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情反馈卷)(答案版)_第1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情反馈卷)(答案版)_第2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情反馈卷)(答案版)_第3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情反馈卷)(答案版)_第4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情反馈卷)(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答案速查12345678910CBCAABDACD11121314151617181920BCABDBCADD2122232425DCDDC全解全析1.C【详解】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东周继续实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开端。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极盛,汉武帝的推恩令,逐步消除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完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C项正确;国家领土的空前统一与“发自商鞅”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确立是在夏朝,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国家确立是在夏商周时期,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西周灭亡后,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经济上,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它最适合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转型。B项正确;周王室衰微的原因,是东迁以后,王室辖地大为缩小,且在不断缩减之中,与题干内容“经济上,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文化上,百家争鸣”不符,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的过程,题干内容没有具体体现,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动荡,内容不全,因为题干内容涉及秦朝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其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可知,材料内容与秦朝相关,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流行更加简洁的隶书。根据“《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可知,材料内容与度量相关,所以材料内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度量单位提供依据,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时期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4.A【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陈胜、吴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陈胜吴广起义一直打到咸阳附近,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具有革命首创精神,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5.A【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汉兴”“与民休息”“汉言文景,美矣!”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称赞的是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乱造成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民休息,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A项正确;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时期,排除B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唐太宗时期,排除C项;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唐玄宗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是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从题干“齐王、淮南王都因为‘外家恶’‘母家恶’被放弃”可知,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名声不好,淮南王刘长的母亲比较凶恶,这导致齐王和淮南王被排除在新君的选择之外,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客观上表明外戚对政治影响巨大,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指皇位的继承,非不是指“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也没有涉及西汉初年分封的诸王拱卫皇室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B项。7.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战争,最后于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了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因此“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D项正确;汉代讲经与汉武帝有关,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与汉武帝有关,排除B项;宅院画像砖出现在东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8.A【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A项正确;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提倡“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与题干“建国之初”时间不符,排除C项;西汉建立后,实行各家并存,推行“黄老之学”的文教政策,并非是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A。9.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政府鼓励私人养马,大量购进良马,禁止良马、壮马出关等举措,旨在强化军事力量,为了满足边境备战和用兵需要,应对边疆危机巩固统治,C项正确;发展农业生产需要不是汉代政府重视马政的目的,排除A项;交通运输需要、镇压农民起义需要不是当时政府重视马政的主要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10.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信息“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浸入其器物”“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如故”可知,汉武帝时期加强了对工商业的控制,而汉和帝时期则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D项正确;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之后,一直固守这一政策,排除A项;中国古代工商业者的地位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膨胀,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题干“诸侯国土”、“封土分一次”、“封土再分”可知,诸侯国土越分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规定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B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出人口增长迅速,排除A项;“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董仲舒提出的,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独尊儒术”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诸侯国越分越小,不能说明西汉王朝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促进大一统,在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因此秦始皇和汉武帝二者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都通过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秦始皇是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汉武帝不是,排除A项;汉武帝通过强化儒学加强思想控制,而秦始皇不是,排除B项;开通沟通东西方的商路,与汉武帝相关,与秦始皇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减轻人民负担,A项正确;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打击土地兼并,都与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4.B【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中国史”可知是秦汉时期;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使黔首自实田”、犁壁和犁耕法、“推恩令”、董仲舒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并进行了制度创新,如“推恩令”,刺史制度等,体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因此①②正确;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③错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体现了封建统治思想基本成熟,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5.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根据题干“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信息提示,关键词是“共同原因”。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6.B【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提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导致东汉衰落。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项;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与材料中“皇帝早逝”不符,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盛世,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混乱,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7.C【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宦官”“皇帝”“太后”“外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与外戚和宦官专权有关。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C项正确;“东汉时期地方势力威胁中央”不是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影响,排除A项;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现象,不是影响,排除B项;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是黄巾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18.A【详解】根据“一路驼铃响到西,万匹丝绸济美眉”可得出这描绘的丝绸之路上的大漠风光以及丝绸贸易的场景,A项正确;B项是玄奘西行,排除B项;C项是鉴真东渡,排除C项;D项的意思是“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9.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作品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佐证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壁画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刚有所交往,“交流频繁”说法夸大,排除A项;该作品不可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这标志着西域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20.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经新疆境内到达中亚和西亚,最后运往欧洲,因此起点是D点,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起点,排除。故选D项。21.D【详解】依据“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调、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题干没有体现,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融合,也没有体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C排除。故选D。22.C【详解】根据材料组图可知,材料展示的是造纸术,根据所学可知,造纸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项正确;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的是火药,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是指南针,均与材料反映的技术不符,排除AB两项;秦朝与西域并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3.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编著的农书、《天工开物》是明宋应星编著的工艺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著作,排除ABC项。故选D项。2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受到统治阶级提倡和欢迎,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用佛教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巩固封建统治基础。他们希望利用了佛学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掌控人民,麻痹人民的斗志。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故D项正确;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问的是原因而非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5.C【详解】根据“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可得出司马迁的历史观强调中华民族的认同,适应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需要,C项正确;他强调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而不是华尊夷卑,排除A项;“华夏民族”在汉代之前已经形成,排除B项;司马迁的历史观与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6.(16分)(1)事件:商鞅变法(2分)原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2)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分)(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法家(2分)(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2分)(5)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包括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2分)(6)启示: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详解】(1)事件:据材料“(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知,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安定。原因:据材料“民勇于公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2)秦王: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意义:据所学可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等方面回答。(3)名称:据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派: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法家代表)提出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据所学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重要措施。(5)历史事件:据材料“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是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根本原因:据所学可知,秦亡于暴政。(包括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6)启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7.(14分)(1)“文景之治”。(2分)(2)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大一统时期。(4分)(3)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6分)(4)从图示西汉皇帝身上我们可以继承励精图治以及节俭的精神;从东汉这些杰出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继承勇于探索、实践的开拓精神。(2分)【详解】(1)依据汉文帝像和汉景帝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2)第一小问,依据“汉武帝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上,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汉武帝时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的大一统时期。(3)依据三幅图片“蔡伦”“华佗”“张仲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