法运用至网络,让个人主页的版主、电子论坛和聊天室的常客都可以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王威发挥网络社交媒体健康传播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01王威发挥网络社交媒体健康传播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01四、当前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规制情况及实践研究(一)现有法律制度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国内的法律规制情况在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从宪法到普通法律再到行业规范都有对网络言论进行规范。网络言论的权利来源是《宪法》中确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也可以理解成网络言论是言论自由在法律上的自然延伸。虽然在我国宪法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言论自由进行限制,但从宪法中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是网络言论的行为的具体内涵和行为的具体规范,对言论自由都做了一定的限制,大致包括言论自由不得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反对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分裂国家与支持地区独立、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秩序的内容,这些都是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刑法》上对言论行为的限制和对公民法益的保护是网络言论外延廓清。对于网络言论的权利和义务逐步的明确之势,其自由的空间和范围也随着明确,使得公民的权益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公民随着近年来的网络实名制、社交媒体的实名制以及言论的实名制使得网络言论进一步规范化,其网络暴力的特点也在发生转变,匿名性的特征在渐渐消逝,发表网络言论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监管。从源头实名制的制定到行为的监管,再到危害结果的定性定量的确立,应对网络暴力现象的机制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近年来我国进行了网络立法,建立起了从宪法到法律法规再到保护条例、的法律体系,但是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的权利来源规定,缺乏具体管理和执行细则,原则性规定较多,所以执法中出现真空地带。难以落实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只是“纸上谈兵”。其次,相关部门的立法分散体系错乱。纵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法规,只对网络舆论引起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规范,缺乏一种明确规定的权力,也没有规定引起其他普通侵权行为等的违法行为。最后,网络立法内容缺乏现实操作性,法律无法跟上技术的发展脚步。网络是一种新颖的、数字化的传播媒介而立法原则相对稳定,对于网络违法犯罪后果的责任划分上,也缺乏量化标准,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互联网信息的迅速传播性和扩散性来确定立法重点,不能适应不断提高的网络技术标准。2.国外的法律规制情况网络空间最初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而且网络言论的规制在世界各国都已经纳入法律监管,只是大部分国家还处在积极探索阶段。美国作为高度重视网络发展的国家代表,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是比较人性化的,立法仅仅是原则上的限制,而体现的是更加愿意看到鼓励网络言论自由促进利益生成,不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日本在进行网络言论自由的刑法规制中,对于犯罪构成和行为结果的规定也小心翼翼,尽量不违反宪法自由条款,日本在关于网络侵权的司法实践中还是遵循“对抗法理”的规则。顾欣日本对网络诽谤行为的限制《网络传播》[J]2013年第11期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实现政府对网络自由的监管合法化,就在2017年颁布的两部法案表明俄罗斯人将不可能经过技术手段去浏览被政府禁止的网页,也必须应政府要求和配合网络运营商暴露自己全部个人信息,网络将越来越不自由。在德国的网络言论自由,有着宪法的直接保护和刑法的惩治,立法进行了量化和具体化,即将网络言论纳入到言论自由的范围中去。在新加坡,网络上发表言论是十分自由的,但是言论越过了警戒线就变得十分严厉了。新加坡将对网络言论自由归入互联网安全,广告法的立法规制,制定相对应的处罚措施,进行了明确详细的禁止范围。顾欣日本对网络诽谤行为的限制《网络传播》[J]2013年第11期郝薇,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制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6年6期(二)规制网络言论的法律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1.为规制网络言论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毋庸置疑,为自由本身特点而考量。人生而自由,这是相对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不管举止还是言行,如果没有外界束缚和限制,人类社会就会陷入极度混乱的无序状态,自由也不再存在。在法律意义上来说,网络言论自由本属一种权利,有权利就有义务。公民要行使网络言论自由的权利就承担相应的义务,最直接的就是不能够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其次,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率高,实用性强,应充分发挥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在交流中,由于网络的特性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网络的种种弊端,其中网络暴力就特别的突出,需要加大整治网络言论的力度。有些言论模棱两可,空穴来风,不利于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构成威胁。2.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具体实践思路在内容上,在制定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条文时,要向公众表达立法意图,明确日常生活中自由的限度,在合法行使权利与违法的行为之间很有可能只是一墙之隔。要求公民在网络上行使言论自由权时,不得侵犯公民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形式上,政府进行法律规制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对于网络言论,须重新认识和思考网络这种媒体的特性,不但要求从技术上、立法上,而且从理念上,平衡各方利益,解决价值冲突。散文吧.《专门立法》.[C]浅谈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2016同时,我们要揭开网络背后的丑陋面孔,在不当言论被反复转载、快速传播,引发暴力现象前及时制止和整改,降低对人们生活的冲击性,这就要求政府散文吧.《专门立法》.[C]浅谈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2016五、完善规制网络言论自由法律制度的建议(一)须结合网络言论特点遵循科学立法原则1.具体分析原则。在每一桩言论引发的热点事件中,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舆论对事件的描述可能简单化,甚至会变成重要论据进行道德审判。媒体要曝光个别词句是很容易的,就单次言论,行为会被放大。但是要还原和展现人物冲突的具体场景却很难。制定和适用法律规制时,小心谨慎,不能笼统,泛泛而谈。2.权利义务原则。言论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权利义务具有相对性,权利以义务为前提,在网络的运用言论自由,一定履行不能损害与之相关的其他公民权益的义务。立法明确公民发表言论自由的界限是与“权力所代表的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权力所保护的其他权益”相互博弈后的结果。因此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明确行为主体的义务,进行有效的规范,实现真正的言论自由。2.合理平等原则。政府对于人民而言始终处于强势地位,言论自由与社会稳定,法律如何协调该价值冲突,如何应对庞大的行为主体和多样化的行为客体。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时不能仅只看到维稳目标而扼杀自由,更重要的是要辩证的看待个案主体与公共利益的需求和差异。在网络社会亦是如此,若立法仅仅想方设法的限制言论自由,就缺乏存在的合理性,也得不到实施。找到网民表达自由的限制和保障的合理平衡点是立法的突破柯贤星柯贤星,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与界限——以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为视角,《法制与社会》2017年4期3.科学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服务方式新颖,网络立法也要紧跟时代的快速发展,至少不能落太远,充分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提高立法技术,从内容和形式上推出科学的规范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法律制度。合理预知在愈发快捷便利的网络平台上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极其后果,通过研究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模式,修正法律,遵循科学先进性的立法原则。(二)结合网络传媒特点进行网络领域的专门立法1.在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网络黑名单。董思雨蒋其光.聚焦网络实名,信息会泄露?言论会受限吗?《楚天法治》2018,1在发生网络暴力的现象时,实名制是查明网络不实信息的来源的最好辅助。为了让网络运营商和网民适应董思雨蒋其光.聚焦网络实名,信息会泄露?言论会受限吗?《楚天法治》2018,12.制定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细则,明确网络经营商的责任,提高网络主体自觉自律性。增强网络媒体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成立互联网协会,就规定了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各种自律义务,然而责任需要落实还须继续健全相关的实施细则。大力倡导和完善行业规章。3.引入网络服务双向评价机制,推出网络各类主体的考核标准。网络是复杂的,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建立互评关系,通过信用度表现出来,就如明镜般,也即相互监督的关系。清扫网络垃圾,4.完善网络安全专项调查实施条例,进一步形成鼓励网络建设者创新机制。互联网往往与高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一次技术革新也与网民的网络活动息息相关。将创新的技术进步纳入行业规范的考核机制,提高信息安全准入门槛。(三)完善网络言论犯罪的法律救济体系结合我国网民结构和网民要求的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创言论自由的司法救济途径。首先,专章立法,对于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加大处罚力度,例如网络“人肉搜索”者应承担起民刑责任,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写入刑法,很多委员在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之时,就提出需要对侵犯人格权的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以显法律的震慑力。其次,应积极研究和促进宪法在普通诉讼中的间接适用,将维权落实到每一次的司法实践中。如公民遭遇侵权,受到非法侵害,在无其他现行有效的法律可援引时,可以向法院提出间接依据宪法的精神维护合法权利。最后,努力将已经有的网络安全实践上升为法律制度,并依靠立法技术不断完善它,为了制度与实践相契合达到更好的规制效果。结合近年网络犯罪模式的特点,作出司法解释,对“隐私”“名誉”“住宅”“通信自由”进行词义扩大,实现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四)政府指引和监管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网络言论发展中,政府要把握好主动权、管理权、话语权。压缩并消除杂音噪音,在源头上减少网络暴力现象的内动力,将暴力态势扼杀在摇篮里。政府还须致力于提出网络参与者普遍愿意遵守的法律依据和准则,政府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也应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结合个例,而有稍微的倚重,不存在舍弃任一权利。政府监管到位,并不是高高在上,少不了细致观察和直接参与。在网络中,政府监管的客体向多元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扩张。在当下的热门网站交际平台中,首先要积极对网络运营商、网络服务提供者、网民和其他相关主体的思想指导,发现该平台燃起了让不法之人利用语言暴力的火苗就立刻掐掉,以及完善警告喊停的机制,还需要有及时的纠错机制。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文明网络空间建设,在制度建设、指导思想、价值导向、自觉自律等方面多头并进,构建网络正能量持续生长的长效机制,限制并消除网络言论的消极因素,推动网络言论有序、健康发展。(五)注重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和相关法律的普及加强网络安全运用的知识教育,普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大力宣传网络社会言论应该遵从的法律、制度,也即完善的制度只有内化为广大网民的法规意识才能得以真正发挥作用,目标是将法律、法规意识在网民思想上打下烙印。张婷.论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知识脉络法律规制.法制博览2017,(6)网络法制宣传成为社会宣传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后,民众耳濡目染,依规言行,既懂得法律责任,又自觉接受道德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物租赁与使用合同具体条款
- 制造业劳动合同模板
- 国际化律师事务所购房合同
- 二手车买卖合同模板(2024年度)北京版
- 电子产品运输合同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
- 防火门采购合同2篇
- DB14∕T 1200-2016 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
- 04版物业服务合同及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合作与授权协议2篇
-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文言文对比阅读
- CJJT 182-2014 城镇供水与污水处理化验室技术规范
- 2024版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根据新课标编写)
- 执行力课件(完美版)
- 11ZJ001(中南标)《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 电力专业数据传输(EPDT)通信系统 空中接口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 重庆市綦江县彩虹桥整体垮塌事故分析处理报告
- GB/T 27604-2024移动应急位置服务规则
- 一二九运动历史资料
- 2024-2030年中国电梯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RBA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