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海气相互作用》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海气相互作用》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海气相互作用》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海气相互作用》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海气相互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气相互作用》练习一、选择题每年10—12月,受东北风引起的海水运动影响,孟加拉湾西部近岸海域形成高温水团,对登陆印度半岛的热带气旋起到加强作用。下图示意孟加拉湾10—12月平均表层水温分布及高温水团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A.盛行风向 B.海陆轮廓 C.洋流流向 D.径流汇入2.该高温水团对登陆印度半岛热带气旋起加强作用的主要表现是()①高温水团通过潜热输送,为热带气旋提供能量②高温水团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扩大热带气旋影响范围③高温水团蒸发旺盛,为热带气旋增加水汽④高温水团运动速度快,减弱海面对热带气旋的阻力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拉海纳(下图)年降水量仅380毫米,每年5~9月山火频发。2022年底至2023年8月,毛伊岛所在海区依次受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拉海纳的降水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则相反。2023年8月8日,拉海纳发生一次大规模山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由图可知,该岛东、西部山地的西南侧()A.湿度低 B.降水多 C.蒸发弱 D.坡度大4.拉海纳每年5~9月山火频发,主要是由于()A.地处板块边界,火山喷发多 B.表层水温高,陆风强劲C.盛行东南季风,大风日数多 D.下沉气流强,空气干燥5.2022~2023年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为此次大规模山火形成提供的条件是()A.植物凋落物增多 B.高温频次增加C.空气水汽量减少 D.飓风影响减弱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某时间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单位:℃)示意图,其中负值代表比多年平均温度低,正值反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据图判断,此时的热带太平洋海区()A.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显著 B.位于东半球的海域升温最明显C.南回归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小 D.日界线附近的海水降温幅度大7.以下说法,与图中水温分布情形一致的是()A.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B.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C.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D.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8.图中海水温度的异常,可能导致()A.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减弱 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降水减少C.东南亚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D.秘鲁渔场的捕鱼量明显增加下图为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在2024年4月发布的6~8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值分布图(根据2024年1~3月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预测)。完成下面小题。9.如果预测准确,则2024年下半年()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B.南太平洋东岸气温升高C.秘鲁沿岸地区干旱减轻 D.秘鲁沿海地区渔业减产10.为监测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及影响,可用()A.RS获取海水温度信息 B.GIS监测海水温度变化C.GNSS模拟海水温度变化趋势 D.BDS测量海水温度变化范围大气环流、水汽输送、海—气温差等条件有利于黄海局部区域形成海雾。下图为山东青岛小麦岛监测站的多年统计月均温图。完成下列小题。11.小麦岛周边海域逆温开始增强的季节为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冬半年,该海域海雾频次减弱的原因是A.海气温差变小 B.偏南风变频繁C.大气更不稳定 D.水汽输送增多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是海洋固碳的重要能力。该能力还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3.甲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低纬 B.位于河口处 C.有上升流 D.海水深度大14.厄尔尼诺年,甲海域固碳能力及海产品产量分别较正常年份()A.下降下降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上升上升下图为2022年5月22日14时太平洋表层水温距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A.印度尼西亚降水偏多 B.秘鲁寒流势力减弱C.澳大利亚东部旱灾多发 D.我国登陆台风减少16.此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水温降低,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B.对流加强,大气降水增多C.蒸发减弱,向大气提供水汽减少D.风力加强,海水运动减慢印度洋偶极子是一种发生在印度洋的海温异常现象,印度洋正偶极子表现为东南印度洋海表异常变冷,印度洋负偶极子表现为西印度洋海表异常变冷。印度洋偶极子的发生和发展强烈依赖于夏季季风环流场,强南海夏季风有利于促进印度洋正偶极子的发展,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与赤道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事件产生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强南海夏季风会导致东南印度洋海表异常变冷,从而使()A.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偏东风加强B.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偏西风加强C.热带印度洋偏西风和热带太平洋偏东风加强D.热带印度洋偏东风和热带太平洋偏西风加强18.印度洋正偶极子发生时()A.非洲东岸降水增加 B.印度尼西亚气候更加暖湿C.西北太平洋干旱加剧 D.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气旋频发19.若印度洋正偶极子伴随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可能会()A.增大太平洋东西部表层海水温差,加强厄尔尼诺B.加剧太平洋表层暖海水向东运动,加强厄尔尼诺C.减弱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水上泛,减弱厄尔尼诺D.减少赤道中西太平洋降水量,减弱厄尔尼诺右图为莱州湾及周边地区略图。2023年12月20日,烟台地区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冷流暴雪,积雪深度超过50厘米。冷流雪是冷空气经过海面时在近海面形成具有一定对流性的层积云并产生降雪,局地性明显,积雪效率高,垂直对流强,且云很低。据此回答下题。20.莱州湾每年12月下旬冷流降雪最多、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段()A.莱州湾气温最低 B.渤海海域封闭C.渤海海域结冰面积最大 D.海—气温差最大21.导致莱州湾“冷流雪”空间分布东多西少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海陆位置③地形起伏④南下洋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茎柔鱼、秘鲁鳀、智利竹英鱼是东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资源。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图示意三种鱼类在东南太平洋的活动分布范围。22.三种鱼类适宜生存的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A.茎柔鱼、智利竹荚鱼、秘鲁鳀 B.秘鲁鳀、茎柔鱼、智利竹荚鱼C.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 D.智利竹荚鱼、茎柔鱼、秘鲁2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秘鲁鳀A.适宜栖息地扩大 B.近岸捕获难度大C.渔获总量明显增加 D.种群内竞争增加二、综合题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海水表层水温是影响茎柔鱼渔场分布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海水表层水温在18℃以下最适宜茎柔鱼栖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影响海水温度,对茎柔鱼渔场分布产生重大影响。观察发现,在该区域渔业资源减少的年份,图示沿海地区的沙漠常可看到“沙漠花海”(沙漠大片鲜花罕见盛开)奇景。下图为2007年与2015年9月、11月茎柔鱼渔场附近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对比图。(1)指出与2007年相比,2015年茎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据图分析原因。(2)判断2007年与2015年该区域对应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并说明理由。(3)分析该区域“渔业资源减少”时,能观察到“沙漠花海”的原因。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咸潮入侵是指外海高浓度盐水随着涨潮流到达河口地区造成水体盐度升高的自然现象。图1为长江口咸潮入侵路径及青草沙水库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冬半年风频玫瑰图。材料二:青草沙是长江河口的一个冲积沙洲,年均过境径流约9335亿立方米(约相当于黄浦江的100倍)。青草沙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水库,位于长江口南支江心,通过建设高8.5米、总长48千米的大堤,圈围66平方千米的水域,水库有效库容4.35亿立方米,可在最长连续68天不取水的情况下正常供水。(1)上海冬半年的主要风向为,其风力加大将(填“加强”或“减弱”)咸潮入侵。(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青草沙附近水域冬季盐度较高的原因。(3)从社会经济角度指出上海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黄浦江供水水源相比,简述青草沙水库供水水源的主要优点。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若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变化,则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下图为某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部分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与多年均温差值)分布示意图(单位:℃),该现象发生时会导致秘鲁沿岸海雾发生频率减少。(1)指出图示现象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2)说出图示①②洋流名称,并说明图示现象对①②洋流势力的影响。(3)图示现象发生时会导致秘鲁沿岸海雾发生频率减少,试简析原因。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夏季一日内,印度南部往往出现两轮降水云团东移的现象。西高止山脉西坡下午降水强度最大,其降水云团向东越过山脊后东移,随着时间变晚降水强度逐渐减弱;夜间,东海岸附近形成另一降水云团,云团东移入海,强度逐渐增大,直到日出之后再减弱。图示意印度南部沿11°N一日内两轮降水云团的形成及移动情况。(1)分析西离止山脉西坡下午降水强度最大的原因。(2)从地形角度分析14:3017:30降水强度逐渐减弱的原因。(3)说明第二轮降水云团东移入海后海气相互作用对降水逐渐增强的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1)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2)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C【解析】【点评】在相互制约的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了与海洋的水热交换。1.A、1012月该地盛行东北信风,东北信风吹拂海水向岸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加剧了向岸海水的运动;岸边的海水增高,向下运动力加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下沉会使高温水团厚度逐渐加大,因此,影响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风向,A正确;

BCD、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与海陆轮廓、洋流流向、径流汇入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2.高温水团通过潜热输送、长波辐射为热带气旋提供更多能量,①正确;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为热带气旋进一步增加水汽,③正确;海面摩擦力小,对风的阻力小,与高温水团的运动无关,④错误;高温水团不会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答案】3.A4.D5.A【解析】【点评】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导致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一种气候现象,其成因为沃克环流圈东移。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3.由图可知,此地纬度位于北纬20°附近,受东北信风影响,东西山地的西南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湿度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山脉位于中部,故东、西部山地西南侧的坡度与其他坡向坡度差异小。A正确。

故答案为:A。4.题目中有特定时间5~9月山火频发,如果是火山喷发则无固定时间;5~9月是北半球夏半年,昼长较长,陆地温度高,形成低压,海洋温度低,形成高压,从局地热力环流角度分析,海风应强于陆风。此地受东北信风控制;每年5~9月,夏威夷高压势力强,拉海纳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干燥,为山火的频发提供了燃烧条件。事实上,夏威夷高压中心的实际位置在毛伊岛的北面,使毛伊岛主要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信风在山地迎风一侧产生降水后,西南侧气流下沉增温,进一步加剧拉海纳空气的干热程度,容易诱发山火,D正确。

故答案为:D。5.根据材料“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拉海纳的降水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则相反”,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拉海纳降水偏多。根据材料“拉海纳年降水量仅380毫米”,可知该地气候干旱,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制约因素。因此,降水一旦增多,当地植被生长的“短板”被补上以后,植物将旺盛生长,从而为大规模山火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植物凋落物;降水增多,高温频次减少,降水增多,空气水汽含量增加,由上题解析可知,山火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干燥造成的,与飓风的影响关系不大。A正确。

故答案为:A。【答案】6.A7.C8.B【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6.A、读图可知,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4℃,升温显著,A正确;

B、120°W80°W附近海域即西半球海域升温最明显,B错误;

C、南回归线附近东侧主要是负值,海水降温幅度明显,C错误;

D、经度180°即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海水降幅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7.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势力较弱引起的。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东南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8.ABC、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且飓风活动增多,AC错误,B正确;

D、在正常年份,南美洲的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因而渔场产量很大,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改变了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环境,使渔场产量降低,捕鱼量减小,D错误。

故答案为:B。【答案】9.A10.A【解析】【点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基础;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模拟现实;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9.A、从图中可以看出,预测显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出现拉尼娜现象。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澳大利亚东部位于太平洋西部,降水增多,A正确;

B、南太平洋东岸气温降低,B错误;

C、秘鲁沿岸地区降水减少,干旱状况会加重,C错误;

D、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加产量,D错误。

故答案为:A。10.A、RS可以通过传感器接收电磁波辐射来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包括海水温度,A正确;

B、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不能直接监测海水温度变化,B错误;

C、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和授时,不能模拟海水温度变化趋势,C错误;

D、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定位导航系统,不能测量海水温度变化范围,D错误。

故答案为:A。【答案】11.A12.C【解析】【点评】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水汽充足;风力温和,大气结构稳定。11.A、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陆地气温上升较快,而海洋温度变化相对缓慢,海陆之间的温差增大,使得近海面的大气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并且逆温开始增强,A正确。

B、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水温度也较高,海气温差相对较小,不利于逆温的形成和增强,B错误。

C、秋季气温开始下降,与春季相反,此时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温差减小,逆温不像春季那样增强,C错误。

D、冬季海气温差相对稳定,逆温现象较为稳定,不是逆温开始增强的季节,D错误。

故答案为:A。12.A、海雾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海—气温差,海—气温差变小不利于海雾的形成,但海雾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海—气温差这一个因素,A错误。

B、偏南风可能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海雾形成,B错误。

C、冬半年大气不稳定,使得水汽容易扩散,从而导致海雾形成的条件不充分,海雾频次减弱,C正确。

D、水汽输送增多一般会有利于海雾的形成,而不是导致海雾频次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C。【答案】13.C14.A【解析】【点评】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导致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一种气候现象,其成因为沃克环流圈东移。13.A、位于低纬,光合充足,光合作用较强,但不是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原因,A错误;

B、读图可知,甲海洋没有位于河口处,B错误;

C、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甲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从海洋带底层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增加,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C正确;

D、海水深度达,不利于光合作用,海洋初级生产力较低,D错误。

故答案为:C。14.厄尔尼诺年,由于东南信风的减弱,引起南赤道暖流减弱;从而造成向上翻涌的冷海水减少,秘鲁寒流减弱。造成表层海水温度上升,鱼类等大量死亡,海产品产量下降;秘鲁寒流减弱,带来营养物质变少,浮游生物减少,甲海域固碳能力下降,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答案】15.A16.C【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赤道地区东部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中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15.A、该图展示了2022年5月22日14时太平洋表层水温距平分布情况。水温距平是指某一时刻的水温与平均水温的差值。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距平为正值,说明水温偏高,上升气流旺盛,可能导致降水偏多,A正确。

B、秘鲁寒流位于太平洋东部,水温距平为负值,说明水温偏低,寒流势力可能增强,B错误。

C、澳大利亚东部水温距平为正值,说明水温偏高,上升气流旺盛,可能导致降水偏多,旱灾减少,C错误。

D、我国登陆台风的数量与多种因素有关,水温距平只是其中之一,不能简单地根据水温距平来判断台风登陆情况,D错误。

故答案为:A。16.A、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量、水汽和动量等的交换和相互影响。水温降低,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会减少,A错误。

B、对流加强,大气降水会增多,但图中显示水温降低,对流可能减弱,B错误。

C、水温降低,蒸发会减弱,向大气提供的水汽也会减少,C正确。

D、风力加强,海水运动会加快,D错误。

故答案为:C。【答案】17.D18.A19.B【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17.东南印度洋海表异常变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空气由高压区流向四周的低压区;使得热带印度洋的偏东风加强,热带太平洋的偏西风加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18.A、由上题分析可知,热带印度洋的偏东风加强,对于非洲东岸来说,偏东风是迎岸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降水增加,A正确;

BD、热带太平洋盛行偏西风,对于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来说是离岸风,冷海水上泛,水温和气温降低,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减小,BD错误;

C、印度洋正偶极子是由于强南海夏季风,使得西北太平洋趋于暖湿,C错误。

故答案为:A。19.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减弱,太平洋东侧水温升高;因信风减弱,赤道暖流减弱,太平洋西侧水温降低。结合前两题可知,印度洋正偶极子发生时,热带太平洋的偏西风加强,对于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来说是离岸风,驱动太平洋西侧表层暖海水向东运动,冷海水上泛,水温降低,加强厄尔尼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答案】20.D21.C【解析】【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和人类活动;影响气温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和人类活动。20.A、12月份不是莱州湾气温最低时,且冷流雪主要受海气温差的影响,而不是单一气温的影响,A错误;

B、渤海湾全年都封闭,不是12月份的特有现象,B错误;

C、一般1~2月份,渤海水温达最低值,结冰面积才最大,C错误;

D、读图联系材料““冷流雪是冷空气经过海面时在近海面形成具有一定对流性的层积云并产生降雪”可知,莱州湾位于北方地区,进入12月,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而海洋比热容大,热量储存量大,海温下降速度缓慢且滞后,海洋温度和大气温度差值达到一年的最大值,此时冷空气经过温暖海面易形成冷流雪,D正确;

故答案为:D。21.读图可知,莱州湾东部为山东半岛,地形起伏较大,冷气流经过莱州湾加热后,受到地形抬升,更易形成降雪,东部海域面积更大,提供的水汽多,海气温差更显著,所以更易降雪,②③正确;同一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差别不大,排除①;此时的南下洋流主要是冬季风下形成的寒流,会降低海面的温度,减少海气温差,不利于冷流雪的形成,且此处位于海湾地区,受寒流影响小,排除④。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答案】22.C23.D【解析】【点评】秘鲁寒流是一支补偿流,是寒流中最强大的一支。是一个低盐度的洋流,沿南美洲西岸从智利南端伸延至秘鲁北部,由南极方向向赤道方向流动,在北端可伸延至离岸1,000千米,其影响甚至可达科隆群岛。22.根据所学可知,秘鲁沿岸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秘鲁鳀分布于秘鲁沿岸,水温最低;茎柔鱼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水温最高;与茎柔鱼相比,智利竹荚鱼分布的纬度更高,水温低于茎柔鱼分布区水温,因此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2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导致秘鲁鳀适宜栖息地减少,产量减少,渔获总量明显减少,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近岸捕获难度减小,B错误;适宜栖息地减小,会导致秘鲁鳀种群内部竞争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D。24.【答案】(1)渔场向东南方向移动,面积变小。2015年表层海水等温线相较于2007年离岸距离近,水温低于18℃的水域偏东南且面积减少。(2)2007年:拉尼娜;2015年: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而拉尼娜则相反;2015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高,而2007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低。(3)厄尔尼诺会导致该海域海水水温升高,沿岸上升流减弱,渔业资源减少;海水水温升高,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雨水的下渗为沙漠中休眠的种子提供了发芽、生长、开花的水分条件,因此可出现“沙漠花海”奇景。【解析】【分析】(1)借助材料信息“海水表层水温在18℃以下最适宜茎柔鱼栖息”,所以寻找渔场就得找水温低于18℃的近海区域。读图,无论是9月图,还是11月图,结论都是2015年的渔场向东南方向移动,并且面积变小。至于原因分析,就是抓住该鱼适宜的水温及适宜水温范围的变化趋势:2015年表层海水等温线相较于2007年离岸距离近,水温低于18℃的水域偏东南且面积减少。

(2)考查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两种相反的海洋水文地理现象。2007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范围广,所以发生的是拉尼娜现象;2015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严重收缩,即这一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故发生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理由的表述,也就是以上判断的依据——即两种现象的定义: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而拉尼娜则相反;2015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高,而2007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低。

(3)题干所述“渔业资源减少”时,即大片海区水温高于适宜的18℃,所以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会导致该海域海水水温升高,沿岸上升流减弱,渔业资源减少;题干所述“沙漠花海”,即沿岸沙漠降水增多:海水水温升高,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当然降水增多,沙漠变湿润只是“花海的外部条件”,必然还要有花的种源: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雨水的下渗为沙漠中休眠的种子提供了发芽、生长、开花的水分条件,因此可出现“沙漠花海”奇景。

【点评】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25.【答案】(1)偏北风;增强(2)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地表径流量小,河流水位低,长江口咸潮易入侵,导致冬季青草沙附近水域盐度较高。(3)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活生产用水量大。优点:水量大、水量稳定;水体更新快,水质较好。【解析】【分析】(1)根据上海市冬半年风频玫瑰图可知,上海冬半年的主要风向为偏北风,结合长江口咸潮入侵路径,其风力的增大,会使得青草沙附近的咸潮入侵路径增强,加剧咸潮入侵。

(2)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流补给少,长江地表径流量小,导致河流水位低,海水易入侵,形成咸潮,导致冬季青草沙附近水域盐度较高。

(3)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上海人口稠密,生活需水量大,经济发达,生产用水量大,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根据材料,青草沙是长江河口的一个冲积沙洲,年均过境径流约9335亿立方米,约相当于黄浦江的100倍,说明水量大。水库有效库容4.35亿立方米,可在最长连续68天不取水的情况下正常供水,说明供水较为稳定,不取水还能正常供水,说明自净能力强,水质较好。

【点评】咸潮入侵是指外海高浓度盐水随着涨潮流到达河口地区造成水体盐度升高的自然现象。上海市青草沙水库为上海全市提供了50%的用水,咸潮入侵对青草沙水库供水有显著影响。26.【答案】(1)现象名称:厄尔尼诺。判断依据: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为正值,表明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高,可推知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2)①:北赤道暖流;②:秘鲁寒流。影响:①洋流势力减弱;②洋流势力减弱。(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加之水温升高,水汽冷却凝结概率下降,导致秘鲁沿岸海雾发生频率减少。【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为正值,即海水温度比多年平均值高,这符合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而拉尼娜现象是海水温度偏低,所以可判断为厄尔尼诺现象。

(2)①北赤道暖流:它是在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升高,气压降低,减弱了信风的强度,从而导致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②秘鲁寒流:通常从南向北流动。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上升,冷暖海水温差减小,秘鲁寒流的形成机制受到影响,势力也会减弱。

(3)正常情况下,秘鲁寒流使沿岸水温较低,当较暖湿的空气经过时容易冷却凝结形成海雾。而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水温升高,使得水汽冷却凝结的条件不那么容易满足,所以海雾发生的频率就会减少。同时,海水温度升高本身也会降低空气冷却凝结的概率,进一步导致海雾减少。

【点评】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便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