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背诵清单)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1页
(考点背诵清单)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2页
(考点背诵清单)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3页
(考点背诵清单)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4页
(考点背诵清单)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01单元概述】一、单元目标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二、单元框架三、阶段特征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况。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耕继续发展,新出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思想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对外交往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02时序构建】【03核心考点】知识点0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最大贡献)3、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二世而亡)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1、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2、意义和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三.科举制(隋炀帝)1、创立(隋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2、科举制的积极影响:a.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b.扩大官吏选拔范围;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推动教育发展;e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易错易混】1、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后又实现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元。2、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开通大运河的是隋炀帝杨广;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而非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隋炀帝而不是隋文帝。3、大运河开通的直接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根本目的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4、中国古代的两条经济大动脉:东西走向的是丝绸之路、南北走向的是大运河。5、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知识点0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原因:①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视人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和科举制;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科举方面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重视农业,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整顿吏治,注重文教,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易错易混】1、历史上一般把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之世称为“治世”,把政治昏暗、社会动乱之世称为“乱世”。1、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体现了分权的特点,目的是加强皇权。2、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唐朝吸取隋朝暴政而亡的教训。3、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贞观遗风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都采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4、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史称其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5、唐太宗重用的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而唐玄宗重用的是姚崇、宋璟等人。知识点03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工具---曲辕犁(耕作)和筒车(灌溉)。2、手工业:纺织,陶器,造船业水平高。陶器中,唐三彩最有名。3、商业: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市--商业区,坊--居民区。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管辖天山南北---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北庭都护府。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阎立本---《步辇图》)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4、唐玄宗时,将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唐穆宗)“唐蕃会盟碑”三.开放的社会风气特点:开放包容---女性受教育,骑马打球射箭,尚武风气(武则天当皇帝等)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①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欧阳询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画圣)。【易错易混】1、曲辕犁是耕作工具,筒车是灌溉工具。2、吐蕃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的关系是并立的,不是从属关系。3、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和亲(唐朝时期,唐蕃和亲加强了民族的交往和交融)。知识点0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与日本的交往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后回国进行改革(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佛经等,唐招提寺)二.与新罗交往;与唐朝的贸易居首位,学习唐朝的科举制度等。三.与天竺(印度)的交往玄奘西行学习佛教,回国后口述,弟子整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